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作者:姚敏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些地方是一定要回去的。比如西藏,比如青海。    八月末,与旧友相约从西宁驾车穿越青藏高原,经柴达木盆地进入甘肃河西走廊。三千公里,一路是看不尽的草原,戈壁,长河,落日。在青海湖畔,朝圣的藏民每走三步,便五体投地磕下等身长头,同行的友人转过头去凝望,久久无言。我知道他心里的感动,十余年前我初次邂逅这一幕,也曾胸中如遭重击,被信仰的力量震撼。    雨中的塔尔寺现出荒凉颓败之相,旅游与声名似乎并没有带给它辉煌的延续,一些建筑物毁坏了,关闭了,门上挂着生锈的铁锁,倾圮的石墙上长着野草。寺门外的如来八塔上站着发呆的鸽子,并不理会来来往往的游人。相较于内地寺庙这些年的大事修缮,香火鼎盛,塔尔寺的破败,有一种漫不经心,不予迎和,和岁月流逝里的理所当然。作为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安多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藏传佛教朝圣中心之一,塔尔寺汇聚了来自甘、青、川、藏地区的众多信徒,与抱着观光目的的旅游客装束、神情迥异。藏人信佛,经过上千年的信仰传承,几百年政教合一的历史,信仰已深入他们的骨髓,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散落在人群里的信徒,纵使衣衫褴褛,面容肮脏,神情却也无一例外地淡泊安然,绝无都市人脸上惯常见的焦虑烦躁和观光客眼神里的匆遽,倦怠,茫然。    有时我想,佛教在藏地的传承,也像这块土地一样,大道无言,并不需要汉传佛教里的刻苦钻研经籍、参悟话头、冥想苦思,只需心中有信,每磕下一个长头,每转动一次经筒,心中干净,一无杂念,简单的仪轨,笃定的信念,某种意义上,更接近建立在造物主信念上的西方宗教的表象。而佛教的本质却是去神的,融会贯通了东方宗教、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内涵的佛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蕴涵了关于人类终极思考等博大精深的命题。廓然无圣,即身成佛,诸行无常,五蕴皆空,只是这样的教义,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一个没有信念的时代,不仅仅已经失去悟性的土壤,更甚至沦为禄蠹之辈歪曲利用的借口。内地近些年借助旅游热大兴土木,建寺庙,造佛像,都不过是末法时期的虚假繁荣,并不代表佛法的真正兴盛。但在任何一个时代,即便是在佛法遭到灭绝性打击的时期,都有坚定不移弘法护法的觉者存在。因为按照佛的思想,灭绝同样也是假象,万事万物原本是不生不灭,圆融完满的。    二00九年,一个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去往西藏的朋友对我说,你来写仓央嘉措吧,借你的眼睛,帮我看一看西藏。他说,人生充满悖论,这个时代鼓荡起每一个人的野心,却又无法给予满足。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它实际上印证了这个时代人的欲望和困顿。那时仓央嘉措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在西藏停留过的人,没有谁不知道八廓街的红房子玛吉阿米,没有人未曾听说活佛与荡子宕桑汪波的传说。我应承下来写一本书,写下我眼里的西藏,藏传佛教,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所以,它原本只是一个承诺,或者,一段机缘。与后来蜂拥而至的仓央嘉措热并没有关系。它不是猎奇,不是考证,不是解读,不是故事。它只是关于信仰、生死、爱这些永恒命题一己的思索与感念,只是自说白话,它借一段活佛与浪子的故事说出热爱,说出迟疑,说出人的困惑、挣扎与放下,说出怀念。读到这些文字心有戚戚的人,是那些途中与我目光相接一笑的人,是行脚路上共我看过一段云水的人,是羁旅之中赠我一枝柳荫的人。因为文字原本只是一种映照,经由写作者之手,映照阅读者心底山河,山川河流的景致,原本就在他人心里,写作者只是提供了一种路径,使向内的观照成为一种可能。    文字一经写下,写作者的使命便已完成。