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德)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页数:223  译者:高师宁 译,何光沪 校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小书,早已成了一部世界名著,而在我国则还鲜为人知。    我国读者多半都熟悉《绞刑架下的报告》或《革命烈士诗抄》。这本小书也是一份“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被绞死时年仅39岁,这是他在受刑前单独监禁的两年中思想感受的真实记录;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也算一份“烈士诗抄”——书中诗篇的作者虽非共产党员也不主张革命,而是一位牧师兼神学家,但他确实是为反抗危害人类的纳粹统治而牺牲的烈士。    也许可以说,“监狱文学”(这里指的,不是关于监狱生活的文学作品,而是在狱中写成的文章,即如尼赫鲁《印度的发现》亦属此类,尽管其文献性大于文学性)是文学中极其独特的一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最能表现人对于作为人之本质的自由的最深切的感受和渴求——对已经失掉的东西,比起对正在拥有的东西来,人往往有更深的感受和渴求。我还想说,“死囚文学”(这里指的是死囚自己的文字记录,而不是描写死囚的虚构作品,即如雨果的《死囚末日记》亦不在此类,尽管它写得动人心魄)又是“监狱文学”中最为真实深刻的精品。因为它最能表现人对于生命本身、人的生存的最内在最深入最切身(即最主观)同时又最外在最游离最超然(即最客观)的感受和认识——对即将失去的东西,比起对正在安享的东西来,人常常会有更多的眷恋、更深的珍惜、更惨烈的失落之苦痛,也可能同时会有更远一步的审视、更准几分的评估,并且更加彻悟到自己不能也无权永远占有。何况在这里说的这个“东西”,乃是生命、自己的生命,乃是存在、自身的存在!海德格尔说:“只有面临虚无,才会想起存在。”曾子有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文学的极致,一如哲学,不过在揭示人之本质与存在;对人的揭示,又不过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角度。在监狱文学和死囚文学里,人在这两个角度上的自我揭示,不都最近乎极致,不都最接近真相了吗?    人生有一个真相,那就是,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死囚,其生命都是“即将失去的东西”。这个“即将”,当然有客观的长短之别,有主观的久暂之感,但所谓长短久暂,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人生还有一个真相,那就是,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囚徒,虽都“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语)。人对自由的理解以及由之而来的追求自由的方式,彼此相去之遥,何止万里!这两个涉及人的本质和存在的大问题,是哲学,更是神学的重要主题。这本书的作者作为神学家,不仅面对绞刑架,而且背负十字架,不仅身陷单人囚室,而且置身世俗世界,他对这些主题所作的超乎监狱围墙的思考,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决定了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监狱文学”或“死囚文学”,它不仅仅是“监狱文学”,也可以说是“监狱哲学”或“监狱神学”。    这位神学家参与的地下抵抗运动刺杀希特勒的计划没有成功,使他的希望破灭,否则那肯定会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但这个年轻人在那非常的环境中写下的部分书信和记录思想的残篇断简在他死后由友人整理出版,却为他始料不及,竟然引起了神学思想的一次震动。这场震动,就是20世纪6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所谓“世俗神学”或“激进神学”或“上帝之死神学”的出现。    提到“上帝之死”,我国读者近来对“上帝死了”这句话似颇眼熟。但是多数人只知道尼采或萨特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有这句话,却不知道把这句话扩展为一套理论或多套理论的那个神学思潮或流派,就是以这位早逝的青年作为鼻祖,以这本残缺的小书作为起点的。少数知道这一点的人则以为,这个学派既称“上帝死了”,必然是一些无神论者,是一些反宗教的革命派,而它的鼻祖,当然更是个彻底反宗教的无神论者了。    事实究竟如何呢?这个思潮或流派,确曾被一些人称为“无神的神学”或“非宗教的基督教”,因为它主张人类已经成熟,“上帝”已经死亡,基督徒应当彻底进入世俗社会,应当使基督教“非宗教化”。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这个流派中不同神学家的思想,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上帝已死”并不是说上帝不再存在(本来尼采那句话也只意指“人们已不信上帝了”),而具有复杂得多的彼此不同的含义。至于朋霍费尔自己,读者从这本小书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虽然首次提出“世界已经成年”,不再需要“上帝”,但并不认为上帝不再存在;他虽然强调基督徒积极参与世俗生活,教会应该为社会服务,甚至激烈地批判宗教,但是他所反对的,实际上只是那些幼稚的或肤浅的或表面的或狂热的或虚伪的宗教现象和宗教行为。他一方面认为作基督徒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另一方面又为世界和人生而对上帝抱有深厚的感激之情和虔诚的信仰态度。当然,按照他自己或某些世俗神学家的说法,这种感情和态度不应称为“宗教”,而仅仅是“信仰”本身。然而,如果说宗教的本质就在于对神或上帝的信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还是有他的宗教的,只不过这种宗教(尽管按他和他的追随者以及巴特的说法,Christianity并不等于Christlan religion)是一种成熟的或深刻的或内在的或谦和的或真诚的宗教而已。    实际上,朋霍费尔在本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相当复杂,甚至显得混乱和矛盾。这当然与他所处环境的极端严酷是分不开的。他关于“上帝软弱无力”之类说法,从社会历史方面来解释,可以归因于他对当时德国国内反纳粹力量极其弱小的深切感受。与抵抗运动悲剧式的反法西斯斗争烘托而成的这些思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那惊人的安宁、自制,对他人的体贴、关怀,以及那永不绝望的信念。这体现了他的思想的本质:参与上帝的存在,就要为他人而生活。这也表明了他所理解的基督教与人类生活的和谐,他所体验的神道与人道的一致。总之,他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但又坚信上帝;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不是宗教狂。    作为基督徒,他的信仰全部体现在效法基督为人类受难之中。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明知回国凶多吉少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离开可以避难的美国而返回日益黑暗的德国,就是为了服务于他的同胞和人类。从全身心投入教会的各种工作,到积极地参加地下的抵抗运动,直至被捕被囚,终被杀害,他用全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这一信念:“假如我们通过此世的生活而参与了上帝的受难,成功怎么能使我们骄傲自大,失败又怎么能使我们迷失道路呢?”    关于朋霍费尔与世俗神学或“上帝之死”神学家的理论的是非和异同,是一个更为专门的学术问题,在此不遑详论。但是我们可以再说一句,朋霍费尔的著作,尤其是这本出自肺腑的小书,在他死后的世界上造成这么大的思想影响,倒是应了他临刑前的那句话:“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何光沪    1991年12月

