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杨钢  页数:214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是—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代价最小,质量最高,收效最大。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人们可以达到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建立预防体系,实现“无火可救”。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关系到—个国家、—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法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学,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修订版)》秉承杨钢老师一贯的幽默文风,从—个晾险、刺激、神秘、充满魔幻色彩的好莱坞大片式的故事开始,向人们阐述了这个古老的成功法则。书中既有启发性的理论阐述,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了系统、翔实的解决方案。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修订版)》寓意深刻,深入浅出,堪称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员工素质、打造卓越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最佳读本。

作者简介

杨钢,博士,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创始院长、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质量学院副院长、“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大师的唯一中国弟子,享有“中国零缺陷之父”美誉。中国十大质量人物、影响中国教育培训界十大领军人物。
主要著作包括:《零缺陷大道》、《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零缺无陷》、《零缺陷漫画》、《质量无神》、《质量无惑》、《质量无敌》等;主编并翻译出版了《克劳士比经典译丛》和《质量管理经典译丛》等大型系列丛书;同时出版发行了《零缺陷管理之道》、《质量不花钱》、《零缺陷管理:现代质量经营新思维》、《对话质量管理》、《质量经营》等音像制品。
现场服务过的主要客户包括: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集团、兵器工业、中石油、中石化、辽河油田、中国电信、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同方威视、美的、格力、上汽集团、上海大众、东风集团、长安集团、神龙汽车、嘉陵集团、许继集团、南车四方、株洲机车、万科集团、博时基金、英格索兰、COSCO、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松下、三洋、羽西科蒂、约翰迪尔、新华肯孚、华润轻纺、大亚湾核电、TCL、康佳、用友、东软飞利浦医疗、华为、罗氏(中国)、拜耳、安利(中国)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自序
开篇
斯芬克斯岛的石像之谜
一次讨论课
第一章本来就可以第一次作对
换换脑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代价最小、收益最大
克劳士比大师的发现
第二章做对即“符号要求”
一层密封袋:恰到好处还是过犹不及
从需要到要求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
既要过程又要结果
质量的真谛:说到做到即诚信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预防:将隐患消灭于无形
总结
第三章工作就像芭蕾舞:既标准又完美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产品即人品,质量乃品行
厨艺、曲棍球和芭蕾舞
“零缺陷”更是一种决断和态度
关注每一个细节
协作,增加成功的机率
工作行为规范
开车上路:握紧自己的方向盘
总结
第四章每个人的工作哲学
三件邮包:系统和平台决定人才质量
用“零缺陷”的准则做人做事
态度决定成败
改变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
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大海航行靠舵手
总结

附录1COSCO船务学习感言
附录2网上读者阅读感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9条)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代价最小,收效最大。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人们可以达到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成本最低并且实现“无火可救”。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兴衰成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学,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本书秉承杨钢老师一贯的幽默文风,从一个惊险、刺激、神秘、充满魔幻色彩的好莱坞大片式的故事开始,向人们阐述了这个古老的成功法则。书中既有启发性的理论阐述,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了系统、详实的解决方案。本书寓意深刻,深入浅出,堪称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员工素质、打造**企业文化和超级竞争力的最佳读本!
  •   朋友推荐这本书时,还是在2006,当时工作事务杂多与之失之交臂,前两天路过西单书店恍然觉得眼熟,认真读起来便让我觉得惋惜,没有早些读到它。
