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一日游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  页数:328  译者:董婵娟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古代的罗马人是如何生活的?罗马的街上路边每天曾经发生着怎样的事情?我们都至少有过类似的疑问。正是这样的一种好奇心促使你们打开了这本书。实际上,罗马有一种难以描绘的魅力。每参观一处罗马时代的考古之地它都可以重新再现。可惜,标牌和游览指南常常只对你们身处环境中的日常生活提供一般的简述,而且往往集中在建筑学的风格和年代上面。事实上,要真正了解这些地方的日常生活有一个“窍门”。那就是首先要注意一些细节:台阶的磨损,灰泥剥落了的墙壁上的划痕(庞贝庞贝(Pompei)是意大利的古城,因附近的火山爆发而被湮没。就有许多),马车在路上留下的车辙或一座住宅门口的大理石上因门(已经消失了)的开关而形成的刻痕。如果你们留心这些细节,任何遗迹都将马上复活,你们将“看到”那时候的人们。这也恰恰是此书的灵魂所在:由诸多小故事来讲述一段浩大辉煌的历史。在多年对古罗马遗迹的电视拍摄中,我遇到的是数不胜数的伟大的罗马时代的历史故事和生活细节,它们被遗忘了一个又一个世纪后再被考古学家们重新发现。属于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轶事、习惯、奇闻或者社会准则重又一一浮出了水面……在与考古学家们谈论到发掘的过程,在看他们的作品或查阅他们的文献时得知,那也是同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我意识到,这些关于古罗马社会的珍贵资料几乎从来不为世人所知,它们常常被“禁锢”在专业出版物中或考古地,所以我试着把它们讲述出来。这些篇章的目的是通过叙述日常生活来让古罗马的遗迹得以复活,同时解答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那时候在街上漫步能感受到什么?擦肩而过的人有着怎样的面容?从阳台上可以看见些什么?食品是啥味道?我们在路上会听见哪种拉丁语?晨曦是怎样照亮坎比多里奥坎比多里奥(Campidoglio)是罗马的七丘之一,也是最高的一座,在罗马建成之初,它曾是罗马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上的那些神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得不打开摄像机,寻找那些地方两千年前的遗迹,为读者营造一种亲临古罗马街道的感觉,似乎闻到气味和芳香,遇到人们的目光,进入店铺、住宅或科罗赛奥。唯有以这种方式才能了解生活在帝国的首都真正意味着什么。居住在罗马,要描绘一天当中那赋予街道和遗迹以特征的不同光线或者去一个个地方记录许许多多值得引用到书里的琐碎的细节,那于我是不费吹灰之力的,除此还有经年累月的拍摄和现场考察中所取得的收获。当然,在这趟古罗马的游览当中,在你们眼前晃动的画面并非虚构,而是如已经说过的那样,是直接从研究结果和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得来的,是从化验室里的发现物和骨骼的化验中或从古代文献的研究中得来的。要使所有这些资料都井井有条的最好办法就是随着一天的流逝而行事。每一段时间都符合一个地方和永恒之城的本来面貌,再现它的种种活动。如此,一步一步地,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便昭然于世。留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是一本关于古罗马的书?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古罗马生活方式的延续。如若未曾有过罗马时代,我们或许就不是现在的我们了。试想一想:古罗马的文明常常是与皇帝的面目、行军中的军团和教堂那长长的柱廊一致的。然而它的真正的力量却是另外一种。