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中国大革命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马勇  页数:336  字数:31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简介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小引
第一章 革命改良二重唱
 一个人的革命
 革命与改良赛跑
 革命暂时领先
 立宪反超革命
第二章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
 迈出宪政第一步
 一个时代开始
 重建中央与地方权力系统
 以政治改革反制革命
 构筑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
第三章 民主政治的春天
 后威权时代:摄政王和他的嫂子
 放虎归山:袁世凯归隐
 民主初步的乱象与秩序
 街头政治:国会请愿的后果
第四章 革命在危机中
 孙中山:浪迹天涯
 章太炎:弹尽粮绝
 那一拨回归主流的人
 黄花岗:背水一战
第五章 得意忘形中决策
 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
 铁路干线国有引发国进民退
 人心思乱:绅民对抗国有化
 一批愚蠢的明白人
 官逼民反:同志军与哥老会
第六章 树未倒而猢狲已散
 为什么是新军
 立宪党人闪身而退
 黎元洪和湖北军政府
 袁世凯重出江湖
 南北六省相继独立
第七章南北僵持
 袁世凯:绝对君宪主义者
 滦州兵谏:清廷丧失最后机会
 黄兴来了
 袁世凯抛来橄榄枝
 吴禄贞壮志未酬
第八章和比战难:错综复杂的多方博弈
 君宪主义不必再提
 将袁世凯从清廷中拉出来
 满洲人在背后狠推了一把
 东南光复
第九章从君主到民主:一个艰辛的谈判
 和平仍未到绝望时候
 整合独立各省
 终于可以坐下来谈谈了
 君主立宪抑或民主共和
 清廷终于同意由国民大会决定政体了
第十章帝制终结:紫禁城的黄昏
 惜阴堂高人高招
 建府开基:一个不得不出的狠招
 红脸与白脸:孙中山与袁世凯
 最后一击:段祺瑞和那些北洋将领们
 一个王朝的尊严与潇洒

章节摘录

  革命运动,改革立宪的动力。 在晚清最后十年,革命与改革确实处在一个跷跷板状态。革命增长了 ,一定是改良遇到了问题;改?进入顺境了,革命就一定遇到障碍。 开缺袁世凯,中国失去了一次振兴机会。一百年后重新观察,袁世凯 开缺另有原因,且中国失去了与美德结盟振兴中国的机会。 武昌首义,立宪派走向武力革命榜样。武昌起义的主体或者说惟一的 力量是湖北新军,而湖北新军是张之洞一手训练出来的,但国家意识淡薄 。在湖北新军和湖北咨议局示范下,各省立宪党人和新军相互配合,在不 太长的时间里相继宣布独立宣布光复,弃暗投明,由大清国的统治基础一 变而成为民国元勋。 1911年的武力革命,成为和平?命的先导。革命派模仿法国大革命,要 用武力流血杀人推翻皇权,实现民权,但掀起的中国大革命,从南北对决 走向南北议和,继而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武人提倡和解,王朝赢得尊重。介入政治的湖北新军成了反政府反体 制的力量,前往武昌前线镇压湖北新军的北洋新军成了中国政治的中坚。 段祺瑞、冯国璋等将领转向革命,放弃抵抗,接受共和。清廷顾全大局, 和平隐退,赢得国人的敬意。

编辑推荐

  作者马勇研究中国近代史三十年,颇有心得,发表著述甚丰,其中的《1898年中国故事》、《1900年中国尴尬》与这本《1911年中国大革命》属于把象牙塔的学问普及民众之作。书稿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晓畅而有个性,较好地将学理性故事性融为一体。该书出版后,相信会对民众进一步客观认识辛亥革命、辛亥人物及中国近代史有所助益。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代价”谈“意义”。作将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其耗费的“历史代价”进行比较,指出它是多种政治势力互相妥协的结果,无论是革命派还是立宪派,袁世凯还是清王朝权贵,都有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让步,最后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清王朝消亡,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革命”以最小的代价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转折点,开启中华民族重建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对这个“和局”的再审视无疑对后人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11年中国大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6条)

 
 

  •   政治角度看辛亥

    偷爱警/文

    社科出版的书,多是以社会政治层面,为观察点,进行的实证文体。本书依旧如此,作者汇集充沛的资料和个性观点,论述了晚清政府与革命军之间的历史矛盾,讲述了革命军在历史过程发挥的作用。

    作者的描述方式,通过历史的原貌,评议政局的变化,实际本书,是一出关于政治立场与政治较量的重新排序。作者用大量的论述材料,透过政治角度,着眼清政府的效仿功力,虽然立宪计划受阻,但另一方的革命军没闲着,为改革而生死一搏,坚定奉行的抵制运动。使得两方势力,日子都不好过。作为两方势力的领跑者,孙中山与李鸿章,实际都有着私欲的政治意图,只是每个人的私欲,得到的拥护声与反对浪潮,互成为不可调停的掠夺。