它以一本书的形式呈现,为人喜爱或者诟病,附加意义,贴上标签,都自有其命运。我几乎从不回头去看自己写下的字,它好也罢,坏也罢,对作者来说,它仅仅作为一种证据留在时光里,真实地呈现当日当时执笔人的所思所想,他视界的高低,内心的宽阔与狭窄,自由与拘囿,挣脱与束缚的痕迹。阅渎是大众的,而写作是私人的,一个直面内心的写作者并不需要对他人做出交代,因为文字已经是最真实的袒呈,它如同真实的人,有先天的缺陷与不足,同时又是圆融通透、智慧俱足的,并且收藏某一段时光里的秘密印迹,用专属的语言说出暗语,在漫长的光I羽里等待回声。    在青藏高原,一路邂逅骑单车上路的人,徒步的情侣,转山的信徒,每个人都风尘仆仆,脸上也无一例外地写着平静满足。身体的苦行带来心灵的愉悦,这是旅行和宗教给予人的共同安慰。习惯了群居生活的人,都会渴望一段脱轨的时光,可以选择自由,孤独,离群索居。阳光炽烈的午后,独自晃荡在西北寂静无人的寺院,想起南方那些香火鼎盛的庙宇,川流不息的游客,导游的小喇叭,拥挤在经堂围观法事的人群。在西北,我有来自荒原回归荒原的自由之感,所有的束缚和捆绑都斩断了,蚁一样的人群远在远方,空旷与高远带来无与伦比的安全和松弛。    我想,文字能够带给人的,仅仅是这短暂脱轨的自由,也许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2011年深秋,成都。

内容概要

  《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通过对仓央嘉措诗歌的解读,让读者领略到诗人的传奇身世和诗歌之美,了解这位神奇活佛的诗与情。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上师,一生行迹奇特,卓然不群。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活佛身份。他的传奇经历却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的诗歌犹如青藏高原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人的心房。  仓央嘉措,虽是布达拉宫的活佛,但内心狂放不羁,对爱情充满渴望,一旦动情,便义无反顾。他是一个喇嘛,却写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西藏民歌唱道:“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作者简介

姚敏,1973年生于川北,现居成都。做过教师、文秘,辗转蜀地,现居成都。将文字当作世俗人生转角处安静温暖的光亮;视书写为暗夜独舞,一个人的静修。出版有《独自莫凭栏:词话南唐后主李煜》。 网名烟霞旧友。

书籍目录

01 信徒 00102 前缘 00503 青朴 01104 伏藏 01505 圣湖 01806 乱世 02207 乐土 02808 秘密 03109 梦回 03410 囚鸟 03711 幻灭 04312 邂逅 04813 极乐 05214 执迷 05715 断肠 06316 风暴 06717 迷失 07018 召唤 07419 惊变 07720 纪念 08021 重逢 08522 谜面 09023 使命 09424 菩提 09725 传奇 10026 追随 10327 天眼 10828 先驱 11229 三生 11630 福地 12131 驯服 12432 沧桑 12833 神迹 13234 催眠 13735 转世 13936 归宿 14337 轮回 14538 一念 148后记 喇荣 150

章节摘录

【12】邂逅玛吉阿米,那间黄房子,拉萨街头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准确无误地指出来。它那么醒目,在周围白墙黑瓦的建筑中突兀而显眼。就像当年小酒馆里风流倜傥的美少年宕桑汪波,只要他一出现,姑娘们的眼睛就都燃起了火花。小酒馆的陈设,与别处并没有两样。不同的只是书架上多了许多外文图书,还有那几大本传说中的留言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方过路客的心迹。酒馆里很热闹,与窗外八廓街的冷清相映成趣。我想放下酒杯走进夜色里去,却又无限留恋这里温暖的灯光,和年轻情侣温暖的笑脸。当年的小酒馆里,也是这样的温暖,令浪子宕桑汪波流连忘返吧。八廓街东南角上这栋不起眼的黄色小楼,是拉萨歌者的大本营。