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与台湾问题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张正玉 等著  页数:362  字数:41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正如大陆同为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一样,是世人皆知的常识,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或任何国家肆意曲解或篡改,更不容许任何人、任何势力或任何国家以任何手段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种、同源,是生死相依的骨肉同胞,承继的是相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风貌。    但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共内战并未最后结束,以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变化,尤其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插手,使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政治上的完全统一尚未最终完成,这一状况迄今已有整整60年的时间。每念及此,就不能不使全世界的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之扼腕感叹、忧心忡忡。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解决祖国的最终统一问题殚精竭虑,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虽然直到他们去世也没能解决这个世纪难题,但正是通过他们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艰辛卓越的工作,才牢牢的把台湾问题限定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之内,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与赞同,从而彻底粉碎了国际反华势力极力贩卖推行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地位未定”等,分裂中国、遏制中国与削弱中国的罪恶图谋;也使极少数“台独”分子的“台湾独立”迷梦永远不能得逞。为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各种条件成熟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不可撼动的坚实政治基础和创设了根本的必要条件。毫无疑问,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毛泽东、周恩来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的贡献,都是最重要、也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对此,我们应当给以很好的总结与继承。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目前还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本书作者不惴冒昧,搜集相关资料,勉为其难,写下以下文字,以求教于方家和同志们。

内容概要

  1919年至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倾注火量心血,思考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他们认为,台湾问题复杂,既是中国内政问题又涉及国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存在和平解决和武力解决两种方式。1949年至1955年,毛泽东、周恩来考虑以战争方式解放台湾,并经历了以战争方式直接解放台湾和分步骤解放台湾两个阶段的尝试。1956年至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将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作为工作的重点,其中从1958年开始,加强了防止台湾从祖国领土上分裂出去的工作。