    这便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作者是个北京爷们,看起来有些痞味,跟学问一词全然无瓜葛。但是杨钢博士却是国内企业质量管理研究的最高主导者,并且兼任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当然,杨钢博士最愿意听到的介绍,应该是美国克劳士比中国学院的院长,我想,凭着杨钢博士的中长大奔头,倒会有不少的女同学以为他是某艺术学院的院长。开个玩笑。在业界,有这样一个公式:杨钢博士=“零缺陷”=质量管理妙药。杨博士师从菲利普。克劳士比,质量管理理论方面不是盖的。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学,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本书秉承杨钢老师一贯的幽默文风,从一个惊险、刺激、神秘、充满魔幻色彩的好莱坞大片式的故事开始,向人们阐述了这个古老的成功法则。
  •   张瑞敏曾经表示,流程再造与企业文化是海尔的致胜法宝,其他诸如技术、市场、OEC(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日清日高管理系统)等等只是这两个法宝的外延。海尔集团也曾宣称:‘中国唯一一家当天付款的企业就是海尔集团’、‘唯一一家从一个巨大的仓库演化成了一个高效准时(JustInTime)的仓库的企业也是海尔集团’。可惜的是,许多企业在学习海尔集团的时候,太看重海尔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关注其内涵。比如,张瑞敏上世纪80年代‘砸冰箱’,前些年‘砸仓库’,都是极为关键的管理举措。
      所以说,无论工作的流程化,还是流程再造,‘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的运用。把工作当作一个过程来思考和分析,将会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整个工作业务关系过程就是一条从‘客户端’到‘客户端’的环环相扣的‘要求链’,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错误,掉了链子,都不能保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因此,我们必须对整个过程施行有效的规划、设计以及控制和改进,以保证每一个节点都是正确的,从而实现管理的‘零缺陷’,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带来最大的价值。
    在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车间里,随处都能看到手持检测仪器,在生产线上来回巡视,进行质量检查的检查员的身影。而在S制冷的生产现场,却看不到这一景象,但是他们生产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产品质量却在国内同行业中高居榜首,这正是S制冷在全公司内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结果。
      没有检查员,一旦生产出不合格品该怎么办?很多看到这一场景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担心和疑问,而在S制冷的员工眼中,这根本不用担心,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他们在用最先进的检测仪器检测产品的最终质量的同时,采用了和绝大多数企业完全相反的质量管理方法--取消工序检查员,把‘质量三确认原则’作为质量管理的最基本原则,即每一位员工都要‘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确认本工序的加工技术质量要求’;‘确认交付给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从而在上下工序间创造出一种类似于’买卖关系‘的S制冷特有的管理现象。上道工序是市场经济中的’卖方‘,下道工序是’买方‘,是上道工序的’用户‘,如果’卖方‘质量存在问题,则’买方‘可拒绝购买,产品不合格就无法继续流通下去。正是通过这种’买卖化‘的独特的质量管理方式,S制冷形成了’没有专职检查员,每个员工都是检查员,人人严把质量关‘的局面。
      S制冷就是通过这样的’零缺陷管理‘,用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损失,实现了工序质量控制的’3N目标‘(3个’不‘),即:不接受不良品,不生产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从而保证了’不合格品流转为零‘的目标得以实现,确保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它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指导组织和个人有效工作的哲学和方法,是提前建立预防体系,实现无火可救的最佳办法。联系到工作目标,便是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行为零违章、环境无污染。
  •   如果不能符合要求,即不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换句话说:工作的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
    统计表明,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服务业则高达运营成本的30%~40%!我们处在利润干涸的年代,原料在上涨,而市场价格却在下降,两头挤压,企业基本上只有很小的生存空间;加上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竞争趋于恶化,更加让我们对存在的巨额浪费瞠目结舌!不要再哭诉‘成本下不来呀’,取消信用卡,使用现金吧!那样就会让心跳的感觉变成我们工作中的质量意识。
      如果你在服装生产线上,把工人扔掉布头统计数字或指数用‘溯源法’折返回去,用实物醒目地贴在墙上:
      1块布头+1块布头=1件内衣;
      1块布头+1件内衣=1件衬衣;
      ……
      这不就是在教员工们数钱吗?如果在电子产品生产线上,你把墙上的这个率那个率换成一目了然的实物或钱,比如:
      1个零件+1个配件=1个微型收录音机;
      1个配件+1个微型收录音机=1个随身听;
      ……
    所以,从小处说,它关系到一个人、一件事的成功与失败;从大处说,它可能影响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
    一旦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识别和确认要求、了解和改进过程上,从而设定有效的目标以符合已达成的要求。因为要求和过程越清楚,就越有可能把事情做‘对’;要求和过程越明确,才越有可能‘第一次’就做对。否则,做得越多,代价越大;做得越累,成本越高。这正是‘缺陷预防’的态度,也正是‘零缺陷’管理的心态。因此,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用‘代价’这种质量管理的语言教育每一个人。如此,方可使质量成为获利的最后机会!