每个夜晚,来自各地的流浪歌手齐聚在这里,对歌、斗酒,拉萨的青年男女也都不约自来,他们喜欢这里的氛围,自由放松,无拘无束,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夜来相聚,天明即散。笑靥如花、歌声如夜莺一般婉转动听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是这群人中一只美丽骄傲的凤凰。风流倜傥、眼波深情如一泓春水的美男子宕桑汪波,是突然出现在他们中间的一条神秘的蛟龙。皓齿人儿含笑,向满座瞧了一遍。眼珠娇滴滴一转,却注视我少年的脸。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此夜夜相会,言笑晏晏,一对金童玉女沉入爱河。在小酒馆女主人的撮合下,一对璧人儿夜夜欢会,难舍难分。只恨良宵苦短,雄鸡唱晓——桑耶的白色雄鸡,请不要过早啼叫。我和相好的情人,心里话还没有谈了。把帽子戴在头上,将辫子撂在背后。一个说,请慢坐,一个说,请慢走。一个说,心里又难过啦,一个说,很快就能聚首。美丽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不知道,天亮后的情郎去往何方。在庄严的布达拉宫,有一道小小的侧门,通往活佛的寝宫。那化名宕桑汪波夜夜来相会的情郎,就是布达拉宫高高在上的活佛仓央嘉措。只有爱情,能够为爱情疗伤。初恋情人的背离带来的伤害,要在同样年轻美丽的伴侣温柔的抚摸里才能够平复。青春的爱情,终归伤痕尚浅,只需要一对美丽的梨涡,一泓温柔的浅笑,一个撩人的眼神,就将那浅浅的伤痕抚平了。玩心忽起时偶然的一次微服放浪,二十岁的俊美青年仓央嘉措邂逅了拉萨街头这一群活泼的歌者,他走入他们之间,看着与自己同样年纪的他们,喝酒,斗胜,唱歌,跳舞,玩闹,嬉戏,如同枝头绽放的花朵,活泼,热烈,强悍,多姿多彩。相比之下,这样美好的时光里,自己却被供养在高高的活佛座上无所事事,泥塑木胎一样让人朝拜,是一件多么无趣无奈的事情啊。再回到布达拉宫的仓央嘉措,心却再也没有从布宫外面的湛蓝天空、八廓街上的人间烟火、小酒馆里的欢声笑语里走回来。白日里,他的身体依然端正如松地坐在严谨的上师们面前,坐在活佛尊严高贵的椅子上,坐在第巴桑结嘉措的身边,心却早已如同苍鹰翱翔原野,在拉萨街头自在飞,自在飞。他等待着,等待着夜幕降临,转经的人们离去,布宫的大门紧闭,诵经的声音平息,整个宫殿沉入睡眠。这时候,便可以悄悄换上鲜艳华彩的袍服,套上长长的假发,瞬间变身为英俊潇洒的民间青年宕桑汪波,去赴一场青春的狂欢。知情的唯有那条忠实的老黄狗。黎明到来之前,它会准时守在那道通往红山脚下的小小侧门旁边。此时,一个矫健的身影,正三步并作两步地悄悄跃上台阶,靠近宫墙边这道早已无人通行的侧门,用自配的钥匙打开门,满意地拍拍它仰起的头、一声不吭的嘴,然后,迅速闪进活佛的寝宫,摘下头顶长发,换上红色僧袍。此时,东方既白,天边最后一颗星子渐渐没入隐约的晨岚。早起扫地的僧人刚刚醒来,汲水,洒扫,睡眼惺忪地打开一道一道寺门。

后记

抵达炉霍时天色尚早。下车的时候脑子有一刻是懵懂迟钝的,似乎有轻微的高原反应。阳光明晃晃的,映着对面坡地上鲜艳的经幡和地里摇曳的淡黄色野花。    那么蓝的天,像一大块璀璨夺目的翠玉。    风吹着经幡,晃花了人的眼。    向晚的镇子少有行人。站在汉藏夹杂的建筑面前,水泥地边是青草蔓生的麦田。哪里的炊烟飘过来,空气里有了夜雾流岚的温柔。心脏的某个地方似乎有一小块在缓慢地碎裂,像在风里自动解体的玻璃,无声无息,却又异常清脆、凛冽。    穿红衣的喇嘛过来问,是去色达吗?我们的车还有位置。    车子开到五明佛学院的大门口,司机说不能再往前走了。佛学院的大门两旁,只有几个白塔沐在阳光底下。    背着包站在一尊白塔旁,望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这几个汉字,内心竟然无比平静。而那一天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心里忽然冒出前往甘孜的念头时,喇荣,这个魂牵梦萦的名字,曾那样突兀而清晰地跳到眼前,浑身竟禁不住起了一阵战栗。    我不知道在汉地有多少人知道喇荣。人们前赴后继地涌向西藏,涌向西藏的每一个角落,却少有人知道,在距离成都不过几百里之遥的甘孜色达寂静山谷,竟藏着这样一个与尘世隔绝的国度,修行者的国度,佛的国度。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当莫邪在电脑屏幕上无比缓慢地打开一张图片,当喇荣沟整整一条山谷的红色小木屋一点一点呈现在眼前的刹那,我的心脏像是被沉重的大钟重重地击中了,有沉闷的轰鸣回荡其间。    