中国人口结构问题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建新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口引起学者系统地论述和关注,实际上始于工业革命之后,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轰动一时的《人口论》便是明证。人口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关注,则应该始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马尔萨斯时代开始,人口就成为挥之不去、充满争论的议题。进入21世纪,人口还将继续强烈吸引学者和世人的目光,还将继续为我们所关注。21世纪之交的1999年是人口学界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世界迎来了60亿人口日,这一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口现象——世界人口的空前规模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迅速展开的巧合,却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及21世纪人口变化的特点与趋势。日本人口学界著名学者黑田俊夫高度概括和前瞻了20世纪50年代起的人口变化及趋势的特点,把1950~2050年这100年称为“人口世纪”,他认为人口这一百年是人类人口史上的分水岭。(黑田俊夫,1999)。前50年即1950~2000年是世界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50年;后50年即2000~2050年则是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的50年。

作者简介

李建新,出生于新疆伊宁。人口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曾先后在新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科学院、北京大学学习数学、人口学。1995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校进入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1997~1999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进修。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学、人口社会学、老龄健康等方面。著有《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主编《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低生育率水平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口变迁与人口世纪  第二节 人口结构问题与研究视角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结构第二章 人口转变与未来人口态势  第一节 传统人口转变与现代人口转变  第二节 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征  第三节 未来中国人口变化的趋势第三章 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分析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人口举措第四章 性别结构失衡及社会后果  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  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  第四节 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政策措施第五章 婚姻家庭结构变迁及问题  第一节 婚姻家庭结构变化  第二节 婚配人群性别结构失衡与婚姻挤压  第三节 家庭结构变迁下的社会问题第六章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第一节 人口城市化进程及特征  第二节 “污名化”的流动人口  第三节 城乡社会“断裂”与“人口逆淘汰”  第七章 人口结构变迁与国力兴衰  第一节 世界人口变迁的二元格局  第二节 人口结构变化与文明兴衰  第三节 大国未来的人口实力比较第八章 应对人口结构问题的方略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与中国人口结构安全  第二节 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历史视野下的人口发展战略选择第九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口变迁与人口世纪  人口引起学者系统地论述和关注,实际上始于工业革命之后,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轰动一时的《人口论》便是明证。人口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关注,则应该始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马尔萨斯时代开始,人口就成为挥之不去、充满争论的议题。进入21世纪,人口还将继续强烈吸引学者和世人的目光,还将继续为我们所关注。21世纪之交的1999年是人口学界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世界迎来了60亿人口日,这一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口现象——世界人口的空前规模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迅速展开的巧合,却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及21世纪人口变化的特点与趋势。日本人口学界著名学者黑田俊夫高度概括和前瞻了20世纪50年代起的人口变化及趋势的特点,把1950~2050年这100年称为“人口世纪”,他认为人口这一百年是人类人口史上的分水岭(黑田俊夫,1999)。前50年即1950~2000年是世界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50年;后50年即2000~2050年则是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的50年。