  •   什么是“零缺陷”,“零缺陷”的思想就是解决国内企业质量管理困境的神秘解药。它主张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制定符合客户需求而不是其他需求的产品标准,完善可以使产品生产过程“一次性”成功的工作流程,树立员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自我约束意识。当企业按照上述内容来控制产品的生产经营,所节省的时间、成本非常惊人。有专业机构曾统计过因保修、报废等传统成本所付出的代价,对于一个制造类企业来说,这个修修补补所付出的代价竟然占到销售额的20%—25%,传统的惯性思维已经遗忘掉成本的真谛: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所需的全部费用。
  •   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里,杨钢博士满怀信心地指出,中国品质的未来是有迹可循的光明之路,因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会给困惑中的中国企业带来曙光,扎好基础,企业转型指日可待。
  •   企业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一个空虚的说辞,“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不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或者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标准,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员工的自我承诺。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某家焦炭国有企业一年盈利3000万;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阿拉斯加人泰勒斯成为全球最著名的餐具代理商。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某国有机车厂用一年的时间达到年利润30万到120多万的转变。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吸引中远船务集团上千人购书学习“零缺陷”的理论。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使其理论创始者克劳士比学院在创立五年之后,就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咨询教育机构。
  •   此书秉承杨钢老师一贯的幽默文风,从—个晾险、刺激、神秘、充满魔幻色彩的好莱坞大片式的故事开始,向人们阐述了这个古老的成功法则。书中既有启发性的理论阐述,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翔实的解决方案。值得一读
  •   “零缺陷”思想是最初由美国菲利清.克劳士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它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在生活中,工作中的各个领域都适合应用且受益匪浅,强烈建议大家阅读。
    在引导孩子的人生道路中时刻灌输“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在要求企业员工高质量高要求生产时,对其注入“质量疫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此书给领导看过之后,要求购买40本,给各部门首长人手一份,可见此书的影响力,确实是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   在许多的质量管理学派和理论体系中,
    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今天,
    中国的企业要走向世界,让组织走向永远,
    离不开“零缺陷管理”,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管理哲学,
    是“零缺陷管理法”的基础。
  •   军工企业在大家眼里是非常神秘的,但是作为一个遵从‘标准化’作业的团体,在经营管理上,通企业常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军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产品质量故障和事故时有发生,‘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给管理工作打开了新思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跟国内其他的质量管理论相比,是很有特点的,它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我们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强调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而不是用平常的‘指数’来衡量。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的“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品牌也是人打出来,我们提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质量的最高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零缺陷”并不是要求我们在人生所有场合、所有机会中都绝对第一次做对。实际上,“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的一种决心和态度。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围绕着“零缺陷”思想的核心“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进行了四个维度的阐述,对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涵义的正解是“第一次用正确的方法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就要求企业人做好自己的角色,“确保为每项任务确定正确的要求,提供必需的资源,帮助下属符合要求。”极力营造一个优秀的、一流的企业文化,“一个好的系统和平台,能够让一个二流的人做出超一流的事;而一个糟糕的系统与平台,却使一个超一流的人只能做出二流的事。”并且重视构建“如同芭蕾舞般标准的工作标准和制度”,“这个制度也以不偏离客户需求为准”,因为“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正确的过程决定正确的结果”。在最关键的员工管理上,力求打破员工的思维定势,改变心智模式、在工作中恪守责任且相互协作。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来源于“世界质量先生”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但是它已经远远超越了“零缺陷”管理的界限,它适合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组织和个人,它属于全人类。
  •   拿到杨钢博士所作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时,就被上汽集团的一句话所吸引:“许多企业和项目的倒闭或失败,绝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没有质量。在没有质量的背后,是高层管理者没有从思想的高度予以重视,更没有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质量管理方法。”
    从国内食品行业状况多发开始,产品质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与此同时,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却越来越让他们感到头疼,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用,扔掉;全面质量管理不可用,扔掉,六西格玛管理不能用,扔掉。管理者们对质量问题的态度越来越扑朔迷离。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当理论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就必须有新的前沿理论为困惑中的企业管理者指点迷津。
  •   在圣经里面,Ω意味着事情的终结。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
    最近看了一本书,我很有兴趣对它作一次有关数学的代入,让我们用Ω代表企业管理结果的错误率,那么,当Ω无限趋于零时,企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某国企机车厂车辆厂,常年制造铸造件,翻砂作为一道不可少的程序必然会有气孔砂眼的出现,一旦出现气孔砂眼就需要补焊。厂里原来有两个焊工,每天正常工作八个小时就足够将工作做完,后来,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气孔砂眼出现,这两名工人渐渐没有办法完成那么大的补焊工作,于是,厂里的焊工增加到12个,并且还要实行三班倒的制度。然而,业务量的增加使这12个人依然没有余力处理完越来越多的工作。后来,管理者找到相关的工作人员,探寻解决办法,他去问那些翻砂工们,有没有一次就翻砂成功的情况,不需要补焊?
    翻砂工笑着回答,头儿,如果没有这两下还叫翻砂工吗。
    他问,你们这群臭小子,为什么总需要别人补焊呢?