进了佛学院的大门,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那扑面而来的红色海洋,才发现原来还有好一段山路要走。沿途有散落的红房子,三三两两的觉姆和我同行,她们的目光与我对视时,笑意像花儿一样开在红彤彤的圆脸上。    转过一个弯,当铺天盖地的红色小房子突然出现在视野之中,那满山满谷浩浩荡荡的红色一下子涌向眼帘,心中的震动无法言表。    喇荣,在藏语里是能得到出家功德的意思。藏在甘孜草原和群山之间的这一片神圣山谷,据传是文殊菩萨和莲花生大士都曾住过的地方,并得到过佛祖释迦牟尼的授记:北方雪山山脉里,佛灭二千五百年,此时佛教将大兴。    一百多年前,居住在喇荣圣地的著名高僧,第一世顿珠法王仁波切授记说:一百年后,佛法将会遭遇接近毁灭的大违缘,那时在康区的扎热地附近,有降魔金刚的化身将会出来弘扬宁玛密法,佛法将再度兴盛,那将是藏传佛教史上重要的第三时期,即再弘时期。    一百年后,在“文革”浩劫中,僧人被逐出寺庙强迫还俗,庙宇、佛像、经书等惨遭破坏。整个藏地已看不到多少出家人,只有极少数高僧隐藏在民间得以保全性命,等待佛法再弘的时机。在极度艰险的时局下,法王晋美彭措如意宝在色达心宝山山顶的一间帐篷里,建起了藏传佛教大劫难后的第一个僧团,这就是五明佛学院的前身和雏形。在这片安静的山谷中,佛法如暗夜里的长明灯火,在风雨飘摇之中虽黯淡微弱亦温暖光明。八十年代后,佛教得以重兴,成千上万的修行者纷纷赶往这一片遗世独立的圣洁山谷。僧合不够,人们便自己动手,在两边的山上搭建简陋的小木屋存身,五明佛学院遂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常住僧侣六七千人,还不断有各地寺院来此短修的学员,甚至还有不少在此一学几年的外籍学员。九十年代末,法王尚在世弘法的时期,喇荣山谷的小木屋曾经达到近万间的最高规模,法会时期,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僧侣最多达到四万余人。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有多少人会相信,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深山,竟藏着这样一片红色的王国,一个与俗世生活迥异的信仰王国。成千上万的人穿着同样的绛红色僧袍,白天跌坐于山谷中心的讲经堂修习功课,夜晚回到灯光昏暗的小木屋,饮山泉水,吃素食,喝粥,过着清苦干净单纯的生活,内心却喜乐富足。    站在曲曲弯弯的小路边上,俯瞰这无比壮观的红色小木屋的海洋,海洋中心赫然矗立的大经堂和坛城,一颗心风起云涌,如返旧居,如归母腹,温热的痉挛潮水般漫漶七经八脉。    觉姆区的小路拐来拐去,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好不容易找到拉姆的小木屋。跟着领路的小喇嘛出来的是一个剑眉浓密的女孩子,干净的眼神竞如寒潭秋水,与我一路所见的觉姆大为不同。一时间竟然愣怔,吐不出一个恰当的字来。她却静静地笑:你来了。    拉姆早慧,十九岁就已经大学毕业。在银行工作三年后,却突然出走,只留下一封信告知去了五明佛学院,让父母和哥哥不要牵挂。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拉姆的小木屋异常简陋,窄小的床板,单薄的被褥,床头却有好几本书。莫邪说过,这个自小沉默寡言的妹妹,读书是她唯一的爱好。    傍晚时,和拉姆同屋的觉姆回来了,这个稍比拉姆年长的女子有明亮的前额,饱满的红唇,高大而姣好的身材,在人群里很是打眼。我心里很疑惑这个漂亮而开朗的女孩子为什么出家,但是在喇荣山谷中,看到蔚为壮观的觉姆队伍,又觉得这样的疑问完全不值一提了。    在这里,人们将女僧叫做觉姆。喇荣觉姆的人数远远大于男僧,现任的佛学院院长也是女性。在藏区,没有哪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女性修行者。这里完全是这些觉姆的自由王国,在这里,所有强加于世俗女性的角色累赘都放下了,她们是虔诚清净的修行人,在领悟和传播佛法上,与男性并无分别。    但佛学院的戒律却很严格。觉姆们居住的小木屋,与男僧区域隔着一个居士区,即使居士区,也是男女区域分开的,男女僧众不允许单独交往,私下交谈、结伴行走都在禁令之列。严守戒律,是佛学院宗旨之一。    