作者简介

宋继和,齐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从事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与研究30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并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或教材10多部,在毛泽东思想研究和台湾问题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由于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鉴定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2011年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记入该办“成果鉴定工作负责的专家档案”。宋教授治学严谨,待人谦和,受到学术界较高的评价。 张正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学习逻辑学博弈论的研究与应用,现在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文章10余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台湾归属中国的历史
 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二、郑成功、清朝廷收复台湾
 三、台湾成为中国第二十个行省
 四、《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予日本
 五、日本对台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
 六、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第二章 台湾问题的形成
 一、蒋介石蓄意发动全面内战
 二、美国对蒋介石政权丧失信心
 三、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
 四、粟裕受命具体指挥解放台湾
 五、台湾的混乱无序状态
 六、朝鲜战争的酝酿和准备
 七、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台湾
第三章 朝鲜战争时期的台湾问题
 一、美国出兵台湾海峡
 二、蒋介石因朝鲜战争爆发得到了喘息时机
 三、关注朝鲜战局的毛泽东、周恩来
 四、中国的警告与被迫出兵
 五、抗美援朝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
 六、蒋介石与美国的交易与斗争
 七、朝鲜战争对世界政治的深刻影响
 八、蒋介石坐稳了“中华民国”小江山
第四章 武力解放与第一次台海危机
 一、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的美台关系
 二、党中央、毛泽东决定解放台湾
 三、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
 四、美台签订条约的内部斗争
 五、美台缔约与中国的反击
 六、反对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
 七、苏联对中国立场的支持
第五章 和平解放与第二次台海危机
 一、万隆会议上的声明与谈话
 二、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公布
 三、和平解放政策的初步实施
 四、两岸来往的一个回合
 五、炮击金门决策的制定
 六、炮击金门的实施过程
 七、炮击金门武戏文唱的一出好戏
 八、与炮击金门相关的两个问题
 九、解密的美国助蒋“核计划”
第六章 “联蒋抵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特赦战犯形成的冲击波
 二、确定对台工作总方针
 三、支持台湾内部的团结
 四、“一纲四目”与台湾反“台独”
 五、真相大白的孙立人“冤案”
 六、反对“台独”是国共的共同立场
第七章 一厢情愿的“反攻大陆”部署
 一、大陆灾祸的总体情况
 二、反对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
 三、蒋介石部署反攻大陆
 四、毛泽东、周恩来安排军民迎头痛击
 五、周恩来指挥的外交斗争
 六、毛泽东、中央军委指示:包围歼灭
 七、蒋介石发起“毋忘在莒”运动
第八章 “文革”之前和平解放的进展
 一、翁文灏、卫立煌先后归国
 二、于右任心向大陆盼祖国统一
 三、程思远为李宗仁归国穿针引线
 四、李宗仁从海外万里归国
 五、毛泽东与李宗仁的两次畅谈
 六、礼送蒋介石舅母去台湾
 七、曹聚仁不辞辛劳谋和平
第九章 极“左”错误对和平解放的干扰
 一、中国的“备战”与对外关系
 二、“文革”初期形势的大动荡大混乱
 三、曹聚仁的认识及家人的遭遇
 四、“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搁浅
 五、周恩来挽救危局的行动
 六、中共对台湾工作的倒退
第十章 中美交往为两岸统一奠定基础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二、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过程
 三、基辛格博士公开访华及意义
 四、尼克松访问中国受到欢迎
 五、《上海公报》的签署与意义
 六、蒋介石最后的愿望与犹豫
第十一章 临终嘱托与交代
 一、尼克松访华前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
 二、毛泽东、周恩来对台湾回归的未了情
 三、释放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和特务
 四、特赦战犯回台湾不被允许的冲突
 五、蔡省三的答问与周恩来的批示
 六、恢复“二?二八”纪念活动座谈会
 七、毛泽东谈他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
第十二章 毛泽东、周恩来的杰出贡献
 一、确立“一个中国”的根本原则
 二、坚决维护“一个中国”显示出的决心
 三、“炮击金门”演绎出来的文武大戏(上)
 四、“炮击金门”演绎出来的文武大戏(下)
 五、“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确定
 六、中华民族复兴统一路的开启
 七、简论毛泽东、周恩来的贡献
第十三章 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新发展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二、海峡两岸不相往来的坚冰被打破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四、新形势下“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五、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六、“一国两制”构想对和平解放的继承和发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日本独霸台湾的50年,用刺刀和屠杀暂时保持了台湾的表面稳定,这种情况和中国大陆那时的新老军阀,各自投靠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你争我夺,导致内战连绵不断,民不聊生的现实,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由麦克法考尔和费正清联合主编的《剑桥中国史》,这样讲到Et本在台湾的统治和这个时期台湾在高压下的曲折发展,“起先通过军事手段,稍后又通过大量的警察机器。日本人成功地采取了有秩序的和平社会统治管理体系和法律系统。严酷有时甚至是专断,使日本统治者造成了一种与20世纪上半叶日本军队在中国大陆造成的内战、军国主义、土匪和军事侵略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环境,这种环境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②诚然,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但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高压下,台湾在这50年中,表面上还是平静的。毫无疑问,“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利益而非台湾民众的利益,但是这一发展过程本身稳定提高了台湾民众的生活水平。到l945年,台湾进入了比中国大陆平均水平更发达的阶段。如在20世纪30年代,台湾有铁路2857英里,而整个大陆还不过9400英里;台湾的发电量几乎和大陆相当。日本统治者大幅度地改进公众卫生条件和发展初级教育,花大力气兴建港口和高速公路,并开始创建工业基地。……通过农业灌溉的发展,新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农村社会组织,台湾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虽然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依靠他们自身的勤劳勇敢有了某种程度的提高,1940年代已普遍高于大陆,但是他们绝不甘心做亡国奴,日夜盼望回归祖国。 1941年12月7日,因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下午7时,中国国民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示中外: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所以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祉与世界和平。此中国政府屡经声明者。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成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布告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立法院院长孙科、司法院院长张居正、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和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联合签署,以示庄严郑重,充分体现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国家意志的名义,废止割让台澎的《马关条约》等所有中日间的不平等条约,从而有力确认台湾澎湖等,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根据国际法的一般原则“战争使得交战国的条约失效”。中国政府对日本正式宣战,双方成为交战国,自然就废止了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中日间的一切条约、协定与合同。《马关条约》废止,日本借以侵占台湾的凭据,就不复存在。当然,中国收复台湾的意愿和决心,必须等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才能实现。