    翻砂工们笑了,哎呀,不是忙嘛,你看这么多的活,出错总是难免的。况且,我们要不出点错,你让那些焊工干什么啊,也总得他们帮点忙吧。
    厂长这才恍然大悟。后来,他制定了政策:要求员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半年之内,将12个焊工减到2个,并且恢复8小时工作,谁加班,就开除谁。在这个时候,厂里一年产值为3000完,而利润只有5万,还是行业的NO.1。半年之后,当厂长的政策迫使Ω无限趋于零时,他们的银行账户刷刷得进账250万的利润。
    从5万到250万,如此大的变化令人震惊。这就是来自杨钢先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中的一个真实案例,使Ω无限趋于零的方法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规避了所有错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成功。偏偏规避错误不会有说起来那么的简单,正如案例中翻砂工的想法,活儿这么多,难免会出现错误。因为容忍错误的发生,所以不去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听任错误的发生。固有的错误观是Ω趋于无限大,代价PONC无限大,怎么会有代价越大利润越高的情况发生。
    所以,企业管理者想获得利润,得直接践行鲁迅老先生的箴言—拿来主义,直接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个理念用于经营管理。我相信,所有希望盈利的企业都希望看到,当Ω无限趋于零,企业出现的大好光景。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克劳士比的管理哲学,是“零缺陷管理法”的基础。但美国哲学要适合中国土壤需要中国哲学的滋润,克劳士比大师的不足是只见事不见人。中国哲学在天、人、地三才之中,特别重视人。管理的对象很多,但终究离不开人,所以是人本的,也只能事在人为,以人为本。
  •   真正成功的企业,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企业,是那些“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企业。他们认为“好”的产品就是“符合客户要求”,有标准的工作流程和理念,面向市场,专注产品质量而不只是求眼前利润,将“零缺陷”作为态度和工作的衡量标准。
  •   我国的企业管理目前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质量管理理论的漏缺和不足。具体表现就是对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上只追求高质量成本,而不以客户需要为准;把保证质量的任务全权交给质检人员,而不是严格把关和预防;常常以“不可避免”为由原谅生产过程中的差错率,而不是要求员工“第一次就做对”,保证工作“零缺陷”。
  •   管理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个老问题,但是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解读却有着不一样的新意。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四个维度的因素,作为“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必要条件。书中章节的脉络非常清晰,很容易分出四个地标性的管理因子:第一,企业人。第二,企业文化。第三,企业工作标准。第四,员工。作者将西方的“零缺陷”思想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分解,也是为普及大众而进行的一次梳理。较于作者其他的论著来说,这本书的通俗化倾向十分明显。
  •   经朋友推荐见购买了杨钢博士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看过以后让我感触颇深,还记得在我们的管理课程中,管理者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员工会在同样的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 当我看了杨钢的这本书以后我发现除了制度以外,“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一理念中选择真确的方向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件事情是很重要的,现在员工和老板的愿望都是把事情做好,却没有人想过此事是否正确,最后整个项目下来就会有前功尽弃。这一主要原因用杨钢的话说就是没有做到“零缺陷”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零缺陷就是所做的事情的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基石,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来完成目标,它是品格、能力与素质的综合体现。
  •   很多人都认为“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不可能实现的工作目标。这种态度造成了浪费资源、浪费能源、浪费时间、浪费人力,企业浪费的每一分钱都是纯利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真谛,是要改变人们的做事观念。
    形成“将隐患消灭于无形”的预防机制。
    这种工作理念适用于所有的组织,包括对人生对事业的规划。
    结果为导向,以符合要求为标准。
    则:成本最低、时间最省、质量最高、利润最大化,而这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代价最小,质量最高,收效最大。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人们可以达到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建立预防体系,实现“无火可救”。
  •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总是较便宜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缺陷预防的呐喊,它意味着“零缺陷”;所谓第一次就做对,是指一次就做到符合要求,因此,若没有“要求”可循,就根本没有一次就符合“要求”的可能了;我们基本的工作哲学便是预防为主,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态度,使质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谓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完美,不返工、不留后遗症。“把事情做对”强调的是战略,“把事情做到位”强调的是执行,“第一次”则是效率--这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的完整涵义。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被称为是最便宜的管理之道。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零缺陷”博士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和价值。
  •   最近读了杨钢博士的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受益良多,感慨良多。受益的是,杨钢博士所提出的工作准则,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提出的力求完美,不同于传统数学思维允许多少分之几的工作误差,而是以完美为工作标准,实现工作的“零缺陷”。习惯传统价值观的人肯定会惊呼,零缺陷简直是种苛求。但是通过杨钢博士的理性分析,我们可以确认“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是可以实现的。
  •   这本书写得尤其巧妙,不仅语言通俗、文风朴实,而且全文构思巧妙,从一个惊现、刺激、神秘、充满魔幻色彩的好莱坞大片式的故事开始,全文贯呈一位教授和三位学生的教学互动,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管理理念立体化、生活化,甚至还原了这个理念的真正用意——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
  •   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却没有可行的方法。作者提出的“零缺陷”是原有的克劳士比的智慧,在中国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文化和制度。
  •   我们很有必要践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准则,因为它可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实际上,“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它是用来衡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执行到位的标准。当我们确定“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后,我们就会开始有意识地去确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要求,有意识地拒绝差不多,进而更大程度上让顾客满意。
  •   人的思想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杜绝和拒绝错误的发生及存在,
    因为要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起码的前提,从而具体到行动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要想我们的工作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生活更完美,就需养成这种零缺陷的习惯,加油吧~~~
