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教授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冯友兰,吴大猷,杨振宁,汪曾祺 等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书写了一段中国大学的传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实际上的主持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如是说。而教授真正是联大之精魂。本书是联大师生倾情之作,或描摹同事之神气,或状写师长之风采,在在显出联大上下艰苦卓绝之精神。

作者简介

冯友兰、吴大猷都是西南联大的教授,分别是著名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杨振宁、汪曾祺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分别是知名的物理学家和作家。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吴大猷,广东高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1907年9月29日出生。历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6年,赴密西根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两年。1948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县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书籍目录

文学院  梅贻琦先生和西南联大  南岳山中的临大文学院  文史大师陈寅恪  汤用彤先生散忆  最完整的人格  闻一多印象记  纪念唐立庵先生  悼念王力师  罗膺中师逝世三十五周年祭  记天行山鬼《义卖藤印存》  忆刘叔雅先生数事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忆念姚从吾先生  忆雷海宗师  回忆我在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几位老师  怀念金岳霖先生  吴宓教授剪影法商学院   忆爱国学者陈序经先生  悼念业师潘光旦先生  怀念尊敬的张奚若老师  “以浅持博,以一持万”  吴泽霖教授二三事理学院  科学的楷模  我在联大的六年  华罗庚教授在西南联大  我在西南联合大学  我在抗战中的西南联大  忆在西南联大的艰苦岁月  回忆吴大猷先生  忆西南联大物理系  绝徼移栽桢干质  怀念严师杨石先教授  曾昭抡著《东行日记》重刊感言  忆黄子卿教授  回忆西南联大化学系  我在西南联大学气象  李继侗教授在西南联大  工学院  结构学权威蔡方荫老师二三事  回忆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  忆德高望重的刘仙洲教授  怀念李辑祥老师  西南联大机械系回顾  回忆西南联大工学院电机系  回忆联大航空工程系师范学院  回忆联大师范学院及其附校  “为人服务何所愁?”  吾爱吾校  当年师长素描

章节摘录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雷先生着重由军队、家庭和皇帝制度三个方面来考察,作出评价。他认为文武兼备的人有比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会也是坦白光明的社会,这是武德的象征。东汉以下,兵的问题总未解决,这是中国长期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家族而言,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衰,汉代又恢复古制,大家族成为社会国家的基础,一直维持了二千年。但大家族似乎与国家不能并立,古今还没有大家族下面国家的基础可以巩固的。近百年在西洋文化冲击下,大家族制遭到破坏。大、小家族制度各有利弊,如何去弊趋利,能否调和,皆堪玩味探索。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四千年间,国君最初称王,下有诸侯;其后诸侯完全独立,自立为王;最后其中一王盛强,吞并列国,统一天下,改称皇帝,直至近代。皇帝视天下为私产,臣民亦承认天下为皇帝私产。秦以下的中国,是静的历史,没有真正的兵,没有国民,没有政治生活,没有本质的变化,可称为“无兵的文化”。

编辑推荐

《联大教授》:大师们的峥嵘岁月,大学史上的重彩华章所谓大学者,非谓胡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西南联大梅贻琦郑天挺柳无忌陈寅恪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唐兰王力罗庸魏建功刘文典沈从文姚从吾雷海宗吴宓陈序经潘光旦张奚若陈达吴泽霖吴有训陈省身华罗庚任之恭吴大猷杨石先曾昭抡李继侗刘先洲李辑祥黄钰生查良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联大教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2条)

 
 

