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凯 等著  页数:418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面临着传统经济模式对人类生存环境已构成重大威胁的现实,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被国际上普遍视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能将环境因素更为系统地纳入宏观战略决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推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3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战略环评的一部分,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写进我国的法律,这是我国环境评价制度的一个飞跃。但许多大的环境问题,需要在大政策层面才能解决。为了使我国的战略环评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与规划上的保障,广泛开展政策等高层次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内容概要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从政策的源头去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我们将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并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政治代价和经济成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环境影响评价,即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而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我国政府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也十分重视,国务院2001年批复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明确要求“探索开展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和流域开发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使综合决策作到规范化、制度化”;2003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SEA的一部分被纳入其中。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简称《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阶段。但总的来看,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不成熟,因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学体系,积极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且速度不断加快。历史已经证明,城市化快速发展往往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繁荣中的隐性赤字,正在逐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强烈的制约作用。对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第1章 概述    1.1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    1.2 SEA的提出和发展    1.3 SEA的优点和面临的挑战    1.4 城市化发展战略SEA的研究进展    1.5 SEA发展趋势的展望 第2章 城市化发展战略SEA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城市化理论    2.2 城市生态学理论    2.3 产业学理论    2.4 环境经济学理论    2.5 循环经济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 SEA系统学理论 第3章 城市化发展战略SEA的技术和方法研究    3.1 城市化发展战略SEA研究框架    3.2 城市化发展战略SEA方法研究第二部分 实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第4章 山东省城市化历程回顾及战略分析    4.1 城市化发展历程及战略回顾分析    4.2 未来城市化发展战略分析及预测 第5章 山东省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5.1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影响回顾性分析    5.2 未来城市化用地需求研究    5.3 促进城市化与城市用地协调发展对策 第6章 山东省城市化对能源资源的影响    6.1 城市化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压力分析    6.2 未来城市化过程中能源需求预测    6.3 城市化过程中能源保障对策 第7章 山东省城市化对水资源及水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7.1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压力回顾分析    7.2 城市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回顾分析    7.3 城市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的影响预测    7.4 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对策 第8章 山东省城市化战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研究    8.1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8.2 城市化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性分析    8.3 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大气环境的保护对策 第9章 山东省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1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回顾分析    9.2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    9.3 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第10章 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10.1 城市化进程中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10.2 未来城市化率与固体废物产生的相关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    10.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第11章 山东省城市化对声环境的影响分析    11.1 城市化对声环境的影响回顾分析    11.2 未来城市化声环境的影响预测    11.3 城市化过程中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第12章 山东省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12.1 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演变,    12.2 不同城市形态的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12.3 城市路网密度和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12.4 不同交通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12.5 城市化过程中交通持续发展对策 第13章 评价结论    13.1 城市化发展战略分析结论。    13.2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影响结论    13.3 城市化对能源资源影响结论    13.4 城市化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影响结论    13.5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影响结论    13.6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结论    13.7 城市化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结论    13.8 城市化对声环境影响结论    13.9 城市交通对环境影响结论    13.10 评价结论综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形式被确定下来。进入20世纪60年代,政府就战备的需要,对工业和城市建设作了多次指示,其中心思想是“分散”和“内迁”,强调控制大城市和发展小城镇,发展大小“三线建设”。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规律本身来看,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分散工业布局,其基建投资难以形成城镇对非农产业的吸收能力。虽然在1958年,山东省城市化超速发展,但为了改变“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灾难性局面,从1961年起,一方面继续强调农村迁往城市必须严加控制,小城市迁往大城市的要适当控制;另一方面强制推行了“反城市化的政策”——减少城市人口数量。在1966-1977年,由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下放干部等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逆城市化的现象。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的条文。1977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在严格控制“农转非’’的同时,严格限制县镇、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迁移。  按照经典的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流动又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伴生现象。不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在逐步形成“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里,以严格实行户口管制为特征的户籍制度像一道闸门几乎堵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各种途径,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排斥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  总而言之,在“一五”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的20年间,由于“左”的思潮占据了统治地位,对城市化政策的基本认识是避免资本主义城市化道路造成的城市病,从而采取以中小城镇及工人镇为主,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建设少数中等城市,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设大城市的城市化战略。这一战略在实施中逐渐演变为城市规模方针,使城乡关系长期失衡,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城市发展缓慢,虽然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个经济发展效益很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