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

出版时间:2013-3-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史所)多年来有口述历史的研究项目,并将所访谈的内容整理成册,出版公诸于世,成果丰硕。 1998年间,计划以本院院士为访谈对象,石璋如院士是最优先的人选。由近史所研究员陈存恭先生主其事,任育德女士担任访谈现场录音,纪录并做电脑文书处理。此项工作自是年十月开始,每周五的午后三时至五时为访谈时间;为恐石老师太累,故每次以二小时为限。工作起始,仅由存恭先生与任女士两位进行,其时笔者应邀在泰国曼谷的艺术大学( Silpakorn University)考古学院讲学,于次年( 2000)四月底返国。自五月七日为第十次的访谈时起,即应存恭先生的邀请,参与其事。石璋如院士于民国二十年四月间,当他在河南大学做学生的时候,即被学校派遣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考古组的安阳考古发掘工作队,参加安阳遗址的发掘,至今将近七十一年。前年十月史语所同仁为石院士百岁寿辰的祝寿茶会上,李亦园院士致词就说到,石老师是当今世上考古学界的泰斗,可能是年龄最大而仍在工作岗位上的学者。因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学生和他自己的儿子石磊先生都已经退休了,而老人家仍然每日上班、孜孜不倦。石老师曾经概述他在史语所的工作,将之分为:“挖”、“整”、“调”、“接”、“教”、“告”、“研”这七个字(见〈我在史语所〉,《古今论衡》创刊号, 1998:70-80)。“挖”主要是参加安阳的发掘,然而即使于一九四八年到台湾之后,仍然主持了埔里大马璘、圆山、十三行、江头、唭里岸、大园尖山等史前考古遗址。“整”是整理考古发掘的3各项标本与纪录,这是考古学家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就以安阳殷墟的发掘来说,石老师的整理工作,至今尚在进行。“调”是田野考古学调查,石老师对于考古田野调查的热衷,可以说是走到哪儿就调查到哪儿,其中除了河南商周遗址的调查之外,要以他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的调查工作遍及宁夏、甘肃两省,调查工作曾经深入敦煌的莫高窟等地,以及嗣后又调查的陕晋诸地,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即使在抗战期间,自南京沿途押运古物至大后方,也曾在长沙、昆明、四川李庄等地,以及来台以后,在桃园杨梅一带去调查民间的传统工艺技术。“接”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史语所要自四川李庄复原回南京。石师被派为代表自日人手中接收回复史语所在南京鸡鸣寺旧址的办公大楼。“教”是指来到台湾以后,李济先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在国立台湾大学创设考古人类学系(考古系),石师曾兼任教职,讲田野考古学等课程至四十八年的教学事迹。考古系早期的毕业生如李亦园院士、张光直院士等均经受教。“告”和“研”也是指一九四九年来台后为安阳殷墟的发掘撰写报告和其他研究工作。石师可说是集其一生的事业于中国考古学,主要著作有专书十八本,论文一百余篇,真是著作等身。这本口述历史的纪录,是由陈存恭先生主导的小组经过五十三次访谈的成果。石师对于这项口述的工作,基本上是依编年大事记的构想来处理的。并且在他叙述每件事之前都会提出时间和主要出现的人名、地名等资料,以避免纪录者笔误。访谈至第五十次,在时间上仅及一九七一年。石师因听说此书已经有三十余万字,将超过原订的篇幅,就此打住,从这些小处均可看出石师心思的绵密,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风格。其实在其后的三十多年中,石师曾于一九七八年当选第十二届院士,一九七九年九月至一九八三年七月间兼任考古组主任等的经历,其间可叙述的事尚多。本纪录成稿三十六万言,全由任育德女士费心整理,经陈存恭、陈仲玉及史语所陈光祖先生校阅后送呈石师修正定稿,复经近史所陆宝千、潘光哲两位先生审查校正,由近史所口述历史组通过出版,出版业务承沈怀玉、任育德两位女士处理,值出版前夕仅代表近史所向上述有关人士致谢,至于有所缺憾尚望识者不吝赐教。陈仲玉于二○○二年三月