  •   这本书要一分为二地去评价。如果你想了解八年联大之所以能出那么多人才的原因的话,你可以从中找到你想要的结果: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是因为有大师之谓。本书集中介绍了大师们的研究成果和集大成的学术名著的书名。但是如果你抱着文学的欣赏去看该书,你是要失望的,本书的文学性实在不强,偶尔有几篇把大师写活写形象的,比如写陈寅恪先生、沈从文先生、雷海先生等几篇可以归入写人的散文的篇目,其他绝大部分是介绍性的文字,不生动。
  •   带我追忆遥远的西南联大。我们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一段奇迹。
  •   西南联大值得大写特写,为什么不写呢
  •   这书还好,平时没事干休闲的时候可以看看。
    主要是关于联大教授的一些回忆性文章,以悼念的为主。
    基调一般比较低沉,稳重大多有浓郁的“气”息,尤其是联大教授中有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次文学界的巨变,受到过伤害,所以,大家懂的。
    文章很多,但是都很短,而且都属于名人所做。如果说在里面想搜索一些知识性的东西,那不太现实,不过对于当时教授们的生活为人,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尤其是一些很有趣的教授,譬如陈寅恪、金岳霖等等。
    不过,有时候也可以在里面寻找一些别样的趣味。汪曾祺写到他的写作老师沈从文的时候,谈到沈从文的笔记有一段是:“今天看到一个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里十分难过。”个人感觉很好玩,用宋人的话形容,真的是“活泼泼的”。其中诸多趣味,还须读者自己去体会。
  •   西南联大的那段历史,虽然已经不可再现,但是那时那地那些人,却值得人去深深追忆,引人无限向往!
  •   西南联大相关研究必备
  •   其实对联大最感兴趣的就是联大的教授,而这些当时的学生回忆老师或者是教授回忆同事,看起来又特别有趣。因为写下来的人物都很真实,感觉很可亲。
  •   联大的校友描写的联大教授,更加生活化也更有人情味儿,很温暖。
  •   联大的教授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可怕的是,他们的精神,我们没有继承下来。现在的教授们,真该反思一下了。
  •   联大教授的形象栩栩如生,几乎每一篇都可以作为中学生写作人物的范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读来如在眼前,历历在目,既有文学性,又有资料性,是很好的一部书。
  •   联大教授
  •   联大,一个让多少学子向往的地方,可惜,大师的逝去是无可挽回的遗憾···
  •   联大的历史,很值得一看。
  •   沈从文、梅贻琦、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吴宓、朱自清、闻一多、华罗庚、吴大猷、陈寅恪、杨振宁...........只看这一串名字 ,就足以让人心生感动了,虽然我们能从书中得到的信息并不多,但只是看一下大师们为人为学,就足以让我们景仰不止了。对他们唯有崇敬了。
  •   那个时代的大师们每一个的故事都很传奇 尤其是汪曾祺先生写沈从文先生的那一篇 很好看
  •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大学教授矜持而有尊严” 只这一句足以。
  •   当年教授风采,对比当下的教授,天渊之别了。。。
  •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战争不断物资缺乏的年代,但那个时代却产生了一大批大师,为什么?读了这本书,你能找到答案。大师们的思想和精神照耀着我们,令人肃然起敬。
  •   这本书很有趣 不同的作者写得他们眼中的教授 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故事 非常生动
  •   对一段时光的缅怀,对今日大学的失望。
  •   这些教授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正式因为有了他们,才铸就了中国的辉煌。
  •   这所大学是空前绝后(到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的.
  •   民国教授,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不屈的群体,一群奋斗的身影!
  •   大师的魅力,就在于背影长存吧
  •   抗战,全民族的抗战。文人的抗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抗战。
  •   是对《精神的雕像》很好的补充
  •   很多大家写的东西,写的对象也都是大家,蛮有意思的。
  •   写得太好了,激动啊!
