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间借贷风暴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胡方松,林坚强 著  页数:306  字数:367000  

内容概要

  第一章 风暴骤起
  
  风暴!风暴!前所未有的大风暴!
  2011年9月,温州突然爆发了一场金融大风暴——民间信用骤然崩坍,老板接连跑路逃逸,不只一人跳楼自杀,企业接连关门破产,社会发生剧烈震荡。
  百姓震惊,官员震惊;中国震惊,世界震惊。
  人们无不纳闷:温州,到底怎么啦?民间信用的“圣地”,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地狱”?长期信用至上的温州老板,怎么突然之间就毫无信用了呢?
  如果说,温州民间借贷风暴的爆发,源于民营企业资金链的严重断裂而引起的民间信用崩坍,那么,温州民间借贷风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信泰董事长胡福林欠款10多亿出逃美国”的传闻。
  2011年9月21日,一则关于“温州规模最大眼镜企业信泰董事长胡福林欠款10多亿元(民间传言20亿元)出逃美国”的消息,突然在微博上以爆炸性的速度传播着。随之,不仅在温州,而且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各地,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就演变成了一个大风暴,喻之为一场民间信用12级强台风绝不为过。媒体也好,老百姓也好,政府官员也好,经济学者也好,无不把焦点对准温州,聚焦温州的民营企业,聚焦温州的民间借贷,聚焦温州的民营老板。北国南国,东部西部,海内海外,到处在问,到处在说,到处在评,到处在传:温州,到底怎么样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到底怎么样了?
  那么,“信泰危机”风暴背后的悬念与真相又到底是如何的呢?这场风暴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第二章 老板跑路(上)
  
  跑路,逃匿!跑路,逃匿!
  一个个跑路,一个个逃匿,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风暴,大爆发于众多民营中小企业老板因巨额债务而跑路逃匿。
  从2011年4月份开始,温州就有老板跑路。到了8月份9月份,跑路的老板突然增多。最多的一天,据称跑路的有十人之多。而温州眼镜巨头、信泰集团董事长的跑路传闻,则让这场风暴震动了高层和坊间,让温州民间信用似乎在一夜之间崩坍。
  其实,温州民间借贷的出事,温州民营企业的倒闭,温州私营老板的出走,可以说历来就有,年年都有,不足为怪。出人意料的是,到了2011年,特别是到了下半年,民间借贷出事的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倒闭的越来越多,私营老板跑路的也越来越多,从个别演变成了一个群体,从偶然演变成了一个现象,从微风演变成了一场飓风。
  即使到了年底,春节之后,依然还有人跑路逃匿。
  跑路的原因,当然不是一句话能够讲清,但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直接的原因,当属陷于巨额债务危机而难以自拔,资金链轰然断裂而难以自救。
  跑路逃匿,性质当然恶劣——不过,特别是对于做实业的企业主来说,跑路却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被迫无奈的——这是不能不看到的。况且,跑路如此成风,延续时间如此之长,却绝对是空前的,也有可能是绝后的。如是问题也就更为严重。
  这就不能不让人震动,不能不让人警醒,不能不让人深思。
  第三章 老板跑路(下)
  
  老板跑路,只是单纯的跑路逃匿吗?
  非也!
  老板悄然“跑路”,逃匿外地以至外国,尽管是被迫无奈的,但抛下所欠巨额债务不管,抛下广大员工之生死不管,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后果,这不只是一个责任有无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信用有无的问题,还是一个严肃的守法与否的问题。
  这就是说,老板“跑路逃匿”,那一“跑”,那一“逃”,就出了法律之线,甚至是违法犯罪之事!
  既然犯法,那就要依法处置,依法惩处。温州公检法三家联合发出了布告,公安部门又专门做了安排,坚决查处有债务危机的企业主和非法集资人员的逃匿行为,对有债务危机且有出逃迹象的企业主,公安机关将切实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已经出逃并造成后果、涉嫌犯罪的企业主,将组织力量进行全力追逃。
  经公安部门努力,依法查处和全力追逃取得了明显成效。跑路逃匿的老板,被抓了一个又一个。
  这里有,因非法集资而“跑路”的;
  这里有,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
  这个追逃好!这个打击好!
  这一章披露的,就是若干已被批捕、已被刑拘、已被判刑的跑路逃匿案件,以及非法集资大案件。
  