媒体关注与评论

  21世纪是一个人口结构激变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人口结构问题丛生的世纪本书涵盖了人口结构的各种重要议题,是一部出色的综合性学术著作。  ——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和统计学系Otis Dudley Duncan讲座教授谢宇  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问世至今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所关注的一直是地球人口数量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现人口转变并面临低生育率困扰的今天,人口结构而不是人口数量已成为21世纪全球人口研究的真正课题。《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第一次以21世纪人口研究前沿理论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口变化进行系统、深入、生动的分析探讨。对于关心中国与人类社会前景的学者与国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著。  ——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王丰  本书融合了理论和实证两种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尤其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变动及相关问题。全书结构明晰,各章逻辑严谨,适合于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广大学者和师生。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涂肇庆  当我们全力以赴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时,我们知道这将是一个由什么人组成的社会吗?李建新博士在本书中,从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和将要发生变化的角度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详尽而权威的论述。每一个关心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都将从阅读此书中受益。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人口结构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人口结构一书买来后就一口气读完了,受益匪浅。感觉挺好的一本书,书中分析鞭辟入里,逻辑清晰,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确实让我们感觉到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而人口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严从谨来解决,用只争朝夕来形容过于急促。
  •   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错的,中国社会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人口问题。
  •   李建新 老师的书 值得看
  •   因为关心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后果,所以找了这本人口问题专著来读。人口问题不单单是数量这一方面的问题,还有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因素。长远看,单单是控制出生的数量可能并不是人口控制的好方法。
  •   这是一本好书!前沿!
  •      书中关于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部分很值得读一读。事实上,不止中国,整个东亚都是如此。
       “2020年前后,我国婚姻市场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女性长期短缺,男性长期过剩。即使现在起出生性别比恢复正常范围,男性绝对过剩的婚姻挤压现象也将持续到2030年前后”。
       剩女现象将变为历史~~~
  •     关于人口学比较新、比较好的书不多,这本书也许不是什么经典巨作,但是他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写的一本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好书。书中关于美国、中国、印度、欧洲、俄罗斯的未来人口对国力的影响的对比有点意思。这本书有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就是写的枯燥了点,有点像教科书(作者本身就是北大教授),但是依然值得读一下, 要比看很多网络上关于人口的文章好太多了。
      
      读这本书帮我填补了人口这个知识盲点,也让我感觉到,人口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很难改变的基本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改变极其缓慢,未来有些问题似乎不可避免,作为个人,或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机会。
      
      下面是一些读书笔记。
      
      一,1950-2050年-人类人口史的分水岭
      
      1,因为1950-2000是世界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50年,而2000-2050年是世界人口结构迅速老化的50年。
      2,到2050年,世界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为21.8%,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的比例。
      
      二,被忽视的人口问题
      
      只要国家还没有感受到人口过剩或经济不景气的疼痛,就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人口问题长期以来总是被人忽略,而且现在还被忽略。
      
      三,人口变化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化以前的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保持稳定的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出生率不变,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上升。
      第三阶段:工业化进一步发展,死亡率继续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出生率的下降速度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速度,所以,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点。
      第四阶段:完全工业化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处于负增长。
      
      四,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线及人口数量/结构预测
      
      黑龙江瑷珲(黑河市)到云南腾冲-简称瑷珲腾冲线,是中国的人口地理线。在这条线以东的中国,占了全中国面积的36%,但是人口占了全中国的96%。
      
      各个机构、专家对2050年之前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
      
      1, 2025-2030年人口达到峰值,数量大概在13.6-14.6亿之间。
      2, 无论目前的生育水平如何变化,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都将是持续加速老化,到2050年,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在23.7%-27.8%之间。
      
      五,我国历年人口出生性别比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828979620/ 请移步这个相册看图表。
      
      1, 人口出生性别比最大的几个省份是:
      
      江西:138 河南:130 湖北:128 湖南:126 广东:137 广西:129 海南:135 安徽:131 陕西:125
      
      2, 本书的研究表明,越是年轻的人,越是不在乎子女的性别问题,1980年出生的强于1970年的,1970年出生的强于1960年的。
      
      3, 二孩政策试点的情况表明,允许生第二个孩子,会让人口出生性别比恢复到正常范围。
      
      六,关于婚姻
      
      1, 1982年普查的时候,我国30岁以上的离婚比例维持在0.7%-1.3%;到2005年我国30岁以上的离婚比例有所提高,离婚比例基本波动在1.1%-1.8%之间。
      
      注:我知道,离婚率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但是没想到会是那么低。我们对感觉现在的离婚率比以前高,可能是因为两个因素-1, 坏事传千里;2, 现代的传播手段比以前多和迅速了不少。
      ----
      2,日本的晚婚和不婚比例极高,2005年的数据表明:
      
