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2010(第1辑)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吴思敬,林莽,潘洗尘 主编  页数:全2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诗探索》自2007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以来,一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理论卷、作品卷各一册。由于出版的间隔较大,版面容量有限,一些时效性强的话题很难展开及时的讨论,不少很有学术品位的稿件也只能割舍。编辑部一直有扩版的想法,读者也有这方面的呼吁。最近在天问文化传播机构的支持下,《诗探索》扩版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从2010年起,  《诗探索》每年出版4辑,每辑仍为“理论卷”、“作品卷”各一册。扩版以后的《诗探索》,增强了时效性,为开辟新的栏目,寻找新的话题,密切关注当下诗人的创作和理论家的动态,创造了条件。我们希望扩版以后的《诗探索》,既关注诗歌历史又关注诗歌现场,既提倡学术性又提倡公共性,既注重经典性又注重先锋性,以新的面貌为诗人、诗评家和诗歌界提供一个对话、‘交锋和反思的平台。  在创刊三十年到来之际,今年的《诗探索》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的创立,为《诗探索》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我们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为中国诗歌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期作品卷在诗歌作品与诗人研究的选择上,更注重了当前创作力旺盛,充满活力与锐气的诗人,他们的组成也相对年轻化了。在“诗坛峰会”一栏中,甘肃诗人郭晓琦和江西女诗人林莉,都是近几年涌现的诗歌新锐。青年诗人老了的诗歌《四兄弟》,在口语化写作传统中的发展,很值得我们关注。前辈诗人袁可嘉先生和邵洵美先生作品的再读,一定也会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书籍目录

《诗探索2010(第1辑 理论卷)》 编者的话 邵洵美研究  邵洵美的诗探索  重新发现一位诗论家   ——序《邵洵美诗论集》  金曜诗话(九则)  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选辑  读袁可嘉1948年《诗三首》  论袁可嘉的诗歌  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  新文学诗歌理论的现代性综合建构  “民主文化”:袁可嘉“新诗现代化”体系的民主国家内涵 中生代诗人研究  风用它忧伤的翅膀   ——论杜涯的诗歌  杜涯诗两首赏析  诗,抵达境界 姿态与尺度  论叶延滨诗歌的生命书写  诗歌的调校:从余笑忠的近作谈起 诗学研究  试论禅思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悖离与整合  论中国新诗中的“漫游者”视角  新诗理论著作评介  左边是哪一边   ——柏桦《左边》阅读札记  评古远清的台湾、香港当代新诗史  孤寂坚守中的思想探险   ——评罗振亚的《与先锋对话》  生命体验与审美激情   ——读霍俊明《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 新诗史料   穆旦与《布谷》副刊 外国诗论译丛  内在的流亡者   ——西默斯·希尼《诗探索2010(第1辑 作品卷)》

