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冯惠玲 编  页数:275  

内容概要

  《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并把搞好社会建设提高到建设总体全局上来,从而使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扩展到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格局。社会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宏伟的历史工程,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其基本内涵与建设路径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认真探索。《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便是首都相关工作者进行探索的结集。

书籍目录

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世界城市人口调控的政策措施及启示社会组织培育与社会建设制度框架建构——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社会组织的调查建设世界城市:北京的挑战、优势与机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及困境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人文北京”:从理念到社会建设的实践北京市民众对公共文化设施满意度及需求分析缓解交通压力共建和谐新北京“多元主体、服务整合”型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模式探析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北京首善之区借鉴世界城市经验发展完善北京社会保障制度北欧福利国家社会服务比较研究新农保政策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黑龙江省部分地市新农保试点为例老年社会工作理念及其实践方式北京市高龄老人居家养老(助残)券的使用情况分析北京市老年人社会化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现状分析流动人口工伤保险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社会工作与社区发展流动在边缘: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以北京HZ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研究为例心理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边缘化问题建构北京市“大福利”制度框架的原则及其策略老年福利领域社会工作者素质研究试论市民服务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社区参与,共建和谐北京——在京务工人员社区参与实证研究县域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北京延庆2010年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章节摘录

  3.一些孩子在习惯、行为、情绪等方面存在问题  受到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自幼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和现代城市文明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父母进城上学以后,他们身上还保持着部分在农村生活的习惯,如不太讲究个人卫生,随手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等。这些习惯不但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形象,也成为学校评估和管理中比较头疼的难题。还有一些孩子身上表现出编瞎话、破坏公物、抽烟、打架等问题。部分初中生哥儿们义气浓重,青春期的叛逆表现突出。此外,也有一些学生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根据校长和老师的介绍,每个班都有一两个所谓的“问题孩子”,学校经常批评教育,也请过家长,但是效果不大。  4.没有目标,未来预期渺茫  由于父母早早出门打工,大多数孩子从小跟着祖父、祖母或者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缺少了父母的严格管教和关心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生活失去了他们那个年龄应有的憧憬与目标。即使后来转学到北京,来到了父母的身边,这种惯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持续着。因此,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没有动力,老师也经常说学生学习缺乏目标,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那些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和教育政策影响而需要提前面临选择的初中生,对未来的预期更加渺茫。除了那些准备回老家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还算认真学习以外,一些学生自感基础薄弱,升学无望,则得过且过;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严重的已经表现出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倾向。目前Hz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大致去向是1/3回老家升学,1/3上职业学校,1/3随便找份工作或者跟随父母就业。跟随父母就业的大部分是和父母一起贩卖蔬菜水果、花鸟鱼虫、日杂五金等或是小商品批发和做些其他小买卖。已然明确的未来,几乎没有任何向上流动的机会,怎能让孩子们继续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预期和憧憬自己的未来美好生活呢?  ……

编辑推荐

  《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社会建设,是涉及民生的建设。《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中有学者对“社会建设”含义的探讨;有对北京市如何进行社会建设的思考、建议和对策;还有实际工作者的工作经验总结。提出“多元主体、服务整合”型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模式,变被动防范式管理为契约式、自治性、联动性的主动服务型的管理。管理模式的改变,反映了观念的改变、制度的创新(户籍制度,社保、教育、住房等制度)、公民间的公平(让流动人口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当前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市场的作用,这不仅能很好地补充政府包办养老服务的严重不足,还能开拓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如在教育、职业培训、社工制度等方面。突破对社会福利的片面、狭义的认识,提出“大福利”制度概念,并指出在进行大福利制度建设的同时培育公民正确社会福利意识的重要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建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