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养生少生病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李寅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人自仓廪足之后就一直在探讨养生、追求长寿,可上至历代帝王、下至寻常百姓,似乎都还远远未曾达到追求之目的。    2011年春节晚会上姜昆表演了一个相声:甲专家说苹果要带皮吃,乙专家说苹果不能带皮吃,结果闹得不知道这苹果到底该怎么吃了。这虽然仅仅是一个艺术作品,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各路专家们对同一问题出现大相径庭说法的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众说纷纭的养生各家“邪说”,您迷惑了吗?    从早期的甩手疗法、打鸡血、喝红茶菌热,以及对某些气功大师意念治病、隔空取物的狂热追捧,到近年来的吃果子狸、吃老鼠、生吃泥鳅、生吃茄子等;从早些年的“神医”胡万林,到近几年的神仙道长李一、李培刚、刘太医、张悟本、大道堂刘逢军,虽然每一轮错误的养生方式都会引起一番思考,虽然一个个“大师”倒下了,但大众似乎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启发。难道真的是咱中国的老百姓太愚昧了吗?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养生大师,您是否能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17日国内即发生大范围哄抢食用盐的集体荒唐行为。    面对诸如此类的以讹传讹而不设防的举动,您怎样才能做到让“谣盐”止于智者?    本人从事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十几年,在年将不惑时终于明白: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养生同样如此,以人为本因人而异。    本书不是一本面面俱到的养生经,也不是一本人云亦云的养生经。我只是把我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或许是您正在经历的,通过我的方式告诉您:它或许是不对的。    正确的养生方式,无疑会提高您的生活质量,而错误的养生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降低您的生活质量。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养生,肯定都会改变您的人生。    说实话,我并不奢望仅仅通过这样一本小册子让您长寿,但它绝对可以让您减少错误的养生方法,减少对自己身体的损害。归根结底,我是想帮助您确立起适合自己的养生经。    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内容概要

  一位地道的中医通过他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减少错位的养生方法对身体的损害,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书中提供的诸多养生方法简单实用,可供读者选择。掩卷之余,你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养生是个大工程,每天学会一点点,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作者:李寅
专业地道中医,曾出版个人专著《温法纵横》《温法述药》,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好评。

书籍目录

从饮食说起
美丽的错误
中国人的某些诡异行为
当这此变为常识
对养生爱好者说
也谈体质学说
善于医患关系
给您支招
实用小方——真正的简、便、验、廉
附:养生三字经
后记:养生是个大工程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医的忌口,与年龄的老幼、体质的盛衰、病证的属性、季节的变化、地域的差异等因素有关。1.因病忌口不同的疾病,需要的忌口是不同的。如《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心病忌咸、肝病忌辛、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以及其他古医籍分别记载着消渴忌糖、水肿病忌盐等。现代医学同样根据疾病决定忌口,如肾炎、浮肿病人忌盐,肝炎肝功能不全病人忌酒及脂肪食物;心血管病人忌高脂肪;尿毒症患者忌高蛋白;胃肠疾病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人忌酗酒,少食盐及辛辣肥腻食物;患有过敏性疾病及哮喘者,鱼、虾等海鲜类食物应绝对禁忌;便秘者忌食辛辣肥腻食物;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忌多食动物脂肪和内脏;失眠之人下午、晚间忌饮浓茶及咖啡,辛辣上火的食物也应少吃。2.因药忌口中药与食物若配合不当,则会降低疗效或失去疗效,甚至会增加中药的毒性反应。凡热证、实证、阴虚心火旺之症,如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心神不宁,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及多糖、高脂食品。凡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阴阳两亏者,如手脚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应忌食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鱼等寒凉、滋腻、黏滑的食品。凡热毒缠身、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忌食毛笋、毛茹、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等。