内容概要

  《狱中书简》由朋霍费尔的好友埃伯哈特?贝特格在他遇难后整理出版,收录朋霍费尔在狱中写给亲友的书信、诗歌和杂感断简。其中既有他对一生所学与所思的深沉回忆,也有他与父母朋友之间感情真挚的通信。如果说他以前的创作多是他神学思想的记录,那么《狱中书简》更像是他脱去神学家外衣之后更真实的自我表达。他明知生命将歇,却依然正气凛然,在纳粹绞刑架下,发出一个圣徒最后的声音,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作者简介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又译迪特里希?潘霍华,德国信义宗牧师、神学家,认信教会成员之一。1906年2月4日,出生于德国布列斯劳。二战期间,积极参加反抗纳粹的斗争,后因刺杀希特勒计划败露,于1943年4月5日被盖世太保逮捕,
1945年4月9日,在佛罗森堡集中营被施以绞刑。

书籍目录

一 十年之后
二 给父母的信
三 来自单人牢房的婚礼讲道词
四 给父母的信
五 给一位朋友的信,诗歌、杂感断简
六 来自阿尔伯特亲王街的生命征象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给父母的信1943年4月14日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要相信我,我一切都很好。很对不起,这是我第一次得到允许可以给你们写信,不过这在头十天里简直不算什么事情。令我惊奇的是,你们通常会想到的监狱生活的那些艰难,例如肉体上的困苦之类,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落在我头上。我甚至每天早上都能吃上一顿不错的有干面包的早餐,有时还有一点额外的好吃的东西。我更不会为监狱中硬梆梆的床犯愁。从晚上8点到早上6点,我尽量使睡眠充足。最奇怪的是,自从我到这里后,几乎没有感到需要抽烟。但我敢肯定这是精神上的种种因素造成的。这个变化太剧烈了,需要大量调整思想以适应这种变化。身体上的需要不得不暂时退居次要地位,我想这确实丰富了我的体验。我并不像有些人那样不习惯于孤独,对于灵魂来说,孤独像土耳其蒸汽浴一样好。唯一使我不安的事情,是想到你们会担心我,因而不能好好吃饭睡觉。我害得你们如此操心,实在是很内疚,但这不是我的错——这是我的命,如此而已。保罗·格哈特的赞美诗真是一种极好的安慰!我正在凭记忆把它们背出来。我已从这里的图书馆借得了《圣经》和其他一些书籍,还有足够写作的纸……距那次75岁祝寿已过去两个星期了,那是多么辉煌的一天啊!至今我仍然能听见我们在早上和晚上齐唱的赞美诗,能听见那些喧闹和乐器的声音。“我们赞美你,全能的主啊,你是创造之王……他的羽翼庇护着你,啊,轻柔地支撑着你。”写得太好了。但愿永远如此!现在,春天很快就要到了。你们在花园里可做的事就要多起来。在这里,监狱的庭院中,有一只鸫每天早上都要哼——哼着一支优美的小调,现在它开始在晚上也唱了。人们该为这些小事而感谢,因为那也是一种收获。暂写到此,再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朋霍费尔绝不怀疑任何一种暴力的使用都是罪,但是,他坚持认为,基督徒在一种情况下,即出于对邻人的爱,可以而且必须担此罪责。所以在讲道时,他指出,假若坐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暴力和不公,没有积极地进行抗争,却宣称在政治冲突中保持中立,其实这不再可能是中立。对于纳粹政权,和平姑息还是暴力反抗?哪一种罪更大?朋霍费尔认为,凡是不准备谋杀希特勒的人,凡是不从根本上否定暴力的人,不管愿意与否,都将与大屠杀的罪恶有关!  ——林贤治

编辑推荐

《狱中书简》:面对死亡,有谁能比一个坚定的信徒更无所畏惧?朋霍费尔就是将神学请下神坛、把基督带回人间的人他以生命见证了那个最黑暗的时代,以自己的良知、责任和实践告诉我们:《狱中书简》在西方世界备受争议,引起极大反响,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信仰基督,并不意味对暴力与不公抱持宽容,基督的正义同样适用于人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狱中书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2条)

 
 