  
  第四章 借贷险象
  
  惊矣!怎一个食利江湖了得?
  叹也!怎一个借贷险象了得?
  民间借贷有众多的作用,也有不少的风险。不过,民间借贷到底潜伏着多少风险呢?又潜藏着多大的风险呢?
  “柒零叁”是温州当地最为活跃的网站,企业界最新消息在这里汇集。9月份以来,高利贷危机成为了该网站最热门话题。高利贷——这个民间借贷里的“老虎”,这个企业主挥之不去的“黑色幽灵”,在“柒零叁”上被称为“老高”,也在温州成了民间的流行语。
  “老高”来了!“老高”逼得老板跑路,“老高”搅得人心惶惶。这个,社会上原本是不清楚的,一般人也是不清楚的。可是在今天,整个社会对此都清楚了,普通老百姓对此也都清楚了——原来,民间借贷并不都是含在嘴里的甜甜的蜜糖,“老高”更不是慈眉大耳的菩萨,弄不好是要吃人的,民间借贷一旦发生危机,“老高”一旦成为出笼老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必然是——风暴!风暴!倒闭!倒闭!跑路!跑路!跳楼!跳楼!
  险象,险象!温州这次民间借贷危机风暴,如果说有什么促进作用的话,就是把民间借贷潜在、人们并不清楚的风险,从地下捅到地上,展映在大众面前,让人看了个一清二楚。
  这里有,被暴力还债的;
  这里有,被逼得快要疯了的;
  这里有,被逼得天天如“走钢丝”似的;
  这里还有,无奈之下,跳楼一死了之的。
  如此之险,如此之恶,悲哉,苦哉。
  当然,也不能因为有风险,有危机,有风暴,就把民间借贷妖魔化。这也是不理性的。对民间借贷,包括高利贷在内,都要有一个理性的科学认识。
  
  
  
  第五章 内幕消息
  
  担保,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担保,到底怎么样了?
  温州民间借贷风暴,顿时让民间担保公司成了一大焦点。甚至有人说,温州民间借贷风暴,就是担保公司造成的。那些担保公司,包括典当行、咨询行等等,名为担保咨询,实为非法融资,是高利贷的制造者。
  这是真的吗?
  至少,不能说是全假,不能说所有的担保公司都有问题,但有问题的确实不少。
  经济日报报道的大标题就是:担保公司异化成地下钱庄。
  温州民间担保公司多,放贷的也多。有明的放贷,但大都是暗的放贷。“什么生意能赶上放贷?卖白粉也没这么高的利润。”有个担保公司经营者曾如是说。
  这就造成了违规放贷热,甚至可以说是违规放贷潮。可以说,担保公司是近几年温州民间违规放贷的主力军。他们放贷的钱大部分借自民间——普通家庭把钱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借给担保公司,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一家担保公司的老板跑路,就可能让成百上千户普通家庭的借款血本无归。
  这,岂不就乱象丛生了?这,岂不就天下大乱了?
  那么,温州的担保公司到底怎么样了?温州民间担保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请看若干有关担保公司的专题调查以及相关报道。这些调查和报道,披露的可以说都是担保公司的内幕消息。
  
  
  第六章 真真假假
  
  真亦假来假亦真。温州的风暴大,温州的传闻也多。
  传闻,就难免有真有假。
  温州的民间借贷风暴,尽管刮得相当厉害,跑路的老板不少,关门的企业不少,卷入的人员不少,发生的案件不少,但也不完全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温州什么都不行了,温州模式完了,温州民间借贷的信用完全崩毁了。其实,温州民营企业整体的情况,温州民间借贷总体的情况,应该说还是健康稳定的,发生跑路问题的,发生企业倒闭的,发生信用崩坍的,只是其中的少数企业和少数老板,只是影响力不小而已,冲击力不小而已。
  传闻,有真的;传闻,也有假的。在众多的跑路、跳楼、倒闭的传闻中,在大肆引用、宣扬、立论的数据中,甚至在媒体的一些报道中,因为种种原因,也夹杂着一些不实的传闻,不真的报道,不确的数据,有意无意的断章取义,空穴来风的谣言中伤,耸人听闻的凿凿引文,以及莫须有的黑锅等等,有直指某个企业的,也有涉及整个温州的,乱传的、误传的,编谣的、传谣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假作真来真亦假,不仅加剧了风暴,而且让人难以分辨,还造成了严重后果。
  这里,收载几则虚假的传闻,几个遭受冤屈的老板,几个遭受冤屈的故事,几篇严重有误的文章,录以备考。
  
