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傅乐成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英国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对中国人而言,渎史能否使人明智倒在其次,主要是可以使人愉快。古代的中国人,文学和历史是分不大清的,因此大量被中文系视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当初作者和读者都是当历史来看的。四大名著中最受炊迎的《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在讲史。而最像小说的《红楼梦》,其实当初倒不那么受老百姓待见。  经过一百多年的折腾,中国人毕竟已经迈进了现代社会。老黄历不用再提,至少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小说、电视剧里胡编和半胡编的历史故事,看了过瘾之余,有时候也想看点“历史的真实”。更有野心的历史爱好者,一般都想通过读史,最好是系统地读史,了解历史的全貌。这时候就用得着通史了。很多爱好者,只要读史,首选往往就是通史。真正专门化的历史研究,其实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点专业训练,还真不一定读得懂。其实,就算一般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学校不那么功利,似乎也应该给学生们开一两门通史课,当然,首先是开中国通史课。前些年,博士生面试的时候,经常能碰上号称把中国历史都读通了的考生,一问才知道,他们所谓的“读通”,无非是看了一套中国通史而已。  不过,中国人尽管喜欢通史,但以往的积习却很难全然改掉。写通史尽管不一定要写成通俗历史故事,但还是要通俗易懂才好,否则,读者面就受限制。中国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是20世纪出产的中国通史,有两部半著作值得称道:一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半部是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未完成)。其实,如果按我的看法,还有三部通史也相当不错,一是夏曾佑先生的,一是缪凤林先生的,还有就是范文澜先生的。其中夏曾佑先生的著作,原是为中学做教科书的,写得相当有见地,而且是中国人做西洋式通史的第一部。缪凤林先生的通史比较扼要,但很有特点。范文澜先生的大作,是最长的,也是按唯物史观写通史诸大作中,最足观的一套。

内容概要

《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本书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中国二百余年的分裂。隋朝国祚虽短,贡献却很大,其开国君主隋文帝制定的一系列典章制度,为后来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唐代隋,中国历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安史之乱”是唐由盛及衰的转捩点,至朱温叛唐,唐终为后梁所代,亦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代。这一时期,南北方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直至北宋建国,中国才又重新走向统一。《隋唐五代史》所记述的便是这一由分至合、合而又分的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概况。

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并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傅乐成终身未娶。关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荡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隋的建立与统一 第一节 北周胡人的政治遗产 第二节 文帝的篡周与平乱 第三节 平陈之役第二章 隋的建国规模 第一节 文帝的政绩 第二节 政府的组织 第三节 田赋与兵刑 第四节 运河的开凿第三章 隋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突厥 第二节 西域与吐谷浑 第三节 海外及南方诸国 第四节 契丹与高丽第四章 隋帝国的乱亡 第一节 炀帝的纵欲 第二节 群雄的起兵 第三节 唐室的建立与统一第五章 唐太宗的政治 第一节 太宗的即位(玄武门之变) 第二节 太宗的优点 第三节 贞观之治第六章 武后的称帝 第一节 高宗易后与武后称制 第二节 武周的代唐 第三节 武曌以后的女主余波第七章 唐玄宗的政治与安史之乱 第一节 开元的兴革 第二节 天宝的衰象 第三节 安史之乱第八章 唐代的武功(上) 第一节 东突厥 第二节 西突厥 第三节 铁勒诸部 第四节 西域 第五节 吐蕃 第六节 吐谷浑、党项和天竺第九章 唐代的武功(下) 第一节 高丽 第二节 奚和契丹 第三节 唐帝国的版图变迁 第四节 文化的吸收与传布第十章 藩镇的割据 第一节 藩镇的强大 第二节 诸镇的连兵 第三节 宪宗的征讨 第四节 藩镇的复盛第十一章 安史乱后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回纥的渔利 第二节 吐蕃的寇侵 第三节 南诏的叛服第十二章 宦官与党争 第一节 宦官权力的膨胀 第二节 宦官与外廷的冲突 第三节 外廷的党争第十三章 唐帝国的灭亡 第一节 懿僖时代的寇乱 第二节 藩镇的交兵 第三节 中央政府的解体第十四章 五代与十国(上)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名称与地域 第二节 梁初的局势 第三节 后唐的拓土与内乱 第四节 契丹的灭晋第十五章 五代与十国(下) 第一节 汉周的代兴 第二节 周世宗的恢复 第三节 宋的代周 第四节 宋的统一第十六章 唐代的制度(上) 第一节 三省制的演变 第二节 相权的剥夺 第三节 府道的建置 第四节 节度使区 第五节 田赋 第六节 杂税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下) 第一节 府兵与骑 第二节 中叶以后的禁军 第三节 法典的修撰 第四节 刑法与司法机关 第五节 科举(明经与进士) 第六节 中央官学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 第一节 佛教的宏布 第二节 佛教宗派的兴衰 第三节 佛教的学术贡献 第四节 道教与祅教 第五节 新教的输入第十九章 唐代的学术 第一节 经学 第二节 史地 第三节 骈文与古文 第四节 诗词 第五节 小说与书画第二十章 唐代的社会 第一节 唐代的社会风气 第二节 门第的盛衰 第三节 唐人的衣食住行 第四节 婚丧与庆寿