我问拉姆,男众不能进入觉姆区,那去年五月你哥哥莫邪来看你时住在哪里呢?    拉姆说,摩西。    黄昏,落日热烈的余晖笼罩着坛城,我坐在坛城旁边的木桩上,揉着发酸的小腿等候摩西。    这一天绕着坛城转完了一百零八圈。拉姆说,上等功德是一万零八百圈。    傍晚的大经堂外,拉姆指给我看一个抱着书低头走路的瘦瘦高高的喇嘛。    我走到摩西跟前,挡住了他的去路。他有些吃惊地看着我,苍白的脸,苍白的手,被绛红的僧衣衬得更加没有了颜色,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摩西来到喇荣之前,在上海一所美院教书。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大学之前,几乎就没有离开过上海这座城市,研究生毕业后,父母托了关系让他留校。一切似乎都很圆满,熟悉的城市,清闲的工作,不错的收入,父母给首付买的房子,门当户对的女友,生活像一幅明清士大夫笔下的山水画,清淡而不失情调,就连留白,也是虚实相生的恰到好处。    那年初夏,女友的父母已经在过问他们的婚事。他迟迟没有作答,女友温顺乖巧,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但是他总觉得心里还有什么事情未了,无法下定决心,并且对未来似乎毫无期望、毫无喜悦。    有一天,他去参观博物馆展出的八大山人画展,看到朱耷画中那一双又一双的白眼,似乎都在朝他睥睨和冷笑。他在空调很低的博物馆展厅里,突然出了一身冷汗。逃跑一样地跑出那间令人窒息的展厅后,他打车直奔外滩,站在江边独自吹着江风,冥思苦想了一个下午,他不清楚朱耷的画为什么就这样直接地刺痛了他的心脏,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回到学院,他请了两个月的创作假,独自前往云南和西藏写生。    在云南罗平,他遇见了来自四川美院的同行,骑着摩托车到处乱走的胡子乱蓬蓬的扎西,扎西告诉他,在康藏地区的一个山沟里,藏着一幅惊世绝伦的油画。蓝天,白云,黄土,碧草,壮阔的红色小木屋的海洋,流动的绛红色的僧衣,那是人间绝无仅有的奇境。    他被扎西的描述诱惑,从罗平的万亩油菜花地起身,前往色达的山谷喇荣。那是二o o七年的五月。    二00八年春节过后,他辞掉学院的助教职位,卖掉房子,将首付款悉数还给父母,将所有的积蓄一并留给女友。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没有人知道他的决定,元宵节一过,他分别给父母和女友留下一封信,就带着只够买一张火车票的钱,跋山涉水回到了喇荣,找到了五明佛学院的管家大堪布请求剃度。    明白我的来意后,摩西和我沿着西边的土路,爬上一块山坡,他说,在那里可以看到完整的莲花。很多傍晚,莫邪和他都会去那里坐着聊天。    夕阳落下山坡,风立即冷起来。我抱着肩膀,看着摩西空荡荡的僧衣,和苍白得看起来营养不良的脸,问,一年多了,这里的阳光为什么没有让你晒黑一点?    摩西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捋起袖子给我看,有着苍白双手的手臂倒是真晒黑了不少,并且很健壮。摩西摊开手,说,这双以前只会拿画笔的手,现在不仅能拿画笔,也可以劈柴、搬石头。感觉很踏实。    我问,去年五月,莫邪怎么找到你的?    摩西不答却问:他好吗?去年他离开后,我们就再也没联系过。离开上海时,我连手机也没有带走。    原来佛学院戒律严格,拉姆与摩西偶然遇见,也只是互相点头微笑致意,从来没有交谈,更没有谈起过莫邪。    五月,莫邪请了年休假前往西藏,在山南林芝一带漫游,再经由青海、甘肃、阿坝、甘孜,前往喇荣探望妹妹拉姆。大经堂外,一眼看见了摩西。原来他们去年在云南已经相识。莫邪去罗平采风,遇到了在那里画画的摩西。两个人年纪相若,一见如故。在喇荣遇见摩西,让莫邪无比意外,这个让他亲爱的小妹妹如此决绝地放弃世俗人生的山谷,竟然也吸引来了千里之外繁华世界的摩西。他迷惑了。  ‘    那个傍晚,就在这一片山坡上,莫邪给我发短信:来喇荣吧,你一定知道为什么。    摩西不知道,就在去年五月,莫邪与他告别后,再也没有回到我的生活中。五月十二日,他在回成都的路上,途径映秀,遇上了那一场大地震。    莫邪留下的,只有从藏南一路走过来的一本日记。    离开喇荣的前一天,曲珍领我去了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的闭关房。