  •   克劳士比先生离开马丁公司后,去了著名的ITT公司,也就是曾经排在世界500强第九位的国际电报电话公司。这家公司做得非常大,在全球46个国家都有工厂,员工多达35万人,其旗下企业众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喜来登酒店集团、朗讯、哈特福特保险公司、安飞出租车公司等。他在那里担任全球副总裁,主管质量。CEO哈罗德.宁是那个时代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在克劳士比先生看来,注册会计师出身的吉宁有着强烈的绩效导向,他的管理模式是‘财务报表式’的。换句话说,要想在这个位置上做得出色,必须用财务报表管理业务,并展示自己的成绩。于是,克劳士比先生开创了用财务语言管理质量的先河,并用行动向世人证明质量不仅是免费的、不花钱的,而且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克劳士比先生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14年,一直到他离开。其实,他是舍不得离开的。那一年,即将退休的吉宁先生开始物色接班人,克劳士比先生也荣幸地成为了三位候选人之一。当时他已经56岁了,即使不能荣登CEO宝座,只要坚持半年,即使是一天一天地‘混’日子,也可以光荣地退休,享受一切优厚的待遇。可是,克劳士比先生不是那种虚度人生的人。他决定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3个月后,他选择了辞职,离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来到了风光旖旎的奥兰多冬季公园,于1979年7月1日创办了享有‘质量革命圣地’的克劳士比学院。
  •   无论工作的流程化,还是流程再造,都强调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的运用。把工作当作一个过程来思考和分析,将会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整个工作业务关系过程就是一条从客户端到客户端的环环相扣的要求链,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错误,掉了链子,都不能保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因此,我们必须对整个过程实行有效规划、设计以及控制和改进,以保证每一个节点都是正确的,从而实现管理的零缺陷,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带来最大的价值。
  •   我一直都很推崇克劳士比的管理理念,从事质量管理将近10年,可以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现在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克劳士比的一些理念真的很适合国内的管理,至少能帮助领导肃清一些不良的传统陋习,比如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节约时间,精力,最起码是老板不用花时间督促员工,就能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   作者全文用通俗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深度解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全部含义,对于管理者来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战略上的事,也是日常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是人们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这本管理学上的通俗读物,是作者融会贯通的一个代表作,也是“零缺陷”思想由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的一种必要过渡。
  •   读完杨钢博士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禁让我想到了日本核辐射的事以及河南“瘦肉精”事件,此次事件直至现在仍然使双汇这个昔日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处于风口浪尖上。曾经拥有众多美誉的企业因质量问题,陷入危机,并且使整个行业都陷入困顿。国内食品行业频发状况,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品质”的怀疑,对国内企业质量问题的极大忧心。
  •   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这是当今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光靠哪一个部门是不行的,讲究的是团队合作,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朝着零缺陷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目标前进,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计划周全、详细。我相信企业的品质会更上一层楼,
    每个企业的明天会更灿烂、更辉煌。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一个改变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有效的工作哲学和方法。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兴衰成败。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学,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   在各行各业中,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领导者,都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当做对自己工作的要求,特别是企业高管,都在努力打造‘零缺陷’准则,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   企业要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在工作中把零缺陷作为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而且要坚持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对。长此以往,企业的效能才会实现成倍增长,企业和员工也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   以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充满激情,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改变全员的思想和态度,形成全员参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氛围并逐渐形成企业文化。
  •   在一个企业或者组织里,如果大力表彰“救火式”英雄,就不会有人甘当默默无闻的“预防式”英雄。整个组织必定会陷入救火与危机管理之中。而要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预防在先,无火可救,创建可信赖的质量文化的目的正在于此。这种质量文化的实质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   这本书更适合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看,传达一个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实现工作零缺陷,着实令人感叹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最完整的意义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地做事”是运作与执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
    正如杨钢博士所说,真正成功的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那些“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人。他们节省了时间、成本、资源,却达到了最好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样需要向他们学习,遵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原则。
    这个与以往思维相背而驰的古老真理,让传承它的杨钢博士也感到由衷的激动。李最终打开了宝盒,宝盒中所蕴藏的智慧又打开了我们蒙尘的心
  •   现场是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质量、成本、交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求所有管理人员要在现场工作,措施要在现场落实,问题要在现场解决,创新要在现场体现,成效要在现场检验。
  •   作为企业高管层,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各种管理理念与方法。说实话,质量管理历经百年发展,各种理论和方法,各领风骚,鱼龙混杂,但真正能够使企业从上到下,都认同,都能践行的少之又少。
    初看这本书,本以为是一本普通的员工读物。
    买来很久,昨晚才读。然而,这一看,顿感如获至宝。一口气读了150页,今早全部读完。
    个人认为,这本书更适合高层管理者,特别是做质量工作的高层管理者学习。高层首先认同了,那么才能做到从上到下推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文化和工作哲学。