       在30-34岁这个年龄段中,有32%的女性未婚,47%的男性未婚;在35-39岁这个年龄段,依然有18.4%的女性未婚,30%的男性未婚;在40-44岁这个年龄段,依然有12%的女性未婚,22%的男性未婚。所以前几年有一部叫做《不能结婚的男人》的电视剧在日本大热,是有他的社会背景的。这个原因也是造成日本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原因。我国的几个超级大城市,或许也会变成像日本一样。
      
      七,中国的社会“断裂”问题
      
      著有《第三次浪潮》的托夫勒在2001年再次来到中国后,指出中国存在严重的社会”断裂“问题。中国在960万平方公里中,生活着3种不同的世界的人。这样复杂的国情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个相当大的难题。
      1,大约有7-9亿的农民生活在第一次浪潮中,还属于农业社会,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2, 大约有2.5-3亿的人口生活在第二次浪潮中,他们 还属于大生产的工业社会。
      3,大约有1000万人,跨入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第三次浪潮中。
      
      八,大国未来的人口实力比较
      
      1,对于各国来说,人口的变化是缓慢的,但是这种影响也是残酷的。
      2,人口的力量正在推动美国和欧洲分道扬镳,一个年轻、生气勃勃、多种族的美国与另外一个年迈的、死气沉沉的、内向的欧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到2050年,美国的人口中位数为36岁,而欧洲为53岁。
      3,作者通过对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的人口结构做出比较,得出结论:
       1)无论是从劳动力人口变化还是劳动力人口的结构变化来看,俄罗斯都朝着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因此,俄罗斯不具备与美国继续竞争的人口实力。
       2)从劳动力人口规模 和年龄结构变化的变动趋势分析,中国和印度比较,中国处在相对的劣势。
       3)因此,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和印度的人口变化将继续支持和增强其大国的经济实力,俄罗斯的人口变化不利于本国经济实力的维持,中国的人口变化将朝着继续增强然后迅速减弱经济实力的轨迹变化。
      
