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关晓光 编  页数:273  字数:423000  

前言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管理专业规划教材”是依据教育部有关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文件精神,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划指导下,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部分高等医药院校教师联合参加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系列行业规划教材。  近年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陆续开设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及中医药企事业经营理论、管理技术和方法的高级人才。自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管理专业教学以来,由于所用教材大多为自编教材或综合性院校编写的教材,所以一直没有较统一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上也难以体现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特色。教材的问题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管理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基于以上现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宏观指导下,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一线教师以及教学主管部门的呼吁,于2006年启动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管理专业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行业规划教材建设的精神,本套教材的编写组织工作采用了“政府指导,学会主办,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运作机制。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于2006年3月向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务处和管理学院(或管理系)下发了《关于全国中医药院校管理专业课程规划教材目录的征求意见函》,根据各院校意见反馈,同时结合各院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经专家委员会讨论,最终确定了14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具体书目为:《医院管理学》《医药企业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药事管理学》《卫生信息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公共关系学》《医药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医院管理案例》。  本套教材在组织编写过程中,严格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精品战略”精神,从教材规划到教材编写、专家论证、编辑加工、出版,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层层把关,步步加强,使“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贯彻全过程。每种教材均经历了编写会、审稿会、定稿会的反复论证,不断完善,注意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强调突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材中尽量体现中医药特色。  本套教材从开始论证到最后编写工作的完成,始终得到了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各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均给予了大力支持。

内容概要

本教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依据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在参考国内各专业(如营销学、管理学、传播学专业)现有《公共关系学》教材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院校(包括中医药院校)的特点、规律和国内外医药行业、医药企业典型案例编写而成。教材系统讲授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体系,紧密结合中医药院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思想与专业实际,在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先进性、学术性与启发性的同时,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突出与医药管理专业的联系。②突出时代性、前沿性的特点。③突出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④突出与国内外公关典型案例的联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含义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和目的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界定
一、公共关系的多种指代
二、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
三、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
四、公共关系与宣传工作
五、公共关系与销售活动
第三节 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三、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方法
四、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起源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二、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三、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四、爱德华·伯内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的发展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一、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二、社会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三、物质技术——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四、文化心理——由“理性”转向“人性”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第七章 公共关系调查与策划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实施与评估
第九章 公共关系的模式
第十章 公共关系谈判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沟通
第十二章 公共关系中的文书写作
第十三章 公共关系的礼仪与技巧
第十四章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第十五章 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

章节摘录

  现代公共关系是20世纪初在西方形成的,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公共关系热”早-已风靡全球。西方有学者把以电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生活富裕程度,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经济管理效能,看作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标志。20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随我国改革开放传人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一词,已被大家熟知,并经常使用,公共关系热潮一浪高于一浪。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有其特定的概念、要素和特征。这些不仅使这门学科有存在和研究的必要,而且决定了公共关系学的总体框架和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  人们的关系一般可分为3个层次:如果以国家为主体与他人发生的关系,叫国务关系;如果以个人为主体与他人发生的关系,叫人际关系;如果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与他人发生的关系,称为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有其相对明确的界定。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一)关系的含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关系是指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表现在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和活动中。  从特殊意义上讲,关系是对人而言的,它具有人文性,即主体的能动性。人在与外界联系时,要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他既认识环境,又改造环境,使其与人的生存需要更加适应。应该说,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关系的基本属性。离开人的存在和介人,关系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人以外的任何动物虽也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但这些动物只是凭借本能去适应环境,不能对外界环境进行能动的反映。这种单方面实施作用的状态,不具有主体能动性,因而不能与外界构成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因此,从关系的人文性特点来看,关系的限定范围只是指人和事物、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据此,可将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物构成的自然关系。另一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构成的社会关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共关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挺丰富的,案例也不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