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欧洲新欧洲核心欧洲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尤尔根·哈贝马斯,雅克·德里达,翁贝托·艾柯,理查德·罗蒂,苏珊·桑塔格  页数:250  译者:邓伯宸  
Tag标签:无  

前言

2003年5月31日,有好几篇讨论欧洲与美国关系的文章,同时刊登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与瑞士的主要日报上,分别由欧洲几位望重士林的学者执笔(其中一名为美国人)。这次有关欧洲议题的公开讨论,堪称前所未有,是由德国哲学巨擘尤尔根•哈贝马斯(Jiargen Habermas)一手策划、协调,旨在集思广益,讨论伊拉克战争后欧洲在(跨大西洋)世界中的地位。哈贝马斯自己的文章发表于《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ffgemeine Zeitung),同时署名的还有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这一结合颇不寻常;两位在哲学议题上经常针锋相对、罕有意见一致的大师,在这里,却因为政治上的危机而捐弃了先前的成见。基于个人的环境因素,德里达只写了一小段文字作为开场,并未自成一篇,倒是哈贝马斯的大作译成法文同时刊登在《解放报》(Liberation)上。哈贝马斯与德里达的这篇共同宣言,提出了“核心欧洲”(core Europe)的概念——有别于英国及正申请加入欧盟的各国——所强调的是欧洲的世俗主义、启蒙思想与社会民主传统,并以这些传统为基础。

内容概要

  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在哈、贝马斯的精心策划下,德国大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了他和德里达共同署名的文章,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欧洲再生。法国《解放报》发表了法文版本。同一天,美国知识分子罗蒂,在《法兰克福汇报》的主要竞争对手《南德意志报》上发表了响应文章。瑞士的阿道夫·穆希格在《新苏黎世报》,意大利著名作家翁贝托·艾柯在《共和报》,意大利哲学家吉亚尼·瓦蒂莫在《邮报》,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在《国家报》,也分别发表大作。这些文章各自独立,但与哈贝马斯、德里达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伊拉克战争如号角,唤起一个欧洲国的共识。所有的作者(艾柯可能算是例外)全都明白表达了反对美国的立场。  这次一呼百应的壮举,立刻在大西洋两岸的知识圈中引起回响,掀起一波有关跨大西洋联盟的论战,范围广泛且深具启发性。欧洲的未来在哪里?欧洲能否统一?能否成为一个新的国家?欧洲公民的时代来临了吗?《旧欧洲 新欧洲 核心欧洲》综合各家观点,正反俱呈,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作者简介

  邓伯宸,先生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曾任报社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获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现为《新观光》杂志专栏作者。曾翻译多本英文著作,包括《说谎》、《影子大地》、《群氓之族》、《丘吉尔的黑狗》、《生活之道》、《男子气概》、《美的滥用》、《黑暗时代群像》、《有求必应》、《觉醒风》、《孤独的聆赏者》、《和平: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故事》、《时间等候区》(“2004健康好书”首奖)与《绿色宣言》(2005年“奖励人权教育出版品”奖)等。

