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儒学情结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黄明同,张冰,张树旺 等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1996年,在孙中山基金会理事会会长欧初的关怀和领导下,曾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过“孙中山研究丛书”10种,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2006年7月,孙中山基金会理事会换届,新一届理事会一致认为,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之一,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驱;孙中山的思想、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弘扬孙中山爱国、革命、建设的精神,宣传他立志振兴中华和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伟大理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因此,支持和资助出版有关孙中山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孙中山基金会日常的工作之一。经过本会同人的共同努力,“孙中山基金会丛书”又重新出版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情。  孙中山研究在历史人物研究中,是最活跃、最深入、最广泛的史学领域,成果也最为丰富。对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孙中山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与世界,孙中山与中国的近代化等问题都作过各种各样的解释和探索,这些都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但是,如何把孙中山研究引向深化与细化;如何将孙中山这位伟人与凡人的特征性格作人性化的刻画和研究;如何将孙中山思想的先进性与他的时代局限性作一个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和解析;如何将孙中山与他的亲友、亲属作一个人性化的有血有肉的研究,就他的家庭、生活、爱情、友情、理想和追求作一个完整的研究;还有如何就孙中山政治观与中国传统、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孙中山的博爱观,和谐、互动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建设的价值和作用作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的解读,都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拓展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孙中山研究中,切忌将孙中山神圣化、偶像化。或仅把他作为一个政治符号去崇拜。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从孙中山的儒学情结切入,然后肯定他对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的贡献,新颖的视角,创意的述论,无疑在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把握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并把先前的研究水平推进到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

黄明同,1940年生,研究员,广西合浦人。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所所长。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工作室副主任、孙中山基金会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孙中山研究,在孙中山研究与陈献章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开拓。主要研究成果有独著专著《陈献章评传》、《明代心学宗师——陈献章》、《孙中山建设哲学——中国现代系统思维的开启及运用》二人合著专著《孙中山经济思想——中国建设前瞻者的思考》、《王船山历史观与史论研究》,合著专著《岭南文化志》、《孙中山思想与实践》、《康有为早期遗稿述评》等;主编《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副主编《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

书籍目录

序一 孙中山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序二 全面探索孙中山儒学情结的新作导 言第一章 总论 一 由武力而文化——对文化重要性的揭示 二 与儒学关系定位的争议 三 文化取向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 四 曲折求学之路产生的影响 五 文化取向的发展历程第二章 远大目标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一 三民主义中的“天下为公”理想 二 宏伟蓝图中的大同模式 三 期盼大同主义从理想走向现实 四 传承儒家大同理想的当代启示第三章 民族主义与儒家的民族观 一 “恢复中华”与“夷夏之防” 二 “五族共和”与“天下一统” 三 从反帝求独立到回应世界主义 四 “大亚洲主义”与“世界大同”第四章 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为邦本” 一 从仿效欧美到寻找传统资源 二 以传统儒家“民本”理念对西方的纠偏 三 主权在民理论的中国特色 四 儒家贤能治国理念的现代演绎第五章 民生主义与儒家“均富”论 一 依“均富”确立民生主义为建设目标 二 古代中国儒家“均富”理念 三 “均富”思想的近代演绎 四 民生主义中的“均富”蓝图 五 儒家“均富”理念的承传与启示第六章 “互助”论与儒家的“仁学”道德观 一 “互助”论与近代社会进化学说 二 “互助”论的仁学渊源 三 以服务为中心的新型道德观第七章 系统思维方式与儒家传统哲学 一 思维方式的变奏 二 系统思维的运用 三 儒家传统哲学的承传 四 与西方现代系统理论不谋而合第八章 开放创新文化观与中华文化转型 一 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论争 二 文化论争中的误区与亮点 三 文化论争中的正确回应 四 贡献与启迪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写在完稿之后的话

章节摘录

  三 文化取向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  孙中山文化取向的定位,无论在学界有多大的争议,它依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它依然是学界研究的客观对象,是研究孙中山文化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研究中,人们大都注意到,孙中山的思想来源具有多元性特色,对此,似乎不得不深究。这里,着重探究孙中山博取古今中外诸家的文化取向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孙中山的文化取向的形成与发展,同他的生活环境、学识素养,以及民族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孙中山文化取向的基调是“开放”与“创新”,这是岭南文化重要特色的体现,也是特定的岭南故土所培育的结果。岭南多元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是自然之物,也是社会之物,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铸造了人的文化心理,影响着人的文化取向。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而人则是在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去营造自身的文化理念,去谱写人类的文明篇章。  孙中山的故乡——香山,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正式置县,现今的中山、珠海和澳门特区,在当时共属这一行政区。自古以来,香山之所以具有开放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其特定的天时、地利。  从地理条件来说,香山属岭南。所谓“岭南”,即五岭之南。在广东北部与江西、湖南之间横亘着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大山脉,岭之北为岭北,岭之南为岭南。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岭北差异极大,呈现如下特点:其一,由于大山峻岭的阻隔,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远离中国政治中心的岭南,可谓“山高皇帝远”,其经济、文化的发展起步都比较晚,故中原人称之为“南蛮”,但其发展却呈愈往后愈快速的强劲;其二,也由于岭南依山傍海,有比较长的海岸线,岭南人很早便开始了海上作业,与海外进行交往,故岭南人自古即有开放意识,自明中叶之后,岭南的开放度更大,开放意识更强;其三,岭南人比较“务实”和“趋利”,在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时代,岭南地区也不例外要“以农为本”,但岭南的经济并不“以农唯一”,十分注重经济作物生产与多种经营,除种稻外,还养鱼、植桑、种果,出现多元经济的特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中山的儒学情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