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类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1-12-01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杨道麟 著  页数:309  

内容概要

  《语文教育类学研究》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美学的真善美同一的理念来观照语文教育,着力将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长期错乱的智育的“真”、德育的“蓄”、美育的“美”的关系进行“梳理”,并采用纵横开掘与多光聚焦相结合、质性分析与案例解剖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方法予以阐发,以期让语文教育有效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从而真正实现特色鲜明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早日构筑成功。  这是一部着意向语文教育的深度、广度、高度开掘的学理著作,其思辨性、理想性、论战性、建构性很强,体现了著者独特的学术建树、鲜明的学术立场、深厚的学术积淀,显示了著者确立“语文教窗美学”的主攻方向的大胸怀、力促语文教育“三个维度”的和谐共进的大景观、熔铸语文教育“四种学力”的圆照深识的大眼界,既适合于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使用,也适宜于不同层次的语文教育学专家、学者们选厢,是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高思想品德、学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智力等素养的得力助手。

作者简介

  杨道麟,湖北潜江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喀什师范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系国际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国西部语文教育学研究中心、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中国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的骨干成员;主要担任《语文教育学概论》、《中国语文教育简史》、《海外华文教育研究》、《经典文章教育研究》、《经典文学教育研究》、《语文教育真善美研究》等课程的教学,被学生评为“受欢迎的老师”,曾获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长期从事语文教育认知学、语文教育伦理学、语文教育美育学等方向的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当代教育科学》、《教育研究与实验》、《当代教育》(香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40篇,还出版专著、编著近10部;其成果或被《新华文摘》收录,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被国际学坛嘉奖,或被期刊附照宣传,或被译成英文、维文,或被誉为“杨道麟体系”,或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交流,或为“国培计划”的同仁开专题讲座……尤其是“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观备受学界的青睐,充分彰显了一名学者可贵的职业品格和巨大的理论锐气以及超群的使命意识。

书籍目录

序言引论 一个尚未认真开发的领域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缘起二、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对象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意义四、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上篇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思维第一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第一节 东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积淀第二节 西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凝结第三节 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孕育第二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省察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缺失的剖析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流弊的反思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批评第三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要旨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立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原则的遵循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厘定中篇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架构第四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使命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现象的审视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规律的揭示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第五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核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质的叩问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呼唤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的诉求第六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体制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重建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寻觅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探颐下篇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前景第七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旨归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状况”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意蕴”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走向”第八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方略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第九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生机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和谐性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诗意性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生态性结语 为了开发真善美的语文世界一、语文教育学学者的古今融会力二、语文教育学学者的中西贯通力三、语文教育学学者的实践透视力四、语文教育学学者的理性思辨力注释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禅宗美学的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是以默契、内证、自照等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的。宗伟在《禅宗美学》一文中认为禅宗美学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要想明契第-义,只有自性体悟,才能在直观感受中悟见永恒佛性。禅宗美学的这种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正是禅宗所说的那种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语言所能表达,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合目的又无目的的整体意象的具体体现。禅宗美学-方面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来表达和传递那些本不可以表达和传递的东西,另一方面认为文字(语言、概念、思辨)都是群体所共同遵守的普遍规则,要想真正到达或把握本体,仅仅依靠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不够的,只有凭借个体的亲身领悟、体会,才有可能进入无限丰富多彩、活泼流动、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这种境界在禅宗看来,一切真如本性、般若智慧往往从自性而生,不必求诸外物,只要自性清净,即可至佛境,也就是“万法尽在自心”。禅宗美学认为,任何自我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必须通过自我才能获得反映,一切智慧和真理都必须通过自我才能得到,只有反求诸己,充分发掘自家宝藏,通过自性自悟即独立思考,才能够求得关于现象界的智慧和真理。这就是一种“超理性主义”的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  作为禅宗美学的这种重视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无疑对于语文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语文教育把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放在重要位置,它要求我们施教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充分尊重受教者的本性,容许受教者根据自我本性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并倡导受教者依赖本性驱使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人类未知的智慧和真理。因为无视受教者本性和独立思考的强制性的语文教育往往容易使他们感到疲劳和痛苦,只有提倡受教者自由选择与自我本性相符合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本性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才能使他们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信心、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无穷的学习创造。这种追求实际上与禅宗美学所重视的直观感受的审美体验是类似的,也与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有某些相通之处。然而现行的语文教育中保守的教育观念、刻板的课程设置、僵化的命题考试、固定的评价标准等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提供别人已经发现和认识的智慧和真理,不能代替受教者对智慧和真理的发现和认识。这不仅使他们丧失了从现象界直接获得更多智慧和真理的机会,而且使他们成了某种陈腐智慧和真理的奴隶,更使他们原本活跃的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文教育类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