    这是一本真正能让“员工执行力”落地生根的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人们总是在各自的工作哲学指导下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有的人所奉行的工作标准是‘差不多’就好,其工作哲学是‘边做边看’、‘回头再说’,所以他即使摔得头破血流,还是无法达成目标;而有的人坚守着‘95%通过率’的工作标准,其工作哲学是‘尽量追求完美,但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无法做到**;还有一种人,他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其工作哲学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   “零缺陷”管理思想在我国引入已经有12年的时光,但是除了实践中的业内者,并没有多少人熟悉,这期间,外来的“零缺陷”思想走过了一个生根、发芽、结果的本土化过程,《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出版意味着这个思想开始由小范围内的应用期转向大范围的普及期。
  •   其实工作中的芭蕾舞,绝不仅仅表现在流水线上或餐厅里,它还表现在工作本身之中,表现在每一个有工作激情的人的内心。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遵循‘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坚信‘零缺陷’的价值理念,那他们在工作中将是最卓有成效的。他们的努力和高效就会促成其团队和组织系统创造更多的价值,他们的品质会成就其团队和组织系统的品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准则会成就其团队和组织系统的素养和准则。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组织在其所在的运转体系中,每天出现的都是这样的场景,那将会是一场多么盛大、华美、精彩的芭蕾舞演出!
  •   不为“无谓忙碌”而自居,只为“零缺陷”见真果。“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教会你的不仅仅是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面对、思考、筛选和决策。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理念,是态度,更应该形成习惯。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效率!明确目的,正确方法,一次做对。
    第一次不把事情做对,以后纠正会更难。养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坚持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对,在工作和生活中享受着过程的精彩和结局的完美!
  •   买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些理论之类的东西让自己用于实践,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那个高度,
    关于“零缺陷”“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些理念,我很明白做到这些之后所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
    当然我也明白这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追求完美是我们的目标,在奔赴的这条道路上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我们要做好一些准备,从而为更好地实现那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   勇敢地朝着零缺陷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目标前进,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每个企业的明天都会更美好,希望能一直维持一种好的状态。
  •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朝着“零缺陷”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目标前进,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计划周全、详细。我相信企业的品质会更上一层楼,每个企业的明天会更灿烂、更辉煌。
  •   当事情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发生关系时,差错率才不会被责任人漠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深化为“每一次把事情做对”,社会需要这样的工作准则,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每一次把事情做对”做保障。杨钢博士的论著已经不仅仅是管理科学的一次突破。
    相信每个人在读完此书后,都会有深深的感慨,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企业、我们自己,都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管理中,改变生活的境界。想到不如说到,说到不如做到,把事情做对,从第一次,到每一次。
  •   读了本书让我知道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如何第一次就做对,如何实现零缺陷管理,如何让品质创造价值,帮企业实现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效益的梦想。
  •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后悔药!上帝之所以不让世间出现后悔药,
    是因为在上帝看来,人类完全有能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因此,我们要达到‘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就必须在工作中树立零缺陷的工作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有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害怕犯错误,也不放过所犯的错误,更不重复犯错误。
  •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树立一种良好的理念,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可能地去追求一种完美,简单说:“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去做!”其次,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去对待所从事的工作。这样就会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差距越来越近,最终实现“零缺陷”。
  •   赶在问题之前解决问题,认清自己,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与同事之间加强互相协作,严格正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各种事故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信念、注重工作细节,按现有标准去做,都可以做到零缺陷。
  •   强调认真的态度和企管中“零缺陷”的精神一脉相承,曾经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中,看到一段话:这是一种绝不向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做法妥协的决心,这就要求人们努力工作,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达到完美的境界,坚决摈弃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和差不多就好的心态。
  •   国内有一些老的观念早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了,但是没有人清晰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杨钢批判的不只是那些在质量上落马的企业,而是所有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浪费时间和资源的企业。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感觉作者似乎具有这样一种气质,质量管理也做了好长的时间,回到现实中,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可是政府和企业都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不,应该是企业不去作为,他们缺少的精神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方法,这种理念应该推广,光是知道,懂得,听说,对现实的改变无事于补。
  •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于习惯和惯性。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人们由各自的习惯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需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   我个人以为“零缺陷”不是指人的性格、天生的东西没有缺陷,而是指人们行事过程中所追求的事事完美、事事到位。从这个角度理解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会有任何的偏差。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它是用来衡量是否达到要求、是否执行到位的标准。当我们确定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后,我们就会开始有意识地去确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要求,有意识地拒绝差不多,进而更大程度上达成效果。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极其平时的语言,最为深刻的哲理。这句话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做事的原则,“第一次”体现了效率最高,“事情”隐含了方向正确,“做对”表明了成本最低。“做”不能单纯理解为“实施”,更可以是策划、计划、分析、改进阶段,即“全方位”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个人优质高效完成工作的法宝,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利器。