书籍目录

致谢编者前言第一部分 攻击发起线:2003年5月31日 2月15日,欧洲人民的团结日:以核心欧洲为起点,缔结共同外交政策  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不确定的欧洲:再生或没落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核心欧洲”:关于欧洲的认同  阿道夫·穆希格(Adolf Muschg) 欧盟发展的关键点  吉亚尼·瓦蒂莫(Gianni Vattimo) 选择羞辱,还是选择团结?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 不可或缺却又自身不足的欧洲  费尔南多·萨瓦特(Femando Savater)第二部分 初步回响 欧洲的终结  巴巴拉·斯皮内利(Barbara Spinelli) 我们是理性的吗?  尤尔根·考伯(Jtirgen Kaube) 内外颠倒的外交政策  哈罗德·詹姆斯(Harold James) 欧洲人、美国人、法国人例外?  吉亚尼·里奥塔(Gianni Riotta) 巧克力峰会的幽灵  扬·罗斯(Jan Ross) 欧盟与美国:我们守护的价值——回应里奥塔  吉亚尼·瓦蒂莫(Gianni Vattimo) 欧洲侏儒有多大?  彼得·艾斯特哈兹(P6ter Esterhdzy) 从斯堪的纳维亚的角度俯瞰核心欧洲  阿尔多·凯尔(Aldo Keel) 正在组织起来的力量  卡尔·奥托·洪德里希(Karl Otto Hondrich) 主权与人权:美国与欧洲的传统并置  丹·迪纳(Dan Diner) 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举:一个举世公认的角色典范。欧洲不需要  一部宪法迪特·格林(Dieter Grimm) 野蛮、狡诈、异类:东欧将彻底改变欧洲  安德捷耶夫·斯塔斯伍克(Andrzej Stasiuk) 无所不知的一天  彼得·施奈德(Peter Schneider) 哈贝马斯太看得起欧洲了  约阿希姆·斯塔贝提(Joachim Starbatty) 美国何妨强大!欧洲不妨屈就:回应哈贝马斯  汉斯——乌尔里希·韦勒尔(Hans-IJlrich Wehler) 拜托,别那么敏感:哈贝马斯还在柏林为欧洲争辩不休  古斯塔夫·塞伯特(Gustav Seibt) 跳蚤市场即景:拒当古董的欧洲  约翰内斯·威尔姆斯(Johannes Willms) 欧洲必须欧化自己  马蒂亚斯·格雷夫拉斯(Mathias Greffrath) 欧洲的再造:回应哈贝马斯  蒂摩西·加顿·阿什(1Smoky Garton Ash)  拉尔夫·达伦多夫(RMf Dahrendoff) 前有康德。今有哈贝马斯:从波兰观点看“核心欧洲”  亚当·柯兹明斯基(Adam Krzeminski) 全球民主的去中心化  艾利斯·马瑞恩·杨(Iris Mmion Young) “核心欧洲”。谁出的点子?  哥尔特·朗古特(Gerd Langguth)第三部分 后续回应 伊拉克战争:来自“旧欧洲”的严谨思考  乌尔里希·普力乌斯(Ulrich K.Preuss) 强与弱,在一个举世危疑的社会  鸟尔里希·贝克(Urich Beck) 欧洲的反美主义:从精英的蔑视转为政治力量  安德烈·马可维茨(Andei s.Markovits) 文学即自由:德国出版人协会和平奖颁奖典礼致词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章节摘录

想来这番介入乃是要引发更多的讨论。哈贝马斯所要求于朋友与同业的,在于以欧洲公民的立场,就当前欧洲的处境发表各自的看法,并对各国政府和现行(虽然仍未充分成形)欧洲政府提出一系列的吁求。当此之际,对于伊拉克战争,各国因立场互异而在欧洲内部形成尖锐的分歧,在此时此刻要对联合欧洲的未来提出预测格外困难。某些东欧国家之加入欧盟,已将那些民主政治行之有年的国家拉到一块,半推半就地把自己的国家主权跟那些实行民主政治未久的国家绑在一起,目的则是要增强一个由他们新打造的国家主权,即使代价包括必须牺牲与欧洲以外国家结盟的政策。按照这种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说,一方面,的确是有一种欧洲意识与认同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却也有一大堆可能的发展要将这一联合给分解掉。在这里,举个我知道哈贝马斯也会用的例子:所谓的西方世界,其基本要素包括希腊与犹太一基督宗教遗产,诞生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理念,始于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现代科学遗产,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国家、教会或普通法的世俗化,经过阶级斗争而达成的正义理念(全都是典型欧洲西方世界的产品,而且我们还能够举出更多),但时至今日,所有这些都已经不再属于欧洲所独有,而是扩散到了美洲、澳洲以及亚洲与非洲的许多地方,而且一一尽管并非各处皆然——已经大行其道。一个介于再生与没落之间的未来:旧大陆的命运今天,西方文明(一个将本身在全球化过程中定位为成功模范的文明)不再是只等于欧洲。与此同时,在西方文明本身的内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一种欧洲的认同。身为欧洲人,当我们走访其他欧洲国家时,这种认同并不会那么强烈,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反而是彼此的差异,只不过,这就好像我们从米兰到了巴勒莫(Palemo),或是从卡拉布里亚(calab血)去到都灵一定会看到差异是一样的(以上均为意大利地名,米兰、都灵为意大利北部城市,巴勒莫为南边西西里岛的第一大城市,卡拉布里亚则在意大利半岛之最南端,与西西里隔海峡相望。——译注)。但我们若是跟一个非欧洲的文化接触,包括美国文化,马上就会有一种欧洲认同油然而生。我常有这种经验,出席一场会议,与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消磨一个晚上,或是在一次平常的观光旅游中,很偶然地碰到一些人,他们若是来自法国、西班牙或德国,言谈举止间,总会让我们觉得气味相投,胜过从其他地方来的人。去年12月在巴黎,出席一项和平会议的开幕式,席间法国的哲学家部长吕克•费里(Luc Ferry)致词(此公所言虽不惊人,说来却是掷地有声):时至今日,若说法国人还想对德国人动武,那是绝不可能的(同样地,想到会有英国人去跟意大利人开战,西班牙人去侵略佛兰德斯,也属不可思议),但是,所有这一类今天看来都已经是明日黄花的冲突与敌对,在过去的两千年却是常态。现在的情形可以说是破天荒的;若是回到五十年前,那可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或许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却仿佛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欧洲人,就算是最不入流的,碰到假日,今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大大方方地穿越国界,但若换作是我们的先人,荷枪实弹的人可就马上逼了上来。一个法国人觉得自己不同于德国人,理由可以多到数不清,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继承了一堆的经验,使得他们乃至他们各自的国家看起来就是属于同一类的,譬如说:有别于个人的成功只要各凭本事,而我们对繁荣福祉拥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却是经过贸易联盟的努力所达成的;我们都经历过殖民失败及帝国没落的过去;我们全都受过独裁专制统治之苦,对这种病毒了如指掌,任何一点点的征兆都难逃我们的法眼,因此,或许我们(至少是绝大部分)已经完全免疫。我们也全都经历过本土的内战,甚至永劫不复的险境。我敢这样说,如果有两架飞机撞进了巴黎圣母院与伦敦钟塔,恐惧、痛苦、愤怒是一定会的,但绝不至于惊吓到荒腔走板,忧心到方寸大乱,出于本能地采取立即而毫无转圜的反制行动,弄得第一次在本土遭到攻击的美国人民人心惶惶而不可终日。总而言之,欧洲拥有太多共同的东西:欢乐与悲伤、光荣与耻辱、值得保护与应该忏悔的传统。不同于其他国家,每个欧洲国家都跟亚洲与非洲互动密切,展开过没有大洋阻隔的贸易与冲突。但是,这就足够让欧洲真正地团结起来吗?正如我们每天之所见,其实不然,尽管欧元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许多国家都希望得其门而入,成为共同体的一员。看起来,大家的确都想要参加一个联盟,但加入以后呢?或许愿意放弃某些东西,但绝不是全部,同时又随时可以翻脸,一如在有关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各有立场。

