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地日记

出版时间:2011-8-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闾丘露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利比亚采访见闻。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在采访过程中,在利比亚东部地区,遇到的利比亚人民,他们对于这场冲突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场冲突所遭受的影响,以及对于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作者努力用客观中立的方式进行记述,用一个第三者的姿态,来观察这个地方发生的变化。本书讲述的是记者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
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者作为在美国反恐战争打响之后,第一个进入阿富汗采访的华人记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第一个进入巴格达采访的华人女记者,在书中也进行了纵深的比较,希望透过这些观察和记录,尝试让读者看到,国际关系在过去十年发生了不少变化,也因为这样,面对像利比亚这样的国家所发生的变革,任何政府都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国家利益。

作者简介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复旦大学哲学学士,香港浸会大学大众传播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

书籍目录

Day 1.出埃及记
Day 2.初到班加西
Day 3.“卷毛大叔”卡扎菲
Day 4.遥望的黎波里的
Day 5.两个利比亚司机
Day 6.意大利的殖民史
Day 7.办报纸的年轻人
Day 8.点燃利比亚风暴的人
Day 9.班加西的中国项目
Day 10.卡扎菲和他的绿宝书
Day 11.战争中的媒体
Day 12.拉登死讯
Day 13.利比亚版的萨哈夫
Day 14.卡扎菲口中的基地组织大本营
Day 15.从古希腊到阿拉伯
Day 16.耐心等待的利比亚人
Day 17.利比亚的部落社会
Day 18.卡扎菲的雇佣兵
Day 19.利比亚的贫富差距
Day 20.利比亚和埃及的恩恩怨怨
Day 21.来访的波兰外长
Day 22.民众眼中的卡扎菲
Day 23.利比亚民众眼中的好人——穆巴拉克
Day 24.亲历枪击事件
Day 25.巴勒斯坦的受难日
Day 26.阿拉伯媒体的力量
Day 27.不要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人
Day 28.东边和西边的相互想象
Day 29.利比亚的学术自由
Day 30.不受欢迎的美国
Day 31.真假难辨的时刻
Day 32.欧盟的到访
Day 33.美国人的到访
Day 34.战乱中的受害者
Day 35.告别班加西
Day 36.埃及的解放广场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中东国家的陆地边境过关,一直觉得需要足够的耐心。这次也是一样。站在埃及边境站的办公室门外,看着我们三个人的护照被放在桌上,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官员拿起一本翻了很久,我猜想可能是在找我们的入境图章,这让我产生一些担心,因为我的护照已经差不多盖满了,即便是我自己,要找到从开罗入境的图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非常的仔细。结果,他把护照放下,开始从身边的窗口接收一叠叠的埃及护照。这些都是在利比亚工作的埃及人,根据利比亚政府的数字,有一百万人,军事冲突开始到现在,他们还在陆续地撤离利比亚的不同城市。边境站办公楼门口,一批孟加拉国难民正在示威,他们高举着用纸皮做成的标语牌,上面写着:“wewantbus”(我们要巴士。)这些难民已经在这个边境站滞留了差不多两个月。同样的,在突尼斯和利比亚边境,一批孟加拉国难民等待着孟加拉国政府派出巴士,把他们接到市区,登上返乡的飞机。只是,和那些同样滞留在边境站的非洲难民一样,他们的政府无法像中国政府那样,进行大规模、高效率的撤侨行动。他们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似乎还缺少动力。办公楼内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孟加拉国大使馆”,旁边则是联合国难民署的标志。边境站外有一辆大型的流动厕所,上面醒目地写着联合国难民署,里面相当的整洁,不过只是提供给女性使用。当这些来自非洲的女性难民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她们很有礼貌地用阿拉伯语和我打招呼。从外面上看,她们的状态还算不错。旁边的办公楼下,难民署的工作人员正在派发午餐。虽然三餐不是问题,但是这种住在墙边临时搭起的帐篷里面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看着那位官员毫无打算处理我们的护照,我开始焦急,开始敲打玻璃。终于,另外一个年轻一些的官员走了过来。我指着那三本远远地放在桌边的护照,请他是否能够快点处理。其实我最担心的是,这三本护照会不会被混淆在其他护照里面,再也找不到。看着这些官员工作的样子,实在觉得会有这样的可能。通过办公室的玻璃窗,看到那个年长的官员,拿着我们的护照,和那个年轻的官员比划着。很快,这个年轻的官员拿着护照走了出来,不再带有笑容,很严肃,目光穿越过我,直接和我身后的我的埃及司机用阿拉伯语说话。我听不懂阿拉伯话,但是因为里面有VISA两个字,我有些明白,应该是说我们没有签证。我想解释,持香港特区护照进入埃及,本身就是免签证。但是,司机很怕事的拉扯我,让我跟着他离开。从进入这个办公室开始,司机一直很小心地站在一边,不敢和官员对话。看到我忍耐不住的样子,他会在一边朝我挥挥手,示意我不要着急。跟着司机上了二楼。因为他只会几个英文单词,所以我无法搞清楚,是说我们没有埃及签证,还是没有利比亚签证。虽然我们是离境,但是根据我旅行的经验,比如坐飞机的话,航空公司如果发现你没有下一站要去的国家的签证,是可以拒绝你登机的。但是我们要去的是利比亚东部,这里已经被反对派控制,再说,所有的记者都是这样进入利比亚的,因为很难从正规途径取得利比亚签证,前往首都的黎波里。二楼显然是这栋楼里面最高级别官员的办公室。当我们到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话。我想敲门,司机马上制止我,看得出来,他很怕因此惹得这名官员不高兴,把事情弄得更糟。官员的电话很长,眉飞色舞了大约十分钟。就在他打电话的时候,另外一个年轻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显然他们是认识的,而且有事情要谈。还好,两个人讲了一半,官员终于把头转向了我们。司机向他解释了情况,递上我们的护照。他看了一眼封面,然后在我们的出境表格上写了一行字,边写边用英文向我们解释:“香港是免签证的。”我自然陪着笑脸,反正这样的情形遇到了太多次,第一线的官员经常无法分别中国护照和香港特区护照,在找不到签证之后,总要花费不少时间进行解释。也许,对于这些出入境官员来说,他们实在是分不清楚,为何一个国家会有两种不同的护照,而且待遇还不太一样。走到楼下,我实在是担心自己耐不住自己的脾气,于是让司机把护照再交到那个年轻官员的手上。也许是因为有了上级官员的批注,司机显得底气足了很多,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唯唯诺诺。