后记

养生是个大工程    我很少看关于养生的书籍。在写作这本书时,有朋友好心建议我应该看一看别人是怎样写的,我想了一下,还是没有采纳(本书主要参考的,还是中医的经典书籍,如《黄帝内经》《千金方》《脾胃论》等。当代的,主要是参考了《中国中医药报》上的相关文章,由于大多是剪报留存,所以很多原始日期、作者等已不可查,在这里一并致以谢意)。    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医,我知道,社会上流行的养生书,大多不是中医或纯正的中医写的。我并不是说他们写得不好或不对。西方的养生学是在营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人为研究到回归自然的发展过程。虽然细化了《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念,也就是充分研究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成分,确定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等的含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较为具体的饮食原则。但是,如同西医治病往往只见病不见人一样,西方养生观缺少中医强调的整体观,从而过分地关注或强调某一方面。这与我个人的养生观是相悖的。    在我的眼里,养生是个综合体,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包括身体上的、心理上的、饮食上的、运动上的等等。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才会使我们的机体尽可能地处于和谐、均衡的状态。    现在中央有一句口号:“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什么是“全面和谐”?全面和谐不是局部和谐,不是这里和谐那里不和谐,也不是那里和谐这里不和谐,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两手都要硬”,而不是仅强调某一方面。    养生同样需要如此,需要外部大环境的共同和谐,才会促成人体内部小世界的阴阳和谐,最终达到“远离疾病、保身常全”的终极目标。    但是,现代人经常把这个搞反了,妄图用局限性的保养方法来追求整体的和谐健康,结果往往是缘木求鱼。比如经常看到有些人,上下班开车代步,在单位或家里一直坐在电脑旁,自己也知道运动过少的损害,所以每周抽出几个小时去健身房专门运动。这种方式费时费钱,且效果并不明显,完全可以换一种不用花钱的随时随地运动法。离单位近的朋友,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离单位远的朋友,可以坐地铁、公交,提前一站下车,然后步行去单位。如此坚持下来,每天只需要提前十几分钟起床即可,对身体的好处绝不是健身房所能替代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如希望运动强身,却不顾自己的关节炎症、肿胀;每日三餐大鱼大肉,却希望吃点水果蔬菜就能抵消;脾胃虚弱,还不停地喝水,以进行所谓的排毒;有点小病就恐惧得不得了,而每天大把吃药;或是疾病很严重了,还担心“是药三分毒”,而不敢用药;患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后因为片面理解饮食疗法而什么都不敢吃,导致身体迅速衰弱。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不能准确理解“全面和谐”的含义而造成的。    人体是个小世界,与外部的大干世界相应相成。小世界的和谐,除了需要自身的“畅情志”、“远物欲”这些内因外,还与“调饮食”、“节起居”、“慎动静”、“适寒温”等等外因息息相关。只有这些环节都协调好了,才能达到阴阳权衡、内外沟通、气血通畅的整体和谐。《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后世各种养生理论的总纲,强调的就是多环节的协调,而不是仅仅注重某一个环节。著名的长寿明星彭祖是《内经》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和受益者,传说他活了八百多岁。在他临死前,还惋惜自己有两个环节没有做好:一是睡觉时枕头垫得过高,二是唾液吐得过远,都有损精气。    当然,完全做到每个环节都协调合理是不太现实的。如果真能那样,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度百岁乃去”了。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力求大多数环节做好,而容忍一两个环节出现偏差,这也符合“恬淡虚无”的、不较真的精神养生法。但是有些人却是退而更求其次,仅仅重视某一两个环节的调理,对其他大多数环节重视不够,妄图以点带面,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举个例子,一个脾虚的人,他可能由于时间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没办法在饮食上注意调理,比如说选择品种。但他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改善,比如减慢进食的速度,讲究细嚼慢咽;餐后休息片刻再进行其他活动;学点按摩方法,如摩腹、点按相应穴位;保持情绪乐观,以避免肝气犯脾;避免过度思虑,从而避免耗伤心脾。这样,虽然他一个环节没有做好,但其他环节都做好了,也会逐渐达到保养脾胃的目的。相反,如果仅仅注意了饮食,其他方面却都放任自流,也不可能使脾胃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养生,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一本叫《管子》的书,意思是保养生命。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未病先防”,就是预防得病的一种态度,所以说“养生”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几千年下来,养生成了门大学问,其中包含了中国的养生观念和处事方法、中医中药的医学理念等很多内容。也就是我个人的理解:“养生是个综合体”,需要多环节的兼顾。“辨证论养”,才能达到最终的机体“全面和谐”。    上面所说的这些,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什么特殊难度影响你去施行。它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求综合。综合而行就会健康,进而有可能长寿。单纯注重某一方面而其他方面不管不顾的做法,只能是缘木求鱼。    我们曾看到某些伪养生大师、伪科普专家宣传一些个性养生方法,过分夸大某种养生方法或食物,如大量吃绿豆、生吃茄子、吃泥鳅、喝尿、生吃树皮、摔背(背撞墙)等。虽然他们都宣称自己是中医养生,实际上却肆意歪曲中医养生,从未把养生也要遵循“辨证论治”这一中医精髓讲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老百姓盲目“对号入座”,久而久之,养生(保养生命)却变成了养病(培养疾病)。    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黄帝内经》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必然要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求天地人和。其核心思想为一个“和”字。道家讲自然界的和谐,儒家讲社会的和谐,佛家讲人类的和谐。中医则追求生命个体与天道自然、地理风俗,与他人以及个体自身阴阳之间、脏腑之间、气血之间、经络之间的大和谐(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其和谐的程度,与健康、寿命是成正比的。    通过这样一本小册子,我把自己的这种理解和大家交流、探讨,希望您能开卷有益。    愿每个人和谐养生,身体健康!

编辑推荐

《40以后才明白:和谐养生少生病》编辑推荐: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学会和谐养生,必定少生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谐养生少生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正版书籍 内容较为详实 还不错
  •   村长的养生真谛,爱不释手,很值得一读,家庭必备!
  •   养生市场太混乱了,到处都是“大师”在戏说,吃完泥鳅吃绿豆,喝完红茶菌又喝尿、、、、那叫怎一个“乱”字了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师”们用这样出格的方法可以出名;而老百姓由于专业知识上的相对匮乏,又把这样个性化的方法当成了普遍使用的良方。所幸还有人肯踏踏实实的来正说中医养生,从一个地道的中医角度来告诉你,养生是个啥?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里,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的真诚。如作者指出,养生是个综合体,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包括身体上的,心理上的,饮食上的、运动上的,等等。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才会使我们的机体尽可能的时刻处于和谐、均衡的状态。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创立适合自己的养生模式。而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它就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只要您留心了,就会发现: 养生,无处不在。 养生,原本就是在平平淡淡中创造生命奇迹诚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的那样: 中医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体现在治疗领域叫“辨证论治”,那么在养生领域,就应该叫“辨证论养”,从而才能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帮助您创立适合自己的养生模式。 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