编辑推荐

《旧欧洲 新欧洲 核心欧洲》:哈贝马斯、德里达点燃战火中,三十多位知识分子空前大辩论,欧洲的统一之路还有多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旧欧洲新欧洲核心欧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好书,可以了解新欧洲。
  •   了解欧洲的过去现在
  •   超爱哈贝马斯
  •   正在读,读了有点启发
  •   哈贝马斯、德里达、罗蒂。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   拿到书后有点失望,书的纸张是再生纸,颜色偏黄,摸上去很粗糙,而封面不是光滑的那种材质,容易弄脏,开本也比较小,这种品相和设计根本不像是2010年出版的书……

    还有第一页致谢就出现了漏字,影响阅读心情啊……
  •   一本了解欧洲的书,在欧洲统一的讨论过程中的文章集锦,有一定的代表性
  •   1。从来没见过哪本书有如此彪悍的作者队伍,让人不得不佩服国外的编辑策划水平。当然,这个策划人应该算是哈贝马斯了,但编者也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来组织整本书的结构。2。当然,最值得感叹的是西方言论的阵地,中国学者如果这样沸反盈天地合纵连横,早就被灭了——不管你讨论什么问题,何况是政治呢!3。翻译得也不错,邓伯宸翻译的书大陆就出了好几本,是个认真的好译者。
  •   封面非常漂亮,内容也很赞,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   相当有意思的一本争鸣性论文读本。通过欧洲重量级公共知识分子对于“美国向伊拉克开战”的问题的讨论,深入地探讨了2003年之后,欧洲社会公共领域对欧洲认同问题的思索和对欧盟公共外交与安全问题的深思。适合国际问题研究和欧洲问题研究的专业读者阅读。
  •   很好的一本书,只是一直时间去深读
  •   大家之作的合集,分析相当深刻,需要细细品味!非常专业的见解,喜欢欧洲,想要研究欧洲的可以参阅!好书,支持!
  •   算是一本文集吧,大多数作者都是国际关系领域的外行,因此他们的有些观点可能显得有些“随意”,但是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思想分裂的欧洲。。今年的欧洲债务危机,我又隐约看到了“旧欧洲、新欧洲、核心欧洲”。
  •   一本政论集子,写得不错,观点很新颖,看这本书可以开拓思路
  •   不同的学者,不同的思考角度,激烈的思想碰撞···欧洲的未来会是怎样!关键词:制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