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及计量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李丽  页数:158  

前言

  公路项目经济效益是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公路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选取,计量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经济评价结论是否科学合理。目前进行公路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计量是以交通量为主参数,通过预测正常、诱增和转移三部分交通量,计算公路项目带来的降低运输成本、旅客时间节约及减少交通事故三部分的直接效益,而对间接效益只进行定性描述。对公路项目进行经济效益的评价,选取评价角度及内容首先要回答这样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进行公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二是国民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从交通与运输的关系上看,交通主要是由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及其他主动物构成的交通流在特定空间上运动的过程,而运输则是借助运输工具实现人与物(被)位移的过程。因此,从公路基础设施的功能看,交通问题的核心是保障机动车辆流动的顺畅和安全,而运输问题的核心是实现人与物从特定的起点到既定的终点顺利实现被动位移。从两者的概念可看出,运输是目的,是本源,交通是手段,是形式。显然,公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由此推论,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选取的主变量应是运输量,以满足运输需求为切入点,来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更有其合理性。  从国民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看,国民经济的核心内容应为产出。公路项目具有基础性、公共性及外部性等特性,决定其是各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公路项目的大部分效益是存在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中,其产生的节约效益是小部分的效益。只对节约效益进行计量,而把国民经济的核心效益归为间接效益而不对其进行计量。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评价。

内容概要

  《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及计量》针对现有基于“交通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存在难以通过局部修正或改进予以弥补的缺陷,从“运输需求”角度,以运输量为参数,提出了一套有别于目前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首先,依据对运输需求与交通需求关系的辨析,阐述了从运输需求角度研究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意义;依据运输需求的优化资源配置本质,分析了公路项目经济效益产生机理。其次,针对现行公路项目经济效益识别、划分及核算内容存在的问题,从运输奢求角度,提出了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识别、划分及计量内容界定。最后,在理论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节约效益和产出效益的计量方法及模型。

作者简介

  李丽,女,1967年4月出生,山东荣成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l990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获长安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财政、交通运输经济研究,先后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公路交通科技》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l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1.2.1 研究综述  1.2.2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结构  第二章 基于“运输需求”与基于“交通需求”的经济效益  2.1 运输需求与交通需求  2.2 运输需求本质及其特性分析  2.2.1 运输需求的本质  2.2.2 运输需求特性分析  2.3 从运输需求角度研究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项目经济效益依据的理论基础分析  3.1 公路项目特性分析  3.1.1 公路项目的公共产品特性  3.1.2 公路项目的基础性  3.1.3 公路项目的外部性  3.1.4 公路项目的公益性  3.2 公路项目经济效益依据的理论基础  3.2.1 消费者剩余理论与支付意愿  3.2.2 最优资源配置理论  3.2.3 外部性理论  3.2.4 运输需求理论  3.2.5 乘数理论  3.2.6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产生机理  4.1 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界定  4.1.1 现有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定义的研究  4.1.2 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界定  4.1.3 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分析  4.2 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的现有研究  4.2.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4.3 公路基础设施对空间范围的影响  4.3.1 空间范围的衡量一可达性分析  4.3.2 空间范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4.3.3 公路项目对空间范围的影响  4.3.4 公路项目对市场范围的影响  4.4 公路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4.1 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  ……  第五章 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内容界定  第六章 基于运输需求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计量  第七章 案例分析:青银高速(河北段)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研究创新与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四,运输需求的互动性。是指运输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联系。对于运输需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众多学者曾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研究。传统的运输理论认为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也就是由社会经济活动派生出来的需求。对于这一观点,很多学者提出过质疑,如英国运输经济学家肯尼思.巴顿提出“鸡还是蛋”的问题,即“是高收入导致高水平的流动性,抑或是高收人来自高水平的流动”①。藤田昌久也认为“很难判断经济增长导致了活动空间的扩大,还是人们经济活动空间的扩大导致了经济增长,实际上这是同一过程的两种形式②。”吴群琪教授提出,“究竟是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运输需求,还是在运输的支撑下促进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是发达的地区决定发达的交通,还是发达的交通支撑了地区的发达?显然不是谁决定了谁,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③。  运输需求与经济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产生新的运输需求;另一方面,也正是运输需求的不断变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运输需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引起新的运输需求的出现,运输需求的发展变化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成为可能,两者互相作用,呈螺旋型上升④。如果把运输需求理解为派生需求,就完全忽略了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完全否认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运输的引导功能,如引导资源的聚集、优化资源的组合等⑤。  上述四点是运输需求的基本特性,正确认识运输需求的特性,有利于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运输经济问题。运输需求的客观性说明运输需求是人类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一部分,不以运输供给是否具备条件而改变,不以运输价格的高低而改变,认识这一要点的重要意义在于构建指导运输供给发展的最基本原则,即按照运输需求不断改进运输供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需求。

编辑推荐

  《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于运输需求的公路项目经济效益形成机理及计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