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流动的情感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喻大翔 编  页数:341  

内容概要

由喻大翔主编的《永恒流动的情感——说潘耀明(彦火)那一程山水》分“访谈”、“印象”、“专论”三辑。第一辑主要是访谈;第二辑描述对作家、对出版、对几种著作的印象;第三辑是对潘耀明(彦火)作品的总论,以及按作者个集出版的先后所作的评介。无论是访谈、印象式描述还是对作品的研究,东南亚的作者与媒体都几乎开了风气之先;大陆评者有更深广的视界;而香港的论家,敏捷手快,乃是架设“潘桥”的主力。这本集子,几乎梳理出世界华文文学界、新闻界对潘耀明(彦火)的评价简史,从中让读者知道了潘耀明(彦火)的特殊贡献:他对时贤的礼赞,他的热爱朋友和从朋友的热爱中激扬出来的文化之思和文学之想。《永恒流动的情感——说潘耀明(彦火)那一程山水》书前刊登的金庸、吴祖光、萧乾、柏杨、茹志鹃等作家写给潘耀明(彦火)的手迹,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喻大翔,笔名荒野,蛇年生人,籍贯湖北黄陂,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世界旅游文学联会(香港)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世界旅游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200余首,散文100余篇,学术论文工00余篇。出版诗集2部,散文集l部,学术专著3部;主编大学写作教材l部、散文辞典2部、诗文集3部。散文创作和研究成果先后被录入《中国当代散文史》。近年曾受香港岭南大学、《明报月刊》、香港作家联会、新加坡作家协会等6家机构共同邀请,担任“世界旅游文学征文奖委员会”终审委员,并作为讲座嘉宾和主讲嘉宾,两次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散文和旅游文学。

书籍目录

序:流水过处有“潘桥”——《说潘耀明(彦火)那一程山水》
第一辑 访 谈
潘耀明·心海潮汐
·关于身世和童年
·关于生母
·关于自己的性格
·关于“异乡人的星空”
·关于香港文化
无言的耕耘——访香港名作家彦火
彦火谈香港边缘文学
·不受重视
·先天不良
独家揭秘金庸先生因何结缘泉州——访泉籍著名作家、香港
《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
·我与金庸的不解之缘
·金庸的个人魅力是《明报》成功的秘诀
·金庸先生正在_编写《中国通史》大纲
·“金迷”涵盖社会各阶层
·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天龙八部》最令我感到震撼
·金庸作品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韦小宝
·金庸作品经得起时间之河的淘诜
·金庸先生将在泉州悠闲地游走
潘耀明致力图书发展新路向
·被喻为《明报》最后一个书生
·东方杂志应用西方理念
杂志随想——与潘耀明先生对谈
潘耀明:媒体应保持中性价值观
·传媒要有文化理念
·没有文化底蕴。香港就没有深度
倪匡以写武侠起家
·替金庸、古龙代笔
·点评武侠名家
·武侠——中国独有的小说
·结 语
潘耀明与《明报月刊》的“中性价值”
潘耀明,海内外华人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香港,有一群执着的文学守望者——访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先生
·历程:为香港纯文学的发展而努力
·作用:海内外中国作家的“交通站”
·困境:资金短缺且会员老化
·出路:将旅游和文学结合
第二辑 印 象
“卷首语”引起的联想
散文作家彦火
·作家有续编
·写作的旅程
·醉人的散文
·驰笔再献歌
我写彦火
期以十年
贵在耕耘
以文会友的香港作家潘耀明
·为可敬的人立传
·以文会友促进交流
·教育女儿要有“国”格“人”格
潘耀明——书是他生命中永远的故乡
·读书
·写书
·出书
·藏书
感受人生的的诗意——香港文人彦火印象
彦火夺两散文奖
香港,一个充满生机的小圆圈圈
港人彦火
潘耀明:香港文化圈的“宋江”
作家、编辑家、出版家潘耀明
中资人士出掌《明报月刊》
《明报月刊》得人
《明月》随想
生命·学问
四海之内皆兄弟
《明月》中兴
何物爱情
潘耀明致力图书发展新路向
感受尊重
风貌
潘耀明兄的探讨
彦火不经意的浪漫
长流不息
生命长流
弥足珍贵
潘耀明情凝于书
难得以书为乐
第三辑 专 论
他对内地作家充满人情味
万水千山总是情——读彦火的作品
走向世界的美文——彦火散文初探
·一枝独秀,独步文坛
·选材剐具一格,以小见大
·一曲中华民族的正气歌
简约蕴藉凝练古雅——浅谈彦火散文艺术
谈彦火的散文
擅用文字造河山——读彦火的中外游记
真实·自然·诗意——评彦火的《大地驰笔》
藏在燧石里的火——读彦火的《当代中国作家风貌》
《当代中国作家风貌》
订正一些作家生平及著作的讹误——读《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续编》
工笔写中国作家风貌——彦火著《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续编》出版
·写得很真实
·亲切的感受
·新秀是主体
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的精品——读彦火《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续编》
史料的准确性与评价的科学性
一评彦火《当代中国作家风貌》
一、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二、史料的准确性
三、评价的科学性
四、入选作家的包容性
五、文字的可读性
读《当代中国作家风貌》的一点感想
枫杨与野草的歌
海隅的一束鲜花——读彦火《枫杨与野草的歌》
荒漠之绿叶
细致·精彩·抒情——《醉人的旅程》读后
个性与新意——彦火的《醉人的旅程》读后
山水一程
跟彦火走那一程山水
生命的长流
文人学者的风貌
彦火的新文集
可读性甚高的文艺家印象记——小评彦火的《旷古的印记》
留下凝固旷古的怀念——读彦火的《鱼化石的印记》
面向整个华文文化界
·保卫中国文化,保持语文纯洁
·作者意图VS读者反应,文学创作VS政治宣传
·强烈使命感,拒当传声筒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星空”下的文字——对彦火《异乡人的星空》的一种解读
彦火/潘耀明的四维素像