后记

落笔写后记的时候,算一下,利比亚的战火已经燃烧了六个月了。时间真快,而人们对于利比亚的关注程度,在被其他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所转移之后,这些天又开始重新燃起,因为反对派攻入了的黎波里。搜索今天最新的消息,卡扎菲不知所踪,三十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目前被困在Rixos酒店,用记者们自己的话来说,可以把自己形容成人质,因为门口还有卡扎菲的军人以及支持卡扎菲的志愿者把守,他们离不开酒店。而根据这些记者的报道,从三天前开始,先是卡扎菲的家人,然后是高官和他们的家属们,最后是陪伴和看守记者的翻译们,都从酒店里面消失了。这两天接到不少媒体的电话,问我如何看待这个急转直下的局势。对我来说,一点也不突然,因为这一天,总是会到来,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五个月前,当我在班加西的时候,一名反对派的官员就对我说过,他估计需要至少半年,才能够打到的黎波里,现在回头来看,他预测的相当准确。其实的黎波里外国记者们的处境,和03年的巴格达极为相似,城市被包围了,大家都成为事实上的人肉盾牌。而不同的地方在于,03年的巴格达,萨达姆从来都没有派士兵把守酒店,记者们一直是可以在城市里面自由走动的,只不过不能够自由采访而已。也因为这样,当巴格达被美军保卫的时候,驻守在酒店内的外国记者,可以到市中心,到机场,去查看真实的战况。而这次,酒店变成了相对最为安全的地方。就在一个月前,收到一个曾经在的黎波里中资石油公司工作的朋友的来信,他说,“我们公司在的黎波里的经理部被军队占了。我们的车都被征用去打仗了,就连SABAHA那边的两个沙漠项目的上百辆车都被征用了。营房车也拉走打仗去了。”而就在五月份,他给我的信里面还说,沙漠项目还有当地雇员看管,一切还算正常。这从侧面证明了反对派之前的指控,卡扎菲的军队开始使用民用设施以及民用车辆。而说到中国,不管是反对派还是利比亚政府的代表,都先后访问了北京。而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物资,也已经在不久前,直飞班加西。为了胜利,不管是利比亚政府还是反对派,除了战场上的较量,同样也一直在进行舆论战,只不过一方完全开放,一方在用组织管理的方式。不管怎样,记者们都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如何确保看到和听到的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和一个从的黎波里归来的同行聊天,回想起一场场被组织的现场拍摄,她笑着摇头:“实在是水平太低,居然那些血滴成了一个个规则的圆形,谁都知道那是布置出来的现场。”我说:“其实会不会是人家故意留下的破绽?也许是消极抗命。”离开班加西,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太多的问号。到底是不是有雇佣军?虽然其他媒体有拍摄到,我也见过当地人手机里面的录像,但是因为无法采访到个案,我只能够放弃这样的报道。到底是不是有大批女性被强奸?因为我采访过的女医生之后又说,她已经失去了和所有受害者的联系。很多时候,夸大苦难,也是一种争取关注和同情的方法,因为这个世界,对于苦难见得太多,同情心的标准,越来越高。只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时间,才能给出真相。但是不管怎样,不会改变反对派反抗暴力的合法性。还有,见到那个重庆女孩了。当和平来临,女孩终于可以靠自己来握住幸福了吧。2011年8月22日于香港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让我好奇的是,在示威者当中,还有很多中产、专业人士、学者,甚至富有的商人。为何这些人也站了出来?一个二十八岁的商人,生于望族,豪宅、名车,似乎什么都不缺。他说,作为有钱人,更期待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政府,可以推动国家向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倒退。他问我,为何别的国家可以,利比亚却不行?“我早就知道会有这样一天,大家都知道会有这样一天,卡扎菲也知道,只不过,谁也不知道,这样一天到底是哪一天。而现在,这一天,终于来了。”  ——闾丘露薇

编辑推荐

《利比亚战地日记》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利比亚采访见闻。在《利比亚战地日记》里面,记录了在采访过程中,在利比亚东部地区,遇到的利比亚人民,他们对于这场冲突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场冲突所遭受的影响,以及对于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作者努力用客观中立的方式进行记述,用一个第三者的姿态,来观察这个地方发生的变化。利比亚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一个貌似乌合之众的草根“山寨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政府军?时隔八年,战地玫瑰再度绽放!抛开观点,放下偏见,不设立场,让我们跟随闾丘露薇的脚步走进利比亚,直击最纯粹的新闻真相!战地玫瑰,再度绽放——从中东到北非,从伊拉克到利比亚,从萨达姆到卡扎菲,从班加西到的黎波里……又一次探寻新闻真相的旅程,让我们深入战地,见证变革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利比亚战地日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7条)

 
 

  •   本书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利比亚采访见闻。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在采访过程中,在利比亚东部地区,遇到的利比亚人民,他们对于这场冲突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场冲突所遭受的影响,以及对于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作者努力用客观中立的方式进行记述,用一个第三者的姿态,来观察这个地方发生的变化。本书讲述的是记者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

    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利比亚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一个貌似乌合之众的草根“山寨军”,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政府军?  时隔八年,战地玫瑰再度绽放!  抛开观点,放下偏见,不设立场,  让我们跟随闾丘露薇的脚步走进利比亚,  直击最纯粹的新闻真相!
  •   闾丘露薇亲历利比亚战争现场撰写了《利比亚战地日记》一书,它的问世,让我想起当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美国轰炸伊拉克,她是唯一一位冒着枪林弹雨进入伊拉克巴格达进行采访的华人女记者,而由于她的采访和报道客观而公正,赢得了全世界一片赞誉之声,并因此被人们称为“战地玫瑰”。由于我们远离利比亚战场,而新闻輿论又各弹各的调,要了解利比亚战争的真相,我只有相信这朵又一度绽放的“战地玫瑰”了。
  •   作为一枚男子,从小就对战争题材的东西感兴趣,前段时间有段美国大兵击毙本拉登的新闻,据说是海豹所为,有书商还专门出了一本关于海豹突击六队的书,这本书我买了,内容实在一般。最近利比亚问题又比较热,尤其是利比亚反对派攻占首都以后,很多人都比较关注,从报纸、电视、网络上,我多少对此也了解了一些,我发现网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利比亚的问题来指桑骂槐,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对某某进行讽刺和批判,实在有点不顾及事实,太过武断和天真。网上关于利比亚的言论,看的我都想吐了,所有的目的都指向自己,为自己服务,都不能真正的说几句完全客观,反应真实情况的话。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是一位做记者的朋友推荐给我的,作者是闾丘露薇,以前听说过她,03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她是唯一一个进入战区巴格拉的华人女记者,为我们带回了很多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很难得。所以当朋友推荐给我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买了它,看看她对于利比亚战争会说些什么。这本书实际上是她在利比亚采访的日记,总共有三十多天,从离开埃及进入利比亚开始,到告别班加西结束,所写的全部都是她亲身经历的事情,完全是利比亚真实场景的再现,这一点让我觉着买这本书很值,没有被忽悠。还有就是文字的风格很朴实,不花哨,我也很喜欢这一点,现在很多人写新闻纪时类的文章,扭捏作态,花里胡哨,炫耀自己多么有文采,实在让人讨厌的很。
  •   关于战地日记,其实可以说的太多,比如现在新闻传媒学专业的学生都会学到的克里空现象,来源于一个苏联作家写的剧本:军事特派记者克里空从不上前线去采访而是整天躲在指挥部里瞎捯饬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现在的新闻系教授都爱拿着东西咋呼学生。到最后我在考虑的不是克里空为什么这么看,未必是因为怕死,可能多半出于无聊,想象中捏造别人如何如何其实在枯燥的战争中是一种娱乐吧。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人提到美国的一位独眼女记者牺牲在了叙利亚的战场了,当然不止她一个,但她之前的那只眼睛也是在前线失去的,于是众人唏嘘,微博转发,过了两天,一切都是瞎子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生命的逝去对于众多的看客来说都不过是一时的谈资,闾丘露薇略微幸运在她又一个特殊的名字,她是不多的华裔女性战地记者,但最幸运的是,她还活着,哪怕是活在一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美国的一个韩裔大学生在暑期的时候经由某种交通方式到了利比亚,加入了当地的反政府武装,卡扎菲呗推翻后遣返回去,微博上又纷纷惊呼:看看人家的暑期实习,这才是真正的实习,牛逼死了。多问教育体制没什么意义,从来英雄出少年,但也是热血莽撞最容易惹事,若是问上一句:你这样冒冒失失的跑去哪里,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的父母怎么办?或者会被人骂是乌鸦嘴,或者被韩国人鄙视:怪不得每次日本每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你们中国人坑都不敢吭一声
    有些事情,我们本来是想发出些声音的,最后却不了了之
    凤凰媒体就犹如孔庆东教授嘴里的南方报系,似乎成天在阴谋颠覆,但总归有那么一些人,不辞辛苦的奔赴遥远的战线,为渴望了解那里的人带回一点信息,仅仅因为没有成天歌颂社会主义就是好呀么就是好而被冠之以汉奸的名字,那么想来,还真正在思想上有脊梁的人都不会逃脱汉奸的骂名,而且,恐怕“汉奸”多了,国家更有救一些。
    闾丘露薇这本书毕竟名叫《利比亚战地日记》,所以里面记载的并非硝烟弥漫四处都是重伤员,相反,仗打着,局势混乱着,人民的生活也再继续,还为交通阻隔了,饭菜不合口味了嘟囔发脾气,这在中国是不会的,因为,没战争的时候我们就天天自称要死了,同时吓的把钱存在银行里眼见着通货膨胀把活命钱飞速的蚕食掉吭都不敢吭一声,有些国家,政府倒台了,还存在着;有些嘛,经过努力的保护,基本上都挂完了。是不是要弄些怀念文革三反五反的人去战场上待几天呢,还是算了吧
  •   2001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她是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获得前国务

