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106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张立宪 主编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立民国,孙中山认为搞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开会。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孙中山认为,"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西方"数百年来之经验习惯可于此书一朝而得之矣"。他所说的"此书",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议事规则不是有强制效力的法律,它只是一个如何开会的程序。1876年,亨利o马丁o罗伯特出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前三版就卖出了五十万册。后来,对议事规则的完善和修订成了罗伯特家族的事业,直到2000年出版了第十版,累计销售五百多万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议事会中都在使用这一规则,上至联合国大会,下至学校班会,常会在本机构的议事规则中看到"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的字样,特别是在美国民间组织中被广泛采用,据说百分之九十的机构都在用它。《罗伯特议事规则》提供了大量的标准、手段以及具体的机制设计,将民主精神体现于会议规则之中,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民主,通过中立的、客观的、有效率的技术性方式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罗伯特议事规则》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可,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竞争环境中的各方利益,能够实现"逐利与制衡的完美结合",如罗伯特本人所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把对方的观点作为全体的决定来承认,积极地去参与实施,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一个叫袁天鹏的中国小伙子,于2007年将这本"会议红宝书"译为中文并出版,在中国开始推广议事规则。2008年5月,安徽阜阳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的兴农合作社,迎来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议事规则专家"。这是议事规则这个洋玩艺儿走进中国农村的头一回,"从美国带了两斤民主回来卖卖"。
  这个美国人的洋药方,能不能治得了中国农村的土问题?
  《学开会》记录的正是议事规则在中国农村下乡的故事。中国走了百年的现代化之路,却很少有人想到,民主是需要学习的。2008年4月15日早晨,一段题为"2008中国站起来!"的短视频出现在新浪网。这是一部土制的纪录片,开场是毛泽东肖像,太阳光从他头像四周散射着。静默中来了一段管弦乐,雷鸣般的击鼓声,一个黑屏闪出,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毛主席的一则真言咒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然后,镜头切到了当代照片和新闻的连续素材,在阴谋和背叛理论之间非常狂热地跳跃--中国今天面对的"闹剧、密谋和灾难"。暴跌的中国股市。购物者被通胀困扰,一个屠宰柜台旁,"连吃猪肉都成了一种奢侈"。以及一个警告:这是全球"货币战争"的开端,西方意在"让中国人民"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一个切换,镜头随后转到另外一条战线:暴徒在西藏首府拉萨哄抢商店,大吵大闹。音乐在这样一行字幕闪过屏幕时渐强:"所谓的和平示威"。一段批评中国的外媒剪报蒙太奇--都只是"谎言,歪曲的众口一辞"。屏幕布满了CNN、BBC和其它新闻机构的标志,然后又让位于戈培尔的肖像。管弦乐队和雄辩陈词渐渐爬升到最后一组镜头,"显然,背后是一场包围中国的阴谋,一场新的冷战!"音乐转向高奏凯歌,画面是中国的奥运跨栏手刘翔站在天安门广场高举着奥运火炬,"象征和平和友谊的圣火"!但首先,是最后一幕的背叛:在巴黎,示威者试图从一个官方火炬手的手中抢走奥运火炬,迫使保安挡开他们--这是新时代的一次"长征"。影片最终以一幅被阳光照亮的中国国旗的图像,以及一句庄严的宣誓结束:"我们会站起来!永远团结、和谐的一家人!"在头一个半星期,这段视频吸引了一百万次点击和几万次评论支持。它跃升为这个站点最受欢迎排行榜的第四名(一个电视主播打哈欠的穿帮视频排名第一)。它成为了中国荣誉的自发捍卫者--一个被中国人称为"愤青"、"愤怒青年"的爱国群体的宣言。《纽约客》记者欧逸文深入采访了这段视频的主人和他的生活圈子,得以向大家展示新一代的新保守民族主义者。
  1922年,一个二十岁的俄罗斯犹太青年沈石蒂,两手空空抵达上海;他离开上海时,行李中有两万余幅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那是上海一个时代的表情。2011年10月24日,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在微博中将照片一一展出,微博说明:"所有照片都是一名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犹太摄影师Sam
Sanzetti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这些跨越岁月的图像迅即传遍网络,惊叹与赞美纷至沓来。11月1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找到这些老照片中的五位当事人,他们依然健在,并愿意向大家讲述照片拍摄的经过。他们的故事,以及这些神态鲜活的老照片,又将大家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生活。再也没能回到上海的沈石蒂,在半个世纪年后,通过他的老照片,重新造访这座他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城市。这则新闻已经被报道过许多次,本辑《读库》除深入挖掘了摄影师沈石蒂的生平故事、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之外,更以尽量大的篇幅展现了他的照片,让我们领略半个多世纪以前,上海的面孔和风貌。