    由于清政府幕僚的昏庸,政局局面的非明朗化,给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中国时局,蒙上了更加悬疑的阴影。袁世凯、载沣、溥仪,都是晚清末路上的清政府大员,每个人物在晚清衰落时期,都起到了决定性的转折作用。相对于革命军的黄兴、吴樾、宋教仁、汪精卫等等,更多的革命人物,使得晚清格局,更加扑朔迷离,使历史变数多次异变。可以观察到,革命军势力的内部结构,松散而不规范,但能够借用多次的内部调整,逐步的走向整编之路。使革命队伍不断的壮大和进发。

    用政治有限性,来定位本书比较恰当,历史细末中的陈述与对话,有点乏味,好在作者加入个人的分析,使得文字不像学术研究报告。与张鸣《辛亥》相比,张鸣的作品,更多是在用百姓未知的辛亥内容,肢解着历史的身躯,让观者透过肢解的过程,看到其中的纤维和细胞构造。而本书利用政局有限的政治硬件,讲述着革命军与清政府的软件。软件内部的病毒细胞,在扩散和潜伏,而治疗革命军与清政府的良药,则是完成革命与反革命的挣扎过程。

    偶然中的必然结果,全凭个人的力量,推动或者推翻长达200多年的朝代,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影响幕僚政治仕途的危机,挫败着公务员对前景的展望,作为政府官员,必然要通过政治渠道和手段,来遏制个人威力的爆发。实际清府是在用手中的权利,来掠夺着民众的最后防线。晚清落败的下场,是日积月累的政治摩擦,绝非几位革命者所能左右的结局。

    本书的题目突出“中国”二字,如果准确来讲,用晚清大革命更具有直观印象。辛亥之所以特殊,在于社会政治格局的推动与演变,不是中国专有的革命形势。革命军只是效仿法国运动,从中找谋划曲线救国的路径,为了转型国家形势分配,而奋起抗争。特殊的阶段性的对话,在晚清时期一并激发。显现出晚清大革命这个题目更贴切,而选择“中国”一词,无非马勇先生想要证明中国社会大革命,是一次集体性和普遍性的混战革命,时间长而复杂的过程,成为中国的标志。“中国”二字,包含的时间跨度过大,无法呼应文题内部的全部内容,但可以突出说明,中国政治研究的区域性。

    本书特点在于,人物的依次出场,加深了政治与历史的关联,将人物地位与社会时期重则,清晰地提炼出来,人物的改革思辨,是政治的灵魂之本,马勇先生巧妙的将两者连接到一起。
  •   1911年中国大革命(全新解读1911辛亥革命,重构大革命的来龙去脉)
  •   1911年,辛亥革命书写了中国历史的全新一页,千年帝制从此推翻。然而,百年之后,当我们重新盘点这一标志性事件时,却发现,我们对它其实并不完全了解,还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追忆,需要我们反思。
      
      马勇老师的这部力作,为我们展现了更多视角,与以往充满教条的相关书籍对比,它是如此丰富,如此鲜活。
      
  •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从历史事件中究竟领悟到了什么,确需见仁见智!
  •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辛亥革命那段历史了解得更多,了解了更多平时不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我觉得收获很大,推荐大家阅读,可以更全面地去看待晚晴政府以及同盟会
  •   与历史教材不同,详细深刻的从另一面还原历史的面貌,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重新认识,对探索历史真相的人值得读!
  •   于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读此书,似重回百年前那段风起云涌、风雨欲来的日子,革命党,保皇党,立宪派,军人武夫,文人政客,一一登上历史的舞台,或如流星转瞬即逝,或如日月同辉,流芳百世。
  •   了解辛亥革命的好书 要是想对辛亥革命有所了解 买这本书就行了
    希望作者把 辛亥革命以后到北伐战争写写 成个系列
  •   辛亥革命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书中有很多史实是我原本不知道的,也是历史课本里没有的。
  •   之前在微薄上了解他 他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非常值得去看看
  •   在历史转折的关头,两大阵营能够以国家和民族为重,使中国避免了内战,在宪政的轨道上解决了革命的问题,如果后来仍能如此坚持下去,则中国何幸!新成果,新观点,支持马勇老师!
  •   南大马老师的新作,很好的一种诠释革命的爆发,强调了偶然性,值得收藏
  •   与雷颐,张鸣的同代人相比,高下立判。