有过某种东西使得它以难以想象的悠久留传着:在西方超过一千年,在东方还要长,超过两千年,直到文艺复兴为止——尽管它的一场内部演变把君士坦丁堡改造成了拜占庭此处有误,应该是“……把拜占庭改造成了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Costantino)一世在土耳其为自己择地建都,330年5月11日,他把在旧址拜占庭(Bisanzio)上新建成的首都命名为“新罗马”,后来慢慢地被世人称作君士坦丁堡(Costantinopoli,意为“君士坦丁的城市”)。1930年,此城正式被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因此,拜占庭其实也就是伊斯坦布尔最早的旧称。。任何军团,任何政治制度或思想体系都不能保证一种相似的长命。古罗马的秘密就在于它日常的生活方式:建造房屋的方法,穿衣、饮食的习惯,家里家外与他人相互影响的手段,所有的一切都确定在一套严谨的法规和社会准则之上。这方面在多少个世纪里都基本不变,即使在它逐步发展的时候,它依然能让古罗马的文明生存得如此漫长。然而我们肯定这个时代是彻底地灭绝了吗?罗马帝国事实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非凡的雕像和古迹。它还给我们留下了让我们每天都在分享的软件系统。罗马正体字是我们使用的字母,甚至在因特网上也是。我们的语言起源于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或罗马尼亚语的大部分也同样如此(甚至还有大量的英语单词)。法律体系、交通规则、建筑学、绘画、雕刻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古罗马人,它们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其实,仔细想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中的大部分只不过是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正是我们能在伟大的罗马的街道上和住宅中天天都看到的那些。我努力要写的是一本我曾经为了要满足我对古罗马的好奇心而一直希望能在书店里找到的书,但愿也一样能满足你们的好奇心。一切都从公元115年,图拉真皇帝图拉真(Marco Ulpio Nerva Traiano,53-117),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统治下的罗马的一条小巷开始。依我之见,在这个时期,罗马的权势已经达到巅峰了,也可能,它已经把它最美好的东西全都表现出来了。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曙光将至……阿尔贝托•安杰拉

内容概要

本书属于历史类书籍,2007年出版,从它的问世到现在,它始终高居畅销榜之首(08年再版的书面上添印了BEST sellers字样)。作者以一种新颖、独特、生动的方式把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俨然一位热心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到夜半,一个 时间游览一处地方,边逛边细细地讲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这书给读者的感觉似乎不是捧 书在读,而是跟着一架摄像机在观察那一幕幕真实的画面……

作者简介

作者:(意大利)阿尔贝托·安杰拉 译者:董婵娟阿尔贝托•安杰拉(Alberto Angela),1962年生于巴黎并在当地念完高中,后报考了罗马的一所大学,最后以极其出色的成绩毕业于自然科学。接着,他连年周游了非洲、亚洲的很多个国家,做了大量的现场考察研究。他现为意大利的科学推广者和古生物学家。自1993年起至今,他一直以撰稿人和解说者的身份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做科学普及节目。他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出版过好多部著作。《古罗马一日游》正是他在不止十五年的时间里,对古罗马的历史和遗迹的特殊的研究成果,他向世人公开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书籍目录