      2011年2月1日
  •   既然说到完全工业化阶段的人口问题,我相信我们应该将移民的因素考虑在内可能更为全面,美国的白人生育率也是相对较低的,而推动美国人口年龄不断年轻化的中坚力量正是拉美裔亚裔,但因为美国的人口规模,所以这个现象要显著强于澳洲与加拿大。
    基本结论就是,在第四阶段,谁能不断吸引到高素质移民的归化,谁就奠定了未来强大的基础,而中国的蓬勃发展的过程正是不断由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人口迅速向第三第四阶段转移,然而,当这种后续力量减弱或将不复存在的时候,那么结果将是极端危险的。所以,我本人看好移民国家,尤其是民主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
  •   @杨小壮||術道勢 是的 移民很重要,不过能够从中受益的,基本都是英美系国家,我也很看好美国。
  •   印度何尝不是三个世界,而且更断裂呢?
    在这一前提下,各世界的转化率与年龄加成,要比绝对数量和中位数更有意义。据我掌握的资料,印度的转化率低于中国。服务业所能支持的转化总量也小于制造业
  •   前段时间一直在讨论人口红利的问题。研究表明无论美国印度还是我们。经济腾飞期正是前期生育高峰年代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换言之,人多力量大确实有道理的。
  •   不赞同印度的情况比我们好,印度几年后的人口趋势比中国有优势,但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会是发展的一个大障碍。
  •   真实有效地数据,比抱着头抱怨政府来得实惠。
  •   突发奇想,1950年后的人口增长是因为二战之后,世界秩序重建,人心思定造成的。2050年后,人口减少,继而造成经济危机,会不会再一次的引发世界大战,把文明摧毁一次。想着不禁背脊一凉。
  •   好书评。但对于离婚率的数据是否有更好解释呢?谢谢
  •   我看在我们这一代的有生之年,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还是可期的。别急,走着看吧。形势比人强,预测神马的都是浮云。好好活着才是正经事。
  •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较大的障碍,但是一旦世俗化浪潮开启,我相信现世修行的诱惑还是可以超过的转世轮回的信仰的,西藏之剧变便是明证。
  •   @杨小壮||術道勢:我想知道如果中国生育高峰期过去,进入出生低谷时期,社会会有什么变化可能呢?这个问题,其实是看到《异类》一书有一段引发我对人口问题的困惑
  •   历朝历代,男人和女人的比例失衡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战争,这个道理连我老妈都懂,看来一场战争是避免不了了 :)
  •   像现在缓慢地向老龄化社会变化的过程会是最痛苦的 吧
  •   补充几点:
    1. 按民政部最新数字,2010年全国离婚夫妻数是196万对,对应的离婚率可以自己搜索。
    2.中国是三个世界(农业、工业、信息社会)但不得不说,第一浪潮代(农民)通过农民工形式以及新上海人新北京人新XX人正有为数不少“移民”进入第二浪潮代中(对这个问题大家要乐观一些,不要以为现在的农民工处境很惨,作为一个魔都人,我可以责任的说,他们登陆上海时总体上比我爷爷那辈人登陆时处境好得多了,最近闲谈中又增加了对方面信息的收集,对这个结论我更有把握)。
  •   3.很同意“从人口角度看,(现在和将来)俄罗斯很难和美国竞争了”的结论,俄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他们的最好时间在1900-1950年(大致),以巨大的人口红利(按即时战略的游戏可以形象叫“爆人口”)为基础而雄起,中间当然有很多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但这些都是“上层建筑”即离开了“爆人口”这个基础也没法雄起。
    再往早里说,德国超过法、英也是伴随着人口雄起。
    苏联在和美国“争霸”的时候,两者的人口大致相等,比如都在2.5-2.8亿级别,注意当时全世界人口数大于他们的只有中国和印度(但当时都没有工业化)。
    4. 发达国家中,还是最看好美国(指人口比较多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国家),因为人口以及其他的因素(没有人口或说总劳动能力+总消费能力的增长,有了其他也是白搭,比如有了好的技术创新可以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但人口负增长消费能力不足卖的钱还不够研发成本的)。
    更细致一点(算上小点的经济体),应该说更值得看好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太了解不敢说)吧。
  •   5. LZ引用了书中的“2025-2030年人口达到峰值,数量大概在13.6-14.6亿之间”,这也是我的个人观点(中国经济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享受人口红利的时候,不用在2020年结束,就是经济的这波大牛市不会在2020年做头部、出顶部)的一个佐证。
  •   我个人以为,人口要与制度、科技和教育问题一起来看,才能正确地预测各经济体的大趋势。一个满是年轻人但是教育程度极低的经济体,你很难期望他会做出什么伟绩。只有当人口红利与制度、科技和教育程度相配合时,一个经济体才能腾飞。中国目前人口资源尚不成问题,但是制度和教育是个瓶颈,瓶颈期大概会持续5~10年,如果处理得好,5~10年后到2030年甚至2040年(一直和平发展的话)都是收获期,然后才会开始走下坡路。当然,这是在科技领域没有大的飞跃的前提下预测,如果这期间诞生了大的科技飞跃(我个人看好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两个领域)的话,人类的整体繁荣期会被加倍延伸(因为原本不适合从事生产的大部分老年人也可以成为有效的生产劳动力)!
  •   中国的人口变化将朝着继续增强然后迅速减弱经济实力的轨迹变化。。。。。
  •   二胎性别比平衡纯扯淡~
    印度平衡吗
    人口学家怎么——脑子不够用是吗。
  •   人口红利这形容太不准确了。应该叫人口血利——一群像机器一样工作拿工资奇低的卖身卖命的(利润),还不说现在的“环境问题”——你是花钱解决呢还是多生几个去解决?
  •   二胎试点就严禁三胎、要结扎、 性别鉴定更严格罢了。社会学逻辑都不懂——一个变量推出结果能靠谱么。
  •   好,我在观察就业人口的问题的时候,发现这一本书,谢谢对于书本的介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