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令人叹息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肖刚  页数:296  
Tag标签:无  

前言

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其制度的优越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前途,尤其是在世界近现代史中,政治制度是否优越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在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尤以英国为例,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本来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但是由于其恪守传统的封建制度,不久就被英国赶上。而英国能真正称霸世界就在于其制度的优越性,因为有一个比较开明的政治制度,它就为工业的发展直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把战争由冷兵器时代推向了火器的时代,而火器的优良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正是因为在这个方面优异于世界其他国家,所以在早期的工业革命中,英国不仅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工业革命,而且还树立了世界霸权。相对于英国来说,亚洲国家是处于封闭状态的,这当然与它们特有的农耕文明有关,但是外部的影响,尤其是以火器为武器的殖民者根本不会顾及某种文明的类型,因为工业的脚步只要求有市场和原料即可。早期的中、日两国在英国已经进入火器时代的时候还在使用冷兵器,交战失败也就难以避免。日本虽也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封建国家,但是幕府的统治却没有中国那样集权,所以这个看似松散的体系却也为日本带来了生存的转机。幕府虽然是日本的最高主宰者,但是其地方大名的实力亦不可小视,当外来文明对日本进行冲击时,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可怕的,因为他们害怕因此失去已获得的权益,而对于地方的大名来说,这是一个推翻幕府的极好机会,于是地方大名为了自己的权益而主动去学习西方文明,开始仅仅是为了推翻幕府的黑暗统治,但是发展到后来,他们便成了抵御外辱的基础势力。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后,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日本的改革远没有英国那么顺利,且日本的工业化也完全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早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也不是很彻底,天皇制度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尽管日本也模仿西方实行三权分立,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以看出,日本军人之所以能够执掌日本大权,还是在于日本制度的不完善,给军国主义者留有机会。日本的工业发展也受到了诸多限制,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原料的来源。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岛国,资源十分有限,所以要想充分地发展工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原料的来源问题,这也是日本向外扩张的一个原因。而对于清朝政府来说,之所以没有像日本那样去改变自己,究其原因,还是集权化比较彻底,上至中央各个部门,下至地方各个衙门,无不贯彻着一个人的意志,那就是皇帝。封建社会的中国向来喜欢集权,所以面对改革的时候,统治者只知有自己而不知有国家,当他们认识到将来的改革会使自己失去既得利益的时候,他们宁可失去国家也不愿意去挽救危局。辛亥革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比较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政治制度的改变也比较彻底,可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一开始就注定了中国在革命后摆脱不了成为殖民帝国代言人的命运。总的来说,虽然中国近代史上几次比较有名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了,但是坚强的中国人并没有因失败放弃寻找挽救中国的方法,最终共产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使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本书结合中、日、英三国近代历史的大背景,分析了中、日、英三国在近代的几次比较大的变革,尤其是政治制度和工业化方面的变革。在写作本书之前,我查阅了中、日、英三国的一些近代史资料,对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英国的工业革命都做了详细的资料分析后,又结合本人对历史的看法,以严谨的历史态度去写作,尽量做到史料的真实与分析的详尽。当然,由于时间匆忙,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请大家予以指正。在对历史的认识上,不管我们持有什么态度,总的来说,英日的变革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是要肯定的,中国之所以失败,还是在于没有对制度本身进行彻底的改变。我们有太深厚的封建文化积淀,岂能是一下子可以改变的?所以感叹之余,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责怪,清楚地认识自己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结合中、日、英等国近代历史的大背景,以翔实的资料分析了中、日、英等国在近代的几次比较大的变革,尤其是政治制度和工业化方面的变革,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问题。在写作之前,作者查阅了一些关于中、日、英等国的近代史资料,对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英国的工业革命都做了详细的资料分析,在结合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以严谨的历史态度去写作,尽量做到史料分析的真实与详尽。本书论说简洁、雄辩,剖析深刻,是社会学和经济学者的主要参考书,也是普通读者不错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肖刚
  中国共产党党员,副教授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原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 1986年7月至1997年12月,在原北京市人民警察学校文化教研室工作
1998年1月至1999年至今,在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培训中心工作在长期一线教学和成人非学历培训教育工作的同时,对近代中国历史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变革与保守—不同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腥风血雨前的挣扎(中、日、英三国20世纪前的状况)
 第二节 面对历史的抉择(中、日、英三国的变革)
 第三节 迥异的命运
第二章 主导东北亚政治舞台的新星
 第一节 岛国的沧桑
 第二节 没落的政治
 第三节 曲折的新政之路
 第四节 国家走向法制化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全灌输
 第六节 野心与霸权
第三章 日暮下的东方旧土
 第一节 惊涛骇浪中的帝国
 第二节 关不住的大门
 第三节 站在浪尖的中国人
 第四节 炮口下的民族精神
 第五节 救亡图存的运动
 第六节 甲午风云下的戊戌更新
 第七节 “旧瓶装新酒”式的改革
第四章 小国的大政治
 第一节 一种新的制度
 第二节 遍及世界的战火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转型
 第四节 “合理”地追求财富
 第五节 走向“世界工厂”
 第六节 开启政党制的大门
 第七节 辉煌的大英帝国
第五章 风云激荡与沉沦
 第一节 疯狂后的没落
 第二节 肤浅的革命
 第三节 迷茫的中国
 第四节 让人叹息的衰落

