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史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张芳,王思明 编  页数:350  

内容概要

  中国农业有万年以上的发展历史。自有农业产生以来,它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成为国人的共识。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很多,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学技术经验。17世纪以前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l7世纪之后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仍向纵深发展。19世纪西方实验科学传人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发展。总之,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农业遗产非常丰富。学习中国农业科技史,就是要认识中国丰富的农业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科技史是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所以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农业科学技术。它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以现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知识为工具,探讨、分析和总结农业科学技术遗产,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中国农业科技史》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社会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代若干阶段。当原始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其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产生了原始农业。我国经营农业的历史,一般是从新石器时代初期算起的,原始农业与新石器时代相始终。原始农业时期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也广泛使用骨、蚌、木器,农业生产基本只有种、收两个环节,实行撂荒耕作制,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阶级社会。夏、商、西周时代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农业技术有了初步发展,精耕细作农业已经出现。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第二节 我国主要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 原始的种植业第四节 原始的畜养业第五节 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历史地位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科技的发展第一节 农具第二节 农田沟洫和灌溉第三节 作物构成和耕作制度第四节 栽培技术第五节 畜养业第六节 物候历法和农业气象学的萌芽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兴起第一节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运用第二节 农田水利第三节 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第四节 畜牧与兽医第五节 蚕桑第六节 土壤科学知识的初步总结第七节 传统农业科学理论的奠基第四章 秦汉时期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第一节 铁农具的发展和牛耕的推广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的蓬勃发展第三节 轮作复种和防旱保墒耕作技术第四节 栽培管理第五节 园艺和蚕桑第六节 畜牧兽医第七节 二十四节 气与七十二候的形成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第一节 农具第二节 农田水利第三节 农作制度和耕、耙、耱耕作技术第四节 栽培管理技术第五节 园艺第六节 蚕业和畜牧兽医第七节 农产品加工技术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南方水田农业技术的发展第一节 农具的改革与创新第二节 农田水利的发展第三节 南方水田生产技术的发展第四节 北方耕作技术的进步第五节 园艺和茶作第六节 蚕桑第七节 畜牧兽医第七章 宋元时期南方水田农业技术的成熟第一节 农具第二节 农田水利和土地利用方式第三节 作物结构的变化和多熟种植的发展第四节 肥料第五节 耕作栽培技术第六节 蚕业和畜牧兽医第七节 农学思想第八章  明清时期传统农业技术的深入发展第一节 农具第二节 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利用技术第三节 作物结构的变化和多熟制的发展第四节 土壤耕作技术第五节 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第六节 园艺和蚕桑第七节 畜牧兽医及水产第九章 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的产生第二节 近代的选种育种第三节 近代的土壤肥料第四节 近代的病虫害防治第五节 近代的畜牧兽医第六节 近代的农机具第七节 近代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功。文明的产生及发展与之息息相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农业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  黄河流域已发现的最早的农业文化遗存是距今1.2万~1万年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从地层的花粉分析发现有较多的禾本科植物。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和直口罐等夹砂陶器,还有猪、狗的骨骼,可能已属家畜。南庄头遗址是迄今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很可能已初步出现了辅助性的农业生产。  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主要有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和分布在陇中、关中的老官台文化(或称大地湾文化)等。这几种文化距今约有七八千年之久,文化面貌上有许多共同点。种植业已是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出土的农具配套成龙,从砍伐林木、清理场地用的石斧,松土或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磨棒,一应俱全,制作精致。主要作物是俗称谷子的粟(如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的粟)和俗称大黄米的黍(如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迄今最早的、距今7000余年的栽培黍遗存)。采猎业是当时仅次于种植业的生产部门。人们使用弓箭、鱼镖、网罟等工具进行渔猎,并采集朴树籽、胡桃等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养畜业也有一定发展,饲养的畜禽有猪、狗和鸡,可能还有黄牛。与这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综合经济相适应,人们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其标志就是农业聚落遗址的出现。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业科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