  
  第七章 骇人听闻
  
  难啊难!实在太难了!
  谁都知道办企业难,办实业更难,办民营之实业更是难上难。可在宏观紧缩的大环境之下,这个民办实业之难,这个民办中小企业之难,又到底有多难呢?
  温州这次民间借贷风暴,不仅使人看到了民间借贷的风险所在,还使人看到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艰难所在——办厂难,融资难,贷款难,招工难,借债难,担保难,销售难,出口难,转型难,做大难,借高利贷难……事事都难,处处都难,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
  这个艰难,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前所未闻,骇人听闻。
  诸如,年平均利润率居然仅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
  诸如,开千人大厂居然不及老婆一人炒房;
  诸如,月息居然高达五分一角、年息高达180%……
  这叫企业还怎么办?这叫企业主还怎么办?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维持,更不用说扩大再生产了。痛哭,还是狂叫?
  务必,请众多媒体,多讲一讲这个难上难!
  务必,请政府官员,多看一看这个难上难!
  务必,请大小政策,多想一想这个难上难!
  只是希望,能尽快把这个“难上难”变成“易又易”。不知,这个什么时候能做到?不知,我们的中小企业,什么时候才不难?
  
  
  第八章 危险信号
  
  炒钱之疯,借贷乱象,信用危机,只温州一个地方吗?
  否!
  这个借贷危机,远不只温州一个地方,国内不少地方都有。
  也不知什么原因,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崩盘的,中小企业关门的,老板跑路的,企业陷于借贷泥潭的,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在西部地区、在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也都已露出水面。
  有的地方,已早于温州发生;
  有的地方,与温州同时发生;
  有的地方,则迟于温州发生。
  这奇怪吗?不。随着公众投资意识的觉醒,和温州一样,各地许多先富起来的人,以至口袋里积蓄了一笔钱的人,已经从创业初期的实业投资转为对各类资产的投机炒作。社会游资对利润的追求如同嗜血的鲨鱼一样,盲目地游窜寻找猎物。正如曾经的房价泡沫一样,民间借贷也开始呈现出一种暴利诱惑下的群体性非理性状态,众多放款人只关注利润,不关注投资项目本身,更无视风险。
  业界人士分析,民间借贷如果演化为纯粹的资金炒作,不仅会造成产业空心化,还会带来资金的热钱化和资产的泡沫化,炒作资金同样会带来泡沫,高利贷如果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就只能是击鼓传花的游戏,风险终会爆发。据了解,即使是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在找不到好的实体投资项目时,也会进入到房地产市场、金融投资领域,不但无法对实业形成有力的支撑,而且也往往带有潜在的巨大风险。
  如果说温州发生的是一场民间借贷风暴,那么,其他地方出现的就是一个民间借贷的危险信号,一个值得国人严重关切的危险信号。
  千万,不要只看到温州一个地方爆发的风暴,而忘记或者忽视了更多类似地方发出的危险信号。
  
  
  第九章 高层震动
  
  温州风暴,震动了北京,震动了中南海。
  民间借贷危机越演越烈,中小企业生存越发艰难,温州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一个接着一个企业主“跑路”……从多种渠道反映到中央,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极大关注。
  2011年10月4日,还是在国庆长假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风尘仆仆,飞抵温州。他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代省长夏宝龙等人陪同下,就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众多难题,分别召开温州企业座谈会与浙江省、温州市小企业发展汇报会,听企业说困难、提建议,为企业鼓信心、出主意,为温州发展指明方向。
  这是温家宝总理2011年第二次亲临温州,也是不到70天内第二次赶赴温州。2011年7月28日10时许,他抱病飞抵温州,察看“7?23”动车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看望受伤人员,对伤亡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10月4日,他更是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再次来到温州。
  他亲切地与温州中小企业主代表交谈,听取意见和建议,激发克服危机的信心。
  他认真地听取浙江省、温州市关于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提出应对危机的方略。
  温家宝总理此次来温同行的“阵容”非同一般,包括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等。
  这是对温州发展的关心,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关心。
  
