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漆捷  页数:222  字数:270000  

内容概要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主要运用哲学、语义学与理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其方法,对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的转换关系及其基本路径、社会实践语境下的意会知识如何进行表达,以及意会知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表达、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等问题,从学理与实践两种层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与分析。

作者简介

  漆捷,197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200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创造学与技术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浙江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晋阳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参编著作1部,获得省级奖励1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意义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国内外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文献及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的文献及现状
  二、国内研究的文献及现状
  三、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本书研究结构及内容、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一、研究结构与研究内容概述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创新
  四、研究难点
第二章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
 第一节 中国传统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
  一、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开端
  二、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系统化
  三、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新阶段
  四、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高峰
  五、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近代发展
 第二节 西方传统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的历史研究概述
  一、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历史肇端
  二、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近代转向
  三、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的现代发展
第三章 意会(Tacit)知识的内涵与本质
 第一节 意会(Tacit)的哲学内涵
  一、意会的本体论:以身体为枢纽的两种觉察的认知框架
  二、意会的认识论:对象“意义”的识知
  三、意会的方法论:意会是主体对于客体的选择性建构
 第二节 当代西方学界如何理解“意会”
 第三节 “tacit”的几种译法及其语义学维度分析
第四章 意会知识表达的哲学释义
 第一节 意会知识表达的三种要素及其关系
  一、言者
  二、听者
  三、表达效果
 第二节 意会知识表达之内涵、表达形式及其理想模式
  一、意会知识表达之内涵
  二、意会知识表达之主要形式:口头与书面语言
  三、意会知识表达的理想模式
 第三节 意会知识表达的重要特征:不可充分表达性
 第四节 意会知识难以表达的核心问题
  一、文本意义与言者对文本进行表达之间的涵盖问题
  二、言者的表述使听者理解的问题
  三、言者与听者对于表达内容的双向接受问题
第五章 表达的功能及其程度化区分
 第一节 关于“意会知识能否以语言表达”问题的两种观点
  一、言可尽意
  二、言不尽意
 第二节 对两种观点的分析
 第三节 消解“意会知识能否以语言表达”问题争论的一种可能路径
  一、所言说的
  二、所影响的
  三、所蕴涵的
  四、不可言说的
第六章 四种语境的意会知识表达分析
 第一节 科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
  一、科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方式
  二、科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主要难点
 第二节 技术语境意会知识表达
  一、技术语境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的关系
  二、技术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方式
 第三节 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
  一、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前提
  二、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方式
  三、日常生活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主要难点
 第四节 文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
  一、文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本质
  二、文学语境意会知识表达的主要特征
  三、文学语境难以表达的意会知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