这个山坡上红色的小木屋,是整个喇荣山谷中整个唯一一小片有树木的地方,草木芬芳,幽静祥和,当年,法王如意宝就是在此修炼成了圆满之身。    在喇荣,法王如意宝的事迹如日月朗照,人们无比神往地谈论着他的种种功德,在极乐法会上,在持明法会上,在金刚萨缍法会上,数度天降祥瑞,许多从前对藏传佛教尚抱有疑义的人,只要在喇荣待上~段时间,用心亲历,都会对密法生起无上的信心。    我问拉姆,法王涅槃之后,为什么没有转世灵童?拉姆说,法王临终遗嘱:作为末法时代的说法者,我将一生都用在了弘法利生事业上面。我死后,你们不必去寻转世灵童,也不必大动干戈建造灵塔,我会以另一种方式与你们在一起!    我会与你们在一起。我念着这一句话,蓦然想起哲蚌寺上师的教导:佛菩萨往往就化身为那些很贫穷、衣衫很破烂甚至向你讨钱的人……将每个人都观作佛菩萨,这样就不会有过失了。想起一路上行来遇见的各色人等:笑容如水晶般纯净的藏觉姆、平易近人的喇嘛、虔诚的老觉姆、慈祥的藏族老太太……    想起在拉萨邂逅的少年僧人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这世间心怀善念的有情众生,原来都可能是佛菩萨的化身。    想起莫邪的眼神。笑容纯净。    中秋前夜,凌晨一点被短信铃声吵醒,手机屏幕闪烁幽蓝光亮。是拉姆的短信:姐姐,我在藏南群山之中看月亮。    我睡意全无,披衣起床,拉开窗帘,抬头望见一片浑浊晦暗的天空,低低地压在林立的高楼之上。    回到房间,打开电脑,电脑旁边是莫邪的日记。那些凌乱的字迹,像喇荣山谷之中的月色,水一样荡漾,涨满了黑暗的屋子。突然想要写下一些字。    这是本书的缘起,是为后记。

编辑推荐

《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盒装版已销逾30万册,感动百万读者,此版为“精装纪念版”,内附“仓央嘉措情歌全集”。装帧精致,适合阅读与收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对于任何喜欢西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传奇的一生和谜一样的身世,以及流芳百世的诗歌,永远为世人铭记。作为一个达赖喇嘛,他的诗写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桑田吉美诺布曾经说过:“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相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1.仓央嘉措不仅是藏传佛教中最受人爱戴的上师之一,也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文化人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负如来不负卿: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与情》是第一本专门将仓央嘉措的诗歌解读与人生经历结合的诗传,以传奇的经历吸引人,以纯真的情感打动人,以优美的诗歌感染人,是了解仓央嘉措的最佳品质读物。2.文笔优美,情感细腻,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美感。3.继盒装版之后,推出精装纪念版,装帧更精美,对高端读者有吸引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负如来不负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同时买了傅林的《最好不相见》和这本《不负如来不负卿》,看完后,感慨良多,同是写一个人的传记,区别怎么这么大??客观的讲,《最好不相见》比这本值得阅读。姚敏的文字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深刻记得一句“仓央嘉措从情人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不明白用词一定要这么猥琐吗?仓央嘉措的活佛身份,本身不羁的个性,创造了美的情郎和美的情诗,这是传奇,值得被品位被阅读。傅林的那本最后标注了所有参考文献。参照之下,阅读性,仓央嘉措生平的可信度都要高很多。这本,作者主观太会想象了,用词太失水准。是为了赚版税,吸引眼球吧!