    院总理朱镕基当面称赞,“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在2002年2月和2002年底,又两度前往阿富汗

    采访,成为惟一一位三进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轰炸巴格达时,她是在

    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的惟一的华人女记者。2003年4月初她重返巴格达,并且在当地采访半个月

    后又直接前往北京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进行有关SARS的报道。现在,利比亚的战火在熊熊燃烧之

    时,她又自告奋勇,一马当先,迅速赶到利比亚的内战的第一现场,反对派的占领地,班加西,进行

    她紧锣密鬼的跟踪报道。并且在整个行程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在那里所经历的所见所闻。

    在如今利比亚内战进程扑朔迷离之时,《利比亚战地日记》绝对是一本非常值得大众参考的纪实性书

    籍。闾丘用最平实的语言,最专业的战地记者职业态度,最客观深刻的分析,带我们认识战事背后的

    真相,剥离开了政客们的虚妄矫饰。
  •   这书一上市,我就迫不及待地买了。首先,这是我截今为止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利比亚战争的书;其次,它是著名资深战地女记者,因报道伊拉克而被誉为“战地玫瑰”的闾丘露薇亲历利比亚战场而写的战地日记;三是,利比亚战争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了,虽然各战地记者及各新闻媒体也有许多零零散散的报道,但都不全面且许多带有各种的观点或个人情感、好恶等。而闾丘露薇的书,从来以客观、真实并不带个人喜好见长,她从不为哪个人、哪件事下结论。书看了,果不出所料,好书,又一次实实在在的对人物或事件的叙述,没有结论,因为她相信,读者有自已的判断是与非的能力。
  •   知道闾丘露薇这个战地记者是在她出名之后,也就是十年前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的时候,她的新闻和采访,就是揭露真相给我们大家看的,所以,对于这本关于利比亚战争的书,我的期待还是蛮高的,期待她能带给我们一些主流媒体里面没有报道的东西,当然,要是真的东西才行。这样的东西,这本书中有,但是也不是太多,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还是在十分危险的利比亚,各种条件都会有限制。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是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来的东西,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保证真实性。
  •   闾丘露薇是一位著名的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
    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加入凤凰卫视后,采访报道过多名世界政要和许多重大国际事件,如长江水灾、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也多次跟踪报道过中国领导人外访活动,包括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及美国总统布什等。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
  •   对于利比亚战乱,我们获得的信息,一般是多少人因此死亡,多少人流离失所,混战双方多少主要领导者逝去。那一个个冰冷冷的数字,那一张张满目苍夷的图片,让我更加渴求:利比亚,到底怎么样了?利比亚的人民,到底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每当要看国外的战事信息,我一般选择凤凰卫视,在那里,我相信我能更全面地看到战事的点点滴滴;而选择凤凰卫视的时候,我格外关注闾丘露薇。2003年,巴格达战火弥漫,连央视的水均益都被迫退回,只有她依然坚守阵地,进行现场报道。我相信,“战地玫瑰”给我们带来的,绝不是公式化的“***人死亡,造成***损失”。
    “当这些来自非洲的女性难民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她们很有礼貌地用阿拉伯语和我打招呼。从外面上看,她们的状态还算不错。旁边的办公楼下,难民署的工作人员正在派发午餐。虽然三餐不是问题,但是这种住在墙边临时搭起的帐篷里面的日子,不知道还要过多久。”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难过得留下泪来。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汶川地震的时候,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说的一句话:“水有得喝,饭有得吃,就是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要挨好久噢。”
    生命不是数字。每个单调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甚至连起了一张张仅仅相连的网。《利比亚战地日记》不是一次公式化的报道,而是作者闾丘露薇亲历的所见所闻,生动、鲜活,却又沉重、叹息。
  •   利比亚战争,平民与政府,卡扎菲究竟是不是独裁专

    横的暴君,亦或平民是叛军?世界各国政府、党派、

    各种阶层及代表各种阶层的政客以及世界各大小媒体

    ,众说纷纭,让人扑朔迷离,不辨真伪。现在好了,

    闾丘露薇站出来了,这个在伊拉克战争中以客观、公

    正的报道而闻名的被誉为“战地玫瑰”的战地记者,以

    一本《利比亚战地日记》向我们客观的讲述了利比亚

    战争的真相。好书,一本真实的战地日记,值得一看

  •   闾丘露薇,这个令人佩服的战地女记者,我佩服她不仅因为她是一个女性,也不仅佩服她是亚洲唯一一个深入阿富汗战争腹地,深入战乱中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区,更佩服她作为一个战地记者,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操守。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亚,在她的每一部有关战地现场的采访记中,我看不到她对任何政府、党派、人物及事件发表自巳或煲或眨的态度。她总是冷静、客观地对他们进行访问或对亲眼所见的事件进行描述,丝毫不带个人感情色彩。
  •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这场影响巨大的战事中,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利比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是怎样的态度与看法?各国记者,各国政府,各国人民在这场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处于什么样的立场?利比亚战地日记记录在这片土地上各种文化的碰撞,野蛮与文

    明,痛心与默然。每一个人代表着一种立场,代表一个国家的世界位置与处事方式,甚至演绎着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表现在媒体中不一样的世界关系。在这里,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所关注的焦点,也能意外的发现一些新的现象,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式!这就是闾丘露薇,