  
  第十章 出手出手
  
  出手,果断地出手;出手,有力地出手。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风暴,温州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地大出手。尽管,谁也没有碰到过,更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但他们,坚定,有序,科学。
  2011年9月25日下午,当民间借贷风暴突然袭来时,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当即主持召开座谈会商讨应对之策,他在会上激情地说:“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我们一定要清醒、坚定、有作为。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出手的目的在于规范引导,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应对之手,相当给力。从2011年9月下旬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大胆出手,善于出手,连续出手,带领各个部门,会同当地银行,一日一会,一日一策,甚至一日多会一日多策,深入企业,化解危机,及时地稳定了局势,有效地帮扶了企业,并借势推进了地方金融的改革创新,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引导市场的无形之手,打掉危机的乱象之手。
  这里有,设法稳定金融秩序的霹雳之手;
  这里有,精心帮助企业化解危机的克难之手;
  这里有,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的创新之手……
  温州的出手速度之快,动作力度之大,堪称生动之笔,成功之笔。
  温州的金融改革之梦,中小企业之荣,可谓在此一举,在此一役。
  
  
  第十一章 撑伞撑伞
  
  送伞!撑伞!撑伞!送伞!
  温州民间借贷风暴发生后,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和35个商业银行,在第一时间立即进行了资金救赎总动员,用银行组合拳努力应对和化解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被称为在借贷暴风雨中给中小企业“雨中撑伞”。
  “你在‘雨’中,我不撤‘伞’。”这是一句话。
  “你在‘雨’中,我要送‘伞’。”这又是一句话。
  自2011年9月下旬以来,温州银行界为应对民间借贷危机,稳定温州金融秩序,帮助中小企业解难,尽自己所能尽之责任,做自己所能做之工作,还到上级行要倾斜政策,包括授信权限、贷款审批权、利率定价权等,一企一策,一日一会,不抽资,不压贷,降低利息,增加信贷,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己任。
  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作为央行,更是在努力地尽自己的责任,为化解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稳定温州金融秩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送伞,撑伞,眼下银行正在做的,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这个“伞”送到,把这个“伞”撑好,让急需到位的资金如何尽快落地,让急需资金的企业早日拿到资金,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冲出民间借贷危机的狂风暴雨。
  但愿,送出一片艳阳天。
  
  
  第十二章 抱团取暖
  
  温州老板有一句名言:团行天下。
  如今又多了一句话:抱团取暖。
  寒冬,有人陪伴是最大的温暖,两个人一起抱团取暖会好过一个人的单独取暖。只要有一个共患难的另一半,一个会嘘寒问暖的另一半,一个会让你牵挂的另一半,你的冬天将不会是那么的苍白,也许还会在漫长的寒冬里面,发现绿叶一二。面对温州民间借贷的“寒冬”,温州企业界不少有识之士当即振臂高呼:抱团取暖,抱团过冬。
  这里,有企业之间的抱团;
  这里,有行业之间的抱团;
  这里,有银企之间的抱团;
  这里,有老板之间的抱团……
  温州民营企业家都知道,团行天下远比单打独斗行得远,抱团取暖远比一人求暖更温暖。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要相互支持,越要相互补台。大的企业想到小的企业,中小企业之间更是互相体贴。只要一个企业有需要,周边就会伸出一只只温暖的手来。
  这是一个新的互助,这亦是一个新境界。
  抱团取暖,互相取暖。为了有效地应对民间借贷风暴造成的金融“寒冬”,温州企业界正在把“抱团取暖”,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至极。
  
