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学家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沈雨梧  页数:433  

前言

有人说,谁能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奇迹阐释清楚,谁就能得诺贝尔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浙江人民发扬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使浙江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县域经济都十分发达的省份。当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浙江社会各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个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富矿”,也是浙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特定地区的精神文化传统相关,因此,对引领浙江市场经济大潮的“浙江精神”的研究、对浙江传统历史人文的研究,也构成了一个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富有深刻內容的研究领域。此外,浙江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也大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因此对马列理论进行现代阐释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另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最终是为时代所用,指导社会经济和生活实践,并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因此,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述,既是学术研究工作的延续,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的一项历史使命。

内容概要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阐明清代科学家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农田水利、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或与世界保持同步,或为中国独创。如方以智的三棱晶能把光分成五色,比牛顿分光实验早30年;孙云球发明探照灯比俄罗斯人制造成探照灯早98年;黄履庄发明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薄珏制造千里镜用于发炮比西欧各国早15年。再如,《物理小识》中记载中国炼焦的方法比欧洲开始炼焦早146年;王锡阐天文学研究成果与欧洲古典天文学成果相比,不相上下,中国还略胜;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总结的小麦移种技术,比国外早300年;陈司成是世界上最早用砷剂治疗梅毒病的实践与成果,早于西方近百年;戴煦对幂级数的研究成果比法国数学家的成果早29年。    书中44位清代科学家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不计个人名利,默默无闻地耕耘在科学研究的园地里,有的隐居农村,对农村耕种科学技术作出贡献;有的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竟无暇照顾在家的父母妻儿和家庭;更有的在科举考试的前一天,还在搞他的科学研究。全心全意搞科学研究,刻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我牺牲、勇于献身的品格,终于使他们能独立自主,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取得许多丰硕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为世界科学技术作出贡献。他们打破了学术界认为“清代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说法,也有力驳斥了外国学者所说“这一时期(指清代),中国学者对西方传入的天文、数学,只停留在介绍的水平,没有创新和发展”的观点,同时也澄清了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落后的论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作者简介

沈雨梧,男,1936年12月~,浙江嘉兴人。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生毕业。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学术专著有《浙江近代经济史稿》(人民出版社),《走向世界的宁波帮企业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浙江师范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清代科学家》(光明日报出版社)等5部。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香港《春秋》杂志和台湾《国父纪念馆馆刊》及美国有关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共4篇。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及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任中国商业史学会海外华商分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一、二届常务理事;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会一、二届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曾任浙江省史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清代科学家、中国近代史、浙江区域经济史、浙江师范教育史、文化艺术史、中国古、近代妇女史等研究。

