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小学生课外书屋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林海音  页数:136  
Tag标签:无  

前言

  小说由五个短篇组成,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30年代末的几个故事。小说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刀光剑影的斗争,写的不过是“疯女”秀贞、宋妈、小偷、兰姨娘,父亲等人的生活命运。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常的事。作者正是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出美来。透过“疯女”秀贞爱情的悲剧表现她的可爱、可亲、可怜,反映了爱情在那个年代的悲惨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于她的同情和对那个年代的愤恨;透过宋妈的婚姻悲剧——她丧失一双儿女,却仍然善待东家的孩子,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悲苦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宋妈的同情和敬爱;透过小偷的“可恨”,看到他的无奈和可敬。因为太穷,他得让母亲吃饱和让弟弟读书,反映了当时穷苦人的最低愿望都不能实现的悲惨处境;透过兰姨娘的现在看到她苦难的童年;也透过父亲接济革命青年和父亲身亡的事实,看到父亲的所爱所憎。从这些平凡的人和平常事中,作者发掘出了他们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都是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反映出来的。  小说的语言清丽、优美,像小英子一样单纯、明净,同时带着对童年的眷恋和故乡的无限思念,读来令人动容。这样的文字适合在静静的午后来读,心头会漾起一丝丝温暖,一丝丝惆怅。文中精致的文字,不疾不缓,温厚淳和,清净淡泊,就像啜一口香茗,那香味弥漫在唇际齿间,久久不去。

内容概要

  《城南旧事》是一首歌,淡淡的忧伤唤回我们曾经逝去的记忆;是一场梦,梦中的我们也曾像英子那般善良,纯真;是—个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也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她出版了众多文学佳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其代表作《城南旧事》,是怀着对故乡——北京深深的眷恋写的。在小说中,作者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书籍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章节摘录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子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裤褂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  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我们家的人,口音都不一样。宋妈说“惠难馆”,妈妈说成“灰娃馆”,爸爸说“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才对,我也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嘛,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搽脸的鸭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事不操心的爸爸报账,所以妈没留神她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后面,一直看疯子,竟然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回到家来,我心里还惦念着疯子的那副模样儿。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吗?如果我跟她说话——我说:“嘿!”她会怎么样呢?我愣愣地想着,懒得吃晚饭,实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饭后,妈对宋妈说:  “英子一定吓着了。”然后给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了下去,并且命令我钻被窝睡觉……  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绑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绑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  经过惠安馆,我向里面看了一下,黑门大开着,门道里有一个煤球炉子,那疯子的妈妈和爸爸正在炉边煮什么,大家都管疯子的爸爸叫“长班老王”,长班就是给会馆看门的,他们住在最临街的一间屋子。宋妈虽然不许我看疯子,但是我知道她也很爱看,也爱打听疯子的事,只是不许我听我看就是了。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几步,就是井窝子,这里满地是水,有的地方结成薄薄的冰,独轮水车来一辆去一辆,他们扭着屁股推车,车子吱吱的响,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窝子有两个人正向深井里打水,水打上来倒在一个好大的水槽里,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里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窝子旁住着一个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儿。我这时停在井窝子旁边不走了,对宋妈说:  “宋妈,你去买菜,我等妞儿。”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拿了一大枚,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水,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说不出的气恼,一下蹿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  “凭什么?”  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  “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  “嗯。”我说。  “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  “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来玩儿。”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P4-9

编辑推荐

  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城南旧事》,是怀着对故乡——北京深深的眷恋写的。在小说中,作者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南旧事/小学生课外书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