  
  第十三章 化蛹为蝶
  
  逃匿,还是面对?面对,还是逃匿?
  借贷危机越陷越重,“老高”越逼越紧,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选择。
  跑路逃匿的,不止一个两个。
  敢于面对的,更是大有人在。
  遇到危机,对跑路逃匿的企业主来说,大概是太熟读了“三十六计”里的“走为上”,想以一走而一了百了。可是,一个“走为上”,就能“一了百了”吗?
  实业,真的就不要了吗?这是十几年以至几十年打拼起来的心血啊!发生危机的这些企业,老板往往都有很强的事业心,只因为有太强的“博”一把心理,往往采取激进的扩张方式,过于拉长战线,致使最终无米下锅,只能借助于高利贷又被高利贷所套,引发了经营上的空前危机。跑路逃匿,危机就成了再也解不开的死结了,多少年的心血就非彻底毁掉不可了。而不跑不逃,勇敢面对,不怕困境,不怕泥潭,再坚持一下,再坚持几天,也许就有办法,也许就能化解。
  信用,真的就不要了吗?温州民间借贷发达,靠的民间借贷信用。一个跑路,一个出逃,就让几十年形成的信用堡垒,在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这,值吗?
  遇到危机,敢于面对,敢于摔到了再爬起来,这才是温州老板的脊梁。跑路逃匿,虽然个人能暂时躲避一下,但真能跑得了吗?有一位温州企业家说得好:人逃了,信用也完全丧失了,谁知道你的过往,都会对你防一把。他还有一句话:人逃掉,或者结束生命,这是对不起家庭与亲人,也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
  面对危机,跑路,不是上策;化蛹为蝶,才是上策。不跑路,虽然有可能暂时失去财产、幸福与光环,但是信用依然累积在人们的心中,因而当需要帮助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仍然会施手扶助,政府更是会大力出手相助。不用说就能马上化危为机,但肯定能闯过急流险滩,最终没几年又可能重新站了起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危机,遇到风暴,选择面对,才是上策。
  
  
  
  
  
  
  
  
  
  第十四章 并非“二奶”
  
  是非功过,谁予以评说?
  合法非法,谁能说分明?
  民间借贷的是非功过,民间借贷的合法与否,不仅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观点,在经济金融界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尽管法律法规和最高院对民间借贷的行为有过诸多肯定,但民间借贷与金融法律之关系,在有的人眼里,犹如二奶之于合法妻子,似乎总感到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其实,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二奶却是法律上不予认可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民间借贷并非“二奶”,这是必须明确的。把民间借贷视为“二奶”,或者视为“另类”,这是绝对不能许可的。对其必须警惕,应坚决予以澄清。
  那么,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到底在哪里呢?
  浙江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曾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说“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法律现象。”他先后提出了民间借贷法律服务概念,组建了民间借贷法律服务团队,开展了民间借贷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举办了民间借贷法律讲座以及进行宣传推广,还搭建了民间借贷法律服务平台,热心地开展民间借贷法律服务业务。与此同时,他还发表了《民间借贷法律服务可行性分析》、《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民间借贷法律服务发展之路》等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了可喜的探讨。
  现根据颜贻潘主任的相关文章,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的谈话,分为“有法无法”、“险大险小”、“可控可为”、“有无名分”等四个方面,就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论述。
  
  
  第十五章 出路何在
  
  地下的,能走到地上吗?
  躲着的,能见到阳光吗?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是相当严重的,温州民间信用崩坍是令人震惊的。那么,温州民间借贷还有没有出路呢?温州民间信用还能不能重新构建呢?温州民间借贷能否从地下走向地面呢?
  尽管,这是一个难题目,已经难了几十年。
  尽管,这是一个大题目,已经困了几代人。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发展一直存在着“两多两难”现象,即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小微企业多,但融资难。一边有钱没地方投,一边要钱没地方融,中间有一道墙,这道墙就是体制问题。如此一来,没有正门只能走旁门,没有正道只能走左道,民间金融只能在这个墙底下挖一个地道。地道里不见阳光,风险高,融资成本也高。在其他地方,亦是如此。
  那么,能有出路吗?
  回答,应是肯定的。
  希望,应是大有的。
  这不仅仅因为,从上到下,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出手和全力引导,各方面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开展地方金融工作创新,打造金融改革试验区,设法把那堵墙打通,给民间借贷开一扇门,开一个窗口。这是非常令人向往的。当然,还得看实践。
  而且,宏观上有众多的专家在指点迷津,微观上温州已有把民间信用引入到银行信用的成功实践,还有积极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服务的可喜探索。
  专家的指点迷津,值得我们深思。
  民间的实践和探索,值得我们关注。
  政府的改革试验,则是一个关键。
  只要上下同心,各方齐力,有一个到位的金融体制改革,能有效吸取群众的成功探索,温州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指日可待。
  