    用她的坚强与勇气,智慧与一个媒体人的良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利比亚!穿过谎言与伪装,驾驶真理的船只,我们才能冲破层层的飓风阻挠到达彼岸。
  •   闾丘露薇,战地玫瑰,又一次绽放。这一次,她一路走来,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又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利比亚及利比亚的战争。《利比亚战地日记》,是她亲身经历并精心写作的一本书。她把它呈献给她的读者,在纷杂的媒体舆论中,给她的读者一个利比亚、利比亚战争、利比亚人民、以及卡扎菲独裁统治的真实全貌。好书,又见当年世界闻名的战地玫瑰的风采!
  •   闾丘露薇的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写得很不错,很真实,深入底层群众生活中报道时事,不愧是战地玫瑰。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革命委员会(al-lijan al-thawriyah),是卡扎菲的无孔不入的安全以及情报机构里面的一种。这些人对卡扎菲的忠诚在很多人眼里会觉得近似疯狂,那个革命委员会女人最著名的行为,就是在八十年代,卡扎菲在班加西的大学里面,公开用上吊的方式处决反对他的教授,这个女人,在对方已经确认死亡之后,还上去用手臂扭断死者的脖子。也因为她的忠诚,在她结婚的时候,卡扎菲出席了她的婚礼。”看完我震惊了!我记得,这样的事大概只会发生在三国时期。我不知道卡扎菲是通过什么手段让这些人对他如此忠诚的,完全达到了“洗脑”的程度!其实关于这个并不难理解,几乎每个政府都在对人民灌输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思想,利比亚也不例外。只是在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实在是有点极端了…
  •   这是自已看到的第一本闾丘露薇的书!我想闾丘将本书叫做“战地日记”是对本书很巧当的定义。因为书中没有关于战场的正面描写,更多的是从侧面对战争的一种理解。而这一面往往是被学多人忽视的,那就是战场中的人民。利比亚的这场战争是内战。既然是内战,那么必然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得矛盾。从这本书以及电视中我们也了解到,却是是这样。感谢闾丘能够摆脱传统记者的视角,从更加平民化的角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记录!
  •   认识闾丘是因为伊拉克战争时勇闯战地的事。佩服她的勇气和坚毅。时隔多年,利比亚再一次见证她战地玫瑰的本质,很兴奋的买下这本书,想看看远在千里之外的利比亚局势在闾丘的笔下又会有何不同。花了一天时间拜读,内容很朴实,不偏不倚,平淡叙述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很喜欢也很赞同这种方式,对于记者这个行业也本应如此,还原真相,让大众去判断去评论。
  •   闾丘露薇战地玫瑰,这本书写的很真实,当战争爆发时战地记者是第一个出现在战争现场发回新闻,让我们了解到利比亚的真实情况。
  •   利比亚战争持续时间长久,零零星星的战况持续不断的闪现,然而我们的眼前,对于这个富有石油大国的战争依旧是混乱不堪。战争是怎么开始的,怎么发展,又以怎样的形式继续往前发展?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以清晰地脉络,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述一个领袖的诞生与没落,一个国家的兴衰,以及一个世界各种矛盾缩影的集合体是怎么继续着他的无奈与纠结!想知道最真实,最详尽,最多角度的利比亚战场吗?跟随闾丘露薇,穿梭在硝烟滚滚的利比亚,读懂一个国家的悲欢喜乐,从前,现在以及未来!在这里,我们穿越所有不真实,被夸张,扭曲的事实,从真实的记录中,去完整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思考怎样改变我们的社会,去如何拯救我们人类,让我们不再自相残杀,不再被愚昧的,自私的,狂热的自我所驱使,破坏掉世界的美好!
  •   了解到本书的作者闾丘露薇多次深入战争的最前线进行采访,为我们带来最真实最直接的前线新闻,我觉着这个女子是个奇女子,从2001年的美国轰炸阿富汗,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再到今年的利比亚战争,战场的前线都能见到她的身影。这个奇女子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奇女子,那就是三毛,两个人或许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同样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这本书一开始就写到他们进入利比亚边境的时候遇到种种麻烦,我记得三毛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还被关了起来。奇女子不多见,生活中有很多女子本身稀疏平常,却要装怪,岂不是东施效颦,所以要支持闾丘露薇这样勇敢的奇女子。
  •   利比亚战地日记(“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深入战地,直击利比亚最纯粹的新闻真相)依然没看完
  •   利比亚战地日记(“战地玫瑰”闾丘露薇深入战地,直击利比亚最纯粹的新闻真相)
  •   很高兴在利比亚战事胶着的当口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想要拨开层层迷雾,看到真相的人,这类纪实性的书不可错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这已成为历史的潮流。事实证明个人集权的政权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立不住脚,那完全是反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

    在这本书中很多描写的场景都让我印象深刻,记得作者闾丘露薇在利比亚的班加西,遇到一群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年轻女孩,正在创办一份英文与阿拉伯双语的报纸。其中最小的女孩只有17岁,却是这份报纸的创办发起人。在这样一个言论保守的甚至的禁锢的国度,她们试图通过这份报纸表达自己,发出声音。其报纸的专业与认真程度是让人吃惊的。为了向外界认识到他们作为利比亚的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消除可笑的误解和谬知,记得其中有一篇那位17岁女孩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有这样的片段:利比亚人被压抑得太久了,我们被我们所谓的领袖向全世界代表了我们,让全世界以为我们是那些生活在沙漠中的头脑简单的人,但我们不是这样的。向世界展示真正的我们,正是我们这次革命的许多理由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可以如此自由地表达,表达我真实的想法,不是别人要求我说的东西。这是第一次我没有了恐惧,我终于拥有了言论自由。天哪,我好喜欢这样!看着有欣喜,也有辛酸。