章节摘录

  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即位后,是为太宗,那时他只有二十九岁。次年,改元为贞观。唐帝国经这位少年皇帝的适宜领导,蔚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贞观时代唐帝国的版图,扩展到空前的大社会秩序的安定,人民生活的美满,都不可多见。从唐初的各项制度看,太宗只是遵循前代的旧轨,但他在位时的唐帝国,仍然具有开国的新气象,这完全由于他的过人才识与气度所造成的。有人认为,太宗是胡族尚武精神和中国优美开明文化混合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怪杰而大唐帝国的事业,也是胡族与汉族合作而成的。  太宗在个性上最可称述的优点是知人善任,用人不问出身而唯贤能是尚,并且在这一方面能够摒除私人情感的好恶。此外他虚心好学,容纳直谏他不特选拔了多方面的人才,更能与这些人相互切磋,以求进步。在贞观许多名臣中,只有长孙无忌是他的亲戚,房玄龄、杜如晦是秦府旧属,可算是他的私人。其他如魏征、王珪、薛万彻都是建成的旧属,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的部下,李、程知节原是李密的部下,戴胄原是王世充的部下,岑文本原是萧铣的部下,褚亮及其子遂良原是薛举的部下,温彦博原是罗艺的部下(罗也是隋末群雄之一,且与太宗不合),李靖原是高祖的仇人,封德彝、虞世南、裴矩都是隋的降臣。他们有的曾与太宗有仇,如魏征、薛万彻,但他能捐弃前嫌,重加委任也颇有几位堪称“佞臣”的,如封德彝、裴矩,但他也能弃其短而用其长。因此他的臣下包括不同的流品和各种的人才。  太宗的好学,也是值得赞扬的。在他做秦王时,因爱好文学而开一馆舍,名“文学馆”,用以延纳当时的文学知名之士。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孔颖达等,都是文学馆的学士,他们分为三批,轮流在馆中值宿。他每当傍晚,到馆中与诸人讨论文籍,有时谈到夜半。他即位后,在宫中设置弘文馆,聚书二十余万卷于其中,选任虞世南等各以本职兼学士。听朝余暇,他把学士们召至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讨治道。贞观君臣的论治,传为千载的美谈。在前人中,他最喜欢陆机的诗文和王羲之的字,他甚至遗命以王字陪葬。此外他并大兴国学,当时国学生徒将近万人,四夷君长,也多遣子弟前来留学,一时学术大盛。  容纳直谏也是太宗著名的长处,他即位后,每以隋炀帝的愎谏为戒,因而尽力求言。朝臣中最能直谏的是魏征,征钜鹿曲城(今河北平乡县)人,曾干李密,密不能用。其后随密投唐,建成引为僚属,建成死后,太宗仍加以重用。魏征曾前后上疏数十,直陈太宗过失。他深明君臣一体之理,因此每谏必竭尽诚款,务求必行。他所谏诤的事,大致不外劝太宗实行仁政,偃息兵革,戒除奢侈,尊崇礼教等,目的在抑止太宗情感的放纵。有时气得太宗要找机会“杀此田舍翁(指魏)”,但结果每次他都容纳。  贞观十三年(639),魏征上一疏,批评太宗志业比起贞观初年渐不克终者十余条,太宗也都接受。十七年(643),魏征死,太宗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其后太宗伐高丽无功,因而又思及魏征,说道:“魏征若在,吾有此行耶?”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魏征对他的影响力以及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太宗的才调,颇有与隋炀帝相似的地方,但他能容纳直谏,过而知改,乃有政治上的伟大成就。魏征以外,朝臣如马周、王珪、褚遂良等,也都以论谏知名。  以上所说,都是太宗的优点,但他在大醇之中,也有小疵,例如奢侈便是其一。他曾坦白承认他的若干奢侈行为,并引为深过,劝太子治不可效法。此外他对臣下,虽然爱护备至,但举动有时未免过分。例如一次李突得急病,医生处方说须用须灰治疗,他便把自己的胡须剪下,为和药。又如伐高丽时,将军李思摩中箭,他亲自为思摩吮血,以去其毒。这类举动,令人总觉得有些矫揉造作,甚至有些使用权术的意味。这也许因为他出身于胡化或半胡化的家庭,文化素养不深虽然力求上进,一味仿效中国古代的贤君,却不能恰如其分,而致有矫枉过正之处。