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才能

出版时间:2012-9-20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陈卫  页数:243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保护才能(代序)保护才能实际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只是在中国作者中没有受到该有的重视,这是我们长期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创作环境、批评传承甚至人际相处等因素所致,这也直接导致中国作者在一定年龄一定境遇下几乎会一致地出现转变:所谓的“少年天才”往往如雨后春笋,而“老而弥坚”则硕果难存;并且这一转变为大家所默认。这个问题涉及的话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针对它详细分析的计划目前令我不适,这里只根据自身经验和感悟扼要地列些提纲而不作赘释。有必要强调的是:(1)这些提纲的“环境”均建立在“中国当下”——至少包括以前二十年、以后三十年——的背景之上。(2)作为强者,要么对下列问题早有警醒,要么什么也伤害不了他,因此完全可以省下时间不看这些废话。1 除非你有十足的自信认为上班不会伤害你的创作,否则请尽量不要上班。2 媒体(记者、新闻写作)、大学教育、出版社编辑等职业,如果是最适合你的职业,这没问题,但如果认为它们是众多职业中最接近而适宜文学写作的职业,则错误而反动,一如认为广告设计、动画制作等职业最接近而适宜视觉创作。3 当你升起“先解决生计,再开始创作”的念头,意味着你最危险的时刻来临。必须保持“无论生计怎样,都必须创作”的信念。4 不要把写作的快乐建立在你的文字给你带来了经济利益或获奖所得的名誉之上。5 不要以你的文字或其他艺术样式体现你的政治意识。除非你认为你的相关创作超越了作为政治事件的政治性,或者以符合政治要求的实际行动体现政治意识。认为“文以载道”的“道”是改变政治改变现实之“道”,是可怕而危险的,并且这些可怕和危险作者大多不能自知。6 不要因为你创作的快感而夸大你创作之外的其他领域的能力。创作之内,你只是这个队伍中的一个果农;创作之外,你更是一个和农民一样的平凡之人。7 不要因为友情而误认为你的朋友比其他人的创作能力都高,并因此而认为自己生长在一个最优秀的朋友团队,同时因此自己也优秀。但这不是否认朋友的作用和价值。8 当你升起“先以写作获得成功,再从事自己想要从事的‘艺术的’创作”的念头,危险同样诞生。这和塔尔可夫斯基所说的“导演和小偷”的比方是一个道理;有人认为极端,实质是他不理解艺术比现实脆弱,艺术又比法律还要苛刻,因此艺术需要极端意识进行保护。9 如果不必鄙视,至少也应该漠视成名,尤其是过早成名。漠视成名会让你在早年或长期承受寂寞(实际上那是应该而舒服的),但却是你看不见的保护你才能的温床。10 如果你对“作家”、“艺术家”的聚会不反感甚至热情高涨,你应该对你自己产生怀疑。11 正视别人、尤其是你的长辈对你的“赞赏”、“推荐”和“提携”。如果他的赞赏还附加了艺术之外的、特别是你反感履约的条件,他的赞赏和推荐都将值得怀疑。反之,如果他的赞赏和推荐除了艺术还是艺术,你却轻易放弃对他的信任,只能意味着你的昏聩和轻率。12 勇敢。一个艺术家“勇敢的道德”只针对其艺术,如果认为这样的勇敢可以放任扩散到艺术之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危言耸听地说:你的才能随时随地面临灭顶之灾。达•芬奇说:“正如勇敢危害生命,畏惧保护生命。”13 正直。在关键时刻以你的艺术良知维护一个不该受漠视而正被漠视的人,受益的并不仅仅是那个被你维护的人,而是你的才能。14 正直的另一含义是,自始至终地鄙视艺术圈里的混子、油子,自始至终地鄙视以艺术为牟取利益成功的人,但你所要做的并不是花力气和他们斗争,而是尽可能地远离他们。但要区别仅仅利用这些“油滑”观念进行创作的人。15 要树立你过去和今天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你的将来所服务的意识。但这不是拖延当下作品完成的借口。而且这也只是意识,并不要求过去和今天对未来的作用一一明晰——如果那样,将违背艺术规律。16 不要信任文学或艺术中以作品之外的活动方式所进行的“革命”,特别是带有“宣言”的“革命”;不要崇拜这样的“革命者”;要抑制自己内心对这类“革命”的兴奋。同时,蔑视一切所谓的“文学政治”和“文坛权贵”,要坚信这些玩意只是恶性体制的腐蚀,当一定的经济因素注入文学市场,这些“文学政治”和“文坛权贵”将分崩离析。17 每天写作。哪怕很少,但最好每天都写。福楼拜说:“所谓灵感,就是每天定时坐到书桌前。”18 每天阅读(书或电影、音乐、视觉展览)。19 不要相信,尤其不要追随爱情,因为爱情只有很短的时间属于纯粹和真实;对爱情过分浪漫的追逐,将伤害创作者的脉动和辨别力。20 不一定有旅游的习惯,但最好经常到山上走走,看看水、田和树。21 结婚或同居后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保持独睡。22 锻炼身体。起床后尽快吃第一餐。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探讨写作以及谈论怎样保护写作才能的文学随笔集,收录了二十余年来陈卫写作和阅读中的思考心得。作家陈卫是当代少有的极重艺术品质的小说家,他对中国和外国文学都有着深刻而精确的见解,尤其关于歌德、纪德、杜拉、海明威等西方重要的文学家的评论文章,给艺术爱好者及写作者提供了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陈卫认为中国写作者长期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创作环境、批评传承甚至人际相处的经验,导致“少年天才”如雨后春笋,而老而弥坚则硕果难存。保护才能,即是陈卫根据自身的写作经验领悟到保护好那份能创作出真正符合艺术精神的作品的才能,并持续自我教育和写作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陈卫,1973年生于江苏,少年时代学习美术,15岁开始写作并发表小说;1996年创办非官方刊物《黑蓝》,提出“70后”文学概念,此命名衍生出之后的“80后”、“90后”等称谓;2002年创办黑蓝文学网(www.heilan.com),是中国少数视写作为艺术的作家。著有小说集《你是野兽》、《从现在开始》等。