  •   《狱中书简》由朋霍费尔的好友埃伯哈特?贝特格在他遇难后整理出版,收录朋霍费尔在狱中写给亲友的书信、诗歌和杂感断简。其中既有他对一生所学与所思的深沉回忆,也有他与父母朋友之间感情真挚的通信。如果说他以前的创作多是他神学思想的记录,那么《狱中书简》更像是他脱去神学家外衣之后更真实的自我表达。他明知生命将歇,却依然正气凛然,在纳粹绞刑架下,发出一个圣徒最后的声音,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   朋霍费尔《狱中书简》:面向心灵的阅读,混杂神圣与疑惑。
  •   有些章节思考的很深入,写得很好,不过,《狱中书简》有好几本书都是这个名字
  •   “狱中书简”
  •   书很不错的!不过没有想到是朋霍费尔的朋友整理的。
  •   刚刚读完,很感动,非常好,准备推荐给朋友们看!朋霍费尔的作品都值得珍藏。
  •   朋霍费尔的著作,灵修著作。
  •   朋霍费尔让所有有“文化”的中国人汗颜。更汗颜的是许多人其实根本不知道他。
  •      这么优雅的一个人,有这么美的文字,和这么崇高的精神。信仰的力量在他那里真实、神圣。每次读的时候都能受到鼓舞。只是书信体不适合于系统了解他的神学思想,不过在地铁上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许多闪光之处,然后折起来,下次再看一遍。这本书绝对是可以给人以启发和在信仰路上重新振作启航的书。
       不过得集中精力,像他讲政治和公民的那部分我就不太感兴趣,毕竟不在那个时代。
  •   一个真实基督徒生命的经历,激励现在跟随主的基督徒。
  •   彭霍费尔的书,展现了一个基督徒在特殊环境之下的思想。有其特有的神学思考。
  •   一直期望的书,买到了。当人的生命面对死亡,思想也变得实在而深刻。
  •   这本书得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阅读,慢慢看,细细去体味。毕竟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再加上书中所写的内容也多是一些沉重的思考或者高贵的精神,一切都需要你安静阅读。
  •   看了这个书,说不尽的感动。
  •   常识了解点宗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开始。
  •   名著,不错,买了一本送人。
  •   这是老师介绍的,感觉听不错
  •   闲时翻翻,修身养性,偶有所得。
  •   很喜欢他的这本书,相对其他几本,这本更好理解。
  •   书质量很好,也很优惠,赞!
  •   不用说啦,大师的作品
  •   领导指定购入的书籍,有关信仰,有关人性。
  •   运输过程不够小心导致的吧,建议下次有盒子包装
  •   听说蛮好,还没来得及读
  •   属灵领袖的心声
  •   非常棒的一本书。强烈推荐!
  •   封面设计过于复杂了,简单些更好
  •   我们错过了多少大写的人?我们为这样的错过而恼怒,羞愧!信仰,而且能践行,让我们为自己信仰的不坚定,行动的软弱而羞愧!
  •   不同的信仰,同样的信仰力量,让人感动。特别是单人牢房的婚礼讲道词——只有信仰才能让人如此高尚
  •   过瘾,比电子书好得多
  •   一本让人震惊的书
  •   sadsadasdas
  •   挺独特的视角,很感人.一直在忍着不要掉眼泪,还是没忍住.如果我们真的没有信念或信仰,要活出坚定的人生,不惧挫折灾难,可能吗?
  •   很值得推介的
  •   书包装的很好,但还没看,有时间在慢慢品读
