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赵现海  页数:全两册  字数:80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赵现海等编著的《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提出“中国边疆假说”理论,指出边疆作为文明交流的中介,具有与中心地带同等重要的作用:历史研究应纠正以往仅仅将边疆视为附属地带或单纯破坏者的观念,改而通过边疆看历史,即“边疆主体”观念。中国北部边疆处于中原王朝、北方民族长期争夺之地,关系南北政权兴衰之根本,可称为“核心边疆”。《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在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借鉴了区域社会史研究观念,提出“长城制度史”研究模式,从地理与制度两个层面,首次从整体上对长城军事制度进行了系统考察;讨论了处于核心边疆的明代九边军镇建立、发展过程,长城建筑与防御模式的兴起与变化,及其与明朝政权兴亡、东北亚地缘格局变化的关系;得出了“得核心边疆者得天下,失核心边疆者失天下”的结论,从地理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给出了整体性的诠释;并从世界史的视野出发,检讨了明代九边长城军镇防御模式对于近世中国疆域界定与近代化进程的整体影响。

作者简介

1978年生,河南杞县人。1996~200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博士学位,指导教授是赵轶峰先生。2005~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合作教授是赵世瑜先生。200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是明代长城史。2011~201 2年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在《中国史研究》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上册·
导 论 “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
一 “中国边疆假说”释义
二 “长城制度史”释义
三 中国古代“军镇”释义
四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标志、内涵与地位
第一章 明初“复宋”明流下的幽云旧疆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
绪 论
第一节 元末明初“复宋”明流与洪武初年明朝北疆止于幽云旧疆
第二节 近世时期太行山地缘政治与洪武初年战略定位
第三节 岭北之役失利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构建
小 结
第二章 洪武中后期“核心边疆”异质分层化与“口外”阴山烽堡攻防体系
绪 论
第一节 洪武中期太行山边防重心东移与北平关隘防御体系发展
第二节 洪武中晚期明军内核心边疆东端经略与长白山关隘防御体系
第三节 洪武后期核心边疆东部大宁攻防体系之构建与太行山关隘防御体系裁撤
第四节 洪武晚期外核心边疆东部经营与“口外”阴山烽堡攻防体系
第五节 洪武晚期核心边疆东部军事农牧社会与开平的中心地位
第六节 明初外核心边疆西部东胜卫经营与黄河东西防御
小 结
第三章 明初“袭元”暗流与北疆九王守边制度
绪 论
第一节 蒙元“家产制”政治传统与元代宗王出镇制度对明初分封的影响
第二节 地方军事权——明初诸王与元代宗王的核心权力
第三节 明初诸王统兵制度与北疆二元军事体制确立
第四节 在华夏脉络中寻求分封合法性——明初分封的标榜周制、附会汉制
小 结
第四章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总兵制度起源、“职官化”与权力制约
绪 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便宜行事”权力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元代总兵制度起源与明朝建国前“印剑总兵”
第三节 明朝建国后“便宜行事”内涵缩小与武将职权分割
第四节 明前期北疆军镇总兵制度确立与“行都督府”性质
第五节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军镇总兵序列形成与“职官化”
第六节 从“旗牌”到“尚方剑”——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总兵权力变迁
第七节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总兵权力制约方式与南明军镇“藩镇化”
小 结
第五章 十五世纪前后亚洲内陆地缘政治与西北边疆甘肃、宁夏二镇最早建立
绪 论
第一节 洪武前期亚洲内陆东部势力平衡格局与明朝在甘肃的失而复得
第二节 洪建之际西北边疆由差缓至焦点之转变与甘肃镇初步建立
第三节 明代甘肃镇制度与疆域变迁
第四节 十五世纪初防御帖木儿帝国二道防线与宁夏镇建立
第五节 明中后期“甘宁走廊”失控与宁夏镇疆域变迁
小 结
第六章 明前期核心边疆同质一体防御化与宣大二镇长城防御体系
绪 论
第一节 永乐年间蒙古高原政治变迁与明朝核心边疆防线内徙
第二节 明前期宣府、大同军镇建立与最初所辖地域
第三节 永乐时期核心边疆同质一体防御化与“关外”长城防御体系兴起
第四节 仁宣时期镇守总兵制度之确立与关外长城防御体系之南移
第五节 宣德时期宣大长城防御体系及其与火器普遍结合
第六节 明中后期宣府、大同二镇疆域变迁与明末柳沟、阳和二镇析分
小 结
第七章 明中期辽东镇“边墙”始修与蓟州镇“战术长城”防御体系
绪 论
第一节 明前期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与辽东镇海陆边防内涵
第二节 正统时期辽东边墙始修与捐弃辽河套之影响
第三节 明中后期辽东边墙续修与辽东镇分河而治
第四节 晚明辽东镇析分与辽东湾宁远、东江二镇长城防御体系