书籍目录

保护才能(代序)
虚无之后
1995—1997手记?修学
真伪
重塑“70后”
说话方式
关于“先锋”、“后先锋”文学
虚伪的“断裂”
无门的写作
红别离
张爱玲与杜拉
塞林格与短篇小说
塞林格与禅宗
博尔赫斯与抄袭
卡夫卡与观念艺术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海明威的怜悯
图森的“轻松”
译者的话
推荐者语
迟到者说
破戒
自我
海明威
福楼拜
杜拉
普希金
川端康成
聚斯金德
歌德
唐丹鸿
萨福
纪德
清算与对立
纪德(《梵蒂冈地窖》)
现实大于想象
——谈多利维列《红窗帘:一个真实的故事》
题目
影响
风格
形象就是本质
——就郭敬明、韩寒接受《大众软件》采访
很多过往的好方法并不适合你
——答凌丁问
对话
李牧/陈卫
“进步”与“个性”
三天与时代
态度
格言集
1999—2011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迟到者说 一个滑稽的事实是:我已经写了近二十年了。写作圈交往时喜欢问对方已经写了多少字,早在十年前,有人听到我的回答时就曾经开玩笑说:你是平均一年写一两万字啊。如今,这个平均数几乎没变。当然,这既不值得耻辱和焦虑,也不值得骄傲和自豪,因为耻辱、焦虑或骄傲、自豪的中心都不在此;但是我能感到滑稽。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仿佛就过了一年。自始至终的“学习”心态使我始终觉得自己稚嫩,难以和这时间对应。在这么多年的每个“关键时刻”,我似乎都在刻意要求自己“迟到”,以不使自己卷入任何“中心”。当有人称我“出道够早”,我觉得这很反讽,因为即便到今天,我都常常觉得我还没有真正“开始”,或者只是一直在为“开始”做些准备。 有一次黑蓝一位版主对我说:“我准备到四十岁之后开始正式写小说。我觉得我到四十之后能够写好小说。”我没有回应,但我内心感到温暖。比起多如牛毛的“少年天才”而言,我是多么敬佩“老而弥坚”。而在我们这个专门生产“少年天才”然后只能走下坡路的作者的国度,后者更为珍贵。如果没有歌德的八十二岁,就没有《浮士德》,而我们国家有几个八十二岁的人还在写作,尤其还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更滑稽的是,我想起十年前我们因纸刊《黑蓝》被查封审讯,负责我们这件事的一位年轻干练的女官员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对她的询问表示惊奇:当然是写作啊!她随即嗤之以鼻:“年轻人写写作是正常的。几乎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写过作。”哈,如今我觉得她的话,尤其是话外之话,是真理,在这个国家。 我知道当我表示出这个质疑之后甚至会招来谩骂:在我心里,我觉得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害了不止三代人。当然,从客观宇宙来说,一切“被害”都是应该,都是理所当然,一切害不了的,怎么也害不了,有没有张爱玲这话都无关紧要。同时,对于比我们年轻的写作者,我们仍旧在心灵上首先感到亲近,然而,我们心里其实充满了担忧和期盼:此刻的健康和饱满能坚持多久呢?在将来漫长的岁月里,各种诱惑和压力无所不在,到底有多少人能安然地保护好自己的才能呢?当然,这已是杞人忧天,和我自己的写作毫不相干了。不过,从另一些角度来看,又未必和自己无关,毕竟,我们是一个整体,并不是所有的相互影响都看得见摸得着。而况,对别人的担忧和期盼,在本质上其实是对自己的重新警醒。 2005年3月10日 博尔赫斯与抄袭 马克·吐温认为:在他的全部经历中,给他留下了最深刻、最生动的印象的,莫过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的那段生活;他认为领航是他最满意的职业,甚至表示当领航员比当作家更使他引以自豪。这直接促使他写了一本厚厚的《密西西比河上》。 在这本半小说半散文的书里,除却那些马克·吐温个人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经历之外,至少有一半的内容与他自己无关,而是另一些资料、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变迁以及民间典故传说,这些令马克·吐温说起来更为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的内容貌似散乱芜杂,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没有脱离他的生命和创作源泉——密西西比河。