  •   一本值得推荐给大家的书籍。写的真实实在。。
  •   真正的好,是不浮夸不喧闹不矫情,却深深打动你。
    这本书,就是这样。
  •   该书对与我们了解现当代的中国学者和专家非常有帮助,很欣赏这些大家们的学问,更敬佩他们的人品,真可谓高山仰止。
  •   那是个让人神往的年代,那样一群照亮知识分子前行的人,心灵的灯……
  •   全是牛人啊,羡慕
  •   一些值得敬佩的人
  •   这本书经由别人推荐,期待了好久,拿到书后迫不及待的翻看,一本值得收藏品味的好书!
  •   这本书很有意思,虽然每个故事都简单浅显,但遥想当时,总是不禁莞尔
  •   想买一整套了,没了。
  •   還沒開始讀
  •   深入浅出介绍全面很好
  •   还没看 但质量还可以
  •   送货及时,书不错。正点
  •   书的质量等方面都很好,适合我!
  •   喜欢民国时候的那些学者
  •   在实体店翻翻觉得很好就买了
  •   都是些大家的作品
  •   了解当时的文献用很有价值
  •   值得追求
  •   一本好书,值得阅读。
  •   历史的风度!只剩一叹!
  •   很好,值得一读,内容很精彩
  •   很不错的书。。。。。
  •   评论“联大教授(西南联大教授校友笔下..”
  •   联大教授在艰难困苦中培养了一大批精英!他们不愧是民族的脊梁!
  •   神奇的联大,神奇的故事
  •   联大系列三本已经收齐,很好的书,推荐
  •   那个时代教授的风采让人仰慕。
  •   有些评价确实很有意思,别出心裁。学生眼中的老师,而不是外人眼中的教授,别有风味。
  •   幸好这些人还在,幸好留下了这样的文字。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那样多谢谢名不见经传的新星出版社。
  •   很好的一本书,盼望已久
  •   那个时代的学者们的梦想,那个时代学者们的风骨,那个时代叫做贞下起元。
  •   一般般啊啊
  •   内容不错,纸质太差
  •   都是一篇一篇的文章,不错
  •   一代不如一代
  •   没读太多现在,感觉还算可以。
  •   这是“西南联大丛书”的第二本,主要是关于1938年到1946年联大期间师生学术和生活的回忆录。虽然抗战生活很艰辛,但是在这所世界的一流学府里面,却是治学气氛浓厚。大师除了治学,生活方面的点点滴滴也颇有趣。最精彩的是本书最后一篇,周明道的《当年师长素描》,短短数行写尽了20多位教过自己的师长的特点,生动有趣。
  •   这本书由于是西南联大不同的人记录他们的老师,所以文笔参差不齐。总体感觉一般,但是也能让我们或多或少的了解那段艰苦岁月中大家们治学的严谨。
  •   该书采用各种文章收集在一起,还好展现联大教授的一些方面。但不是很全面,文笔一般。故事也不是很多。
  •   这类书很多,这本书的特点是学生写老师
  •   纸质一般,内容还不错,还算满意。
  •   不如买一套 《南渡北归》
  •   内容不是很多,借阅着看看,做个了解还是可以的
  •   很多文章的合集,有不少以前都看过了
  •   是一本的回忆录,不是很有劲,
  •   看得出来,书中所选文章,很多是不擅写作的人写的,质量欠佳。西南联大题材的书其实已经出了不少,我也是在陆续收搜集,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那段历史,那些人物,但是这一本确实是已经买到的几本关于西南联大的书中,质量最不满意的一本。
  •   还是看《南渡、北贵、大结局》吧!!!不建议购买!
  •   一开始以为是系统介绍联大教授们的生活工作的故事,没想到只是很多人对联大教授的追念和纪念文章的合辑
  •   很好很好,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
  •   内容平实,值得一读。
  •   没看完,内容不是我想要的,也许是文字上面的原因,我没有深入的看
  •   同样推荐《上学记》。都是不错的
  •   本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细节,看完留不下什么印象。虽然都是大家之作,但大家的东西也未必都好的。
  •   看文章的写作时间大多在86~88年之间,估计是联大五十年时学生们写的纪念文章,但是其中也有少量联大教授写的文章。说实话,整本书里比较有趣的文章不多,大多数都是一个套路,写写自己的老师,写写自己的院系,说老师如何有学识,待学生如何严格,院系的教学条件多简陋等等。推荐对联大有强烈兴趣的童鞋阅读。
  •   汪曾棋先生的《跑警报》让我对西南联大的那段历史很感兴趣,“见机而坐,入土为安。”而有趣的事情总离不开教授们,所以这本书一定不错。
  •   联大教授 联大教授
  •   怀念当时的岁月
  •   三本凑齐了
  •   创奇的历史
  •   了解这一段历史的好书
  •   好书,很好的版本
  •   西南联大就是一个神话。
  •   一如既往的好 慢慢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