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编 卷二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周南泉 编  页数:347  
Tag标签:无  

前言

  玉的历史,也就是玉开采和使用的历史,远远超过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在中国,细数诸多文物艺术,能超过并伴随中华文明,见证华夏民族演进、发展历程者,既非绘画、青铜器、陶瓷,亦非其他文物艺术,而是时间老人的见证者——玉器。玉器,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地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是西方文化所没有或少见的。我们有必要把对玉器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把考古学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研究玉器后得出的结论。在中国历史上,诸多文物艺术大多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譬如青铜器发生在夏商周,纸质绘画出现于造纸术发明之后,唐三彩是唐代特有的雕塑艺术,瓷器到唐代趋于成熟、宋代以后才达到高峰,唯有玉器这条实物主线,才能较为形象直观地演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中国玉器,即华美温润的玉石从自然界中被开采并经雕琢后,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和饰品。这个时间可以上溯到河姆渡文化甚至更远至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玉器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玉期、神玉期、王玉期和民玉期。原玉期是从玉器的起源开始,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个时期先民把玉与石区分,以美石来界定玉,玉的质地、色彩被早期人类所关注,形成了原始质朴的美感。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从最初仿造石器的钻孔、磨制,逐渐形成独立的琢玉技术。

内容概要

  《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内容涵盖整部玉文化发展史,藏品涉及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诸多不同时段,更将依据藏品数量决定特定时段卷数,形成开放式结构。每卷拟收录玉器藏品约300件,除定名、尺寸、断代等必备要素外,重要藏品还将附有专家点评。此外,每卷皆有专论,详尽解析时代特征与鉴定要点。旨在系统、全面反映民间收藏中国古玉风貌,指导、完善中国古玉收藏市场,丰富、推动文博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收录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种类近300件器物。像工具、兵仪器、礼器、佩饰、葬玉、实用器皿、礼乐器、人物动物等。皆以器物的时代、器型、纹饰依次排列,更加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器物的发展变化。本书所收录的器物全部经过著名的玉器专家周南泉、孙学海、汪遵国、雷从云、华义武组成的专家团队的鉴定把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本书视角独特、内容精当,入选器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凡例总序秦汉魏晋南北朝玉器图版目录图版聊聊古玉收藏中国玉器史简表

章节摘录

  此期玉器的总貌,几与战国同,但在某些方面则有明显或特定的变化,其中尤如下几点最为突出:第一,从玉器的数量、品种和工艺方面看,秦至西汉早期,不仅品种数量少,且其艺术风格几无特别的变化,甚从发掘情况看,所见有些是此前之器而非死者同期物,是知此期玉器尚处于恢复期。汉武帝始,随着“汉通西域”、新疆和田等地玉料源源运入内地作器和国力的强盛,玉器也得到空前发展,不仅帝京,且有诸多地方王国,也有自己的玉器制造业。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因国力衰退和战乱,玉器又步入相对衰落期,给人的感觉是“今不如昔”。第二,此期所用玉料,除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问常见以地方玉或杂玉代替外,其他时期皆用原产于昆仑山,但经地质变化流入河流沙滩,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中心的透闪石一阳起石,即国人所称的和田或于阗玉,西人称为“软玉”者,且多用仔料或山流水料,而山料并不多见。第三,玉器的制作工艺,较前有明显变化和发展的是能制成如玉衣,玉载人马车、玉多层塔式炉各形摆件等大型玉器;大量出现线条细如发丝的“毛雕”纹,纹如中文“八”字那样有撇有捺的所谓“汉八刀”纹,及作器多用镂雕、高浮雕手法等饰纹;尤为突出的是所作器物纹图,并不如前那样讲求对称平衡,而往往出现其形与纹的非对称变化和两面或多面饰纹的不同等,有面目一新之感。  第四,此期玉器的新品种,除葬玉中的玉衣、玉九窍器、玉握猪;玉佩饰中的玉翁仲、玉刚卵、玉严卯、玉解、玉司南佩外,尚见大批此前未见或罕见的玉制生活用器皿;专供贵族生前和死后享乐和美化生活的高贵摆件;表示身份的玺印及形态各异和千变万化的神灵、写实动物与人神仙佛等。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还新出现与佛教传入有关的莲花纹、狮子和各种佛像等;与道教有关的仙人、羽瓠、灵芝、八卦、十二生肖等;以谐音、寓意为题材,表示吉祥含义的铭文、图纹和器物等;以及表示地位高贵的玉杖、玉具剑、玉带、玉仪器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编 卷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