章节摘录

版权页:就在此时,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这以后的九年,中日关系表面上风浪不兴,但两国形势却正在悄然改变……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渐渐老化的北洋舰艇表现出明显的火力弱以及行动迟缓的缺点。1891年后,北洋舰队甚至停止了枪炮弹药的购买。原因是购买弹药的钱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冠冕堂皇地说:“光绪帝1875年登基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何等迂腐!1894年7月25日,大鸟圭介命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驻扎于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击沉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扎于牙山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并最终挑起了这场侵略战争。8月1日,中日政府同时宣战,中日甲午战争就此开始。由于日本在武器上的先进性以及中国海军装备的整体落后,中国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致使中国最终被迫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后记

在本书即将封笔的时候,我不禁感慨万千。通过写作本书使‘我又一次学习了这段历史。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是很不愿意接触这段历史的,我不想在书中看到那被毁灭掉的东方文明。是的,我承认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伟大的,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今天之所以能有如此发达的文明,如果没有工业革命的开头,也许还要晚上几年。但是,这并不能为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罪行开脱。尤其是日本,尽管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日本在后期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中国的基础上的。尽管军国主义在“二战”中失败了,但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伤痛怎么能够消失?我们可以叹息清朝政府没有抓住机会去改革,可是对于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血腥掠夺上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以侵略他人来满足自己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工业革命,也就是像日本那样狼一样的国家才会为此而疯狂。    写到这里,我最大的感慨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长久地称霸,从早期的英国开始,到欧洲的德国、亚洲的日本,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尽管他们曾经有过辉煌,但是工业化以后的世界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势力均衡就成为各个国家平衡发展的“潜规则”。当某一个国家特别冒尖的时候,也就注定其最终被打压的命运,尽管有一些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优异的社会制度。“一战”使大英帝国解体,“二战”促使了日本帝国的灭亡,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靠暴力发展壮大自己终究是靠不住的。    。    从英国的“光荣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英、日两个帝国的兴衰,给予我们深深的警示。客观地去看待英国、日本两国的社会变革,以及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个别国家的世界了,信息已将我们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了。面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我想中国应该认真反思。而对于英、日两国来说,我想他们更应该去反思怎么样去正确地推行他们所发明的优良制度。    历史不再会改变,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其中所包含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去感叹英国的辉煌和日本的强大,但是在其背后所起到支撑作用的政治制度更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早期的中国统治者认为,学习这些东西无异于背弃祖宗家法,是大逆不道之举,可是却没有看到在制度的推动下,国家将会变得如此的富强。这就是我们在看清历史以后所要学习的东西。英国的工业革命,一场历史性的巨变,它改变了几乎所有国家的命运。面对这场巨变,我们应该是为之喝彩还是惋惜那逝去的文明?所有的一切,还是留给历史来评说吧!

编辑推荐

《历史总是令人叹息》编辑推荐:1840,腐败的清政府在经历过100多年的闭关锁国后,被欧美列强用鸦片+大炮撬开了国门。从此,中国人民背上了三座大山,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国家主权的丧失,人民的流离失所,战争的此起彼伏,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交错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网,成为一段让中国人不忍回顾的历史。翻开《历史总是令人叹息》,和着那段混着的血与类的文字,看着同一时期日本、英国不同于清朝的崛起,我们要反思自己,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总是令人叹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