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编  页数:35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收入的是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人员2006~2007年两年间的研究成果中遴选出来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是展示农发所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的窗口,收入文集的成果应该能代表农发所在一个时段的整体科研水平。为了尽力做到这一点,由农发所学术委员组成了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编委会,编委会下设评审工作小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的评审工作小组由李周、朱钢、张元红、杜志雄、陈劲松五位编委组成。编委会委托评审工作小组对所科研人员个人申报或研究室推荐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进行严肃认真的评审,具体做法是每篇文章安排三个人审阅,每人都写出审阅意见,然后再把三份审阅意见整合为一份综合评审意见。  在2009年夏季农发所召开的2009年度上半年工作会议期间,编委会成员听取了评审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共同做出了筛选决定,并委托科研处向作者转发综合评审意见,听取作者提出的反馈意见,最后对文稿再次进行确认。设定这样的工作程序目的就是力求使遴选出来的文章能代表农发所在一个时段的整体科研水平。  2001年3月,我在《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2》的代前言中曾提到,基础性研究是一个研究所的根本,高质量的学术性论文是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科研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农发所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具有时间序列的性质,收入的又都是本所人员的科研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中所收入科研成果“含金量”的多少及逐年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应能回答下列问题:农发所的学术水平是否在不断地提高?学术影响是否在不断地扩大?科研竞争力是否在不断增强?而这些问题又与下列问题密切相关:农发所科研人员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等每年是增多还是减少?退一步讲,在本所主办的两个刊物上发表的较有分量的论文、研究报告每年究竟有多少?农发所的论文是否能在文献综述、引用,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学术规范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研究是否能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我们的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观点和建议?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的评审工作小组在对提交的文章进行评审后,对农发所2006~2007年两年间的研究成果做出了他们的总体评价:“提交的文章以思辨性文章为主,以统计数据和二手资料为依据的研究性文章为主,以政策性和对策性的文章为主,采用新方法的研究成果不多,质量特别高的研究成果不多,具有开拓性影响的成果不多”。我个人认为,他们的评价是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近些年来,农发所科研人员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很多,但我们在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研究报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我们所承担的课题规模和数量不相称,这说明我们的科研水平与党中央对社科院“三个定位”的要求相比,与农发所自身的发展目标相比,差距还较大,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切不可自我感觉良好,闭门称王,结果是“关起门来我怕谁,开开门来谁怕我”。

内容概要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是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的窗口,收入文集的成果能代表其在一个时段的整体科研水平。本书收入的是从农发所科研人员2006年至2007年两年间的研究成果中遴选出来的论文或研究报告。  本书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多为以统计数据和二手资料为依据的研究性文章,提出的对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书围绕新农村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农村金融等主题展开研究,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为全国关心“三农”问题的人士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书籍目录

农村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对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选择我国农户要素资源收入贡献的比较分析——兼论我国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综合影响评价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债务结构及成因分析——以甘肃和陕西两县五乡镇为例旅游业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荔波县、团结乡和石林县的案例分析利益表达、法定秩序与社会习惯——对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抗争行为取向的实证研究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机制与效果——以宁夏为例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烟草行业反哺农业的机制与模式中国大米市场价格共因子分析和谐金融与普惠金融体系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制度安排的症结与出路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促进政策分析合作社在中国农村的地位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治理机制分析土地征收公正补偿与市场开放地权与村治模式——以广东南海的土地留用制度为例农村宅基地制度面临的问题

章节摘录

  第二,民间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有效地抵制了不健康文化的传播。第三,民间文化大多表达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利于舒缓现代社会给人造成的压力,使农村社区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动向  农村文化建设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们认为,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深化改革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影响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的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经济工作领域,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农村文化建设被放在经济发展之后,甚至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多数乡镇没有真正将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第二,在各级政府制定的乡镇干部考核体系中,没有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考核指标;第三,在名目繁多的农村建设项目中,农村文化建设项目极少。  这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妨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并带来了文化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主流文化不能牢牢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不健康的文化却在农村蔓延等现象,对农村社会和文化发展,对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2.政府没有承担起农村文化建设应有的职责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没有将文化作为公共产品看待,以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文化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结果农村文化建设不但欠下了大量新账,甚至连旧账都没有还上。例如,全国25.9%县级剧团没有专用房屋;40.2%的县级剧团缺少设施,21.5%的县级剧场、影剧院没有坐席;20.5%的县级剧场、影剧院无办公用房;34.8%的县级剧场、影剧院没有演(映)业务用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7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