    不论在哪个国度,处于怎样的社会制度之中,年轻人都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利比亚这个封闭的国度,女孩子能自发起来创办报刊杂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很令我们佩服,希望她们一路走好,为自己国家多承担一些义务和责任,早日解除战争过上安定生活。
  •   我们普通百姓其实很难见到事情发生最前线的一些事情真相,从电视里看到的都是被被人挑拣之后的了,有这样的机会看到闾丘露薇利比亚的战地采访日记,很难得。
  •   《利比亚战地日记》,闾丘露薇利比亚战地亲历记。我喜欢读她的书,从她的书中除了读到事件、人物本身,而我更欣尝她作为记者的端正的立场,从书中,可以感受到她的职业操守,那种不偏不倚,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针对事件的客观描述,让我可以从中真切的了解到在利比亚究竟发生了什么。感谢闾丘露薇,因为,我们太想了解真相了!
  •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记者-------拿着话筒站在镜头前的样子真是帅呆了,对于战地记者更是顶礼膜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利比亚当前的局势,还看到了战地记者的工作环境,每天都提着脑袋冒着生命危险采集到的时事资料真的太珍贵了,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喜欢闾丘露薇,不愧为“战地玫瑰”!!
  •   一直很喜欢玫瑰,很喜欢她的新闻作品。虽然玫瑰正在转型,可是,对她的直击报道还是最满意的。
    我一直以为,在最危险的地方,记者也不应该退却。因为那是他们的职责。或许是因为自己坐在电视机前,虽然能看到电视里的爆炸火影,听到阵阵枪声,甚至还会没来由的缩紧脖子,暗地紧张,可毕竟不在现场,毕竟不能亲身体会到他们的危险,所以,就理所当然的享受他们的新闻作品。
    可是,我忘了,记者只是一个职业。就像医生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全力以赴去救治病人。作为记者,或许所在的单位有着种种要求,可他毕竟还是有选择的。就比如说,在利比亚,玫瑰完全可以选择呆在酒店里,等着临时政府安排的新闻发布会。先不说,精不精彩,有没有新闻价值,就单说完成任务,单说记者的职业这一块来说,他已经完成自己的工作了。可是玫瑰没有这么做。就如同她当年在伊拉克战场中所做的一样,在炮弹、火光与漫天的枪响声中,勇敢的选择拿起话筒,站在镜头前,像观众报道最新的、最直接的、最现场的新闻。
    玫瑰是勇敢的。她的勇敢,让我们看到了最新的信息,也看到了一个新闻人最宝贵的操守。
  •   卡扎菲独裁统治近五十年,发足了淫威,享尽了荣华富贵,极大地满足了他的权力欲望。如果他早几年还利于民并减少对无辜平民的迫害,既没有了今天的利比亚战争,也没有了他即使下台,也不会被利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送上国际刑事法庭的结局。但卡扎菲欲壑难填,变本加厉,至使人民忍无可忍,揭扞而起。他没了退路,只能死扛到底。最终导致了利比亚战争的爆发,人民为了不再忍受卡扎菲的暴戾政府的统治和压榨,不惜牺牲生命而与之抗争。为获取正义与自由,利比亚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而卡扎菲终将失去一切,当然,也包括他本可以不失去的生命。悲剧!是利比亚人民的悲剧还是独裁者卡扎菲的悲剧?《利比亚战地日记》客观地描述了这场悲剧的过程,通过闾丘露薇的描述,我们至少知道了这场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它还是发生了,且始作甬者和责任承担者就是暴君卡扎菲!
  •   闾丘的这本书抛开观点,放下偏见,不设立场的像我们描述了利比亚的战事。我跟随闾丘露薇的脚步走进利比亚,直击最纯粹的新闻真相!
  •   战地记者是我向往的一个职业。作为一个普通人,发生在北非的这场利比亚战争只是在新闻报道上一些无关的文字或者画面,真正的利比亚民众是什么样的,当地又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知道。但是闾丘的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利比亚战争的角度,她让我了解到当地的真实情况,这不是新闻报道中的陈词滥调。也有闾丘自己关于民主独裁的思考,看后发人深省。利比亚已渐渐走上正轨。我们的春天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   作为一名资深的世界知名媒体人,闾丘露薇亲身经历利比亚战场,以她独特的眼光,客观、公正、真实地再现了利比亚战争、利比亚人民在卡扎菲和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下的生活。《利比亚战地日记》一书的许多章节都谈到了利比亚人民,无论是失业者还是既得利益者对卡扎菲的抗议和抗争。而既得利益者都对卡扎菲独裁统治的不满,更进一步证明,卡扎菲政权的跨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   闾丘露薇是我最喜欢的记者之一。以前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报道让我认识了这一朵玫瑰。现在,这多美丽的玫瑰,开在了纷乱的利比亚土地上。她的书,我一如既往的喜欢。
  •   我们不缺事后笼而统之的长篇大论,甚至早就有人写了一本《利比亚战争背后的阴谋:为了石油还是为了地缘政治》。但毕竟隔靴搔痒,所见不真,所论亦有很多不实之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闾丘露薇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纪实,写真,还原了冲突两方的政治矛盾,揭示了利比亚民众的真实心态,持论公允,令人信服。
  •   好样的,闾丘露薇!从你深入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场,你出的书我每本都买。《利比亚战地日记》刚一出来,我又买了。还是你的一贯的风格,不偏不倚,客观真实、文笔流畅细腻。继续坚持,我挺你!
  •   在这本书中,闾丘露薇深入战地,将她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所思真实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没有媒体报道的欲言又止,只有真实的记录,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事实和真相本身!
  •   久违了,“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几年前,关于伊拉克,关于萨达姆,让世人对你刮目相看。当知道《利比亚战地日记》一书又是“战地玫瑰”亲历战场所写,不用考虑,马上下叉,买!
  •   伊拉克战争美国轰炸巴格达那时开始关注闾丘露薇,危险的地方总有她的身影。这本书描述了战乱中的利比亚局势,讲述了利比亚问题的历史,解析了利比亚问题的背后的国际博弈。
  •   关于利比亚战争,大家最关注的大概是中国的态度了。其实中国一开始是支持卡扎菲的,估计这和中国大量的在利项目分不开关系,中国政府和卡扎菲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密切的。书里面也举了例。但是后来俄罗斯态度转变,中国似乎也开始动摇……利比亚人民的口号很响亮,反对卡扎菲暴证独裁,渴望民主自由公平!谁能说这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人民要自由和民主!是人民抛弃了卡扎菲!
    说起来卡扎菲 的罪孽确实不少,卡扎菲政府实行独裁的强权统治,侵害人民利益,穷富差距加大,类似南斯拉夫、北朝鲜和古巴一样的邪恶国家。动乱的原因,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利比亚近段时间来受国际上MLH革命影响,人民举行反政府散步。并成立的反政府政权及武装。独裁者卡扎菲拒绝下台,并对人民实施了严厉粗暴的武力镇压,美国等西方国家根据联合国保护人权、民主、自由、公平 正义的联合国决议,武力制止卡扎菲滥杀无辜。其实没有民主 公平 自由的政府迟早必然会倒台,靠大量军队武警等镇压手段维稳保命的作用是扬汤止沸,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现在利比亚人民已经有希望了!人民不得已都已经选择了反抗,何况卡扎菲之流如何可以代表一个国家?!
  •   一本追求事实真相的好书,在这个谎言横飞、政府媒体失信的社会里,我们需要一些敢于探求真相的媒体人,比如闾丘露薇。关于利比亚,这本战地日记让我们看的了那里的真相!
  •   看着利比亚的战争,就像看着我们以前的奋斗历史犹如海浪般展开在我们的面前。一切都这么真实,一切都这么贴近我们的生活。读完此书,最让我感触的是想当年我们的民主斗争经历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血汗才成就了我们现在强大的中国。看着当代的战争,让我们的历史书上的斗士不再只是一张图片和几段文字,而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
    作者不愧是凤凰的资深记者,又另类于日常的记者视角。从利比亚的民众生活出发,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更加详细地给我们描写了利比亚战地情况,同时每日的文章都给我不同方面的思考。确实是一本好书!
  •   用了一周就把书看完了,整体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书里以战地记者的角色介绍了整个利比亚战争的经过,从这个国家的每个小人物到反对派,再到卡扎菲每个人当时的立场和想法都体现了出来,并且经常还结合伊拉克战争进行对比,总之战争都是残酷的,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   是的,这本记录了短短36天的战地日记里也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一个来自重庆的女孩和一个巴勒斯坦年轻男孩的跨国恋情。作为重庆人,很意外也很欣喜在闾丘的书里面看到重庆女孩的故事,看来热辣胆大的重庆姑娘名不虚传啊。非常感动于这位重庆女孩的勇气,敢于与一个巴勒斯坦青年恋爱,敢于跨越民族,国度,甚至是世俗偏见,与一个来自并不发达,甚至在国际上,连自己的国土都无法安定下来的人在一起。真应了那句话,爱情是超越一切的。姑娘爱得执着,当利比亚内战开始时,因为失去了与男友的联系,便想尽一切方法试图与他联系上,甚至想到借助闾丘的力量。也因为担心男友的安全,却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全,想要千里迢迢地冲到内战中的利比亚来看望男友。他们的执着也让闾丘感动,发现了他们都是看中内心的人,并进一步给予他们祝福。我是愿意相信他们会有完满的结果的,因为我也想到我的一位同事,在家长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嫁给了一位年轻的埃及男子,并追随他加入了穆斯林教,现在生养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幸福地生活着。爱情,都是值得祝福的。
  •   《利比亚战地日记》中,闾丘露薇的语言很平实,但是内容却一点儿也不简单。她的文笔不是央视的一些美女记者能达到的水平。
  •   现在的利比亚,卡扎菲已被反对他的人民(有的媒体称之为叛军)赶出了首都的黎波里(是否藏匿在首都某一角落,不得而知),他的独裁政府已被推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闾丘露薇不带偏见的《利比亚战地日记》中,由于她的太过客观的叙述,我无法判断,推翻了一个独裁者和独裁统治的政府,是否能带给利比亚人民一个真正的民主、自由的权利?利比亚,是否能真的属于利比亚人民!
  •   没有了卡扎菲的利比亚今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我想,这是利比亚人民以及关心利比亚局势的全世界人民目前最关注的问题,闾丘露薇在其《利比亚战地日记》一书中客观地描述了许多亲历的事件和人物,但她并没有给读者给出利比亚今后将会怎么样,她把这个玄念留给了读者。但愿目前代表多数人民的所谓反对派,能在今后的日子,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让利比亚人民充分享受到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后,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并享有充分的公民自由、言论自由等。
  •   闾丘露薇的《利比亚战地日记》一书刚出,我立马就买了一本。她是我一直以来很佩服的女性中的一员,该书文字精炼细腻,感觉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也很真实。我有一个朋友也买了一本,他说在利比亚战争过程中,卡扎菲在电视上露面时,显得苍老疲惫,于是起了同情之心。我觉得这种同情是没有原则的,好似同情一只害死了几十个人和一大群羊的凶恶的狼。应该同情的是那群被狼凶残吞噬的温顺的羊!
  •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其中描写的场景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闾丘露薇采访到据说是利比亚内战的导火线,扮演“蝴蝶”作用的叫做法思特比尔的律师的时候,她看到的是一个平凡的男孩,一个渴望不需要承担过多公共事务责任,有更多时间谈恋爱的大男孩。当她看到班加西的一个被塑料围板围起来的空地上,一群孩子拿着三色旗,对着镜头,喊着口号,更多的孩子对此毫无兴趣,而是在周围无忧无虑地奔跑……她说,她更喜欢那些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孩子们,大人们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孩子们更够在权利理所当然的环境下生活吗?如果过早地让他们介入到政治,她担心,这会不会成为一种儿时的阴影:口号,枪声,死亡,所有这些。