  
  第十六章 风雨之悟
  
  治了“标”,还要不要治本?
  化了“危”,还需不需反思?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风暴,尖锐地揭露了许多问题,更给人以众多的警示、启迪和反思。温州的、各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官方的、民间的;专家的、市民的;报刊上的、网络上的……可以说到处都在评说,到处都在议论,到处都在感悟。
  这里,有评论温州经济的:温州民营企业到底怎么了?温州模式是否垮了?
  这里,有评论温州民营老板的:怎么都不做实业而去“炒钱”了“放贷”了?职业诚信怎么轰然倒塌了?
  这里,有评论中国金融体制的:是否对民间借贷危机负有责任?是否应尽快推进金融改革?
  如此等等,等等。
  只要打开百度,嵌入“温州民间借贷风暴”,就可以看到数不尽的评点,不下数以千计万计。
  而在报刊上,即使到了11月份,温州危机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少杂志仍然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重点专题,并展开深度解读,进行深度反思。
  本地的,外地的,反思的话,似乎早就给讲完了;
  专家的,记者的,建言的话,也似乎都给说完了。
  不过,直击民间借贷风暴的亲历者,被如此特大风暴猛吹之后,依然还有一些风雨之悟,还有一些与人不同的感悟。
  一曰:民间信用之思——到底有无法律地位,是否只可讲个“引导”?应否加上一个“发展”?
  二曰:金融体制之思——应否尽快改革到位,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让地方有金融监管权?
  三曰:企业导向之思——不少企业发展导向,是否有点误人子弟?是否应该尽快改一改了?
  四曰:地方应对之思——出手应对借贷风暴,动作是否过于迟缓?有否值得反思总结之处?
  当然,感悟到的东西还有不少,需要感悟的东西还有更多。
    