在第二十九章《几条标准好汉》里,他提到了有名的“莫瑞尔帮”,“那是个规模庞大的组织,包括强盗、马贼、拐卖黑奴的贼和伪造钞票犯,大约五六十年前,在沿河一带专干非法勾当”。为了说明问题,他还直接摘录了“一本五十年前出版的旧书”里有关莫瑞尔的内容。这段原始资料,使我突然记起了博尔赫斯《恶棍列传》中的名篇《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甚至用不着细细对照,我们就可以发现,马氏与博氏确实写的是同一个恶棍!并且不久就会发现:博氏的小说就来自于这段资料!由于近二十年来时尚之光更多地照着博尔赫斯,大多数读者首先读到的更多的是《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而非《密西西比河上》,因此当我们发现许多我们先前以为是博氏的妙笔的句子直接来自这段资料,顿时会感到博氏有抄袭之嫌! “庸人模仿,天才抄袭”,这是孙甘露在小说《忆秦娥》中转引的一句据说是T.S.艾略特的话。所谓“庸人模仿”,反过来也说得通:模仿者亦即庸人;然而所谓“天才抄袭”也许就不能反过来说了:抄袭者自然并不全都是天才。但为什么说天才不模仿而直接抄袭呢?惟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殊途同归,英雄所见略同。在所见略同的时候,天才们清楚地知道:“还乱费什么力呢?直接拿来用就是了!自己如果果真厉害,在‘直接拿来’的动作之间,就都能无意识地显现了。”情况恰恰正是如此:尽管《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的主要内容、众多原句都直接来自于那段原始资料,但是细读《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仍会觉得它写得带劲。这是因为小说与那段原始资料之间的最大区别正是前者拥有着博尔赫斯的语言。正是“博尔赫斯的语言”,才是博尔赫斯的黄金,也是博尔赫斯敢于大胆直接拿取资料的原句的安全保障。 《恶棍列传》是博尔赫斯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虽然这已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小说集,但对于博尔赫斯本人来说,仍处于小说创作的开始阶段。而一个更注重语言魅力的作家,在最初找寻一些已有的、极有意思的资料作为小说的素材,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锻打自己的语言,也许是件再好不过的事了。有道是:“从小看到老”,这归结到写作者,就凸现了处女作的重要性。应该说:处女作很大程度地暴露了该作者的属性和他最关注的事物,以及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的。几乎可以说,大多数写作者最初的作品,都以其自身的亲身经历为创作材料,像博尔赫斯这样纯粹以虚构、以自身之外的材料进入最初的写作的,委实不多。这相当程度地暗示了博尔赫斯一生的创作追求:他将缔造出大批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与他迷幻神秘的语言相配的“幻象现实”;他将真正实现他“幻想美学”的世界。神秘的、玄学的、幻象的,都是他的兴趣所在。这样的审美趋向同样招来了对他喜恶极其分化的读者群。而相当一部分喜欢他的读者,也大多因为喜欢他的语言,而非其审美趋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中国当代文学范畴内,“黑蓝文学”是个独特的现象。之所以称之为一个现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学——尤其是对小说艺术执著而又大胆的探索。——《第一财经日报》他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小说艺术有着自己新的发现。——《南方都市报》他们才是所谓的“先锋文学”、网络文学、流行文学这些风潮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幸存者。——《中华读书报》在他们的文字中我没有看到他们剑拔弩张地去从事一场被命名为“反抗”的事业,相反,他们总是持 着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建构着他们的文字,他们始终是在冷静地关注着写作的本身。——《新快报》

