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国际关系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杨天石 侯中军 编  页数:6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抗日战争的八年是民国外交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外交成果最为辉煌的时期。中国不但废除了自晚清以来侵犯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而且一跃成为“四强”,大国地位初步确立,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战国关系的积极成果。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国民政府经过前期的“苦撑待变”,积极争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本书是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交会议“战时国际关系”(2009中国重庆)的论文选集,论文作者均为当下国际知名学者,在抗战外交领域素有专政,他们的研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再现了战时外交的各个方面,代表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
侯中军,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书籍目录

序 一 
序 二 
一 多边关系
 有限的伙伴关系:1928—1944年中国与德国、苏联和美国的关系 
 中日战争与日德中苏关系
 中日战争时期的苏联、美国和国共“统一战线”
 围绕经由云南省的援华路线展开的国际关系问题——以日本方面的应对为中心
二 中日关系
 抗战前夕的中日国交谈判述论
 中日战争与宣战问题 
 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重庆政治空间的“东北因素”——“收复东北”话语在国内外格局中的号召力
三 中美关系
 中美特殊关系与美国关于战后国际格局的构想 
 重塑中国形状: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思维与中国少数民族边疆
 华侨还是革命之母吗?——论抗战早期的国民党和华侨动员 (1937—1941)
 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企业在华北的投资活动——以大来和英美烟公司为例(1939—1941)
 陈光甫、孔祥熙与中美经济关系的失败(1941—1944)
 中美英平准基金会的运作与中国战时外汇管理 
 美国与中国战时生产局——以中方档案文献为重点的考察 
四 中苏关系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与斯大林 
 抗战期间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的演变
 ……
五 其他双边关系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越南问题争议上,不仅中国政府外交与军事当局意见屡见冲突,即连地方与中央之间态度亦甚有差距。自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洗雪百年国耻,跻身世界四强之一,民族主义为之昂扬;尤其军方在对外问题上,态度极为强硬。是以军方先是准备长期占领越南,再则不准在华法军回越,继而严令法方代表只能以个人身份“参观”河内受降典礼,在在皆见军方的强硬态度。而外交部见解常与军方相左,如在越南问题上需尊重国际法上法国身为印度支那宗主国之权益,亦须顾及英、美盟国的看法。尤其严重的是,当时苏军强占中国东北不去,中国若长期占领越北,则有何立场要求苏联撤军?是以外交部长王世杰力主自越撤军,实有其道理。然因军方与外交当局见解不一,不仅造成对越政策歧异,亦增添中法交涉困难。不惟如此,卢汉身为中国军队在越最高负责人,其态度亦与中央差距甚大。由于长久以来云南受法国侵略,以及法越政府对华人种种歧视与虐待,滇人反法意识一直很强烈。故而云南主政者龙云在日本投降之际,曾不断吁请中央排除法国势力重回越南。当卢汉人越前后,其对越南问题的态度极为强硬,法方甚而将其视为恢复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最大障碍,遂透过种种手段向中国外交部施压,造成卢汉对外交部的强烈不满。兼且中央在处理越南问题上,又几乎未曾征询过地方意见,如此一来,更增加中央与地方的隔阂。惟在内外考虑下,中国政府最后于1946年2月28日与法国达成协议,法方放弃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地的租界及治外法权,以交换中方撤回人越华军,越北乃重回法国统治。此举当然冲击驻越中国军队,除激起军方及地方人士对外交系统的不满、埋下法军接防越北时的中法军事冲突外,还对日后越南的历史发展造成重大转折,其影响深远。

编辑推荐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之4:战时国际关系》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战时国际关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和介绍的差不多,是本质的收藏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