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发展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 阿图罗·埃斯科瓦尔  页数:350  译者:叶敬忠,汪淳玉,吴惠芳,潘璐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们在憧憬未来时,常常高唱“主动选择,把握人生”的豪言壮语;而在回首往事时,却又每每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叹息,因为很多时候个人其实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原本学习自然科学,几经辗转,又入了社会科学之门,但40余年的人生路途中,我的生活世界似乎一直没有离开“发展”二字。小学时的每篇作文都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终生”结尾;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科学至上主义指导下,大学进入自然科学领域学习土壤化学,也为的是以实际行动投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硕士阶段学习的是发展经济学的孪生兄弟——发展规划,即如何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和发展项目,随后便投身于在中国实施的大量国际发展合作援助项目。有着这样的成长经历的一代人,也许怎么也不会对现代化发展道路产生半点疑虑。即便是博士期间学习的发展社会学,也没有脱离发展干预这个主题,只是在以往关于发展的线性思维中加入了冲突的视角,认识到不同的社会行动者在发展干预过程中的不连续性。其间虽然知道著名学者阿图罗·埃斯科瓦尔(Arturo Escobar)的《遭遇发展》,但由于语言和理解能力所限,未能太多关注。直到2007年与作者相遇,并正式投入该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才发现所译内容竟是对自己以往所形成的发展思维和发展工作经历的彻底颠覆;震撼之余,我深为作者的思辨深度所折服。

作者简介

阿图罗·埃斯科瓦尔,(Arturo
Escobar)1951年生于哥伦比亚的马尼萨莱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人类学系杰出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地理系、传媒系兼职教授,艺术与人文研究所、城-市'-5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其对西方工业社会主导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犀利的批判,是后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遭遇发展》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其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拉丁美洲研究、政治生态学、发展研究、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主要著作包括《差异的领地》(2010)、《世界人类学转型》(2006)、《妇女与空间政治》(2005)、《政治的文化与文化的政治》(1998)、《遭遇发展》(1995)、《权力-5可见性》(1987)等。

书籍目录

中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言:发展与现代性的人类学
第二章 贫困的问题化:三个世界与发展的故事
第三章 经济学与发展的空间:增长与资本的故事
第四章 权力的扩散:粮食与饥饿的故事
第五章 权力与可见性:农民、妇女与环境的故事
第六章 结论:构想一个后发展时代
注释
参考文献
术语表
人名表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1945~1955年间的历史环境如果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判定哪些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主要出于战略性考虑和对第三世界原材料的获取的话,那么这些地区如何融入到战争后期出现的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情况就变得更为复杂了。从1945年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大会到整个20世纪40年代后期,非工业化地区的命运成为了谈判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而且,关于欠发达和第三世界的概念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衍生出的话语产物,在1945年之前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这些概念是西方国家在重新界定自身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原则,东方国家也使用这些概念,但方式不同。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三个世界的概念已经巩固:第一世界是自由的工业化国家,第二世界是共产主义的工业化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则是贫困的、非工业化国家。即使是在第二世界国家解体之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概念(北方和南方)仍然是地缘政治制度的一种表征体制。对于美国来说,它首要关注的是欧洲的重建。捍卫殖民制度是其中一项必需的任务,因为欧洲势力从其殖民地持续获得原材料是欧洲重建的关键因素。亚洲和非洲地区民族独立运动呈上升之势,这些抗争导致了1955年万隆会议上左翼民族主义以及不结盟运动的产生。换言之,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尽管美国注重扩大它对殖民地资源的影响力,中东石油或许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但它仍然支持欧洲维持其殖民统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极具震撼力的原创性著作,涵盖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话题。其最大优点在于并不将发展视为解决全球问题的常识性手段,而是一项历史和文化特异的计划。发展是一个陌生事物,它的出现并非自然而然。在关乎发展、现代性话语及全球不平等关系的讨论中,本书将是一本被广泛讨论和引用的主要著作。  ——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on)北美和欧洲的工业化国家何以在二战后成为亚非拉仿效的榜样?战后的发展话语如何创造了所谓的第三世界?为解答这些问题,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揭示了发展政策如何成为不逊于殖民政策的控制机制,二者产生的作用同样深入而有效。发展机器制造的分类方式强大而有力,形塑了人们的思维,甚至鲜有对它的批判,而与此同时,贫穷和饥饿却普遍存在。但“发展”的根本从未被撼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新的分析社会现实表征的方法出现后,该方法才被用以分析第三世界。在本书中,埃斯科瓦尔采用了这些新方法,对发展话语和实践进行了近乎挑衅的分析,并以讨论后发展时代的其他可能前景作为全书的结尾。任何有兴趣重新审视既有“发展”观的人,甚至从未质疑过“发展”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经济主义的发展存在固有的问题,西方帝国主义对有悠久传统的文明进行了干预。所有意欲认真思考这两个现象的人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洛德斯·贝内丽亚(Lourdes Beneria)埃斯科瓦尔认识到,对发展主义的抵制无异于一场重获文明尊严的奋争。这些文明已经成为试验对象,接受整套手术之后就会牺牲。它们或被送入博物馆,或被送至大学做解剖分析。对后发展时代进行构想,所代表的不仅是对隐蔽的统治结构进行抵制,也意味着赋予蛮荒世界本应拥有的权力,让其白行设计未来。对于这样一个开放的前景,埃斯科瓦尔似乎愿意冒险一试。  ——阿希斯·南迪(Ashis Nandy)

编辑推荐

《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遭遇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可以看看
  •   老公考试买的书,挺好的,印刷不错,包装也挺好的
  •   真正谈清楚了什么是发展?发展依靠谁?发展为谁服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