序言当时的世界黎明前奇闻:罗马——永恒之城的数字6:00多慕思——富豪们的府邸6:15布置——一种纯粹的罗马风格6:30主人醒了7:00罗马式的穿着7:10妇女的时装7:15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7:30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8:00“罗马式”早餐8:30开门!在晨雾中飞越罗马请问,您知道几点了吗?8:40理发师和最早的几个劳役L′insula——另外一个世界奇闻:罗马的“摩天大厦”8:50公寓楼具有人性的一面9:00公寓楼缺乏人性的一面奇闻:罗马如同一个大野营地?9:10罗马的街道9:20店铺和作坊9:40与一位神相遇9:50为什么罗马人的名字这么长?奇闻:罗马人的名字9:55罗马人的娱乐10:00罗马街道上的拉丁语10:10在街道边上学10:20博阿里奥市场,牲畜市场罗马——各种商品的了不起的吸引者10:30古代罗马街道上的印度气氛10:45在一个具有杰作的宁静宜人的地方稍作停留罗马人的“医学”辨认画像:罗马犹如第三世界国家?奇闻:古罗马的居民古代罗马的八大难题(与当今的一模一样)11:00奴隶市场和一名维斯塔莱见习修女的短暂相遇奇闻:罗马各广场的小故事11:10抵达罗马广场11:30朱里娅巴西利卡——一座当作罗马法庭的大教堂罗马元老院与此同时,在科罗赛奥里……奇闻:科罗赛奥里的动物11:40徜徉在诸帝广场的大理石之间奇闻:Forma Urbis——罗马的大理石地籍图11:50古罗马的“WC”12:00在罗马诞生12:20邂逅塔西佗12:30科罗赛奥里死刑的一刻奇闻:死亡如同表演13:00“酒吧”里的一顿快餐作为午饭奇闻:一个塞斯特尔兹奥值多少钱?13:15~14:30大家都在公共浴场里奇闻:帝国最大的公共浴场是怎么来的15:00我们进入科罗赛奥奇闻:科罗赛奥的秘密15:30角斗士们到了!16:00成为座上客奇闻:罗马人脖子上的金器20:00到了commissatio的时刻奇闻:调味品、特点和……一些菜谱罗马的性发展21:00罗马人的性活动24:00最后一个拥抱

章节摘录

黎明前真怪,这种沉寂,特别罕见。事实上我们身处一座有着一百五十万居民的城市中心。一般,夜里是各家作坊店铺送货的时候,马车的铁轮在石头铺成的路面上发出的嘈杂声,夹杂着叫喊声、马的嘶鸣声和少不了的咒骂声……远远听见的正是这样的喧闹。一条狗的吠声在回荡着。罗马永远不眠。我们面前的道路开阔了些,几乎营造出一个光明地带。月光使得铺路的网状玄武岩板粲然可见,就像石化了的硕大无比的乌龟壳一样。不远处,在路的尽头,有什么东西在动。是一个人,他停住,再向前走一点,然后摇摇晃晃地靠在一堵墙上。他应该是一个酒鬼。他嘟嘟囔囔地不知说些什么,一摇三晃地走向一条小巷。谁知道他回得了家不。事实上,在夜里,罗马的街道就跟夜间的抢劫犯一样令人恐惧:为了能捞点什么东西,小偷、罪犯和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会不加迟疑地把匕首刺进任何人的腹部。假如明天早上,有人发现一具被刺并且遭了窃的尸体并不奇怪,而在这样一座混乱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要捕获他的凶手无疑是困难的。在拐进小巷之前,酒鬼被街角的一个包裹绊了一下,他嘟哝着咒骂了几句后又继续他未必确实的路程。那个包裹在动弹,它是活的。那是首都众多无家可归者之一。他在尽力设法睡觉。自从被他曾经租住过的一间陋室的主人赶出来以后,几天来他就住在路边。他不是单身一人:旁边有完整的一家子正尽可能地用随身带着的少许几样东西作为遮蔽。在一年中同样的一些时候,在六个月快要结束、需要续订租房合同之际,罗马街头便挤满了类似的人。很多人会在一夜之间多次流离辗转,寻找一个生活和睡觉的地方。我们的注意力突然给一种有节奏的声音吸引了。起初是模糊不清的,接着越来越清晰了。回响在大楼外壁上的回音有碍辨别它真正的来向。突然传来门闩的声响,几盏油灯的亮光照出了一切:是一支巡逻队。一支城市警察巡逻队。怎样来给他们下定义呢?理论上说来他们是消防队员,因为应该由他们执行的不间断的检查是为了预防火灾的,他们还有维持公共秩序的职责。一看就知道,城市警察保持的是一种军人的队形。他们有九个人:八个训练中的新兵和一名长官。他们快速走下一道阔大的柱廊的阶梯。