内容概要

百岁学人亲历中研院、史语所七十年兴衰、人事更迭。畅谈平生经历及学术生涯。翔实报告殷代建筑物基址墓葬群灰坑,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发前人未发之高论、于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对台湾古代文化遗址发掘,成果颇丰。

作者简介

陈存恭,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院。陈仲玉,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任育德,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书籍目录

一、我的家乡 (一)故乡的山区胜迹 (二)家乡的用水 (三)家乡的住居 (四)家乡的农耕 (五)家乡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经济组织 (六)故乡的集市与贸易 (七)个人家世 (八)家中的经济与农耕情况 (九)故乡的医疗 (十)故乡的地方治安 二、求学生涯 (一)私塾与小学 (二)就读洛阳中学 (三)工作贴补家计 (四)短暂的军队生活 (五)军事化管理的河南大学 (六)河南大学史学系课程、师资与校园生活 (七)因实习而加入安阳发掘 三、安阳殷墟发掘(一) (一)第五、六次安阳考古 (二)第七次安阳考古 (三)辛村第三次发掘 (四)第八次安阳考古 (五)谈陶片文物的整理分类 (六)签订冠带巷租约 (七)第九次安阳考古 四、安阳殷墟发掘(二) (一)第十次安阳发掘 (二)“一○一二事件”与后续 (三)“一一一五事件” (四)发现1022墓 (五)第十一次安阳发掘 (六)初离河南 (七)第十二次安阳考古 (八)第十三次安阳发掘 (九)YH127的甲骨灰土柱出土 (十)第十四次安阳发掘 (十一)洹水学校 (十二)第十五次安阳发掘 (十三)特殊的技术与发掘方法 (十四)洹水杂志 五、抗战前期的调查与研究 (一)绥远调查 (二)中研院南迁长沙 (三)宝鸡、醴泉调查 (四)昆明归队与工作 (五)史语所迁至龙泉镇龙头村 (六)天工学社的手工业调查 (七)有关长沙的古物撤退 (八)在龙头村的工作、生活 (九)我的研究工作 (十)云南农村社会、建筑调查 (十一)云南民俗 (十二)云南的田野调查 (十三)蔡院长过世、甲骨整理 (十四)长路迢迢到四川 (十五)分配房舍、化解与地方的误会 (十六)同仁的研究工作 (十七)在李庄的生活 六、抗战后期的调查与研究 (一)西北史地考察团之组织 (二)历史考察团抵达敦煌 (三)调查玉门关 (四)调查阳关 (五)黑水流域调查 (六)泾水流域遗迹调查 (七)龙门调查 (八)渭水、雍水周都城调查 (九)李庄讲论会报告 (十)追记《六同别录》 七、抗战复员及来台 (一)参与接收南京各文化机关 (二)在上海进行文物接收 (三)良渚调查 (四)史语所复员及同仁研究情况 (五)史语所播迁桃园杨梅 (六)杨梅的逸事 (七)中研院定居南港 (八)在台结婚 八、台湾考古与教学工作 (一)瑞岩调查 (二)大马璘发掘 (三)唭里岸、江头遗址调查 (四)第一次圆山发掘 (五)个人进行的各行业调查 (六)我的研究情形 (七)任教台大考古人类学系 (八)尖山实习、首次环岛调查 (九)大甲、圆山实习 (十)树林狗蹄山实习 (十一)东海岸调查 (十二)大甲调查 (十三)大坌坑与十三行遗址发掘 (十四)隘寮调查 (十五)授课方式的更动 九、对中研院、史语所重要活动的回忆 (一)中国历史学会成立 (二)第二次院士会议 (三)朱院长离职、胡适先生接任经纬 (四)一九五八至一九五九年间所内动态 (五)中研院动态(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年) (六)促进中日学术交流 (七)胡适院长过世及其丧事 (八)王世杰先生接长中研院 (九)第二届亚洲历史学家会议 (十)史语所文物出国展览 (十一)史语所交谊厅开幕 (十二)石虎出国展览 (十三)石虎、汉简回国经纬 (十四)清点汉简经纬 (十五)故宫借展经验 (十六)参与院内房舍工程协商 (十七)史语所订定所庆始末 (十八)筹备史语所四十周年所庆及成果展 (十九)史语所四十周年所庆活动 十、出国研究与参与的国际会议 (一)出席第九次太平洋科学会议 (二)赴日本京都访问经纬 (三)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概况 (四)京都生活 (五)参加亚洲第一届史学会议 (六)日本的宗教 (七)参观过的日本大学 (八)殷周青铜器在日本 (九)第三届亚洲史学会议 (十)参与迪阳博物馆研讨会 (十一)参访美国各大学 (十二)再游京都 十一、学术研究活动杂忆 (一)获颁“教育部”学术奖 (二)担任论文口试委员 (三)报告“武王伐纣的路线” (四)获选长科会讲座教授、儿子完婚 (五)朱家骅、董同龢、董作宾先后过世 (六)同人乐林社 (七)欢迎茶会、平冈访台 (八)求医记 (九)讲论会报告“殷代车器” (十)殷车研究、复原 (十一)个人研究(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 (十二)随李济所长视察台东八仙洞 (十三)为电视节目介绍殷墟 (十四)当选中研院十二届院士 (十五)担任考古组主任 (十六)史语所开办汉学会议 (十七)史语所为年长同仁举办的祝寿活动 (十八)参与学术活动不辍 (十九)一生不断的探索 附录一石璋如先生调查诸遗址之位置(195处) 附录二石璋如先生所参加之考古发掘(25处) 附录三石璋如先生主要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崔家坟、疙瘩庙、杜家坡、姜嫘嘴、白龙湾、礼贤村、飞凤山等十九处,都是渭河流域,离渭河相当近,有规模的遗址大概多属这种地形。沼旁渠滨,渠常常是人工挖掘的,不过这里是从很低的池子(当地人称沼)挖出渠的,兆丰桥就是这种地形。这些地形是否适用于其他地方,或许有部分适用,因为只要遗址附近有小河、有山,就会有类似的地形。 七个时期是以陶片所呈现的特征来划分,当然并不是说一个时期是一个地形而已,有的地形有好几个时期。起名字只是说它这个遗址具有某一个时期的代表性而已,这跟地形、山、水的流域有关,也跟出土的器物有关。第一期是龙马期,这里的陶片是最早的,彩陶很少,以红陶为主,彩陶陶片只画有红色条子或方格。这里还找到石斧。地形大部分在比较高的地方,住的人也比较少,属于小遗址。第二期是邰县期,也是彩陶遗址,多一山三水地形,因为我在老虎煞发掘,有找到一些遗物,所以认识较清楚,龙马也是一样的情形。我在报告中有较仔细的统计。这里有红陶、灰陶,黑色花纹很多,大型的钵、盆、瓮较多,也有石斧、石环。丰镐期为第三期,分布在渭水流域一带,丰都不是这期的,丰的下层是彩陶、上层是拍纹陶。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周都的地层与器物,只能确定位置。这个遗址相当大。就像小屯是殷代的都,下头也有龙山期遗址,两种情形很类似。我们找的就是有龙山期的遗址,至于周都究竟是否有拍纹陶,则因为规模很大,又被汉武帝挖了昆明池,所以地层混乱,或许原来的周都已经不见也有可能,这就需要好好的发掘才行。我现在只能确定丰镐期比邻县期还要晚。这里相当特别的是找到了磨光的石戚,就是古代砍头的兵器,比起石斧还要进步。浒西期是第四期,这里没有找到石斧,地形多属于双河交会,以灰陶为主,分布在丰水流域。 第五期是斗门期,地形是河滨弯嘴,灰陶时期,在这里找到了盛东西的豆、盛水的鬲。鬲在殷墟找到很多,而斗门期是早期鬲,有三条比较尖的腿。我在斗门镇也做了挖掘,所以也比较确定。张家坡是第六期,张家坡也是河滨弯嘴,渭水流域一带,鬲很多,豆也不少,也出了铜器。大陆在我调查之后也在此地发掘,找到很多遗物。

编辑推荐

《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编辑推荐:百岁学人亲历中研院、史语所七十年兴衰、人事更迭。畅谈平生经历及学术生涯。翔实报告殷代建筑物基址墓葬群灰坑,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发前人未发之高论、于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对台湾古代文化遗址发掘,成果颇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璋如先生口述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