书籍目录

内容简介前言勇于创新的数学家明安图首创高次方程与低次方程之间联系的中国方程理论的汪莱与笛卡儿符号法则一致的数学家李锐开创我国符号数学研究的先导——焦循清代第一个介绍约瑟夫斯算题的方中通清初数学泰斗梅文鼎增删《算法统宗》的梅毂成精通算学的戴震主张学校开设“自然科学”的黄宗羲著“中国科学和工程百科全书”的方以智薄珏制造千里镜用于实战东亚领先的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自行车的贫民黄履庄邹伯奇的摄影技术世界领先兵器制造家戴梓撰写我国第一部钟表著作的徐朝俊对世界天文学史贡献极大的王锡阐中国用对数计算历法的第一人薛凤祚否定水晶球宇宙体系和九重天说的天算学家——揭暄世界领先的“变盈流谦”理论提出者孙兰研究自然规律的地理学家刘献廷清代水经——《水道提纲》作者齐召南黄叔礅和他的《台海使槎录》研究西北边疆地理第一人梁份最早园艺专著《花镜》作者陈溟子孙之騄与他的《晴川蟹录》清代杰出农学家张履祥测水法发明者平民水利学家陈潢对医学普及作出贡献的汪昂天医星叶桂世界公认的治梅毒专家——陈司成解剖医学家王清任开创中西药汇合先例的赵学敏戴煦《求表捷术》译成英文伦敦出版创造李善兰恒等式的数学家中国第一个氢气球的制造者数学家华蘅芳光学家郑复光首创世界铁模铸炮法的龚振麟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者——徐寿爱国军工化学家徐建寅化学工业民族资本家徐华封《二十四史日月考》与汪日桢享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名实图考》作者吴其溶著《霍乱论》的名医王孟英附录:清代科学家科研成果世界领先、世界同步、中国独创统计简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内容上,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详细记载了每条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沿革情况及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农田水利等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典地理著作。但是因为《水经注》成书较早,在长期流传抄刻中,错字、乱句很多,又因古人行文用字与近代有很大不同,一般人不易理解。《水经注》流传到清代,经注混淆、错讹已经很严重,许多知识分子也很难读懂读通,清初有的学者想进行系统校注,终因工程较大,难度较深,望而却步。早在1765年6月,戴震阅胡肭明禹贡锥指引水经注,疑之,因检郦氏书展转推求,始知朏明所由致谬之故,实由唐以来经注互伪。他撰写考《水经》一卷,决心对《水经注》的辨伪和改正。戴震花了很长时间研读《水经注》,终于总结出区别《水经注》的经、注三条原则:一则水经立文,首云某水所出,以下无庸再举水名,而注内详及所纳群川,加以采摭故实,彼此相杂,则一水之名,不得不更端重举;一则经文叙次所过州县,如云又东过某县之类,一语实赅一县,而注则沿溯县西以终于东,详记所径委曲,经据当时县治,至善长作注时,县邑流移,是以多称故城,经无有言故城者也;一则经例云“过”,注例云径,不得相淆。得此三例;迎刃分解,如庖丁之解牛。①可见,戴震在古经文校注方面用功很深,因此,能正千年经、注之互伪且不容易让人们读懂读通的古典地理专著。经戴震校正后,此书成了人们最“适用之书”。戴震校定后的《水经注》较胜其他各种版本,又有道元自序,钩稽校勘,凡补其缺漏者2128字,删其妄增者1448字,正其臆改者3715字。此书得到乾隆皇帝褒嘉,颁行御制诗六韵,有云:悉心编纂诚堪奖,触目研摩亦可亲,设以春秋素臣例,足称中尉继功人。②此书成为清代乾嘉学派考证性代表作之一。另外,他撰写的《水地记》也很有名。

后记

说起我搞清代科学家课题,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在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浙江地方史教学时,就萌发了研究清代浙江科技人物的想法。这既是为了丰富浙江地方史的教学内容,也是为了科学研究(因为当时这方面还是空白点)。可说是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目标既定,就下决心去实践。于是我花了很大精力,看了很多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出了《清代浙江科技人物传稿编目》,并以此为蓝本,去全省各地有关单位和图书馆搜集编目中有关的原始资料,以便撰写这方面的科技人物传记。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先后在《浙江日报》、全国清史编委会主编的《清代人物传稿》下编,和《成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有关清代浙江科技人物传记多篇。我初步对这个课题研究有了兴趣。2003年4月,我应邀参加在上海召开的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持的“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我在会上重点讲述了应当重视畴人(科技人物)的编人,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座谈会期间,我拿了上世纪编的《清代浙江科技人物传稿编目》找戴逸主任请教。戴逸教授仔细看了这个“编目”,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很好”。他建议我把清代科技人物的研究领域扩大到江浙地区或全国,会有更大的意义。于是我就把清代科技人物研究范围扩大到全国即整个清代,定名为“清代科学家”,重新编目。当时共搜集55位清代科学家的原始著作和有关研究文献资料,着手撰写《清代科学家》一书。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教授严正地对我说:“要写好一部《清代科学家》,是不容易的。

编辑推荐

《清代科学家》:《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代科学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