  •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这首诗歌,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4]。   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此事并非出自作者本意,后《读者》为此事道歉。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前一段出自1997年朱哲琴专辑《央金玛》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词,词曲作者是何训田。或许因为《央金玛》中另有一首歌名为《六世达赖喇嘛情歌》,因而这首歌词被人缪传成“仓央嘉措情歌”之一。 后面的词句,估计为网友的仿作。作者都没有搞清楚哪些才是仓央嘉措写的诗就开始著书纯粹是借着仓央嘉措的名字卖书
  •   好看,迄今为止买的最成功的一本书,不负如来不负卿~
  •   这本书我很喜欢,内容非常的好,至少我很喜欢。但是那边送的小册子封面是黑色的,书又是白色的,所以两本书放在一起白色的就给弄脏了。除了这点我其他的我都非常的喜欢了。
  •   之前朋友很喜欢仓央嘉措的诗,就想说买一本送给她。结果巧了看见卓越上有,就定下了。书的质量还好,内容里有不是他的诗,是一个人写的他的感觉,送的小册子是他的诗,写满了他的情。
  •   因为看了同名的小说,觉得非常好,在图书馆看到这本的时候就爱屋及乌,加上封面设计的很不错,就借来看了。幸好是借的,写的太烂了,烂的我昨天没有忍受看完,今天上这边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幸好我不是花钱买来看的。
  •   行云流水的文笔,也看得出作者对宗教的敬畏和对西藏这片热土的爱。很好的书,还附了一本曾缄译的诗集。装祯都很精美。怎么会有人在那胡乱评~
  •   很好的一本书,看年我对西藏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人谁无欲?放下即是佛,真实地放下吧!
  •   随着隽永的文字,穿越时空,和仓央嘉措的情诗一起行走在雪域高原。
  •   一套两本,一本是书,另一本是仓央嘉措的作品集。书的排版看起来不是很舒服,没有多少字,而且内容没有吸引人读下去的感觉。而仓央嘉措的作品集里也没有几首诗,只有开头的我问佛用了最经典的版本之外,其余全部被翻译成了绝句,个人认为翻译地很没有文采,没有把那雪域最大的王和人世间最美的情郎的感觉传达出来。这本书仅仅是书,没有文字的感觉。挺失望的,还是大家自己选择吧。
  •   喜欢的可以买来看看,内容少,看着舒服
  •   觉得这文笔还是很优美的,喜欢!
  •   只有了解的人才会去捧这样的一本书吧
  •   送朋友 我也读了的 诗真美
  •   封面内容都很好,值得收藏
  •   表示沉溺进仓央的诗、情里,就无法自拔了。默默的心疼垂泪了许多次。但是对于作者的文字,个人认为开始几篇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着重辞藻了 反而清浅了文章本该要传达的东西
  •   看看传奇人物的作品,了解一下他的内心世界
  •   不错,还有赠送的小本诗集。感觉非常好
  •   拜读了,好看,精美
  •   新版价格高了好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