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刘全顺,魏俊,张献勇 著  页数:212  字数:175000  

内容概要

地方财政并非中央财政的简单翻版,它有着自身运行的特殊规律。由刘全顺和魏俊等编著的《地方财政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对涉及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了我国现行地方财政体制的法律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法律原则、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的设置、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关系、地方财政预算制度的统一、地方财政监督,以及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等问题。《地方财政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地方财政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魏俊,男,1968年5月生,四川达州人,副教授,法学硕士,现为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财税法学。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3部,出版学术专著1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公共财政概述
第一节公共财政的逻辑前提
一、公共产品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失灵
第二节公共财政的本体分析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二、公共财政的特征
三、公共财政的意义
第三节公共财政的框架构建
一、规范财政收入
二、规范财政支出
三、规范财政预算
第四节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
一、公共财政视野下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方针——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三、与公共财政相适应,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章我国现行地方财政体制的法律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1994年以前包干体制下的地方财政体制
二、1994年以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地方财政体制
三、分税制改革的成效
第二节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法律特征
一、规范性
二、宏观调控性
三、公共性
第三节地方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权界定不清晰,事权财权严重不对称
二、省级调控能力仍然偏弱
三、地区间财力不平衡
四、部分县乡财政比较困难
五、非税收入和非预算问题严重
第三章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法律原则及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的设置
第一节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法律原则
一、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原则
二、增强省级财政调控和保障能力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财政法制原则
第二节地方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的设置
一、关于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
二、关于一级事权.
三、关于一级财权和一级税基
四、关于一级预算和支出管理
第四章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关系
第一节事权和财权的重新诠释
一、政府事权的重新诠释
二、政府财权的重新诠释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事权与财权重新定位的必要性
第二节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分配
一、现实的视角
二、理论的视角
三、国外关于事权与财权关系的定位
四、财力与事权相统一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节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定位
一、突破“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强调“财力与事权的协调”更具有合理性
二、地方各级政府事权的配置
三、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
第五章地方财政预算制度的统一
第一节政府预算制度的统一性概述
一、财政预算制度统一性的含义
二、财政预算制度统一性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我国地方财政预算制度统一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财政预算体制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二、地方财政预算编制过程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第三节地方财政预算制度统一性的完善
一、加强政府预算的法治性
二、编制综合预算
三、加快“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的完善、推广和应用
第四节山东省统一地方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探索
一、全面启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
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启用后带来的变化
三、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
第六章地方国有资产出资人与管理人的职责
第一节地方国有资产出资人与管理人概述
一、国有资产出资人与管理人的概念
二、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制度
第二节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承担
一、地方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建立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并非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唯一合法机构
第三节国有资产出资人收益职责主体的确定
一、收益权是出资人权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财政部门是国有资产出资人收益职责的适格主体
三、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
第七章地方财政监督(上)——财政部门内部监督
第一节地方财政内部监督概述
一、财政监督机制及其理论依据
二、加强地方财政监督的意义
第二节地方财政内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地方财政内部监督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山东省地方财政内部监督存在的具体问题
第三节地方财政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一、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的内容
第八章地方财政监督(中)——权力机关监督
第一节预算年度调整
一、预算年度的宪政价值
二、我国预算年度与人大会期不衔接
三、《预算法》的补救措施评析
四、各国预算年度的确定
五、预算年度调整:强化人大预算审批权的一个可行思路
第二节人大对预算的修正
一、财政预算修正的界定
二、财政预算修正的比较考察
三、我国财政预算修正的制度设计
第三节人大对预算的否决
一、代议机关预算否决的界定
二、代议机关预算否决的类型
三、代议机关预算否决的后果
四、代议机关预算否决的补救
第九章地方财政监督(下)——公众监督
第一节地方财政公众监督概述
一、公众参与预算的意义
二、公众参与预算的原则
第二节地方财政公众监督的方式及途径
一、公众参与预算的方式
二、公众参与预算的前提:预算信息公开
第十章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一节地方政府负债
一、法律的规定与现实的无奈
二、对地方政府负债适法性的重新审视
三、对策与措施
第二节省以下地方转移支付制度
一、转移支付制度概述
二、建立起规范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明确划分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公共财政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突飞猛进,构建了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也被提到13程上来。1994年,项怀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公共财政”。1998年年底,中央正式提出以建立公共财政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2006年,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指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自此,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日益明显。公共财政体制与原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财政体制存在很大差别,与旧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职能应随之转变。“十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色:一是财政收人来源趋于健康稳定,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政府间财力分配新机制初步形成;二是财政支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一些失调的支出关系得到初步调整,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比较集中地投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三是财政管理手段得到创新,建立和健全激励型财政分配新机制,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四是监督评价新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推进了法制财政建设的进程。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方财政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