  •   正如作者在质与量的战争中所提到的内容,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帮助人们不再纠缠于它表面的字眼和表层的意义,不再望文生义,不再张冠李戴,而是一语中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没有质与量那么深刻,但是它普知的意义依然存在。认同的人越多,就会潜移默化企业人的经营观念,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危机的事件。
  •   对于追求‘零缺陷’的人来说,他们的才华、激情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而且他们时常怀抱一种强烈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心存一个内在指南,永远在追寻他们的工作目标。对于时间和金钱这两项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有着明确的把握。面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他们只当做是工作的本色。
  •   杨钢博士的论著已经不仅仅是管理科学的一次突破,相信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完此书后都会对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与目,社会、企业和个人需要一种新方法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管理之中,来改变我们的传统生活理念与境界,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   无论你在哪工作做何种工作,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信念、注重工作细节,按现有的标准去做,都可以做到零缺陷,做一个像模像样的合格工人。
  •   不为“无谓忙碌”而自居,只为“零缺陷”见真果。“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教会你的不仅仅是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面对、思考、筛选和决策。
  •   人们对工作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对工作忠诚且充满热情,但是行事不讲究方法;第二种是虽然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但是不讲求效率;而第三种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方法以及讲究效率的三项结合。其中讲究效率就是作者此书的主题“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个观点和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做事习惯是相悖的,正如作者的话,现代物理学和数学所提出的‘偏差’的概念和‘无限趋于零’的思维,所建立起来的标准就是‘允许犯错误’。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种零缺陷态度和标准
  •   一直以来,自己都追求做事的高效,但有时过分追求速度反倒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反复。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顿觉醍醐灌顶,这就是自己总也找不到做事完满的最终原因。杨钢博士的话,句句说在了心里,道在了关键。“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把握好做事的每一个细节,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对”,才会达到整体的圆满,提高做事的品质,提升做人的境界。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待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更加形象地阐述了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内涵,对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生产策划和实施、成本控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这是一部企业软实力建设和个人修炼的管理寓言,更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做人做事做管理的哲学。
    在创建集约型的社会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意味着付出的时间最少,节省的成本最多,取得的效果最好。在工作当中如果我们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对做好,那么,我们终会到达成功。
  •   工作中重复一次返工,就要付出更多努力和代价:工作失误要花时间来修正,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要花时间来返工,技术不过关要考培训来弥补......这都是因为第一次就没有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强调的是个人的心态和行为。任何事情都要先从自己做起,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岗位的作用和价值,努力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养成时刻去思考和预防的好习惯,还要主动与内部及外部人员协调工作,只要我们大家第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对,来降低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我们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   如今拿到这本书,才发现并不是四、五年前的原版,而是杨钢博士增加了案例后的修订版,在自序中,杨钢博士也诚恳地说明了再版的原因—为满足更多的读者。因为早已售空的图书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被此书中的思想震撼,想起之前忙忙碌碌的工作,只有目标没有方法,常常事倍功半。在杨钢博士的叙述里,我就是“德普们”中的一员。而真正对社会进步有帮助的却是这么一群人:尊重工作的规律,理解工作的本质就是满足自己之外的组织、同事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需要,坚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原则和标准,从点点滴滴做起。因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所以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修正,所以能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做更多的事,承担更多的责任,赢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生活、家庭渐渐就会发展为一个良性的循环。渴望追求美好生活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记得看质与量的战争时,有一段话听让我震惊,克劳士比那会还是质量主管,潘兴导弹第七次发射失败了,当天空被巨大的爆炸而并射出的火焰照亮时,坐在他身边的一个人站了起来,习惯性地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微笑着说,不必担心,这种事是常有的。这件事直接触动了克劳士比对零缺陷管理思想的研究和挖掘。
  •   工作的最高境界是符合工作要求,工作质量就是事业的生命源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石。在他们看来,尊重工作的规律、尊重人是一个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工作的本质是满足自己之外的组织、同事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需要。一个人工作的意义在于,他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别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值得信赖的。相应地,一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对别人来说是有用的、可信赖的。
  •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能使企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是提高产品效率、赢得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黄金法则。当产品生产问题得到最完善的管理时,企业销售策略才会有良好的基础顺利展开,企业的经营才会渐渐走上良性的循环轨道。