为了寻获火源、危险的形势或者能造成惨祸的粗心大意,他们几乎具有进入每一处地方的权利。他们刚刚完成一次巡视,长官正对他们说着什么。他高高地擎起油灯好让新兵们看见他:他身材粗壮结实,威严的五官与沙哑的嗓音配合得恰到好处。解释完毕,他扫了其他城市警察一眼,用他那处于皮革头盔下面的一对深色的眼睛狠狠地瞪着他们,然后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前进。一种典型的属于刚开始训练的人才有的节奏夸张的行军。长官看着他们离开,摇摇头,跟随其后。脚步声渐去渐远,直至被小喷泉的声音淹没了。抬眼望向高处,发觉天空已经有所改变。它依旧是一片黑暗,但群星已然无影。似乎有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薄纱正逐渐把城市重新覆盖,像要把它与星空隔开似的。数小时后一个新的日子即将开始了。但是在一个最强大的古老帝国的首都,那将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早晨。6:00多慕思——富豪们的府邸罗马人住哪儿?他们的家什么模样?我们习惯了在电影和电视剧里所见到的那样,他们住的房子亮堂堂的,有柱子,有内花园,有装饰着壁画的房间,有小喷泉和餐室。而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只有富人们和贵族们才能够让自己住进一幢有仆人的小别墅。罗马的绝大多数居民都集中生活在一些大住宅区,条件往往很差,有些甚至让人联想起孟买印度城市名。贫民区的房屋……不过我们按顺序走。我们先从居住着罗马的领导阶层、富豪们的家开始,即所谓的多慕思。在君士坦丁统治下的罗马,权威人士对它们的统计数字是1790,这当然是一个很有根据的数字。它们各不相同:有些是宽敞的,另一些则要小些,为了适应图拉真的长久地缺少地方的罗马。不过,我们正要参观的那座房子有着传统的、“古老的”的结构,它很是让它的主人引以为豪。这座房子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外表:它把自己“包裹着”,犹如一只牡蛎。事实上,你们得把罗马典型的多慕思想象成外国军团的小堡垒:它没有窗户,即使有也是小而稀少,而且总是设在高处。它没有阳台,它的外围墙把它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了。实际上它折射出的是拉丁文化和罗马文化初期的一种有围墙的家庭式农庄的古风结构。这种对街道上的混乱喧闹的“分离”,似乎从那差不多没什么特征的朝向道路的大门处就明显起来了。它的两边有很多此时还都关着门的小作坊。主要入口处有高高的木头大门,两个门扇上都装着青铜球形把手。每个门扇的正中有一个同样是青铜的狼头,它嘴里紧紧咬着一个当作门钹用的大圆环。越门而入即是一条短短的过道。我们起先的几个脚步踏着的是一个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恶狗的图案,以及Cave canem的字样——当心狗。在罗马帝国有许多人都作此选择,即使我们只在庞贝的别墅里才对它有所了解。事实上,窃贼和乞丐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是个麻烦了。我们略走几步,在过道的一侧我们发现了一个小房间,有个男人坐在椅子上打盹儿。他是家里的“门卫”,监守大门的奴隶。旁边的地上,像狗似的睡着一个男孩:他无疑是他的“助手”了。屋里的人都还沉浸在睡梦中,这正可以让我们不受干扰地观察一下别墅。几步后,过道通向一个豪华的房间:前厅。它是一间开阔的彩色长方形大厅,生动的壁画已经被晨晖照亮了。可是如果没有窗户,这光线是从哪来的呢?往上看一眼答案就有了:天花板的正中央缺了一整块屋顶。有一个正方形的大敞口,光便是从那儿投射进来的,犹如在庭院里一样。它是一道真正的光的瀑布,垂直落下后再向旁边各个房间扩散。然而那个敞口并不仅仅是为了透光才考虑的。它还可以让别的东西——水落下来。的确,下雨的时候,在前厅的上方,大面积的屋顶积存点点雨水,再把它们送往那个恰似漏斗的敞口。几条细流从安置在边沿处的一些赤陶塑像的口中流出,以一个精彩的腾空跳跃,带着巨响坠入前厅。有雷阵雨的时候声音会变得震耳欲聋。不过这水可不会给浪费掉:落下时,它丝毫不差地坠入大厅中央的一个阔大的正方形池子里。