    看到这些,我不由得问,战争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所谓的正义吗?是为了复仇吗?如果仅仅只是为以上原因进行的杀戮,那么人类和弱肉蚕食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是为了争取更多做人的根本权利,是否一定是要以流血和牺牲作为代价?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非常感谢作者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看到这样一本杰出的作品。带给当下远离战火的我们更多的警醒与思考。
  •   在《利比亚战地日记》里,许多民众向闾丘露薇抱怨说(大意),都是产油国,我们国家比阿联酋、卡塔尔富,因为我国的油品质量更高,卖的价钱也高。但利比亚的人民比阿联酋、卡塔尔人民穷,各项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等都远不如卡塔尔。那么钱到哪里去了,都进卡扎菲及其利益集团的包里了。一名利比亚人说,卡扎菲是小偷,他把我们的钱全偷到了自已手里面,国家的财富是大家的,不是他一个人的。
  •   这本书刚刚看完,闾丘露薇确实不愧为“战地玫瑰”,勇敢,真诚,客观。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利比亚。呵呵,就是图有点少。
  •   她真实的给我们展示了利比亚战争的内幕以及利比亚人民对于自己权利的争取所获取的努力,他们知道这场早就该到来的,终于到来了的是,卡扎菲时代的结束,他们以后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会走的更好,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利比亚的未来!感谢战地玫瑰!
  •   从一个新闻人的角度阐述自己所看所遇所得,将战争中的利比亚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不带有任何的政治色彩,还事实一个真相,这才是一个新闻媒体者应当具有的职业操守。向“战地玫瑰”致敬!
  •   最近的新闻很多都是关于利比亚的,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得知反对派已经攻入的黎波里,想系统的了解一下利比亚局势的前因后果,正好看见闾丘露薇的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鉴于她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买了这本书。果然不负所望,没有任何的评论任何的断言,有的只是很真实平和的叙述以及思考。喜欢这样的内容,不干涉,不强迫。喜欢的朋友可以入手。有人说:关注这些干嘛?殊不知世间万物皆有联系,你以为与你无关的或许就刚好联系得上你,或许只是方式不一样。不多说书的内容是因为我也不想断言什么,有兴趣的话还是自己买去慢慢体会吧。
  •   卡扎菲专制下的利比亚,没有法制可言。闾丘露薇在她的新作《利比亚战地日记》中提到,卡扎菲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说他是暴君,毫不为过。在利比亚,根本就无法制可言,什么是法律?卡扎菲!在利比亚,卡扎菲就是法律,他叫砍手剁脚就得砍手剁脚,他说砍头就砍头。因此,法制建设就成为了今后新的政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人民的各项权利怎样得到保障。
  •   推翻卡扎菲政府的是人民还是暴徒?还是卡扎菲是个暴君?远隔重洋的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媒体,去揣摸、猜恻、试着用我们的大脑去分析。但我们的媒体告诉我们的是模棱两可,而我们据此分折出来的结果,也只可能是模棱两可的。但常识告诉我们,遭到多数人民反对的政府,一定不会是一个好的政府。闾丘露薇通过她的《利比亚战地日记》,揭开了我们心中的迷团,也与我们的常识相吻合。推翻卡扎菲的是正义的人民,而卡扎菲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他不被送上绞刑架,天理难容!
  •   在闾丘露薇的新浪博客看到她说在利比亚战地采访,然后会出一本书。然后立马去各大图书网站看了,没有。终于盼到上市啦~
  •   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是目前唯一一本介绍利比亚战争的书,作者作为战地记者,里面记述的内容因该是真实可信的,是一本了解利比亚不错的参考书。
  •   一场全球关注的政治博弈,一场民族内乱的流血冲突,一个以笔为武器的弱女子,一部36天的战地日记——利比亚,卡扎菲,独裁,的黎波里,班加西,民主,美国,欧盟,联合国……其中任何一点就足够扯人眼球,而当这一切全部由《利比亚战地日记》呈现出来,闾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   这次利比亚的事,因为关注老榕的微博,所以一直也很关注着。前些年,对于这方面的信息都来自偶尔看看的朝廷新闻台,他们说什么我也就信什么。现在,家里数字电视测试台是凤凰卫视还有微博上的一些东西,我开始接触到别的媒体,开始看到了同一事情的其他角度。就好像这次的利比亚,我一直看老榕的微博来关注进展,当然朝廷台也看了点,两种不同的角度,两个不同的利比亚。这本书呢,也是这样,从一个在利比亚采访的记者的角度,来详细介绍利比亚的情况。对于关注过这次事件的人们来说,不管是站在哪个立场,对卡扎菲的态度是什么样的,都值得来看一下这本书。
  •   闾丘露薇有一本书叫不分东西,这本战地日记就是用这种不分东西的态度来写的,作者没有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就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利比亚和卡扎菲,十分客观。
  •   有关利比亚的新闻到现在也许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何时何地抓住卡扎菲。回想利比亚事件,虽然时间不长,却经历了多次曲折。而我作为普通中国人,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也跟事件本身一样,经历了来回的转变,甚至到现在我仍然不确定这到底是一次反独裁的民主革命、还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另一个海湾战争,所以只能用“事件”来称呼。
    利比亚开始爆发武装冲突时,我只当是人民内部矛盾,而静观其变。当法国纠集西方国家进行武装干涉时,我为利比亚内政受干涉而愤慨,所以从情感上,我偏向了卡扎菲。又当卡扎菲部队节节败退,反对派逐渐取得全面胜利时,也或者是对利比亚及卡扎菲有更多的了解后,我又逐渐意识到这或许是大多数利比亚人民的选择。
    对利比亚事件本身的判断,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家民主政治和国际公正性等问题的思考,说到底需要全方位了解事件的真相。闾丘的书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广泛记录了利比亚的文化背景、客观现状和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及此次事件的感受,为我们了解真相提供了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视角,值得一读。
  •   可以把这本战地采访日记,结合新闻媒体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来看,看看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会发现很有趣的,你懂的。
  •   一直很喜欢闾丘露薇,买过她几本书,《不分东西》和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算是最喜欢的两本,23块钱,蛮值得。
  •   这是一本堪比巴格达报道的书。“战地玫瑰”还原了利比亚战乱,至少是在她采访时的利比亚战乱的面目。
  •   利比亚人民的一些示威游行,遭到卡扎菲的镇压和杀戮,这让我想起一部小说,糜烂?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闾丘露薇的《利比亚战地日记》虽然没有思考那么形而上的问题,但同样呈现了专制独裁对人民犯下的罪恶。
  •   多年前,看过闾丘的另外一本书《行走中的玫瑰》,该书相当于她个人的成长总结。在书中她描写了