后记

修改完书稿的最后一段,终于可以安心写后记了。撰写本书的艰辛和愉悦,三次修改本书的劳神与苦恼,以及出版本书的不易与麻烦,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所道也。    此刻想说的话很多很多,但是最想说的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首先,我想要感谢的是:恩师李威周先生,是他带领我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指导我写出几篇习作并发表,使我具备了起码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感谢的是恩师樊瑞平先生,是他带领我进入了研究毛泽东思想领域的大门,并承蒙他多方提携,让我参与了他主持的几个省级与国家级的科研课题,使我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令我极为悲痛和遗憾的是,两位恩师在我这部学术著作尚未着手写作时,已归道山。在此,我谨以非常虔诚、万分感激的感恩之情,将此书献给两位恩师的在天之灵。另外,还应当感谢我的母校山东大学的诸多恩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与做学问,以至在30年以后,我仍然经常回忆起当年做学生时那极为美好的感觉,先生们旁征博引、出神入化的讲授,使我这个做学生的如醉如痴、如坐春风。因此,谨向我所有的恩师表示最为虔诚的感谢与敬意!并敬祝仙逝的老师安息、健在的老师健康长寿!    其次,我要感谢的是,与我大学同窗四年的杨信礼教授,最早是他邀我参加了樊瑞平老师的科研项目,并给与了我多方指导与极大帮助,使我从中受益极深、收获很大。同窗刘陆鹏教授、付永军教授、刘杰教授、刘志扬教授、刘兵教授等,也在各方面给与了我诸多指导帮助。对于同学之间的珍贵友谊,以及他们对我无私的帮助和提携,我之感激之心,无以言表。    本书作为山东省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得到了省人文社科规划办公室领导与工作人员大力协助,并在课题的研究与出版资金方面予以重要支持,给我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减轻了我从事此项研究的压力和后顾之忧,在此也深表感激之意。    我的合作者张正玉同志,过去是我的学生,他不仅按照我的要求撰写了本书的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的有关内容,还在本书的整理、出版等方面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没有他的支持帮助,本书的出版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对他努力出色的合作与工作,也表示非常满意与诚挚谢意。    本课题的诸多参与者,齐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课教研室的原有人员,王淑敏同志、曾凡朝同志、李伟同志、练强同志,以及教研室现有人员鞠忠美同志、孙红霞同志、刘金玲同志、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黄海燕同志等,参加了此课题的研究;还有我过去的学生与现在的朋友毕节学院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孙淑桥同志、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罗宝成同志、山东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肖虹同志等,在本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的打印、复印,书稿的校订与定稿,各方面关系的协调疏通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本书大纲的初创与研究、确立阶段,他(她)们提出的重要意见,对于完善本书体系、写好本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孙淑桥、肖虹两人还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初稿,有些同志也曾与我合作,在近几年发表过本课题研究的先期成果。因此,本书作为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毫无疑问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与成果。我当然有必要向所有参与本书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最深切的谢意,在此仅道一声:“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出色的工作与贡献!”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妻子与孩子,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是不能不提及的,对家人的感激与感恩深情,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说,就是无以言表,“此处无声胜有声”。更应当感激、感恩与感谢的是,我那年近九旬的老父与老母双亲,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并将我抚养成人,虽然他们并无多少文化,但却教导我虔心向善向学。只是由于我工作较忙,未能时时探望问候,而他们用那博大宽广的心胸,每每给予原谅与鼓励。在此,也把本书作为献给他们的一份不像样子的礼物,并敬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    团结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尤其是梁光玉社长更是为此费尽心力,在此,亦以万分感激的心情向他们表示最为诚挚的谢意。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的有关专家,极为负责任地审读本书,并对本书提出总的要求,还对本书的缺陷与不当之处,提出很有针对性的修改与提高意见,使本书尽可能避免了一些失误,本书作者亦深铭感之,谨对他们的指导帮助,表示最深切谢意。    齐鲁师范学院科研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对我的此项研究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也表示衷心感谢。    唐人贾岛有诗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作为本课题的负责人与本书的第一著作者,虽然书稿写完并已定稿即将出版,但是我毫无贾岛那般的自信与豪情。严格来说,对于这个课题我已经考虑与关注多年,十多年前就发表过类似论文,但由于自己懒散成习,对待科学研究不够重视,因此,本应该多出一点成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以至总无多大出息,也算自食其果吧。我想,虽然来日无多,但是我能够意识到自身这个极大缺陷,也许今后将有些许进步,大概还有些可能吧。谨以此话作为自勉之词。    特别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本书大纲虽采纳过许多同志们的部分意见,但主要是由我起草、制定,并最终确定下来的。因此,它体现的只是我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张正玉同志写作的有关部分,也是完全按照我的要求与安排来撰稿的,并最终由我改写并审定的。因此,本书如果有失误与不当之处,当然由我负全部责任,这是无须质疑的。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的心情是激动与复杂的,因为它将被视为我与张正玉同志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希望本书能够作为引玉之砖,在关于毛泽东、周恩来与台湾问题的研究上,留下小小的一个印记,能够起到一点点助推的作用。果真如此,作者将视为极大的荣誉与骄傲。当然,本书作者也热切盼望学术界的专家与学者批评指正。最后再说一遍,本书如有失误或不当之处,完全由宋继和负全部责任!    宋继和    2011年9月于济南

编辑推荐

《毛泽东、周恩来与台湾问题》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周恩来与台湾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