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李国刚  页数:461  

前言

努力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信息和建立科学的减排考核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重要建设任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增加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困扰着环境监测正常开展的能力不足、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有所改善,快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排污总量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等基础能力逐步完善。然而,要建设适应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和环境管理需要的现代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能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历史性机遇,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依据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和《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充分体现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切实履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职责,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构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自2006年以来,组织一批省、市级环境监测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水和废水、酸沉降、海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振动、辐射、室内空气、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质量管理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等环境监测领域,追踪最新监测技术标准,充分注重近年来的环境监测技术积累,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信息共享,编写完成了《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上、下册)。其间,披沙拣金,集腋成裘。谨此,对参加本书编撰出版付出辛勤汗水和智慧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的开展和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交流,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内容概要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的出版,将有助于对环境监测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工作的开展和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交流,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环境空气和废气第一节 环境空气采样第二节 污染源采样第三节 现场监测第四节 重量法第五节 液相色谱法第六节 离子色谱法第七节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八节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九节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第十节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汞第十一节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第十二节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第十三节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氨第十四节 荧光光度法测定苯并[a]芘第十五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第十六节 容量法第十七节 气相色谱法第十八节 分光光度法第十九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二十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食业油烟第二十一节 镜检法测定石棉尘第二十二节 嗅辨法测定恶臭第二章 室内空气第一节 布点与采样第二节 物理性参数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第四节 氨气敏电极法测定氨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臭氧第六节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第七节 气相色谱法第八节 重量法第九节 液相色谱法第十节 容量法第十一节 菌落总数第十二节 氡的测定第三章 生物第一节 细菌学监测第二节 水生生物群落监测第三节 初级生产力第四节 急性毒性试验第五节 致突变性试验第六节 液相色谱法第四章 土壤和固体废物第一节 采样与制样第二节 电化学法第三节 容量法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第五节 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汞第六节 氢化物一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砷第七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八节 气相色谱法第九节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第十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第十一节 发热量、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硫分的测定第十二节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第五章 质量管理第六章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第七章 放射性测量第一节 放化分析第二节 核物理测量第八章 电磁辐射第一节 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第二节 低频电磁场强和干扰场强第九章 其他第一节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第二节 便携式溶解氧仪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第三节 酶底物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第四节 RAD7测氡仪测定氡附录附录I 索引附录II 参加本书编写的单位及人员

章节摘录

插图:2.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1m/s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答案:当平均风速≥1m/s时,因被测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一般只能影响其下风向,故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以使参照点可以较好地代表监控点的本底浓度值。3.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小于1m/s(包括静风)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答囊;当平均风速小于1m/s时,被测无组织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小,污染物自然扩散作用增强,此时污染物可能以不同程度出现在被测排放源上风向。此时设置参照点,既要注意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规定的扇形范围内,在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4.《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中对气象因子于无组织排放监测的适宜程度做了分类,试对这四种适宜程度分别进行描述。答案: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c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于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5.简述在单位周界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时,如果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或不好时如何设定监控点。答案: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以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当单位周界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0cm;如果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离围墙1.5 ~2.0m,据地面1.5 m处。6.无组织排放中有显著本底值的监测项目有哪些?简述监测这些项目的无组织排放时设置参照点的原则。答案;无组织排放监测的污染物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是:(1)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力求避开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尽可能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2)参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

编辑推荐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不错,对自身帮助很大
  •   专业书就这个样子,没好不好这一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