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中国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环球时报社  页数:514  字数:3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环球时报社评以其独树一帜的评论风格,被誉为中国民间舆论的代表性声音。为了突出环球时报社评的史料价值.满足读者需求,现将自2009年4月创办环球时报社评以来的社评文章一并按年份为序,2009年至2011年环球时报社评每年一册.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自2012年起,环球时报社评将每半年出版一册,以飨读者朋友。

作者简介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1960年4月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9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获俄罗斯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5年任环球时报副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深入前线报道波黑战争。2003年前往海湾前线报道伊拉克战争。2005年起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王文,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一霍普金斯大学、北京大学,2005年加入环球时报。2009年任环球时报评论组组长。2010年起任环球时报编委,主管评论。  高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加入环球时报。2010年起任环球时报评论组组长。  何申权,先后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5年加入环球时报。2010年起任环球时报评论组副组长、首席编辑。  马晴燕,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8年至2002年供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2002年加入环球时报,现为环球时报主任编辑,首席编辑。  胡笳,环球时报评论编辑,毕业干复旦大学.先后访问10多国从事特派新闻采访工作,2005年加入环球时报。  谭福格,环球时报评论编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在人民网任时政编辑,2007年加入环球时报。  曹磊,环球时报评论编辑,先后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加入环球时报。  杨婷婷,环球时报评论编辑,先后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曾供职于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加入环球时报。

书籍目录

新年对政府说几句话
互联网火爆今年还将升级
应急是政府永恒的工作主题
高行政开支,削弱国家竞争力
西方极端言论挡不住中国登场
来一场对美报复的民间讨论
巨款捐耶鲁,试探国人雅量
善待媒体,培育国际大报
中国要有更强大军事威慑力
谷歌先别急着说再见
走出圆明园的屈辱阴影
谁也不要冲撞中国民意
中国要做互联网世界的强者
世界不欢迎“白宫的谷歌”
中国不可能成西方“思想殖民地”
如何让百姓更相信政府数据
警惕美国的互联网霸权主义
互联网正站在历史转折点
奥巴马让中国人很失望
挟洋自重的达赖需反思
要管理世界对中国的预期
立住中国制裁大棒的权威
让西方适应“强硬的中国”
边贸繁荣,边疆才能长治久安
中西冲突,中国要有掌控力
医疗改革奠定现代国家基础
太平洋上筑不起“柏林墙”
沉着应对人民币汇率博弈
伊朗、西方都别想绑架中国
中国不会做西方出的选择题
当春节撞上情人节
见达赖是奥巴马的政治退步
抛弃对美幻想,中国沉着前行
欢迎印度愿为中国商船护航
中国模式:解不开的世界之谜?
期待“两会”破解房地产难题
没有全民医保,稳定缺少根基
别让中国形象蒙上拜金阴影
虚心学日本,坚定走自己的路
丰田警示中企,提防扩张诱惑
缩小收入差距,难也要做
调结构需要新的社会大动员
中国军费开支应加大透明度
看透美国,看透中美关系
两会推动中国,讲真话是关键
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西方配合
公开航母计划,构建新海权观
诺贝尔和平奖,中国不应躲着走
向世界坦率讲述中国的担心
西方应从谷歌事件读懂中国
办好世博会,不必太紧张
美国议员该与世界对表了
不容许美国砸中国人的饭碗
高技术助中国对谷歌说不
……

章节摘录

  新年对政府说几句话  在新10年第一篇社评中说点什么,环球时报编辑部曾在多种选择中一度犹豫,直到00年代最后几小时,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过去一年,中国民众与政府的互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年伊始,我们愿就这个话题与政府说几句我们的心里话。  中国政府在与民众的互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环球网网友将最多票数投给了“被”,用以描述他们对过去10年中国的感受;而在另一项对今年政府工作的调查中,民众最满意的是应对甲流。诸多事实清晰表明,民众参与意识已经今非昔比,他们对政府有满意,有不满意,更有很多期待。 我们最想说的话就是,让民众更多了解政府的政策,给民众议政参政提供更多渠道,政府要增加对民众批评的承受力。过去的10年,中国政府是世界上犯错误最少的政府之一。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府,毛泽东说过:“我们要错误少一些是可能的。但否认我们会有错误,那是不现实的,那就不是世界,不是地球,而是火星了。”各级官员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让老百姓更多了解和参与政府决策,就能使错误越来越少。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历练的中国民众已相当成熟,过去两三年中出现的一些事件就表明,他们的承受力很强。很多事情通过辩论或讨论。可以形成主流意见。有些事情因人多口杂,达不成共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继续磨合。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环球时报》社评的特殊贡献,在于它敢于在敏感问题上发声,又努力把握分寸,避免走政治极端或人身攻讦。这需要兼备勇气、智慧及雅量。更重要的是。中国要成为自尊而受人尊再的大国,这样的舆论空问对社会环境和因民心态都是不可或缺的。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国发展是很大的话题。胜出必有所长。中国取得这样大的变化和成就,是有原因的,有它的道理。《环球时报》的社评就是努力去解释为什么中国还是这片土地还是这些人民,30多年里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复杂性和内在动力。  ——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近十年来,《环球时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国际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我以为主要原因  有二:一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报道世界变化,而不是从所谓地球人的角度分析国际现象:二是反  映中国民众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非仅仅宣传中国官方立场。《环球时报》社评的独特性  很能引得国际关注。  ——闷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环球时报》的社评,可以说是这份报纸的“心”.它所见证和参与的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它所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崛起的目标,它所聚持的客观和理性的思考,都为这个复杂的激变时代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关键性的参照。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环球时报》要成为世界大报,就要世界级的评论版,以及培养世界级的评论大师。两年来,《环球时报》社评敢于直面中国问题,在不回避、不隐讳的前提下提出解决思路;在介绍外国时,坚持中国立场。不模仿西方,也不理想化。它正在向世界级大报迈开坚实的步伐。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崛起的中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多年来,《环球时报》就诸多国内外大事率先发表了见解独到的社论,经常“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今天这些社论的精华又被汇编成册,成了中国崛起过程中许多观点交流碰撞的一个全面汇总。成了大变革时代中国人声音的一个真实记录,也是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开端。  ——张维为《日内瓦外交与国家关系学院教授、《中国震撼》作者)

编辑推荐

  报道多元世界解读复杂中国  中国民间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真话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中国现状点评很到位,不愧是环球时报的社评
  •   收录文章系统,内容翔实
  •   有些社评还是很犀利很真实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