第五节 明中前期蓟州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与长城防御体系
第六节 明后期蓟州镇总兵官权力变化与“砖木空墩”、“空心砖台”、
“战术长城”
小 结
·下册·
第八章 河套防御“弱点”与明中期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
绪 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河套地缘政治变迁与明前期“弱点”特征
第二节 明前期陕北地区差缓地位与军事经营
第三节 明中期蒙古由“阴山走廊”进入河套与延绥镇移建榆林
第四节 成化年间明军“搜套”战争与维持内核心边疆防线最初尝试
第五节 “内政优先边防”观念与延绥镇“弃地守墙”长城防御模式
小 结
第九章 明中后期蒙古驻套与陕西、山西、临洮三镇内长城防御体系
绪 论
第一节 六盘山地理与陕西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建立
第二节 明代青藏高原经略与洮水流域临洮镇短暂设置
第三节 山西镇关防镇守总兵制度与太行山后内长城防御体系
小 结
第十章 明后期东北亚海陆地缘政治与十七镇长城防御体系
绪 论
第一节 明后期京后长城防御体系与昌平、密云由蓟州、宣府之析分
第二节 明后期蓟州势重分化与蓟州、永平、山海、遵化、通州五镇长城防御体系
第三节 明后期太行山前四镇与“西关”内长城防御体系
第四节 晚明东北亚海陆地缘政治变迁与渤海湾四镇防御体系
小 结
第十一章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外官化”与“三堂共政”军政体制
绪 论
第一节 明前期北疆镇守太监制度形成与军镇“内外相制”模式
第二节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制度推广与军镇三方鼎立格局
第三节 明末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复设与“总督化”
第四节 “监军”与“特务”——北疆镇守太监基本角色与职掌
第五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外官化”与职权范围
第六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管理词讼、民政权力
第七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军事权力
第八节 明代九边长城镇守太监属兵
第九节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三堂共政”军政体制内涵
第十节 明代北边镇守太监历史地位——从与唐宋地方宦官对比角度出发
小 结
第十二章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巡抚“军事化”与“以文制武”模式
绪 论
第一节 明前期布按系统、御史系统与地方军队
第二节 土木之变前北疆地区文职种类与职权趋同
第三节 土木之变后文官外巡使职“合流”与巡抚制度形成
第四节 明中期九边长城军镇巡抚设置与职权
第五节 明后期九边长城军镇巡抚“军事化”与文官军事体系建立
小 结
第十三章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总督制度与“一门两院三堂”军政体制
绪 论
第一节 土木之变前后北疆军镇文官提督制度产生与裁革
第二节 明中后期河套战争与陕西三边总督制度
第三节 明中后期北京东部防御一体化与蓟辽保定总督
第四节 明中后期京师西部防御一体化与宣大山西三边总督建立
第五节 明中后期九边长城总督职权与“一门两院三堂”军政体制
第六节 晚明九边长城军政资源整合与经略、督师、提督九边名目
小 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中国古代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多有从西域甚至更西北之处迁移而来,统治蒙古高原,对中国北部边疆构成重大威胁者,如突厥、回纥皆如此,也有大量考古材料与研究成果持匈奴亦起源于亚洲西北之说法。14世纪晚期,蒙古帝国统治下的欧亚大陆政治秩序正发生巨大变化,当明朝取代元朝之际,西域及其以北的广阔地带北方民族也趁蒙古汗国宗主国衰落、瓦解之时,改变着亚洲内陆地缘政治格局。其中与明朝直接相关者有三大势力,一为在蒙元汗位争夺中的失势力量,即窝阔台后裔、蒙哥后裔、阿里不哥后裔,皆居于蒙古高原西北部;一为西部蒙古势力,即明朝所称“瓦刺”者,元时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一为西域察合台汗国势力,当时已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当北元遁人大漠之后,非忽必烈系黄金家族后裔联合瓦刺势力,开始向东南挺进,但其势力仍局限于漠北地区,在洪武晚期发展至漠北东部,这才有了脱古思帖木儿汗为也速迭儿所杀之事。但另一势力,即西域蒙古,不仅未趁岭北之役的时机进取东方,而且终洪武一代,也未东进,也即未对明初西北边疆经略产生直接影响。这在于其与帖木儿帝国的长期内战使其无暇东进。  东察合台汗国首要的战略目标是向西进攻帖木儿帝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东察合台汗国与西部帖木儿帝国,本来同属一个国家——察合台汗国,哈马鲁丁以非黄金家族的身份篡夺汗位,不仅遭到了国内诸多政治势力的反对,而且帖木儿帝国标榜黄金家族的正统地位,也对哈马鲁丁的正统性构成了威胁,无论从统一察合台汗国的角度,还是从维护汗位的合法性角度,哈马鲁丁皆将西进河中,统一察合台汗国,剪除异己势力作为东察台汗国首要的战略目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研究明代边防的力作。
  •   书的内容、版式、质量很好,还是我曾经研究很关注的领域!!!
  •   理论新,思想新,有创见。不一般!
  •   陈词滥调,削足适履。言之无物,颠倒黑白。还是解放前那一套民族自卑史观,无视生产力的作用。同事毫无实质内容。
  •   是一部扎实,建立在论证基础上的值得认真阅读的学术著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