章节摘录

邵洵美一生对诗的探索,是他对美的追求。在这个殿堂里,李太白和乔治.摩尔平分天下。由唐诗启蒙的他三十岁时说过:“是乔治·摩尔引领我走进文学的宝库。十七岁开始写新诗,几乎一生致力于新诗发展的邵洵美,晚年却以旧诗抒怀。就这一点,他自己在1968年的家信里说:“我的东西,只能起一种作用,便是说,留作一种资料,说明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东西,它反映着某些人的思想,一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东西,一种毒草的标本,可以在需要时当作反面教材。将来或者把它们拿给文史参考资料编辑的负责人去看看,有没有用。他从旧诗到新诗,又复归于旧诗,这一现象或许在某一种条件下,是一种规律?或许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循此道而行?我们或许从他留下的诗与文,以及从他接触的诗与文,可能在他探寻诗歌之美的行程中,理解其缘由?一个与宣统同庚的男儿,“熟读唐诗三百首”是受教育的必经之路。他记得自己十一岁读《唐诗三百首》时,觉得每一首都好。因为每一首只要读几遍便背得出。先生开始教他写诗,他竟然生出一个念头:“希望将来有一本三百零一首的诗选。也就是说,他那时就有雄心,将来自己也要写诗,要写出跟那些唐诗一样好的诗,写得还要更多。正因为他生活在上海,在私塾的基础上他十五岁踏进圣约翰大学附中,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学校。那时候教会学校的国文也重视教古文,他的国文教师是位浸沉于艳体诗的才子。他便把《古乐府》当成圣经一般,这丰富了他的词藻,也增进了他对韵律的掌握和对美与爱的感知。同时,洋学校里接触到外国文学,他从英诗所领会到的,想要用中文来复述。但是一个旧式家庭的子弟,并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白话文运动。他尝试用旧体诗翻译失败后,因读旧式方言小说而得到白话的启示,便用通俗的语言(也就是生活里的口语)来翻译。这就是他自己摸索着写新诗的开始。他说自己写新诗从没有受谁的启示,最初还以为是自己的发现。后来同学借给他一份《学灯》,才知道这类工作正有许多前辈在努力。那时他暗恋着表姐盛佩玉。当他翻《诗经》“有女同车”一节,读到“佩玉将将”句,似是看到佩玉走来,听到她衣裾上珠环玉佩发出的锵锵之声。再看下旬有“洵美且都”。(“洵美”——实在美)于是他决定改名,将“洵美”对“佩玉”,以誓爱她终生,邵云龙留作学名。佩玉织了件毛背心作为二人订婚的信物,洵美写了首诗《白绒线马甲》回赠。沐浴在爱河中的洵美做了首散文诗《二月十四日》。他说,那是他创作的第一首诗。1925年赴英求学途经意大利,在拿波里的博物馆,他无意间瞥见古希腊女诗人莎弗的画像。惊异于她的神丽,从她望着茫茫宇宙的眼珠里他看到了默示,那激起了他心底的诗。在英国、法国,每一个新的环境里总有人向他提到他长相很像诗人徐志摩。洵美感叹:“一定是,天要把我和志摩拉在一起!”洵美到剑桥,原本是遵父命进政治经济系学习,然而在巴黎路角聆听志摩的一席谈,击破了他内心“父命难违”的压抑的禁箍,恢复到天生的自己。回到剑桥,诗在召唤,心思再也不能回复到原有的书本上。课后在图书馆,总在诗歌的架子边徘徊。莎笰的画像搅动了洵美的幻想,写满了诗句的草稿越积越多。洵美所寄宿的教授慕尔先生博学多才,从他那里学到地道的英语,在他的引导下理解英诗和英国文学;也是通过他的介绍,认识了一位希腊文学专家爱特门先生,因而得知曾有考古学家从沙漠里掘出莎笰在草叶上写诗歌的故事。洵美也跟这位莎弗诗的英译本作者一样欣赏莎笰诗格之美,认为中国唐诗和希腊诗的诗格在气质上有极端相似的地方。莎弗诗被人发现的一共有五六十个断片,洵美居然在课余,借着希腊字典译了出来,把它们凭自己的想象联系起来,写成一出短剧。慕尔先生帮助他,交付海法书店印刷发行,然而一本也没有卖掉。很遗憾,待我记事,从没在家里见过这本小书!但这是邵洵美第一次精心翻译外国诗歌,也是他办出版的开端。他从外国诗歌汲取营养,从而引发出创作热情,一连写出几十首中文新诗。他从莎笰认识了崇拜她的英国诗人史文朋,从史文朋认识了先拉斐尔派的一群,又从他们那里接触到波特莱尔、凡尔仑,那正是唯美主义流派在欧洲盛行的时际。年轻的邵洵美正处于恋爱的狂热中,在回国的轮船上也沉醉于诗的意境里,带回的诗稿足够出版一本诗集。

编辑推荐

《诗探索2010(第1辑)(理论卷·作品卷)(套装全2册)》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探索2010(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