但大体说来,太宗仍是不可多见的令主,从他的毕生行事看,他的功是远多于过的。    武曌以一女流称帝,是史无前例的事。这固然由于她本人具有非常的才力和野心,同时又有兵权的凭借,但除此以外,她还遇到一个特殊的时会。假如在儒家思想盛行蔚成风气的时代中,武曌的称帝野心是难以实现的。但她适逢儒学衰敝的时代,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便是玄学与佛学的世界,唐初佛道仍是思想的主流。武曌因为她的母系杨氏累世奉佛,她本人自幼便受熏染,年长又在感业寺为尼,所以到她掌握政权时,便重兴佛法。同时她更利用佛教经典作她称帝的理论根据,以之为普遍宣传。  此外武曌又在政治上扶起一个新兴阶级,用以代替唐初的功臣集团。她首次与功臣集团发生冲突,是在高宗要册立她为皇后时,虽然她不久获得胜利,但当时整个功臣集团还没有崩溃,仍然是她发展野心的障碍,所以她再作进一步的破坏。唐初的功臣集团分子,大半是西魏、北周和隋的统治阶级的后裔,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因此唐初关东江左的人士,在政治上甚受屏抑。武曌乃扶持他们,以与旧功臣集团对抗,作为发展她的政治野心的资本。她以皇后握政后,便以“进士科”的考试吸收新进人物,渐而造成一种新兴的统治阶级。进士科本是唐代取士的多种考试科目的一种,是隋炀帝时开始设立的。这种考试,主要试时务策,并试经和杂文。武曌本人喜爱文史,因而渐把进士科的考试变成完全着重文章。到武曌以太后称制,朝中的主要官吏,无不由文章进身。因此造成了举国喜好文墨的风气,一直持续到唐亡。这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既是武曌一手造成,自然大体是忠于她的。  武曌称帝以后的政绩,因后代史家对她的行为表示厌弃,有意的不予记录,而致当时的政治情形和变革,均不能得知其详,所知道的仅是些官名、地名和服色的改易而已。就现有史料,虽看不出她在政治上有若何特殊成就,但可以断言,武曌帝制时代的政治不会在水准以下。因为她以太后临朝和称帝的时间,共有二十多年,在这么一个长久的时期中,如果政治不够水准,国家的乱象恐怕早已显出,她以后的开元天宝的盛世也决不会那么顺利出现。此外她对异族的驾驭以及对唐室声威和版图的保持,也还算得差强人意。但她的显著缺点,仍是滥刑滥赏。她仍采取恐怖政策以对付反对者或假想敌,滥事诛杀,但到她的假想敌杀净以后,这批酷吏也都遭遇同样的命运。此外她仍以官赏来笼络亲附她的人,但据说不称职的官,也跟着便罢黜或诛杀。  武曌也能引用正士,当时的将相如魏元忠、娄师德、狄仁杰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像玄宗时的名相姚崇、宋璟,也都是她所拔识的。她尤其信赖狄仁杰,常呼“国老”而不名,每能屈意听从仁杰的建议。仁杰对唐室最大的贡献,便是劝武曌迎立庐陵王(即中宗)为太子。当时豫王旦( 即睿宗) 虽是皇嗣,同时改姓武氏,但甚受诸武的嫉视,处境非常危险。武承嗣三思都有攘夺皇嗣地位的企图,武曌也有传侄之意。但她终于被仁杰用下面的话所感动:“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那时武承嗣已死)!”结果武曌于圣历元年(698),派人到房州迎回庐陵王,立为太子,而改封豫王为相王。狄仁杰又荐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于朝,这批人便是后来拥护中宗复位的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六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各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是典型的台湾国语,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叙述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是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张鸣