    她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人生抉择,关于女人角色等方方面面,一个女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

    题,记得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一位优秀而有抱负的大学姐在为年轻的学弟学妹们授予人生的点

    滴经验,倾谈她对人生的各种感悟,语言平实,很是亲切,却又那么激励人心,催促向上。让当时迷

    惘的我,眼前的世界清晰了一些。想不到,多年后,这位大姐姐,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

    ,站在了战争的最前沿,冒着枪林弹雨,为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做最具价值的报道。心里是由衷

    地敬佩这位大姐姐的。在这本书里, 看到了作为战地记者的闾丘客观冷静,机智敏锐,实事求是的

    精神和做新闻的务实态度。读这本书,能够感觉得到她的成长与成熟,能够感受到她对于自己作为记

    者这一职业的热爱,感受到她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从各方面来说,她的书,她

    的人,都是我人生的榜样。
  •   非常喜欢闾丘的文字,从不娇柔做作,朴实不花哨,新闻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
    这本书带我以闾丘露薇,一个专业的、国际级的新闻记者的角度,从头了解了利比亚这次变革的真面目。
  •   利比亚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一个貌似乌合之众的草根“山寨军”,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政府军?卡扎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作者以战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利比亚一个多月里所看到、了解到的一切,不像新闻报道,读起来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   里面写了很多关于利比亚、卡扎菲的事情,也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让我们真是的感受到战地记者的危险,也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快乐,而是苦难。
  •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让国人认识了一朵美丽勇敢的“战地玫瑰”--- 闾丘露薇,一个勇敢而且敬业的记者和媒体人。
  •   在写评论之前,我得先为这《利比亚战地日记》叫一声好,对于对这场战争感兴趣的人来说,它绝对值得一读。按照常理来说,一个人不好下结论,但一场战争的胜负得失还是好判定的。兔子急了还要人,在卡扎菲费仁道的统治下,忍无可忍的人民不得不采取反抗措施,所以不能小看了民众的力量!
  •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经过炮火洗礼的士兵,才能被称之为 战士。但是看看咱中国在各个战事面前所采取的态度,我就不想说了。像这本《利比亚战地日记》中提到的:中国从不不投反对票一样,中国对战争的看法就是关注,不想发生战争。因为中国已经和平几十年了,现在的部队士兵基本上都是80-90后,基本上形成不了战斗力,然后就是中国最近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争,士兵们都没有革命时期的前辈的那种军魂,如果不是大的战争 中国还可以一战,如果战端过多的话,我们就有点担忧了,因为没有经历战争的士兵就不会有太大的战斗力!唉。。。。。。
  •   看待利比亚和卡扎菲的问题,不能戴有色眼镜,尤其是作为记者,记者的眼光影响我们读者的眼光,在闾丘露薇这里,我相信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利比亚。
  •   闾丘露薇的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和官方传媒相异的利比亚事件的版本,原来真相和那些媒体的说法完全相反,真相就是这是一场利比亚人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的民主革命,而不是所谓的“骚乱”、
  •   在战场前线采访的战地女记者有很多,闾丘露薇只是其中一个,为什么单单称她为战地玫瑰?看了书之后才知道,闾丘露薇确实有过人之处。
  •   这个女记者不是靠脸蛋吃饭的,而是靠深入战地的勇气、独立思考和坚强的意志写下的利比亚战地日记,值得支持。
  •   卡扎菲,萨达姆,这些都是有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人物,利比亚、伊拉克,对于我来说只是世界地图上的一个国家名字,可是闾丘露薇,在战阵纷争的烟火中,不畏惧死亡,深入第一线,给我们带来了不为人知的关于遥远国度人们的信息。
  •   曾看过一个闾丘的采访,当主持人问她:又空袭又爆炸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没想到她回答说她到每一个地方去采访,尤其是比方说地震或者海啸或者是战乱,每一次到了那个核心位置的时候,感觉总归是平静的…….当时还是挺震撼的,觉得她说这话不免有些“装”的嫌疑,但是在看完利比亚战地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相信了她的为人,她的论调,佩服得五体投地!
  •   详细记录了闾丘在利比亚的经历,也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这个战地玫瑰,后来还买了她的不分东西但是那里面似乎更多的是感悟个人还是更喜欢这一本,总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0.0
  •   主流媒体关于利比亚的新闻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真的能从这些报道中了解到利比亚的真相吗?闾丘露薇的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利比亚。
  •   近段时间以来,利比亚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大小国家政府、各党派,各大小媒体,各种职业各项阶层的凡是关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的人们,都把眼光聚焦到利比亚。利比亚,卡扎菲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利比亚战地日记》聚焦于此,给人们带来利比亚战争的很多真实、新颖的视点。
  •   36篇日记,真实,全面的记录了一场发生在利比亚的民主革命。闾丘露薇的作品还是很不错的!
  •   “在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反对者面临的是来自政府的惩罚,而在班加西,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表示支持卡扎菲,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民众,因为这同样不被容忍。但是,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应该有自由多元的表达,即便被公认为是错误的,如果不违反法律,那么为何没有存在的空间?支持卡扎菲,只要不涉及暴力,无论如何,都只是人们自我的选择。但是很可惜,在这个时候,这是不被允许存在的选择。”看到这些句子,应该就可以判断,这本书绝对不仅仅只是一本还原事实真相的战地日记书,更多的,作者闾丘露薇会带来更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作为远离战争现场的我们来说,读这本书也远远不仅仅是了解当时情况而已,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思考在我们处在和平的当下,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自由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如何真正地区实现它,去维护它。
  •   新闻中心的玻璃窗都是破烂的,是经历了冲突之后的印迹。不过,墙壁上画了很多色彩鲜艳的漫画,都是关于“卷发大叔”卡扎菲的。卡扎菲的头发现在成了革命者嘲弄的对象,不管是新闻中心里面,还是高等法院周边的围墙上,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都可以看到“卷发大叔”的画像,最简单的,是用粉笔勾勒出的小朋友的那种涂鸦。也因为他的卷发,让卡扎菲看上去不像利比亚人说的一个独裁者,更像一个具有卡通气质的特型演员。
    十年前在利比亚采访,在酒店门口等候卡扎菲,拿着话筒就冲了上去。他身边的人相当紧张,把我们挡在了一边。到现在还记得卡扎菲当时的反应,用手轻轻地把阻挡我们的手拨开,不管是他的动作,还是那种表情,都显得有一点阴柔。其实,这往往是一个人极端自恋的表现。而从他身边的人那种唯唯诺诺的表情又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一切都是由他说了算的人。
  •   没想到孩子也非常喜欢这本书,他们身处优越的环境,根本就无法想象利比亚的战争情形,看后受益匪浅。刚开始看时觉得重复的话较多,而且有错字现象。不过文笔相当的好,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做为记者,难得的是站在第三方立场进行曝导,即不夸大现实,又不过多的渲染自己的情感,这是一名记者的基本职业素仰。因为记者就是呈现事实,稍加引导,而引导却是有证据来支持的。目前有的记者不是在写报导,而是在炒作新闻,盲目的的追求看点和曝光点。喜欢你,也喜欢你的文章。可能出版的比较匆忙有的地方重复过多,而且句子陈述有小问题。再版时希望更加严谨。
  •   买闾丘露薇的这本书,只是想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利比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媒体的报道已经无法让人信任了!
  •   嗯,一开始闾丘从埃及进入利比亚的时候,第一感觉是香港的护照免签证真的好好~Maybe自己也是因为护照的关系才更倾向于选择新加坡和香港读书的原因吧囧~当她遇到CCAV的同行时,对方明显被比下去了!