它就是承雨池,一个古老又极其合理的主意:收集雨水,再把它输送到一个地下水槽里。这便是家庭蓄水,一口可以提供日常用水的大理石小水井。世世代代都在这么做着。它的边缘确实因为绳子的滑动而给磨损了。承雨池还有一个装饰作用:它是一个映照着蓝天白云的室内“游泳池”。它看上去简直就像一幅铺在地面上的画。对于进入屋内的任何人——客人或者参观者,它是最先跃入眼帘的十分讨人喜欢的东西。然而我们眼前的承雨池多了一样东西:有一些花朵在水面上漂浮着。这是昨晚在这个家里举行的一场宴会所留下的。如一面镜子那样,池中的水把曙光折射到每一处地方。由一阵微风撩起的几波涟漪反射到大厅的墙上,那闪闪发亮的光波仿佛在壁画上相互追逐着。仔细瞧瞧,这厅内不存在一面没有颜色的墙壁。到处都是有神话形象、虚构的小风景画或者几何饰品的镶板。颜色鲜艳亮丽:天蓝色、红色、赭黄色。所有的这一切令我们产生一个重要的想法:罗马人的世界毫无疑问是彩色的,较之我们的要多彩得多。住宅的内部、纪念性建筑物都极其绚烂,甚至在重要场合里人们的着装也是一场真正的颜色汇展。而我们,常常以为最雅致的套装是深色或灰色的……真可惜我们丢失了那些颜色,尤其在我们的家里,墙壁是以白色为主调。一个罗马人会把它们看做是一幅没着色的画,一张镶了框子的白布。继续我们的观察。前厅的周边有一些房间。那是卧室,叫做cubicula。与我们的相比,它们是极其窄小和黑暗的,更像单人牢房而不是卧房。我们当中谁也不会乐意睡在那里面的:没有窗户,用来照明的只有油灯的微光。因此让人惊讶的是,经常装饰在这些房里的那些杰出的油画或马赛克拼图是那么模糊不清,而今天它们在博物馆里,却因为光的明暗变幻造诣高深而备受称赞。罗马人当时看它们并不是这样的。不过当他们的眼睛习惯了半明半暗的卧室后,油灯的荧荧细焰使得这些作品十分动人,令那些描绘的风景和一张张面孔显得愈加突出。在前厅的一个角落里隐约可看到楼梯:它通往楼上,那里是仆人待的,也是家中的女人们的区域。底层——“高贵的一层”,是男人们的,尤其是一家之主的地盘。继续向前,我们越过池子来到对面的墙边。它绝大部分被一块宽阔的木壁板覆盖着,直通天花板。我们把它移开。那里就是tablinum——房主的“办公室”。他在这里接见他的门客们。正中引人注目地放着一张大桌子和一张庄严的椅子,而边上则摆着几张凳子。它们的腿全是经过润饰的,点缀着用骨头、象牙和古铜做的雕刻。我们还发现一些放置着油灯的长长的枝形大烛台,一个放在地上的炭火盆(用来取暖的),桌上那些珍贵的银器毋庸置疑是值得“检阅”的,还有写字用的工具。我们越过这间房。再过去就是一幅大帷幔。拉开它便是多慕思最“私密”的地方。到此刻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代表区,那是连陌生人也可以参观的。然而,越过这幅帷幔,进入的就是私人的地方了。那是一座有柱廊的庭院,即多慕思那宽大的内花园,家里可呼吸新鲜空气的一小块绿地。它的四周是一条美轮美奂的柱廊,在柱子与柱子之间,有一个个大理石圆盘从顶上悬挂下来,上有雕刻的和描绘的神话人物。它们有个古怪的名字——oscilla,凭直觉就能知道原因:有风的时候它们便舒缓地摇晃起来,给僵硬的柱廊以一种动感。清晨,带有柱廊的庭院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氛。它被大量浓郁的香气所浸润着,那是花园里的观赏类、芳香类和药用类的植物所散发出来的。的确,在这些花园里,根据情况可以看见爱神木、锦熟黄杨、月桂树、夹竹桃、常春藤、莨艻花……还有如柏树和悬铃木这样较高大的树木。然后,花有紫罗兰、水仙、鸢尾或百合,是用来做花坛的。经常还能见到葡萄树的硕大藤架。这的确是多慕思的一片静谧怡人的绿洲,一片有它的艺术作品的绿洲:花木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布置的,而是以严格的方式布置着小径、花坛,有时还有小小的迷宫。除此之外,园丁们还把树木修剪出动物的造型。并不少见的是,在花木之间还可以看到真的动物,如野鸡、厚鸽或孔雀。在曙光里我们觉察到有两个纹丝不动的人:是两座装饰花园角落的古铜小雕像。雕刻的是两个裸体小孩,每人抱一只鸭子在怀里。我们靠近点,听见他们中的一个发出一种古怪的声响,好似一阵汩汩的水声。突然,在两次声音很大的短暂喷射后,鸭子的嘴巴里射出一股水流。那是两座雕像喷泉。它们的水流不偏不差正好射入一个圆槽内,制造出一个小喷泉。这还不是唯一的一个。我们转过身,花园里升起另外三股喷泉的水流。