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模式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知识产权  作者:陆小成  页数:234  字数:195000  

内容概要

本书在分析低碳经济与区域创新系统等理论基础上,提出并探讨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结构及其功能,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区域低碳创新部分的内在关联,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融合化、生态化、虚拟化模式及其运行机制,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例,提出基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对策选择。  本书具有较强理论创新性和实践应用价值,适于从事低碳经济、区域创新系统、服务经济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规划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作者简介

陆小成,男,1978年乍,湖南耒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0年6月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研究方向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公共政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在《科学学研究》、《中国科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现状  1.2.2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  1.2.3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研究  1.2.4 关于低碳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关系研究  1.2.5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可能创新之处第2章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提出及其架构分析 2.1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提出的理论依据  2.1.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2.1.3 低碳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的比较 2.2.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涵诠释 2.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架构分析  2.3.1 低碳知识生产系统  2.3.2 低碳技术创新系统  2.3.3 低碳创新政策系统  2.3.4 低碳创新服务系统  2.3.5 低碳创新文化系统 2.4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2.4.1 低碳知识生产与扩散  2.4.2 低碳创新创业实验与试点功能  2.4.3 创新主体的选择与资源优化整合功能  2.4.4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合法性认同 2.5 本章小结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及其对低碳创新系统构建的作用 3.1 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及其集群态势  3.1.1 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分类  3.1.2 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特征  3.1.3 生产性服务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 3.2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提出:相关概念的比较 3.3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理论依据  3.3.1 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  3.3.2 韦伯区位集聚理论  3.3.3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3.3.4 佩鲁增长极理论  3.3.5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3.4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主要动因  3.4.1 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  3.4.2 现代制造业的服务化需求  3.4.3 人力资本累积和知识创新的驱动  3.4.4 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重视 3.5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对低碳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作用  3.5.1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具有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优势  3.5.2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主体  3.5.3 生产性服务业是新低碳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3.5.4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区域集中治理污染的重要载体  3.5.5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提升区域低碳创新能力的重要桥梁 3.6 本章小结第4章 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模式选择 4.1 产业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化模式  4.1.1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趋势  4.1.2 基于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化机理  4.1.3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化的主要类型 4.2 区域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生态化模式  4.2.1 集群生态化的基本内涵:以绿色供应链和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  4.2.2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生态化的主要环节  4.2.3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4.3 跨区域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虚拟化模式  4.3.1 生产性服务业与虚拟化集群的关系  4.3.2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虚拟化: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知识创新  4.3.3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虚拟化的构成、联系与形式 4.4 本章小结第5章 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机制研究 5.1 产业层面:基于知识链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机制  5.1.1 知识链与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  5.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知识化:边界模糊  5.1.3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的交互性学习  5.1.4 基于知识链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融合机制 5.2 区域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低碳创新机制  5.2.1 低碳创新主体层面:构建低碳知识生产机制  5.2.2 低碳创新资源层面:构建低碳创新服务机制  5.2.3 低碳创新环境层面:构建低碳创新信任与宣传机制 5.3 跨区域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动态联盟机制  5.3.1 动态联盟机制与传统集群机制的比较  5.3.2 动态联盟的组建机制选择第6章 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对策选择第7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除了通用电气实行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惠普公司(HP)、思科(cisco)、IBM等跨国公司都纷纷采取这一战略,制造业服务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制造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激烈的市场竞争永远抢占先机,需要进行集群发展和比较完善的配套服务投入,才能更加有力地应对市场变化,随着产品技术含量、服务要求的提升,需要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高度的融合与分工合作,通过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提升制造业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制造业服务化的需求促进了研发服务、金融、保险、物流、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紧密结合,构建了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服务链体系。同时,大型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功能的分拆和外包也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更多的订单和发展机遇,吸引和衍生出更多的专业化服务企业集聚,地理位置的临近和资源市场的共享,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模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特意买来看的,不错,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