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宋一夫  

内容概要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册《国学百家讲坛(彩版):中庸》的核心命题是中庸。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思想。《说文解字》:“中,正也”;“庸,用也”。就是用正确的原则处理事物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庸的概念最早由孔子提出,但类似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存在了。《尚书·尧典》:“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尚书·皋陶谟》也有这样的记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周易》将中正、和作为立义言事的准则。
《国学百家讲坛(彩版):中庸》由宋一夫主编。

作者简介

宋一夫,1955年生,哲学博士,编审。现任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成果有《汉代功曹、五官掾考》(《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社会二重结构论》(《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历史结构与现实结构的二重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5期)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与人合著及主编著作20余部。

书籍目录

国学漫谈孔子·说中庸(一)孔子·说中庸(二)孟子·说中庸(一)孟子·说中庸(二)孟子·说中庸(三)苟子·说中庸(一)荀子·说中庸(二)《礼记》·说中庸陆贾·说中庸董仲舒·说中庸柳宗元·说中庸二程·说中庸朱熹·说中庸叶适·说中庸王廷相·说中庸

章节摘录

孔子论“过犹不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明确提出“中庸”的概念,并对它作了确切的阐述。    有一次,弟子子贡在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及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问:“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子张是颛孙师,子夏是卜商,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想了一会儿,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子贡接着问:“是不是子张要好些呢?”孔子说:“过头了就像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这就是“过犹不及”的来源。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参观周朝太祖后稷之庙,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东西。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他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的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会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就翻了,多余的水都洒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孔子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欹器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孔子说:“上天生养老百姓,又为他们定下国君。让国君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责谤,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君主来?”孔子回答:“好啊,卫武公就是个典型。他九十五岁时,还下令全国:‘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侍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gu)、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面露喜悦之色,他们从孔子的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子产、医和论“近女”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大臣,医和是春秋时秦国的医生。他们二人在当时都很有名。    当时晋国势力强大,是诸侯的盟主。有一次,晋平公生病了,郑国的国君特地派子产到晋国去探视晋平公的病情。晋国的大臣叔向听说子产知识很渊博,就向他请教:“敝国国君的疾病很奇怪,派人占卜。占卜的人说:‘是实沈、台骀在作怪。’太史们不知道他们是谁,冒昧地询问您这是什么神灵?”子产说:“这两位神灵,其实与贵国国君身上的病无关。如果遇到了水旱瘟疫的灾祸,要向山川的神灵祭祀消灾;如果遇到雪霜风雨不合时令,要向日月星辰的神灵祭祀消灾。至于贵君的疾病,肯定是由于劳逸、饮食、哀乐不适度的原因。我听过这样的话,君主的时间可分为四段:早晨上朝听取政事,白天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傍晚修订政令,深夜安歇修养。这样就可以有节制地散发体气,不让它有所壅塞,也不至于引起身体衰弱。如果心里不明白这些,就会弄混各种事物的节度。现在,贵国国君的体气恐怕是凝结在一处了,所以就生病了。”停顿了一下,子产又说:“我又听到过这样的话,诸侯的妻妾不能是同姓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那样优点逐渐消失了,子孙便不会昌盛。对于这条,古人是很注重的。男女之间的婚姻,一定要辨别姓氏,这是礼仪的大法。晋侯是姬姓,而他的宫中却有四个姬姓侍妾,晋侯得病,恐怕就是这个缘故吧。必须遣散这四个姬姓女子,否则就必定无法医治。”子产说得头头是道,叔向听罢,连连点头称是。    晋平公向秦国求医,秦国国君派名医医和给他看病。医和诊断了一下病情,又问了问有关情况,说:“这病没法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病象蛊惑。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被迷惑而丧失意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平公迷惑不解地问:“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不是不能亲近,而是应有节制。古时帝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各种事情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快慢本末互相调节,声音和谐以后就降下来。五声下降停止以后,就不能再弹了。这时候如果再弹,就会出现靡靡之音,使人心荡耳塞,就会忘记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这种音乐的。任何事情都像音乐一样,一到限度,就应该停止,否则就要损伤身体。君子接近女色,是用来表示礼仪节度的,不是用来使心淫荡的。天有六种气象,派生出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以上这些过了头就会产生六种疾病。六种气象叫做阴、阳、风、雨、夜、昼。分为四个时段,次序有五声的节奏,过了头就是灾祸,阴没有节制是寒病,阳没有节制是阳病,风没有节制是头部的疾病,雨没有节制是腹病,夜里没有节制是迷惑病,白天没有节制是心病。女人,属于阳事而时间在夜里,对女人没有节制就会发生内热蛊惑的疾病。现在您不知节制,不分昼夜地接近女色,能不到这种地步吗?”说完,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晋平公听罢,满面愧色,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男女之事虽是人的自然本能,但又应有所节制,要有“节”、有“时”。如果纵欲无度,贪恋女色,重则破国亡家,轻则导致身体孱弱,精神委靡不振。子产、医和从不同的角度对晋平公的痼疾所作的剖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P30-37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分卷》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由宋一夫主编的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彩版):中庸》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中的核心命题“中庸”。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