编辑推荐

《保护才能》对写作艺术和写作才能的保护的阐述,给予艺术创作者重要的启示,被誉为年轻作者的“写作圣经”。

名人推荐

陈卫天真地认为“保护才能”比出名远为重要,为了前者甚至不惜“漠视出名”,也许正好解释了为何我们总是看到那些并无才能者反而容易出名的时代原因。不过我倒希望陈卫能够迅速出名,因为只有出名了他才能让他的保护才能以及其他言论得以传播。——评论家、作家 吴亮陈卫的写作不合时宜——这正是这本书令人尊敬的原因。——学者、作家 汪民安这本书从文论的角度体现了“艺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作家 顾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保护才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陈卫,是七零后写作者里十分独特的一位。
  •   作者应该也是分析类的人 感受生活的能力很强 体察也很强 虽然前半部分是碎片化的文字 不过都很有哲理 有时让人醍醐灌顶 后半部分收录采访 我个人不是很感兴趣 想要写东西的人 看看这本会有益处 有些东西往往可意会不可言说 作者写出了人们心里的共通微妙之处
  •   喜欢这样的角度
  •   没有那么好看!
  •   !!!!!!!!还可以吧,绝对是正版
  •     带有普遍性且非教条式的保护才能的条款一定不止22条,使得陈卫在多年前写下《保护才能》这篇文章并影响了一部分青年写作者的,除了“尽量不要上班”、“结婚保持独睡”、“解决生机后再解决写作的错误观念”等充满生存经验“悖论”的句型外,是陈卫一贯保持着的标题党式的警醒。这是一个真正将内容浓缩进题目的作者,使得我们常常想起——我们要保护才能──保护自己的才能是一件重要的事,去避让种种削弱自己写作天赋、能量、敏感、才情的东西。  一如我曾经看到房地产广告里的“从现在开始”,以及无数悲伤回忆中的“我将适时地离开你”、和适合任何语境下的“你以为你能走多远”,如果一个作者能给自己的一篇文章下准确定义并如骨在喉般的使他人无法忘记,甚至是贬义式的刺眼:他比很多人要走得远、走得智慧,同时,意味着这个作者够坚定。  一个不认真的作者是很难给《保护才能》这本随笔集 (文论)写好书评,因为这本书充满着思考过后留下的睿智的答案、方向和睿智的疑问,陈卫以非大众所熟知、流行的方式评论这些流行着的作家,他们是鼎鼎大名普希金、杜拉斯、博尔赫斯、歌德、纪德……《保护才能》这本书中关于这些大师的评论都比较简短,这当然不是陈卫全部的有关这些人的印象,而是选取了独特的角度,像箭矢命中靶心那样以一篇文章的方式寻找到大师们身上的“新鲜”,这个“新鲜”恰好是走在大众评论和大众思维的反面。  “精华...”这个词是这本随笔集的概括,这本随笔集可以用“历时多少多少年”来作噱头,它绝对不是送去某个刊物几个月的稿件的集合,而是多年间陈卫阅读、体验的提取物。作为一个严谨的作者,陈卫不仅以《保护才能》这样一篇文章来告诉我们保护才能的重要性,读陈卫的任何作品,除了作品本身的阅读,还可以从他那里寻找到“认真”(找不到合适的词)、“方式”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最后一个关键词,也是我们从经典作品中精彩能够获取写作灵感的力量,找到写作的状态。从陈卫作品字里行间的从不掉以轻心、字斟句酌可以使阅读者体会到写作内部“保护才能”的必要性也是这本随笔集的功能之一。如果说让我为这本随笔集找到最合适的读者,我愿意推荐那些已经远离或正在远离写作的人,哪怕只是记住这本书的名字,因为这本书从里到外,都是最好的提醒。   阅读更多 ›
  •   买了很久,却因为买了太多书而一直将阅读此书的事一再延后。这是一本让人反思的书,是正要下沉的我最需要的那根稻草。
  •   很好的一本书,很有启发,适合有想了解自己、保护自己的爱好的人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