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一本通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方文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方文  

内容概要

《中国书法一本通》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源流和基本特征,并以石刻、墨迹等历代书法杰作为根据,细说中国书法的风格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师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和书写技法,同时通过实例生动展示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书法练习技巧。《中国书法一本通》力图将理论讲解与技法训练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书者可作为指导与参考,教学者亦可作为辅助与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篇 中国书学基础技法 笔法 执笔法 五字执笔法 执笔高低 捻管法 提斗法 腕法 枕腕、提腕和悬腕 回腕法 执笔运腕和字的筋与骨 用笔法 逆势起笔 运笔法 收笔的方法 常用笔法介绍 疾与涩 万毫齐力 换笔心 接笔 搭锋 丝牵 笔法十二意 笔法十门 浓与淡 笔锋 八锋 正锋 中锋 偏锋 藏锋 隐锋 露锋 方笔与圆笔 筑锋 过笔 暗过 出锋 缩锋 抢笔 衄笔 挫笔 顿笔 蹲笔 驻笔 提笔 按笔 转笔 绞锋 翻笔 断笔 裹锋 折笔 簇锋 絮锋 淹留 揭笔 打笔 战笔 蹙笔 息笔 憩笔 押笔 结笔 捺满 提飞 轻重 藏度 …… 第二篇 中国书学基础知识 第三篇 中国书学基础理论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弯钩 起笔尖细,弯曲而不失重心,如“乎”“猎”。亦称“绰钩势”。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云:“绰钩之法。入笔不抢,下笔微环,在于超笔而力厚。 ‘于’‘乎’‘争’‘子’用之。” 下向钩 又称“横钩”,钩与下相应,如鸟视胸,如“室”“买”等字。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钩法,其要点在于将横画和钩画完美结合来写。 上向钩 竖弯稍细,下平钩伸,状如浮鹅,故又称“浮鹅钩”,如“己”“勉”等字。浮鹅钩上段须直,下略带平收,即“L”笔之写法。“永”字八法中“超”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虚实转拓者,先作悬针竖势,轻转重抛,平钩圆趣。”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称此为“浮鹅”云:“浮鹅,中必细,下必平,三角包满。” 斜向钩 亦称“背超法”,即“戈法”,又称“斜钩”,如“戏”“武”等字的斜向钩。写这个钩时应该避免钩的笔画身弯力弱。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长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l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峻增切于云汉,倒载陨于山崖。天门腾而地户跃,四海谧而五岳封。玉烛明而日月蔽,绣彩乱而锦纹翻。”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云:‘‘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云: “戈,稍直尖之拙,过弯失之柔。”又云: “作戈头必直,中必细,形如强弩,钩必三角。” 内向钩 又日“平钩”,亦称“弯笋势”。须防斜而身歪,宜略向内弯,如“心”“必”成相抱回环之势。“永”字八法中“超”法异势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弯笋之法,斜仰而紧超。”清蒋和《书法正宗·点画全图·钩法》称此为“横钩”云:“横钩,即横戈。此钩向里。” 曲抱钩 钩稍斜曲,以包左,如“匈”“禹”。宋《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云:“钩努法,口诀云:圆角激锋,待筋骨而成,要如武人屈臂。”写这个钩的时候要注意把横折写好,写出环抱的笔势,还要笔画有筋骨,斜曲的角度要适宜,钩出的角度也要把握好。从用笔上讲有两个关键的地方:第一是在横折的转折处要提笔调锋,使笔锋在转折时不致于顺势变成偏锋,而是回归到中锋;第二是在最后的出钩时要蹲笔调锋,将笔毫原地提按,目的也是要保持中锋。切不可以用偏锋出钩,那样写出的钩会单薄无力。

编辑推荐

《中国书法一本通》讲述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华文明史上,书法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书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它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还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同时,欣赏、学习书法也是深入了解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不知书法者,无以自信地称自己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传人;不懂书法者。无以很好地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大业。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书法一本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