显然,在这座多慕思里,水不仅仅来自承雨池,很久以来它还通过另一途径输水槽到达。房主借助学问和“非法交易”,成功地得到了一条私人管道。总之,他是少数家里有自来水的幸运者。这是罗马的稀罕事儿。他还以这些小喷泉,利用水来把他的客人们惊得目瞪口呆。这时有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去关隐藏在花木之间的龙头。那是一个奴隶的手,他对管道的正常输送做了检查。他身材高大,模样懒散,皮肤深色,头发卷曲油黑。几乎可以肯定他是个中东人或北非人。此刻他在继续捡拾树叶和枯萎了的花朵。他应该是个园丁。其余的杂声是从一间面向柱廊的小厅里传来的。那是扫帚的声音。我们走近点。它是从餐室里传出来的。昨晚这里摆过宴席。几张供宾客们躺卧的床已经收拾整齐了,弄脏了的床单全都更换过了。另外一个奴隶正在清理昨夜最后的残余物。他还拾到一只龙虾的钳爪。的确,宴会中把食物的渣滓扔在地上而不是盘子里是一种习惯……在厨房里已经能听见有人在忙碌了,是一个女人,另外一名奴隶。她的头发用一块破布“头巾”包裹着,但是看得出她是个金发女人:几缕金色的卷发顺着脖子垂落下来。她可能来自日耳曼或者是图拉真最近征服的达契亚(罗马尼亚)。房间十分小。奇怪的是,罗马人在他们的宴会方面是出了名的,但他们对厨房却并不给予太多的重视:他们把它看做一个次要的房间。它的用途就相当于我们的烹饪角落,因此它从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安放位置。有时它处在一条过道的尽头,有时就在楼梯下的小屋里。真的很奇怪,可又没什么值得惊讶的:富人的家里不存在“家庭主妇”的形象。在厨房里劳作的是奴隶,那是一个做家务活的地方,所以无需考虑到装饰性、舒适性或空间。而在比较卑微的居民家里是女人做饭,但是她的条件与现今相比,更接近于一个女佣而不是一个妻子。然而罗马的厨房让人非常熟悉的一点即是“铜”:一只只铜(或青铜)锅和长柄平底深锅都被钉在墙上做展示。到处都有钻孔精细得仿佛是绣上去的小漏勺。然后有大理石捣槌、烤肉扦、赤陶长柄平底锅……还有塑成鱼形或兔形的铛,是用来填装非常重要的菜肴材料的。打量这些器具的形状就等于翻阅那个时代的菜单。食品放在一层“灶台”上加热,它是一个用砖砌成的台面构成的:火炭就在这上面铺平,像野外烧烤架一样。待火炭热了时,便将几个炉子也就是些金属三角支架放置其上,上面再放锅和军用式大锅。这种砖砌的台面常常由一些充当柴堆间的雅致的拱孔来为其减轻重量。这里确实堆积着准备好了的用于焚烧的木柴,相当于“古式的”煤气罐……这会儿一个女奴正在点火。可是罗马人是如何点火的呢?我们靠上前去,越过她的肩膀偷看:这样我们便发现她在使用火镰。它的外形像一个小马蹄,她像抓陶罐的把手那样将它握在手中。她用它击打被另一只手牢握着的一块石英,溅起了点点火星,其中之一溅落在当引火物用的一根薄薄的蘑菇(即一般说的Fomes,长在树上的木头似的蘑菇)丝上。女孩对它轻轻地吹着,火开始灼灼地燃烧起来。到了这一步她便将稻草凑上去,把蘑菇的热量“传染”给它。她继续吹,稻草上先是腾起一团烟雾,接着,忽地就跳动起一朵火焰来。大功告成了。现在她将准备火炭。此刻我们稍作停留。对多慕思的这种参观让我们明白了罗马居民们的一些事情:房子是非常漂亮的,对,但是远远不如我们的舒适。冬天寒冷,四处透风,需要在各个房间放置炭火盆加热(相当于我们的电取暖器)。此外,房屋都是黑黢黢的,每间房都处于半明半暗之中。在罕见的有窗户的情况下,它们一般总是窄小的,不如我们的透明:使用的是滑石、云母板条,或者有时也有玻璃,而穷人就在上面折叠些半透明的兽皮,再不就直接装上木头的护窗板。总之,要了解罗马的居室内的生活环境,包括那些有钱人的,就如这座多慕思,只要想想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乡村农舍就够了:粗大的床和厚实的被子,门底下透进的一缕光线,焚烧着的柴火的气味,灰尘和蜘蛛……7:15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在一天的这个开头,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在罗马人的家里,早上几乎没人洗澡……最多也就是从由一个奴隶捧着的脸盆里弄点水稍微冲一冲,主要为了使自己清醒清醒,不为别的。再说,肥皂的使用还不为人所知。(sapo一词指的是一种染料!)