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文化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冯模健  页数:223  

前言

冯模健先生将他所著的《杏林文化研究丛书》(《杏林文化》及姊妹篇《建安神医董奉传奇及养生智慧》)书稿清样送来请我作序,我认真阅读完书稿后,感慨万千,也借此机会谈一谈我的感受和认识。杏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语言。正如模健先生在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它以物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高度的生命智慧,这就是对和谐社会构建和大医精诚道德观的倡行。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与史学界、思想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究中医杏林文化,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宣传杏林文化,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杏林文化形成的真相一直是一个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待解之谜。模健先生在探究杏林文化时,提出了“杏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原生态物化实体意义的思想活化石”的观点。同时,他认为,“杏林文化是历代医家、思想家共同构建的一座思想大厦”,通过潜心研究,口碑相传、世代承袭而又真相迷离的董奉精神和杏林文化一下子令人豁然开朗。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探源,目的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杏林文化更深刻的含义。然而要想全面地阐释杏林文化,必须对杏林文化的内涵要有客观的评价,以确定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杏林”一词,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中医药的符号,寓意也更深刻。作者从“文化”的角度阐述“杏林”,分析了董奉杏林园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杏林”成为中医药符号的文化内涵,有独到见解。本书分探源篇、研究篇、论述篇对杏林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书后附有“杏林诗词赏析”。

书籍目录

探源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一)殷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产生时期     (二)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形成时期     (三)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成熟时期     (四)魏晋隋唐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完善时期     (五)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光大时期   第二节  杏林文化的含义     一、文化的含义     二、杏林文化的含义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观”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形神合一观”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防患于未然”思想   第四节  杏林文化与岐黄文化     一、杏林文化是岐黄文化的延伸     二、杏林精神是一面大医魅力和价值的明镜     三、杏林精神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四、杏林精神是历代医家思想的结晶 第二章  杏林成为中医药符号的缘由     一、“太乙真人”的诰封推进了杏林文化形成进程     二、儒道两家的神灭论思想促进了杏林文化的产生     三、《黄帝内经》和杏林精神为杏林成为中医药符号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杏林文化的标志性人物——董奉   第一节  “建安神医”董奉     一、文书小吏     二、弃吏从道     三、隐居庐山   第二节  庐山杏林园的构建     一、时代催生了庐山杏林园     二、庐山杏林园成为理想社会的缩影研究篇 第四章  解读杏林文化     一、将董奉精神和杏林文化放到神话传说中去把握     二、将董奉精神和杏林文化放到历史_的大背景中去认识     三、将董奉精神和杏林文化放到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去认识     四、将董奉精神和杏林文化放到抽象的符号中去认识     五、将董奉精神和杏林文化放到内心世界去体悟 第五章  杏林文化探疑     一、评葛洪论董奉     二、董奉如何成为“建安神医”的     三、董奉缘何成为“太乙真人”     四、董奉为何无片言只语传世     五、董奉草堂及杏林遗址今考 第六章  杏林文化的本体含义     一、杏林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和谐杏林”是和谐社会的代言     三、“虎溪三啸”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体现     四、“生命和谐”是中医药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     五、“诚信”是医德医风的集中体现 第七章  杏林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第一节  人文情怀促进了杏林诗词的繁荣     (一)南北朝及唐代的杏林诗词     (二)宋代的杏林诗词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杏林诗词     (四)明清时期的杏林诗词   第二节  杏林诗词中《清明》一诗中的“杏花村”考论述篇 第八章  道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一)道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源头     一、医道无止境     二、“道法自然”   (二)气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构建的物质基础     一、元气     二、分化之气     三、气分阴阳、正邪   (三)“负阴抱阳观”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     一、“负阴抱阳观”的认识     二、“阴平阳秘”的认识   (四)相对论对中医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相对论的理论内涵     二、相对论对中医学理论构建的影响 第九章  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一)儒家思想中的“礼制观”与中医学     一、儒家“礼制观”在中医学五脏功能上的体现     二、儒家“礼制观”在中医学六腑功能上的体现     三、儒家“礼制观”在中医学药物配伍中的体现   (二)儒家思想在杏林文化中的体现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二、儒家思想的纲领是“中庸”     三、儒家思想的人伦准则是“信”     四、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政治观点是“礼” 第十章  道教中的医学思想   第一节  道教中的自然医学观   第二节  道教医学思想中的自然医学之道   第三节  走出历史阴影的东方自然医学 第十一章  从杏林文化到庐山和合文化的演进   (一)释道文化合流形成庐山和合文化     一、庐山和合文化的产生     二、庐山和合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儒学与佛道两教的融汇提升了庐山和合文化   (三)庐山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第十二章  杏林文化研究之思考     一、杏林文化为什么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思想理念的结晶     二、杏林文化为什么是老百姓心中的丰碑     三、杏林文化为什么是中医学术争鸣所形成的共识     四、杏林文化建设引发的思考参考文献附录一  神仙传卷十董奉附录二  太一观董真人殿碑铭附录三  洪州道正倪君碣附录四  重修观记附录五  杏林诗词赏析

章节摘录

在没有医学教育制度和考核体系的古代,医家要得到普遍的价值认可,不仅需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还要有典型的医案作为佐证。华佗首创麻沸散、五禽戏,并以一针治愈曹操的“头风眩”病而被尊为“医神”。张仲景不但因其“太守坐堂为民诊病”而成为医家美谈,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更因为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著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被尊为“医圣”。那么,董奉又是如何成为神医且被大众尊为“医仙”的呢?  其一,据晋裴松之《三国志注》记载:“葛洪神仙传日: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奉字君异,侯官人也。”“燮”为何许人也?据《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记载:“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作为七郡总督的绥南中郎将,按古代官吏设置制度,专门有医官服侍。连专职医官都无法治愈士燮的病,“死已三日”,再延请董奉施治,说明董奉精湛的医术当时已在两广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偏在万里,威尊无上”的士燮的起死回生使董奉更是名噪一时。  其二,董奉自“活士燮”一年以后便离开交州到庐山隐居,离开交州之后的十余年均是东汉建安年间。这期间,董奉在庐山修道行医、广济苍生,以他高超非凡的医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包括庐山地区在内的广大吴楚民众的衷心爱戴。其中许多动人事迹在老百姓中口碑相颂,流传甚广,被老百姓尊称为“建安神医”。

编辑推荐

《杏林文化》:杏林文化研究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杏林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估计升职称写得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