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村调查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青觉 编  页数:3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调研项目“村庄系列”调查之一。该调研系列的主题是通过调查典型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反映56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本书针对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恩和村的历史变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景式调查研究,以展示该村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本书由青觉主编。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恩和村概述
(一)概况
(二)恩和村的起源
(三)恩和村的变迁
二、农业
(一)概况
(二)作物
(三)耕作方式
(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五)农业生产发展历程
(六)对恩和村农业的思考
三、畜牧业
(一)概况
(二)草牧场建设
(三)畜禽种类
(四)品种改良
(五)饲养方式
(六)疫病防治
(七)畜牧业经济发展历程
四、手工艺与手工业
(一)概况
(二)俄罗斯族传统手工艺
(三)俄罗斯族传统食品加工业
(四)恩和村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开发和手工业发展建议
五、林业
(一)概况
(二)林业资源
(三)采伐
(四)林业机具
(五)护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六)退耕还林
(七)对恩和村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六、商业
(一)概况
(二)商业发展
七、运输业
(一)概况
(二)恩和村运输业的发展变化
(三)关于恩和村运输业的思考
八、旅游业
(一)俄罗斯族家庭游概况
(二)恩和村旅游资源
(三)旅游项目
(四)旅游线路
(五)对恩和村旅游业现状的思考
九、其他产业
(一)概况
(二)制造业
(三)渔业
(四)狩猎、采集业
(五)养蜂业
(六)对恩和村渔猎、采集等产业发展的思考
十、科技知识与应用
(一)农业科技与应用
(二)畜牧科技与应用
(三)俄罗斯族民间医药
(四)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十一、经济制度
(一)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二)畜牧业生产关系的变化
(三)经济管理制度
十二、经济政策
(一)发展政策
(二)扶贫政策
(三)福利政策
(四)救济政策
十三、社会事业
(一)教育
(二)医疗卫生
(三)初级保健及卫生防疫工作
(四)文化娱乐
十四、民俗文化
(一)衣食住行
(二)节日文化
(三)婚丧嫁娶
(四)宗教信仰
(五)文娱活动与体育游戏
(六)对恩和村俄罗斯族民族文化挖掘和继承的思考
第二部分 农牧户
十五、富裕户
(一)多种经营户魏振海家
(二)旅游经营户孙翠花家
(三)善于经商的孙永山家
(四)旅游经营户孙金花家
(五)养马大户高德利家
(六)养牛致富的孙玉琴家
(七)农垦战线著名主治医师蒋万富家
(八)养殖能手闫守敬家
(九)多种经营户马学勇家
十六、中等户
(一)老巴月家
(二)李玉华家
(三)曲常山家
(四)韩双兰家
(五)阿嘎家
(六)米萨家
十七、贫困户
(一)付永德家
(二)刘连吉家
(三)刘玉荣家
(四)朱德才家
第三部分 村民
十八、村干部
(一)心系群众造福一方的乡党委书记尹瑞明
(二)富民强乡典范,兴边发展楷模——乡长李政
(三)俄罗斯民族乡的带头人曲德欣
(四)热情抚育民族团结之花的贾志奎
(五)恩和村农牧场党委书记朱先源
(六)恩和村农牧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秀芬
(七)恩和村农牧场场长李宝华
(八)恩和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张国勇
(九)乡场老领导徐兴发
(十)全国优秀民兵张春义
十九、普通农民
(一)靠勤劳改变生活的王富廷
(二)发挥余热的老人果佩珍
(三)得到关怀的安娜老人
(四)勤劳致富的考占花
(五)刺绣能手孙玉琴
(六)面包大师达依霞
(七)木匠孙德福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二)恩和村的起源  历史上,恩和村所在地是一个四面环山草木丰美的天然草场,曾是蒙古人的牧场。俄国“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人陆续迁居到中国额尔古纳地区以来,恩和村又被俄罗斯人称为“戈拉弯”,是俄罗斯农牧民的夏季牧场和种麦子的“夏营盘”,冬季无人居住。  东北沦陷后,额尔古纳的金矿工人和伪警察多次暴动枪杀日本人,然后越过界河投奔苏联。日本侵略者为了抵御苏联的“渗透”,控制中华民族“反满抗日”活动,割断沿江居民与苏联的商业等往来,日寇开始实施“清边”政策。  首先,日本人修筑了一条远离边境的公路。1937年从内地抓来大批劳工,改修公路,将原来的沿江公路改从三河—上护林—恩和村—自兴—协荣—吉宝沟—吉拉林。在这条路的修建过程中,死了3000多名中国劳工。当年秋天,日本侵略者将沿江吉拉林以上宜农宜牧区的边境居民一户不留地强迁到新公路内侧指定地点。当时这一带有12个自然屯95户人家,446口人被强迁到恩和村。与此同时,也将九卡30户138口人,全部强迁到恩和村;地列木、水磨的28户116人,全迁到自兴屯。吉拉林沿江以下,有24个居民点,近万口人也都被强迁到公路内侧,形成一些新的村屯。日本的强行移民,给边民带来严重灾难,许多人无力盖房,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生活极其悲惨。  恩和村的形成时间不久,但这个地名却很古老。“恩和”是蒙古语,为“和平”、“安宁”之意。这里曾是蒙古人游牧的地方,而且是个令蒙古人眷恋的牧场。特别重要的是,恩和村这个地方距离哈撒尔都城--黑山头古城不远,是皇家的后院,是专供皇族放牧打猎的地方,是水草丰美、富饶美丽的风水宝地。“和平”、“安宁”,寄托了蒙古人对这个地方的美好愿望,也意味着在皇族的庇护下,这里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好地方。  20世纪前后,俄国人进入后,又给恩和村起了一个俄语名字“戈拉湾”,俄语为“曲折”之意,是指哈乌尔河在这儿绕了一个曲折的弯儿,形成了一片宽阔的大甸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恩和村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