编辑推荐

  畅销台湾数十年的历史普及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本书出自台湾著名的历史学家傅乐成先生之手,本书条理清晰,间以优美的插图,文字流畅,全书洋溢着一种儒家长者之风。
  •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很好版本不错
  •   此分册为傅乐成所写,果见功力。写史严谨,文笔却又不失自家风范。个人认为很不错
  •   书是带彩色插图的,文字内容很简介,确实是通史,适合对历史的初级了解。优点字体较大,看着舒服。
  •   个人很喜爱这套通史,虽然里面偶有瑕疵,并非全是第一流的大家手笔,可是瑕不掩瑜,它是我读过最别开生面、最启发思路的一套通史,读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很期待能再出一套更详尽的!
  •   写的很好的五代史
  •   很好的书 买给孩子做课外阅读用的 可惜当当一直缺《秦汉史》和《现代史》,什么时候到货啊?
    很期待!!!!!
  •   这本书非常喜欢,最主要是简单易懂,以前看了很多历史书,有些语言看不懂,这本书很好
  •   难得的好作品,而且这部分历史写得好的不多
  •   比历史书深刻多了
  •   适合中学生阅读 能够知道历史的重点 对历史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   不同的手法写历史
  •   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很多史书仅仅是编写。
  •   很好的书,一字一句地品味,送得很快,包得比较干净
  •   盛唐是封建王朝的顶峰,它的兴衰,可以概括中国社会的起伏。
  •   字大小合适,配有图画,白话文,孩子能看懂
  •   大唐盛世令人向往
  •   买了一个系列的这本。不错,除了其中有一本散架了外
  •   本来想买贵州教育版的,这个版本更详细。
  •   看着还不错。。。。学习中
  •   千万不要买这一套 完全是初中水平
  •   一批买的。
  •   翻了一下,还没有认真阅读。
  •   图文并茂,有空一定要好好阅读.
  •   我很喜欢,虽然只是匆匆翻了一遍。
  •   别有风味!
  •   流畅易懂
  •   好书,买全是道理
  •   超快感
  •   图片好啊
  •   返还优惠券太慢了吧?既然是优惠活动,为何不能给大家提供享受优惠的便利呢?
  •   讲述隋唐五代历史,普及本通史,语言为白话,并非晦涩难懂,写的很有文气。属于傅乐成通史的七本之一。最好七本都买齐咯。
  •   值得缺乏中国“五代十国”历史的人,认真读一读。
  •   但只有这本是傅乐成先生本人写的。
  •   傅乐成编的,很好
  •   此书写得不错,语言保存文言文故意,简洁传神,要言不烦;布局适宜,材料剪裁得体;所配图片紧扣文章,相得益彰,看起来相当舒服;对史事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场面话、应景话、含糊话,比如对于唐宣宗就不以为然,对甘露之变的主角郑注也没有贬词(史书中对郑的描写可说是穷形尽相,郑的奸佞、谄媚、投机令人不忍卒读)。此书最大的硬伤是校对不当,几乎每页都有标点没标,有时一页竟然多达7处,害得我边看边用笔标点断句,义务当了一回校对工人,苦也!本想打5分,遗憾之余给4分了。希望今后改进。
  •   这本书质量不错,图画配的也比较美,但是比较适合给小孩子看,属于基本常识的普及教材,真正读史的话,还是选别的吧。。
  •   这套普及版,简单易懂
  •   本书是主编的书,现在看到一半,暂时发现的问题是,书中有些句子不能很好地断句,缺标点符号,有些不尽完美。书籍边角有些损坏。物流速度OK,总体比较满意。
  •   书有点旧,可能是库存久了吧。还好不印象阅读,书内的插图都是彩图来的。书不厚,闲时看看了
  •   这套丛书挺不错,就是定价高了点
  •   文笔流畅,读来让人舒畅,推荐。
  •   书质量好,内容也好,就是语言有点古文,要花点力气阅
  •   写的通俗易懂,插图也很合适,就是句读少了很多逗号、分号,可见校对者太不负责任。
  •   一本本的说真难啊。
    还是印刷质量不错,插图清晰,文字清楚。
    整体不错。
  •   印刷质量很好,内容没得说,有边界版图就更好了
  •   好的史书,但2010版的有修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