作者简介

 立民国,孙中山认为搞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开会。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孙中山认为,"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西方"数百年来之经验习惯可于此书一朝而得之矣"。他所说的"此书",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议事规则不是有强制效力的法律,它只是一个如何开会的程序。1876年,亨利o马丁o罗伯特出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前三版就卖出了五十万册。后来,对议事规则的完善和修订成了罗伯特家族的事业,直到2000年出版了第十版,累计销售五百多万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议事会中都在使用这一规则,上至联合国大会,

书籍目录

学开会 寇延丁
愤青 欧逸文(Evan Osnos)
上海面孔 马多思
教授们 徐百柯
漫邮记:园林之美 谭夏阳
春秋亭的一霎时 霍不思
声音 苗炜 辑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2月29日,陈英士鉴于一般下流社会无知识之辈积习难返,意存观望,以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的名义再度发布《剪辫告示》,呼吁有血气的国人剪去辫发, “除此数寸之胡尾,还我大好之头颅”。次日,《民立报》以民政长李平书名义发出《剪辫布告》,要求劝导民众,速将辫发剪除。 即使在上海,剪辫令也并非畅通无阻。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务报告记录,12月29日下午三时三十分,有一队敢死队员在制造局外面马路上剪过路人的辫子。当时有一些华界巡警尚未剪去辫子,却将辫子盘在头顶上,他们对敢死队绞剪辫子提出抗议,接着双方发生殴斗。此时又有一百余名敢死队员从制造局出来相助,结果四名巡警被捕并被带往海防厅。 第二天,拥有五百人的敢死队队长刘福彪,坚持要求将被捕的四名巡警予以处决。被陈英士驳回,不过,三名因剪辫子时抢劫被剪人财物而遭扣押的敢死队员,则在他的请求下获释。 12月31日,总巡勃罗斯向工部局总办汇报: “一个有五十名本地剃头匠的代表团,于三十日下午三时,在知县衙门晋谒县知事。他们申诉说,由于士兵经常进入他们店内剪顾客们的辫子,因此他们已无法营业而在挨饿。县知事答应为他们向陈英士都督递呈请愿书。” 1912年1月1日,《申报》发布陈其美《禁止强迫剪辫告示》: 通知民军人等,起义皆重文明。至于劝剪发辫,各界早表同情……近闻各军兵士,未免过分热心,硬剪行人发辫,以致议论纷纷。责成各军官长,火速查禁无徇。 三天后, 《申报》又在1月4日发布《通令军人剪辫》告示: 对于普通人民,剪辫与否,原可听其自然,不以政令干涉;而军人为齐民之表率……为此,即着各兵士迅将发辫即日剪除干净,如有违抗不遵者,即行追缴饷银,革除军籍。 所谓普通人民“听其自然”,只是说说而已。4E6日《时报》等报纸再次发布民政长李平书的剪辫告示: “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11月6日宁波军政分府成立后,下令剪辫,官吏学生士兵等限三日内剪去,“但顽固之人抗不服从,不肯剪去。后来再经民政部、执法部会衔出示:凡不服命令、不剪辫子者,剥夺其公权及诉讼权。” 11月11日,广东以民政部长陈景华名义颁发通告: “既为中华国民,脱离奴籍,则此满制辫发,亟应剪除……凡本部执行警务人员,自本部长以下,即一律剪发,以尊人格。” 11月23日,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次日即布告安民,“少数服从多数,世界公理所存,人民不分满汉,剪发即许投诚”等语,宣布禁止“辫发之屈辱”。 11月27日成都独立,“所有军学界剪发,余自便”,大汉四川军政府名义发布剪辫告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况处尚武之时,剪发更觉便宜……”少女胡兰畦记得,军政府下达的这道命令说:“男人梳辫子,是满清政府强迫汉人服从他们满人的奴隶风俗,现在光复了,每个汉人都要剪掉辫子。” 12月6日,云南英国总领事额必廉致朱尔典: 11月5日,云南府贴出了一张告示,命令人民在五天的期限内剪掉他们的辫子。可是,人民普遍没有理睬它,因为它没有说明不遵守命令时应给予什么处罚。 罗佩金到通海后,召集县知事、绅士、军官开会,宣布第一个事就是男子一律限二十四小时内剪去发辫,女子除五十岁以上的一律放足。

编辑推荐

《读库:DK-2011(套装共6册)》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库1106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0条)

 
 