    除了政治的智慧、历史的传承,还有中国文明文化的温情。其中有着中国民族的大信以及立足全球化国际化的胸襟和视野。
  •   那是多重权力角逐的年代,多重政治势力在中国角逐,本书让我们耳目一新
  •   史料丰富,评价公正。特别是对孙中山和袁世凯的评价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   看完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中国改革中已步入深水区,对当前的改革充满了担忧与无奈。
  •   对清政府和袁世凯政府过于温情了。许多观点是第一次看到。
  •   对民国很多事件和人物有了比较新的解读,给人感觉更符合常识。
  •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好向导
  •   我感觉写得很客观,能够超越之前所以观点。
    和作者之前的历史书一脉相承
  •   介于严谨的学术著作与通俗纪实之间。历史背景、人物交待得比较清楚。
  •   看过以后我对袁世凯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   终于在双十节前读完。受益匪浅。总体感觉对于关键性历史人物都是比较善意的描写和评价。
  •   该书是马勇写的通俗读物,不过是大专家写小书
  •   史料详尽,人物众多,对那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   首先书拿到手就感觉挺不错得,我喜欢封面的那个旧时代的报纸的感觉,而且书的纸张质量、文字大小都很好;
    作者可以说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清晰的、公正的表述出当时的情形,很客观,不错;
    整本书看下来让我对先前不了解的东西理清了思路,而且现在我越来越对这一块感兴趣了
  •   历史总是被胜利者书写,从相对客观的角度看待那个年代
  •   不错,,,,不错。。暂时没发现有什么缺点!~客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收藏价值!~
  •   确实很不错,很客观
  •   马勇老师销量最好的书,言之有物
  •   马勇的书还是很值得看看的。
  •   100年过去了,对1911年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像本书作者一样,站在相对公允的立场去解读
  •   对了解历史大有裨益,推荐
  •   一口气读完,原来历史可以这样书写。
  •   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责任感
  •   价格再低点就好了,不过可以理解,这类题材今年不卖个好价格,明年就难了。
  •   好书。期待读
  •   语言平实客观,有置身其中的感受
  •   应该好,正在我的阅读书目中排队
  •   书非常好,绝对值得读。
  •   书的质量很好,正版没问题。后续评论,读后再说。
  •   内容资料很详实,能了解当年的很多细节
  •   书本身装帧普通,但内容读起来很过瘾。
  •   内容没的说,非常喜欢。遗憾就是有点错别字,可能是借用史料的时候没注意衔接造成的。居然封面上也能找出错字,真不应该。
  •   非常好的一本书,强力推荐购买拥有。
  •   还在看,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   百年已过,是否记得?是否重来?
  •   不错,值得读!
  •   很细腻、深刻。
  •   很耐读,不艰涩
  •   挺值这个价钱……
  •   写的好不错,希望更深入一点
  •   长知识 开拓视野
  •   非常精彩!喜欢书的纸张,而且大小合适,拿起来不错!
  •   了解各方。
  •   好书,看的很过瘾。
  •   国内不多的深度作品 赞 强烈呼吁国人每人都来一本
  •   1911年,一个王朝就要终结了,消逝了,这个王朝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反抗的力量,但这个王朝的主流顺应潮流,放弃抵抗,为中华民族重生赢得了契机,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和平交接。1911年中国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现代化中国的开始。
  •   看了之后才觉得历史是这样的,很多的内容与以前课本上的完全不一样呢,很好
  •   书质量很好,不像盗版。看书了解历史。
  •   很多史料都是之前所不知的,很受启发。但是表述上,有点罗嗦,可能作者要表述的东西太多了
  •   希望能了解一下那时候的历史。
  •   很多细节描绘很生动,但在宏观架构上没有什么亮点
  •   很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值得一看
  •   朋友推荐的这本书,不错!
  •   这本书好看得很
  •   本书的视角不错
  •   对了解100年前的事情有帮助 ,可读。
  •   还不错的深入探讨
  •   马老师的书收一本
  •   大略翻看了一边,不错的书。
  •   读来有亲切感
  •   看者有意思,可以消磨时光!
  •   haohahoaoahoashu
  •   不错 适合外行看看
  •   起初是看《南风窗》上面有一篇就这本新书对作者马勇教授的采访报道。就买来看看。
    最近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写的过于简单,主要就是大篇幅讲历史故事,看不见更多作者自己的东西。并且书中提出的有些观点不是那么实在。比如作者说,辛亥革命一直模仿法国大革命,但它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斗争双方都尽力避免战争可能带来的破坏,积极寻求和平解决——主张谈判。还特意表扬了袁世凯在这种民族危难之际的开明与大义,积极主张南北和谈。 看看后来的历史,马勇教授的这个观点更本就站不住脚,袁世凯主张谈判是真,拥护革命和民主共和是假。革命党人主张谈,更多的也还是基于自己准备不足和力量弱小。战争不是避免了,只是推迟了。后来国民党还是组织了北伐等一系列军事行动,把国家权力从众军阀手中夺回。
    不可能像书所宣传的“在这里读懂什么中国、民主、革命”。只是一本普通的历史读物,甚至算不上一本很优秀的历史读物。
  •   不赞同作者的观点 也觉得作者在书中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支持自己观点的史料 也没有提供足以推翻我对辛亥革命以前认识的东西 只是让我了解了作者的一家之言 也许评价有点低 也许是因为不喜欢作者的观点才如此吧
  •   有点牵强吧,以反思历史为名提出的观点是不是有待商榷,晚清政府就那么值得同情!正在读,打算读完看看
  •   还流畅
  •   一本写得没什么意思的翻案书,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介绍.
  •   基本上是一本通俗读物,没有什么学术性!
  •   絮絮叨叨,拖沓冗长,很多观点用主观证明主观。
  •   好书,值得用心学习
  •   不错,请多多加油!!
  •   不错的书籍值得购买值得阅读
  •   对1911的研究越来越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