在罗马人的家里我们四下一打量,发现甚至连淋浴房也没有(尚未有人发明出它们来呢),浴缸是一样罕见之物。然而,如人们所了解的那样,比之整个古代,罗马的文明是最与卫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唯有现代才能达到一种相似的用水洗澡的程度。怎么可能呢?对这段自相矛盾的话的回答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每个罗马人的浴室都在他家住宅之外,隔开几座建筑物的距离:那是些规模很大的公共浴场。人们就在那里尽情地洗个痛快,在那里接受按摩等等。然而这一切通常都在午饭后进行。这就是早上没人洗澡的原因。当然,有些富人家里设有私人小浴室,然而那只是有限的领导阶层。我们正在观察着的主人不属于那个领导阶层的行列:的确,他家没有私人浴室,晚些时候他也将去公共浴室,就像我们将会看见的那样。这会儿他坐在一张舒适的有垫子的椅子上。一个奴隶正用一把锋利的剃刀在为他刮胡子。他是一个家庭理发师,唯有富人才可以拥有的。疼,还不存在刮胡子用的柔软泡沫或双刃剃刀。只用水和状如半月的青铜或熟铁剃刀,在普通的磨刀石上磨过的……不过这还只是主人得忍受住的一场真正的酷刑的开始:剃须完毕,奴隶将用一些小镊子为他一根一根地拔除眉毛两侧、脖子上和后颈上“多余的”毛发。男人们顺从如此细致的美容习惯可能是让人感到吃惊的。然而事实上罗马社会对身体是非常注意的。例如,以天然配料为基础的脱毛膏的使用在男人之间是相当广泛的(也用于剃须)。我们知道,从斯维托尼奥又译苏埃托尼多斯(Svetonio),帝国时代的拉丁文作家,传记文学的重要代表。到恺撒恺撒(Cesare,公元前102-前44),罗马共和国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都曾是脱毛的,同样如此的还有奥古斯都奥古斯都(Augusto,又译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为了让腿上重新长出的一层汗毛更加柔软,他习惯把滚烫的核桃壳在它们上面滚过。头发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很多男人深感烦恼的一个问题了。当它们变白时,很多人便将它们染黑。而当出现秃顶时对有些人来说可真是一件惨事。解决办法有许多。开始先用“填充物”来掩盖头发稀少的部位:比如,尤利乌斯•恺撒便是把它们放在前边以遮盖一块明显的秃额。当头部只给一层稀疏的茸毛覆盖着,已经看似秃顶时,很多人便采用灯烟来把头皮染黑,远看给人以一种头发乌黑的感觉。当秃顶上再无一丝头发的踪影时,百折不挠的人便求助于长发套、短发套和假发,它们已经以不同的颜色存在着了。必然地,甚至在当时就有了可以再生头发的“神奇”洗液了,当然是没有效果的咯。7:30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每拔除一根毛发,从主人的“酷刑”室里便传来一声轻微的叫喊。有一声是如此滑稽可笑,引得两个奴隶当中的一个脸上闪现出一丝笑容,又迅速给收敛住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把身子弯曲得更厉害了,并且用尽力气使劲擦地。他们就像两个见习水手在清洗帆船上的甲板,而实际上,他们正用一些小块儿的浮石擦拭着一片极其漂亮的马赛克。这是让这些石材杰作保持洁净和有光泽的最佳办法。大清早的活动已经在繁忙的进展中了。尤其有一个房间,慭慭然来往着一些女人,她们全都是女奴:这是女主人——domina的房间。一名女奴撩开一幅帘子,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很是特别的场景:三名侍女正在为家里的女主人化妆。她坐在一张高背的柳条沙发椅上。我们正赶上棘手的一步——一名女奴正用一根炭条在为女主人“加长”眉毛。她还将借助一点儿灰来把它们晕染一下。她做得无比细心专注。对面,另外一名女奴端着一面青铜镜子,设法让女主人能够看见化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差不多具有与一项外科手术相同的紧张气氛。我们环顾周围。一旁,一个打开着的化妆箱放在一张有着狮子腿的小桌上。那是个雅致的小木匣,包贴着雕刻过的象牙片。我们猜想它里面是护肤霜、香水和香脂,装在一个个玻璃、陶土和雪花石膏的小“油罐”里。