    然后读着读着才发现原来这次利比亚的反政府行为是来自于民间,而不是自己之前看新闻的以为又是北约在闹事~从一次的示威游行引起的血案搞到现在这么的轰轰烈烈,卡扎菲死了!看书的时候,自己最怨念的是,为什么连利比亚这样一个小国家都在为自己的民主自由作出这么大的努力~而我们却是这样的碌碌无为~这次中东的革命中,利比亚的前途真的很被看好~民间的力量,庞大的石油储量都让这个国家的未来显得那样的光明~
  •   角度全面,通过各种社会阶层的反馈来了解局势,文笔也很好。
    略显不足的是,客观还谈不上,其实政治本无对错,但我们仍然一眼能看出来闾丘露薇是站在反对派一边的,不过这和她在利比亚时所处的时局环境密切相关,当时卡扎菲是不允许外国记者与首都的居民接触的。
  •   万事都有来由,利比亚人民推翻卡扎菲也有来由,闾丘露薇采访了那个直接引发革命的导火索,佩服这个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有勇气的人挺身而出,也许人们还要再忍耐一段时间。
  •   简单地用所谓的“利益论”解释这场战争,最省事,也最不需要动脑筋。现实中,也有不少媒体、专家、网民反复指出打击利比亚是出于背后的能源和利益考虑,毫无疑问,政权的更迭会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这是无可怀疑的,但也必须了解一个基本现实,其实利比亚独裁也罢,民主也好,利比亚自己是用不了几滴石油的,石油总是要卖的。而卡扎菲的石油世界各国都没少买,实际上,利比亚的石油出口不到全球石油贸易的百分之一。不是每场战争背后都有阴谋,惯用阴谋论的眼光来看世界,是否说明自己的背景和历史里充满了太多阴谋?
  •   《利比亚战地日记》揭露了很多卡扎菲的暴行,比如在大学里公然绞死两名大学生,这真让人不敢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暴政敢采取这样的统治,暴虐程度令人发指。怪不得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他。
  •   一直喜欢看闾丘露薇的文章,总是给人真诚,客观,中立,理性的感觉,她的这本新书也不例外,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利比亚!
  •   我记得日本电影《金环蚀》里面,一位揭露官员贪腐的小报记者对严守秘密的大报记者吼道:“记者、报纸不是人民的喉舌吗?你们像什么样子,简直是狗屎!”这里面既表达了导演和主创人员对违反自己职业操守的记者的不满,也表达了人民对记者的要求。

    某曾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出游记的记者不过是借机旅游,找一些路人甲、路人乙采访一下,秀几句英语,然后出书挣钱,出版社再跟着一炒作,利用大家对时局的关注,大捞特捞,最后你也好来我也好。大家是雾里看花,图个热闹!


    但是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勇敢的让利比亚人民表达声音的记者。我们要知道,只要是利比亚的国民,不管他是路人甲还是匪兵乙,只要在那个环境,就比咱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客有发言权。利比亚人民不仅需要食物医疗、名车房产、帅哥美女、黄金美钞,更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同样重要!正所谓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所以记者小姐,你很勇敢,你做的没错,加油!
  •   喜欢闾丘的这本战地日记,没有过多的观点展现和不必要的讨论思考,作者更多的是在呈现关于利比亚的真实情况!真相,这就足够了!
  •   觉得闾丘露薇很不错,很坚持。而且在采访的时候不带自己的主观观念。为读者呈现了纯粹的利比亚。
  •   闾丘露薇进入战地采访了多次,对战争有着自己的思考。比如,她提出一个问题,政府军攻击平民,政府军基本上都是东部地区的,这会不会造成未来东部人仇视西部人?这个问题足以引起人们思考。
  •   早上才看新闻说,卡扎菲死了,中午就受到了这本期待已久的《利比亚战地日记》。巧合的很。对于这段特殊的历史,一直是半知半解的,希望这本书可以带领我理清这段恩怨纠缠。希望世界和平。
  •   有个朋友在利比亚呆了一段时间,前几天我们相聚聊了一些他在利比亚的见闻,基本与闾丘露薇在书中说的无异,因此判断这本书客观真实,是可看的。
  •   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我想知道利比亚到底发生了什么,给我事实就足够了,不用太多不必要的观点。这本战地日记确实没让我失望。
  •   让世界能了解利比亚的一个小窗口,感谢战地记者们的艰辛劳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