章节摘录

  作为作家,潘耀明以“彦火”为笔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撰写了大量散文和评论,至今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出版作品集二十四种,多次获奖。著名文学评论家白舒荣撰文称:“潘耀明的创作中,丰富的写作题材,紧扣着他的生命律动和人生足迹;散文、随笔、纪游、海内外作家作品研究,涉猎广泛文类驳杂的体裁,体现了他作为编辑家和出版家的职业特点。”  作为出版家,曾任香港三联书店董事副总编辑的潘耀明,目前担任《明报月刊》、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和明文出版社的总编辑兼总经理,沉静而执著地出版令海内外华人世界喝彩的美文、好书。  儿时的饥饿中,潘耀明就“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是他的父亲,满足了儿子看世界的愿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下南洋到菲律宾的父亲把妻子和儿子从福建南安贫瘠的山村,办理到了大都市香港。那年,他十岁。在摩天大楼肩摩踵接的香港,他和母亲的寄居地,连一扇窗户也没有,只能放下一个衣柜和一架双层床。困苦成为他努力向上的催化剂。入中学就开始成立文学社,有志于文学创作的潘耀明,出中学校门后,进了《正午报》,从见习校对、校对、见习记者,直到编辑。这时受著名文史学家曹聚仁的勉励和启发,他树立了自己的文学志向。  梦想往往开始得异样简单。潘耀明也在这异乡街头。开始了简单的人生梦想——在这个城市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说:“人生,喜好要随心意,对喜好的事情就要执著,执著才会遇到一些机缘。而带来这些机缘的人,就是你命中的‘星星’了”。  他历数命中的“星星”: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他入三联书店从事出版行的蓝真先生;有八十年代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遇到的保罗·安格尔、聂华苓夫妇,助他在纽约大学攻读“杂志与出版”硕士学位:当然还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纸手写聘书,邀请他主持《明月》的金庸。  1991年,素无私人交往的金庸先生,突然通过著名作家董桥打电话约潘耀明见面。他到了金庸的写字楼,金庸没有多说,当场就写下聘书,聘他担任《明报月刊》的总编辑兼总经理。《明报月刊》由金庸创刊并主编,后来历任的胡菊人、董桥等七八位主编,都是赫赫名流。在他们的前后经营下,这份杂志已经建立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潘耀明意外受聘,颇感惊奇,十分感动。尽管他当时还没有向三联书店辞职,当场便毫不犹豫地签了约。  当初刚接手时。明报出版社亏损严重。他使出浑身解数,要求自己,尽量做到满足股东们的“向钱看”,又不能放弃文化理想。为此,特别成立了明文出版社,推出“培养作者计划”和“成就学者出版计划”,帮助作者自费出版,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也可发掘新进作者、帮助年轻学者圆出版梦,并能利用明报的优势宣传推广。如此做下来,对作者和市场均不无补益。在他的努力下,明报出版社终于扭亏为盈,如今从出版物的品质和社会影响看,这家出版社,以及他主编的《明报月刊》,不但是香港,也堪称是整个华文世界出版业界的翘楚。  作为著名报人。金庸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心血浇灌的名牌杂志托付给潘耀明,想来他的专业学习训练和在出版业界的优异表现,他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人脉资源,都是为金庸看中的原因。  十几年来,《明月》调整风格,更加贴近新读者的阅读趋向。实际上,从最早胡菊人时期的政论型杂志,到后业董桥时期的文化学术类刊物,再到如今的“泛文化”风格,《明月》的每一步发展无不是切合当时整个时代变化的脉络,但有一点——那就是保持中性的价值观,守望中国文化。探寻中国文化的出路的理念,却一直没有变。  而这也正是潘耀明的精神之家,坚持着自己的文化理想,树立香港文化形象。  在华文世界当中,《明报月刊》被众多学人亲切地称为“明月”。著名学者余英时评价说:“我一生投过稿的报刊不计其数,但始终觉得《明月》最令我有亲切之感。自由、独立、中国情味大概是我对《明报月刊》最欣赏的几点特色。”创刊四十多年,《明月》的影响早已超越香港,成为华文世界举足轻重的高端文化杂志。而作为总编的潘耀明,则有了香港文化界“宋江”之称,这一方面说他为人敦厚,甘为香港文化人作嫁衣,另一方面也是说他有聚集各方才学的气度。  内地的《嘹望》杂志更是在一篇题为,《以文会友的香港作家》的报道中,赞誉说:“潘耀明是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异乡的天空因为他和许多像他一样的人而绚烂,甚至炫目。然而,潘耀明依然抒发着这样的感触:“在异乡的天空下。我时常感到自己像一片浮云或是一只飞鸟,虽然我有飞得更高、飘得更远的可能,但是也只限于在这片天空下。而我毕竟不同于飞鸟和流云,我有生活在催促还有生命里的牵挂。”  他总是这样说:“香港文化越来越商品低级,精英文化在商品社会有一种无力感。长期以来,香港本土的原创性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心,尤其是文艺创作方面。”“无论是本土作家,还是文学大师们在香港时期的创作,都是香港文化传统的组成,政府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文化底蕴。香港就没有深度。”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永恒流动的情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