  •   我一直觉得不管是卖商品还是卖服务,都应该将质量放在经营的前面,但是现代人考虑的太少了,除了像我们的老企业唯恐砸了自己招牌外,很多企业根本不管消费者的利益,在我们厂子,也经常搞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活动,有很多的员工都非常认可。
  •   后金融危机时代,几乎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在想尽办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就是有竞争力。怎样才能做到?那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组织中的决策层要认识它的价值,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惊心培育“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组织文化,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把它变成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并永远坚持,你的组织将无往而不胜。
  •   正如书中所说,只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便能以最小的代价,赢得做大的收效,这种理念适合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组织和个人。但知易行难,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首先要确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真正从本质上认识什么是事情的“第一次”,什么是“做对”。其实就是把做事的过程细化成微小的具体,并尽量做到完美。这不仅是做事效率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更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和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事物的眼界和判断,是我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前提和基础。
  •   中国几千年的中庸之道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此作盾牌。不管做什么事,“差不多就好”,很难去追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而这本书所带来的哲学思考对此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冲击。人的价值观赋予产品以品质,更赋予组织以灵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正是一种价值观和哲学上的训练与纪律,通过它可以把人们带入人人为之自豪,人人参与和分享的文化氛围中。改变心智和价值观很难,但它正是效率、利润和机会的隐身之所,让我们共同呼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伴随企业走向基业长青。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也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员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工作技能,对每一个“第一次”从事的工作,都要有十足的准备。
  •   许多企业和项目的倒闭或失败,绝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没有质量。在没有质量的背后,是高层管理者没有从思想的高度予以重视,更没有找到一套切实可行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质量管理方法
  •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既是一部企业软实力建设和个人修炼的管理寓言,更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做人做事做管理的哲学。它必将优化国人做人做事的心智、行为和方法,从而为中国的强国目标而贡献力量。
  •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在时刻提醒自己,怎样才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好。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事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它不是一个简单量化的工作标准,而是指导组织和个人有效工作的哲学和方法。
  •   人们在工作中处理各种事情时,都难免会犯错误。这也意味着把事情一次就做对,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阅读中我获知: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富有自信心,坚持以理性、严密、细致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工作,即使遇到前进的障碍,也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事实上,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有价值的谋略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习惯性错误之后总结而来,错误的预防和甄别能力在实践中不断跟新和提高,最终一定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使企业的发展更加**。
  •   质量是你如何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个理念应该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的一种标准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正确对待错误的观念。不害怕犯错误,也不放过所犯的错误,更不重复犯错误。你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它是一个人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因为它最直接地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这是每个人的工作哲学。
  •   拿到此书,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上一个我辞职的公司,正是因为我多次提出来要改用克劳士比的“零缺陷”质量管理理论,老板和我的想法不和,不愿意进步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后来我依然辞职,来到这个公司做到了质量总监的位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   克劳士比先生来到著名的马丁公司位于奥兰多的工厂。这是一家美国国防部授权的专门生产导弹与战斗机的军工企业。在那里,他先后担任了高级质量经理和‘潘兴导弹’项目总质量师。在‘潘兴导弹’的试制期间,克劳士比先生发现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于是,便提出了影响世界的‘零缺陷’概念
  •   管理层的我,一直缺少一个方向,不知道如何来管理员工,如何让他们工作积极起来,自从我读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要让他们自动自发的去第一次做对,这样,既省时间,又可以保证质量,太棒了。
  •   作者所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整含义是“第一次用正确的方法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对于企业来说,节省了时间、员工成本和资源,对于员工来说,省却了返工和重复加班。作者从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本来就可以一次做对的角度论证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对于原有管理学来说,全新的一种理念: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有如芭蕾舞般的标准、有控制感,而不是中国的模糊厨艺和美国曲球棍。
  •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手法,阐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内涵。全书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让人看了不觉得乏味,也正因为用了事例,所以很容易懂。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说的是质量的控制,不是在于检查,而是在于预防。
  •   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确实值得学习 他把预防 令客户满意 和零缺陷结合在一起 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 挽救了美国不堪的食品安全现状 也促使日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的成熟。
  •   杨钢博士不应该光对我们员工谈“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更应该警示每一个公司,力求每一次把事情最对,制定公平合理的标准,打造一个公平的平台,让员工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