书籍目录

炒钱之疯(代序) 
第一章  风暴骤起
一、信泰危机 
二、现身说法 
三、信泰复工 
四、重组设想 
第二章  老板跑路(上)
一、一年出走200人 
二、黄鹤一去不复返 
三、三旗真的要倒? 
四、"波特曼"老板出走 
五、悄然出走又回来 
六、"芙蓉"也飘走了 
七、"星宝"一跑再"跑" 
八、"东方"老板跑路疑云 
第三章  老板跑路(下)
一、卷走巨款十三亿? 
二、一场有预谋的骗局? 
三、无力回天一走了之? 
四、"跑了"就能"算了"? 
五、只因欠薪而"跑路"? 
六、非法吸存知罪否? 
第四章  借贷险象
一、跳楼一死了之 
二、人快也要疯了 
三、犹如"高空走钢丝" 
四、怎一个利字江湖 
五、一年利息180%? 
六、平均每天受理纠纷30件 
第五章  内幕消息 
一、担保公司之异化 
二、担保公司之违规 
三、担保公司之抽资 
四、担保公司之被套 
五、担保公司之危机 
六、担保公司之"出货" 
七、担保公司之"寒冬" 
第六章  真真假假
一、"参展"乎?"跑路"乎? 
二、"跑路"乎?"造谣"乎? 
三、"跳楼"乎?"忽悠"乎? 
四、"黑锅"乎?"误杀"乎? 
五、"89%"乎?"600亿"乎? 
第七章  骇人听闻 
一、立人集团22亿高利贷崩盘 
二、平均利润仅1%到3% 
三、开千人大厂不及老婆1人炒房 
四、中小企业亏损面超过四分之一 
五、日子比08年金融危机还难过 
第八章  危险信号
一、东莞380亿元巨资暗流汹涌 
二、台州有29名老板跑路 
三、福建屡发民间借贷崩盘事件 
四、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崩盘 
五、神木上千地下钱庄危机四伏 
六、贫困县泗洪"全民放贷" 
七、常熟美女老板借款6亿跑路 
第九章  高层震动
一、倾听企业之声 
二、激扬发展之心 
三、出台宏观之策 
四、开展金融之改 
第十章  出手出手
一、精辟之喻 
二、霹雳之力 
三、组合之拳 
四、定风之剑 
五、应急之血 
六、阳光之举 
七、健康之法 
第十一章  撑伞撑伞
一、一企一策 
二、赶着"落地" 
三、特事特办 
四、创新模式 
第十二章  抱团取暖
一、三个倡议 
二、互助基金 
三、携手相助 
四、乐当"棉袄" 
第十三章  化蛹为蝶
一、霸力的故事 
二、蓝天的故事 
三、欧健的故事 
四、菲林的故事 
五、铠睿的故事 
第十四章  并非"二奶"
一、有法无法? 
二、险大险小? 
三、可控可为? 
四、有无名分? 
第十五章  出路何在
一、方兴搭建的"信用之桥" 
二、攀远探寻的"规范之途" 
三、专家推荐的"监管之法" 
四、政府推进的"改革之路" 
第十六章  风雨之悟
一、民间信用之思 
二、金融体制之思 
三、企业导向之思 
四、地方应对之思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风暴骤起风暴!风暴!前所未有的大风暴!2011年9月,温州突然爆发了一场金融大风暴——民间信用骤然崩坍,老板接连跑路逃逸,不只一人跳楼自杀,企业接连关门破产,社会发生剧烈震荡。百姓震惊,官员震惊;中国震惊,世界震惊。人们无不纳闷:温州,到底怎么啦?民间信用的“圣地”,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地狱”?长期信用至上的温州老板,怎么突然之间就毫无信用了呢?如果说,温州民间借贷风暴的爆发,源于民营企业资金链的严重断裂而引起的民间信用崩坍,那么,温州民间借贷风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信泰董事长胡福林欠款10多亿出逃美国”的传闻。2011年9月21日,一则关于“温州规模最大眼镜企业信泰董事长胡福林欠款10多亿元(民间传言20亿元)出逃美国”的消息,突然在微博上以爆炸性的速度传播着。随之,不仅在温州,而且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各地,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就演变成了一个大风暴,喻之为一场民间信用12级强台风绝不为过。媒体也好,老百姓也好,政府官员也好,经济学者也好,无不把焦点对准温州,聚焦温州的民营企业,聚焦温州的民间借贷,聚焦温州的民营老板。北国南国,东部西部,海内海外,到处在问,到处在说,到处在评,到处在传:温州,到底怎么样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到底怎么样了?那么,“信泰危机”风暴背后的悬念与真相又到底是如何的呢?这场风暴又是如何演变的呢?第二章 老板跑路(上)跑路,逃匿!跑路,逃匿!一个个跑路,一个个逃匿,温州民间借贷危机风暴,大爆发于众多民营中小企业老板因巨额债务而跑路逃匿。从2011年4月份开始,温州就有老板跑路。到了8月份9月份,跑路的老板突然增多。最多的一天,据称跑路的有十人之多。而温州眼镜巨头、信泰集团董事长的跑路传闻,则让这场风暴震动了高层和坊间,让温州民间信用似乎在一夜之间崩坍。其实,温州民间借贷的出事,温州民营企业的倒闭,温州私营老板的出走,可以说历来就有,年年都有,不足为怪。出人意料的是,到了2011年,特别是到了下半年,民间借贷出事的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倒闭的越来越多,私营老板跑路的也越来越多,从个别演变成了一个群体,从偶然演变成了一个现象,从微风演变成了一场飓风。即使到了年底,春节之后,依然还有人跑路逃匿。跑路的原因,当然不是一句话能够讲清,但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说直接的原因,当属陷于巨额债务危机而难以自拔,资金链轰然断裂而难以自救。跑路逃匿,性质当然恶劣——不过,特别是对于做实业的企业主来说,跑路却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被迫无奈的——这是不能不看到的。况且,跑路如此成风,延续时间如此之长,却绝对是空前的,也有可能是绝后的。如是问题也就更为严重。这就不能不让人震动,不能不让人警醒,不能不让人深思。

编辑推荐

《温州民间借贷风暴》编辑推荐:惊心动魄的温州民间借贷内幕,变幻莫测的温州老板跑路故事,中国金融改革的爆发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温州民间借贷风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整本数围绕 事情的现象,起因,对策来写,还算过得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