  •   非常喜欢《读库》,从0600到1201都有,虽然未必全部文章都有时间看。每期读库,老六都会精选一些好文章。本期推荐看看《学开会》,从这里第一次知道了什么萝卜丝议事潜规则,呵呵。讲民主,首先要从民众的底层开始,这正是一点点希望的开始。《漫邮记》,连载好几期了,非常美的图画,非常美的园林之声!
  •   这一辑收录的内容很有看头,《沈石蒂镜头中的上海面孔》那么自然温润,叫人不由得心暖鼻子酸;寇延丁的《学开会》,如新闻调查、现场直播,读来酣畅淋漓;徐百柯的《教授们》是在火车上看的,此类大师、准大师诸般轶事传闻一一展现,10多个小时的车程竟不觉得漫长乏味……
  •   漫邮记:园林之美 谭夏阳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邮票的设计和园林介绍,很奇怪,平时不太有兴趣的话题,读库里文章却总能让我看的兴致盎然,开阔了见识。非常感谢读库,幸好还有你。 开会啦 一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小到大我开的会都是一个人(可能是老师,领导等)在讲话,其他人在听,不知道还可以一起讨论问题,还有这么有意思的讨论问题的规则。
  •   这一期的读库,看到了那些老上海普通人的照片,惊奇不已,每一张提出来都可以作为电影的海报啊。还有老教授们的,真正是大师风范。
  •   这期的选题不错!头一篇关注的是乡村。中国在梁庄,乌坎……我们对于乡村的关注还不够多,更不够深入。徐百柯的文章似乎看过了,但再看依然不错。至于欧逸文,如果知道非虚构写作的话,我想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   一本书直到现在还在编辑,人们的支持必不可少,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拥有这样的一本书,这样对得起这本书的坚持,还有这样的书就不会觉得是看错了,而且钱也花得有价值。读库这本书我每年坚持买一两本,因为没钱啊,否则就全买了,看着书是一直愉悦,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真的。这世界上好书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部看完,倒不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一看值得看的,读库绝对值得我们去欣赏,别让这么一本好书从你身边溜走了····
  •   徐百柯的《教授们》,与其《校长们》(载《读库0704》)一脉相承,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撷取人物言行闪光的瞬间,呈现其性情、识见与气节,让读者不由得有今昔之叹。谭夏阳的《漫邮记:园林之美》,继《漫邮记:古典之美》(载《读库1006》)、《漫邮记:金花绽放》(载《读库1104》)之后,聚焦中国古典园林题材的邮品,园林的古典之美,邮品的方寸之妙,邮品审批、设计、印制、发行的逸闻趣事,作者均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堪称优秀的艺术导游,让人有不少门道之得。
  •   1106等了很久才看到单本有货。其中《教授们》一文我看了2遍。最近几年一直研究民国文人学者,尽管《教授们》介绍的每位教授篇幅很短,也多是褒奖之词,但仍让人痛心中国教育体制已经缺失这样的一些老师们很久了。作文人不难,如韩寒会写字就可以出书号称作家和领袖,但为人师表很难。
  •   最喜欢期中的《上海面孔》,那些过往的优雅啊。还喜欢《教授们》,文人的风采啊
  •   展开目录就有喜悦,一篇篇看下去,简直就是喜在心头了——都是很精当的文字,内容饱满、有趣、有益。特别应该一提的是最后一篇苗炜先生的《声音》,虽是辑录,但颇现慧眼及功夫。最近,鄙人百无聊赖之时,比较频繁地翻看了不少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微博语录”似的集锦,自然常有击节喝彩的时候;但与此处苗先生的《声音》相比,逊色得太多了。我把《声音》当成“微语录”看,深刻、尖锐,充满了大智慧、隐含了朴素的哲学。感谢苗先生,感谢主编张立宪先生。
  •   内容和选材是一直的不错,但这两期的照片是不是太多了点?
  •   到了年末,最期待的就是读库的最后一本,结果还是到年后到了。就内容,依然值得品味
  •   我看到书里面的插图,是我以前从网络收藏的,全在里面,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   第一篇《学开会》令人受益匪浅
  •   以前是读库的全年订户,现在当当成了购买地,毕竟价格便宜了很多。
  •   读库已经连续看了7年,越看越有味道!支持
  •   买了两本读库,这本还没看,不过肯定一如既往的不让人失望
  •   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   读库是我年年必买的一套书 每次得到 装帧 内容 都感觉一种韵味 值得买的好书不多 这个丛书是其中之一
  •   已经把读库分享给很多人了,祝新年里越办越好!
  •   期待这一期的内容,重点看看开会如何。
  •   关于开会的文章做得很好。
  •   《读库》已收集了近四年,不错,支持!
  •   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看到这本书,读过之后,很喜欢。