还可看见两把十分细密的骨头小梳子,几个用象牙雕刻的发夹,一些小镊子,再就是几把用来涂抹膏脂和做美容面膜的银制小抹刀。在小匣子的周围零零落落地散布着打开的小瓶小罐,内有其他香油。用于化妆的动作和方法总的说来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那些是极其相似的:使睫毛突出,给上眼睑晕染阴影等等。材料要少些。比如那些用于眼部化妆的材料,这个部位是需要特别对待的。已经存在眼影了,可描画眼线还得使用墨鱼的墨液、锑或者烤过的海枣灰。我们的这位女主人这时在使用的是另外一种东西,实在出人意料。桌上有一个被当作小碟子来用的贝壳,里面还装着一点乌黑的膏脂。它的主要配料是用……略微烤过的蚂蚁做成的!此刻化妆师正为最后一步做着准备:她将为嘴唇上色。据奥维德所言,罗马的贵妇人可以拥有一系列不同的颜色,然而最受欢迎的那一种就跟现代一样,是鲜红色。它是从铅丹或朱砂里取得的(可惜有毒)。女主人这时抿一抿双唇,对着镜子仔细照照。目光是锐利的,皮肤是有光泽的。活儿做得不错:要让那个女奴明白这一点只消一个眼神就够了,她害羞地低下头去。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早上化妆的最后一道程序。假如我们早几分钟进去,我们便能够看到一种特殊的粉底霜的准备工作。目的虽简单却又微妙:要使女主人的脸显得年轻,她已经接近四十了(这在当时是高龄了)。怎么做?女奴准备好了薄薄的一层蜂蜜,同时加进一些含油脂的物质和一点铅白。铅白是一种白色的颜料,它起到给脸上增添光泽的作用。为了再给予脸部一种红润和年轻的颜色,她又补了些红色颜料。接着,她轻轻地为女主人在脸上涂抹完之后,又在双颊上撒了些红铁矿石粉:这种方法让皮肤显现出一种特别的光泽……总之,一个有钱的罗马女人的晨妆是十分复杂的,有时简直就像一道菜谱。就连身体的其余部分有时也给染上色:脚掌和手是红色,乳头用的是金色粉末。当然,只针对可以那么做的人而言……最后,真正让人感到惊讶的一个方面是对黑痣的使用。早在罗马时代,女人们就已经在脸上粘贴假痣了,同时遵照着一条规则:根据它们的部位(嘴角、面颊等等)而传达不同的意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罗马一日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美中不足的是插图太少,但是书中的铅笔素描插画很有特色。从封面设计的到文字内容都很合乎我的口味,非常棒的一本历史通俗读物!类似《唐朝穿越指南》一样的模式,是了解古罗马人日常生活的入门级读物。非常讶异这样的好书居然没多少人看,话说,当当上畅销的我大都不感冒,而我感冒的觉得好的书大都不畅销O(∩_∩)O~我的喜好果然独特啊~!
  •   了解历史,用比较有趣的方式。
  •   意大利人写的 不错 思路很新颖
  •   这类东西得有时间,有耐心
  •   孩子看得如痴如醉,应该不错吧!
  •   作者文笔不错,想象力丰富,历史知识厚重,然而此书标题会有一定误导。其一:古罗马,大家注意是“古”非今,这么说来是写古代罗马,即罗马历史。其二:一日游,并非指罗马的游记,作者虽以游览为形式而实际更像历史介绍,介绍古罗马风土人情。
  •   读不下去了,翻译的稍稍有些枯燥。
  •   大学毕业十几年来,几乎忘记了曾经对罗马史的迷恋,但这本书,让我重温少年梦想,竟然还有彩图哦!如同古罗马风情的再现,非常有影像感和画面感,而且很通俗,很生动,很易读,大赞!!!!!!请咱中国的作者也加油!历史不是高高在上的精神世界,它同样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期待<古长安一日游><古洛阳一日游>以及<古临安一日游>,当然,还有<清代北京一日游>!
  •   翻译得非常棒,没看过这书真是白做罗马粉。
  •   还没看完,扩充阅读对待
  •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有意思,看后能形象地理解古代罗马人的日常生活。
  •   这种以第二人称叙述的写法很喜欢,很有代入感,比一般只是列举史事的书要生动得多,很有意思。
  •   非常好,描写罗马人的生活,栩栩如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