  •   非常好,很感动。激励性、可读性并重,很有价值
  •   你会感觉到真的上帝的存在,真正的高大全
  •   还没看,但是看了介绍,相信不错,希望有所启发
  •   朋霍费尔的感染力很强的好书,写于在狱中,绝对的经典之作。
  •   朋霍费尔认为,任何不积极反抗纳粹政权的人,不管愿意与否,都将与大屠杀的罪恶有关。这其实更多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而非教义出发。耶稣早经宣布,“我的国不在这世上”。因之朋霍费尔乃至当时的任何一名基督徒对纳粹政权的现实反抗(而非内心反抗)都可说是不符合基督的忍耐精神,纵使这种行为看似合乎人类良心及理性。关心现实政治更胜于关心神的国,这其实是新教的普遍性格,结果是导致基督教的整体世俗化,加尔文派就是突出例子,其影响至今犹存。而且应当指出的一点是,朋霍费尔对纳粹的反抗更多地是出于政治角度,而不是体现在人道关怀上。若他像辛德勒那样参加对难民的直接援救,大概争议会少得多。
  •   在纳粹的绞刑架下,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   一个人在狱中的深沉回忆,绝不仅仅只是忏悔与醒悟
  •   面对死亡,有谁能比一个坚定地信徒更无所畏惧?这是此书的前言……
    的确,想要了解基督徒为何会如此坚定地面对死亡或是面对其他的困难的,要好好看看……
  •   书的质量不错,宗教学经典
  •   可是内容没有读进去,只读了一点
  •   心理自述
  •   很适合基督徒看, 可以明天自己的Calling和坚持自己的信仰!
  •   很好的资料书。
    书得外观做的很漂亮。
  •   书的角被挤皱了,其他的都还好。
  •   专家推荐看的,有价值
  •   朋霍费尔因《走上十字架的真》而知,因何广沪而买本书,内容温暖,体味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   未经修订。原译是有不少问题的,本期待新版是经过修订的,事实似乎不是如此。
  •   是看到《我读》后买的,但是书到了之后觉得书评更具有吸引力,翻译过来的果然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精神啊!
  •   好,封面很有柑橘
  •   正阅读中,很有启示。
  •   是正品,还有读,对内容无法评价
  •   看看吧,发人醒悟!推荐购买
  •   1.个人认为这种用生命最后时光写的书是值得看的;2.监狱中写的书、信总让我们有种“优越感和惭愧感”,这方面,狱中书简提及的很多细节与陀思妥耶夫在狱中写给哥哥的两封信给我们的感觉是类似的。或许他们“为的是让你通过比较我的痛苦而发现,你的痛苦算不得一回事,至多不过是小事一桩......”3.作者最后列了打算写的一本书的纲要,可惜他没有时间去完成。
  •   我觉得朋霍费尔的思想与信仰的认识让我很有共鸣,,且受益匪浅。。。
  •   能在狱中临死之前写出如此书本,不管是否有信仰都值得一读
  •   看了前言,感觉应该内容会比较压抑
  •   虽然现在还没看完 但是内容很喜欢
  •   快买齐全套了,但是不怎么读得懂。
  •   大家都很喜欢~~~~~~~~~~~
  •   不光是基督徒,对所有人都很有帮助的一本书。
  •   宗教性的心理学,难懂之至
  •   好书 喜欢 就是纸张差点
  •   狱中书简
  •   路途中的读本
  •   热爱图书,囤书是一种美德。
  •   很喜欢的书,值得慢慢阅读
  •   价格实惠,内容也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