  •   读库的名声在读书人心中有目共睹,但我真正接触读库,感受到它的好,是在去年。于是在当当网上几乎将06年至今的读库一网买尽。一本本看下来,一句话:值得买,值得常看,值得收藏。
  •   读库丛书 好书 好书 历久弥新 沉淀下来的 精品!
  •   每一本《读库》都会给人阅读的快感,很有收获。
  •   读库就不用评了,老六的人在那儿,就是保证。
  •   闲暇时,看看读库,感触颇深,勾起很多那些过去时代的记忆。
  •   读库永远这么棒
  •   为了集齐买了好多 一如既往的支持《读库》
  •   还没来得及看,但内容肯定不错。我会一如既往得支持《读库》。
  •   支持读库,支持原创
  •   我会一直支持读库的
  •   这样有品位的书籍越来越少,找到读库,很知足
  •   我所有的读库都是当当买的,这次送货速度很快,不过当当一直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
  •   读库就不用多说了,很好
  •   读库,不必说,五星。
  •   趁这套读库还便宜 先买两本看看 希望早日到手~
  •   早些年的读库篇篇文章是精品,最近这些年质量下降了。
  •   读库依旧给力
  •   读库还不错,可以慢慢品味,有些文章还挺好的。
  •   读库的书一如既往的好,当当给力
  •   读库是最好的一本Mbook,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读库!
  •   <读库>选编的内容是不错,值得一读!
  •   读库一定多看
  •   喜欢读库的风格和文字
  •   读库每本都会买的
  •   读库一直都不错
  •   就是喜欢读库
  •   读库1106,看了4,5年了。
  •   读库是每期都要收的。
  •   赞就一个字
  •   一直在期盼,在此之前我又多买了一套,没想到货刚到,6就单卖了。不后悔
  •   细末里见宏阔,文章多是体贴着人的冷暖呼吸的历史记录。
  •   其实要做评价时间很难得事情 书中有太对的无奈 而我们面对这无奈的时候 爱莫能助 没看有什么办法 可以改变...
  •   一杯清茶,雨后,有此书意境颇佳
  •   很好的书,也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想细细的品读一下.
  •   已经买过这个系列很多本了哦,帮同事买的,她最喜欢看这类书籍了,很满意。
  •   私人编年史,看得人唏嘘,时而要停下来歇一歇再继续读。
  •   这套书我每本必买,值得收藏。2011年第六册里面又一篇文章《声音》,辑录了2011年的喧哗和骚动,充满智慧的语句,是我们对刚刚过去的2011年又有了新的理解。
  •   从第一本到现在,这本书是唯一坚持阅读并购买的。
  •   是书架收藏品,值得反复阅读,已连续买了6年(整套)
  •   这个系列的书出到现在,一切评价都是多余的,口碑在那里摆着,日渐壮大的读者群也说明了书的质量。
  •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虽然都是别人的故事,但是,更多的,也是历史。
  •   一直喜歡,裡面的故事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修学习
  •   一如既往地吸引我
  •   不用评论了,每期都看的,不看真的是可惜了
  •   闲暇时读读
  •   好书不言多,力荐。
  •   东西不错啊啊啊
  •   老六的东西,不用说了,送货速度也很快。
  •   收到这一本之后,2011年的就算收齐了,支持
  •   已经买了2年了,每次都有1-3篇值得再读的文章,难得!
  •   先读了最新一期,然后倒回去买了过去所有的集合
  •   大量的阅读仓库
  •   推荐。可读性强
  •   这本书挺好的,但是需要时间及耐心才能有所收获
  •   装订有点问题。难得换了
  •   挺有意思的,民国教授那篇太长了,当做文章读到后面实在无聊
  •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还没有看完。
  •   送给老师的! 发货速度很快! 很不错
  •   非常好看,非常满意!很好!
  •   正品,书的内容很丰富
  •   读库一直很不错,也一直购买
  •   爱读,期期都买,都很好!
  •   哎~~~书的内容分是没话说 纸也是一等一好 就是封面不是布封。。。还好 趁打折买的
  •   半价抢购的好书,准备买齐,留着以后慢慢读。
  •   快递非常快,书也不错,每期都买了。
  •   物美价廉!喜气!
  •   很喜欢!一如既往地好!
  •   喜欢,排版不错,看着赏心悦目,正在阅读
  •   挺好的,我是该书的忠实读者了。
  •   早就想买一本看看,当当上的打折很多就果断入手,,没有让我失望,从内容到做工都非常好!
  •   通俗易懂,是一本好书。
  •   还有墨香呢
  •   还行,我喜欢这杂志,当当网比较便宜
  •   当当的书每次邮寄到家的时候都很整齐~~很喜欢
  •   此系列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平实自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