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夜深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前言

每当人们提及“母爱”这个词时,总是和“伟大”“无私”“崇高”等形容词联系在一起。人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与“母爱”有关的形象,是在大地震中,母亲用脊梁和臂膀支撑出一个空间,保护了孩子,并用手机给孩子留下临终遗言;在泥石流突然到来时,母亲把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自己却淹没在泥石流中;在2011年《感动中国》中,年轻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接住从十层楼上掉下来的别人的孩子——然而,这些都是在极端条件下,刹那间进发出来的“母爱”的闪光。    我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在中国有一亿多个的家庭,在和平环境中过着波澜不惊的平常日子,父母上班工作,孩子上学念书,家里面全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小事,伟大的“母爱”又如何体现出来呢——这是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我们常常告诉孩子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和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养”是什么?那就是“十月怀胎”“父忧母难”“移干就湿”“含辛茹苦”,这些是所有父母都要经历的,共性大于个性。而“育”可就千差万别了。某些“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有完美的家庭、优越的条件,上名校、请家教,却总是惹出各种各样的“祸”来,有的让父母丢“官”,有的让父母丢“脸”。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这个“育”上了。他们的家庭“硬件”可能是令人羡慕的,但他们的教育“软件”是令人无法恭维的。    《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以下称为《爱孩子》)一书,非常感人地回答了我上面提出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平凡家庭中,是如何实现“育”孩子的?书中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将作者和她的儿子北北之间15年来的真实故事娓娓道来,细腻的情感,智慧的交流,幸福的体验,充分体现了一个母亲理智的母爱。    作者说,婚姻错了,还可以选择离婚,但孩子无论如何不能换、不能退。是的,孩子不是家庭的“产品”,正像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一样,因为一旦使用了“产品”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应该实行“三包”制度。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的是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的是高质量的情感氛围和细腻理智的母爱。《爱孩子》的作者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很好地处理了自己和孩子的爸爸的关系,并让孩子在无法与父亲经常相处的情况下充分感受到父爱。他们母子曾过着“北漂”的生活,租房子住,北北借读,上最普通的小学。但是,北北是幸福的,他享受到了一份坚强的、细腻的、理智的母爱,他在这份母爱的呵护之下,健康而茁壮地成长,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我一直以各种渠道申明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全是两回事。    有的教育著作中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个观点把学校和家长都大大地误导了一把:一方面,学校把自己该干的事,或者没干完的事,推给了家庭,让家长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却认为,我们实在太忙,我们就不做这个“延伸”了,全都“拜托”给你们学校好了,我们就不用管了。“孩子要五块钱,我都给他十块了,还要我怎么管?”这是25年以前,我当校长时,一位家长同我讲的一句话,对此我感到七分无奈、三分悲哀。我想对持有“延伸论”观点的人问一句:“人类是先有学校,还是先有家庭?”你们先把历史整明白了,再写书,好不好?    一个完整的人,通常必须接受三种教育:接受家庭教育,做一个好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做一个好学生;接受社会教育,做一个好公民。    家庭教育是做人的基础。我有一个观点,“一个孩子,就是家长的名片”。你看一个孩子在公众场合干了讨人厌的事儿,周围的人会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家教?”绝对没有指责班主任的,更没有去指责思想品德课老师的。    什么是家庭教育?那就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在日常家庭生活和学习当中,以学会如何做人为主要内容的,以潜移默化和榜样引领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有意识、无意识及潜意识的教育。它不同于学校那种有课程、有教学计划的教育。家庭教育中,可以说天天无大事,但事事有教育,教育的机会可能是随机出现的,就看父母有没有足够的教育意识、智慧和能力去把握它和运用它。《爱孩子》一书的作者做得很好,她发掘了北北的同情心、好奇心、善良心,培养了他的勤劳、自立、抗挫折的能力,建立了他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形成了他诚实、友善、幽默的良好人品。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孩子的好习惯、好品德是家长教出来的,相反,孩子的坏习惯、坏品德是家长惯出来的”。有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这个道理,等到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迁怒,是因为大人帮他在别的东西上撒了气;有的孩子从小就懒惰,是因为事事大人都替他干好了;有的孩子从小就贪婪,是因为大人的占有欲在孩子身上被“放大”了;有的孩子从小就极端自私,是因为大人总是在说“这年月,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有的孩子从小就有暴力倾向,是因为大人在家庭中就有暴力行为;有的孩子从小就放纵而不知节制,是因为大人溺爱的结果。    《爱孩子》这本书不仅生动地讲述了作者15年中与孩子之间共同成长的经历,并且在书中对当前教育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比如“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孩子“富养、穷养”的问题,“狼爸、鹰爸”教育模式的问题,早恋的问题,网络游戏的问题,择校的问题,课外班的问题,“神童”教育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共同来思考和解决。    《爱孩子》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准备做父母的人应该读,已经做了父母的人应该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读。

内容概要

  面对孩子出类拔萃的天赋,她拒绝培养“神童”;
  为了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世界,她要做“狠心”的妈妈。
  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痛苦,她认为这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当孩子偶尔撒谎,她说,撒谎未必是消极的,而父母的信任肯定是积极的。
  用共情与欣赏的心,呵护和发扬孩子天性中自有的优美,是她给孩子最好的爱;
  从厨房到书房、琴房,从20、30到40,她一步步走入丰美、从容、舒展的生活,是她为孩子、为自己所做的最好的事。
  她笃信,学会爱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是父母必需的修行。
  她期待,有一天孩子展翅高飞,成为一个精神自由、内心快乐、灵魂幸福的人。
  本书作者与全天下的父母真诚分享——
  60条育子心得:从怀孕准备到青春期教育,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增强孩子的独立和抗挫折能力,到如何使孩子发挥自己的天赋,形成优良的品格。既有温馨的小生活,更有闪光的大智慧。
  17个热点教育话题:从“狼爸、鹰爸”教育模式的反思,到孩子择校、课外班的探讨,对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自我教育提出了独立、鲜明的见解。
  15年与儿子的共同成长:她笃信,学会爱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是父母必需的修行;她期待,有一天孩子展翅高飞,成为一个精神自由、内心快乐、灵魂幸福的人。

作者简介

夜深,文学硕士,报社编辑,独立书评人,森梵文化机构首席评论员。翻译过多部经管图书,在《文艺报》《北京青年周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报道》《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多篇评论和小说。
  致力于文学评论写作、身心灵修行与女性教育研究,有志成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者、传播者与实践者。
  追求健全人格、自由心灵,传播真善美爱,做独立、优美、慈悲、温暖的女性。

书籍目录

第1章 女性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可能不是嫁人,而是做妈妈
 1.做好准备再怀孕——母亲的责任从怀孕前就已开始
 2.孕早期——那一半慵懒一半性感
 3.孕中期——美丽孕妇那段桃红色回忆
 4.孕晚期——胎教,宁信其有用
 5.男孩,还是女孩——爱它如它所是
 6.血腥的艰难时刻——挺过去,做母亲就是要强悍起来
 7.为什么没人说他漂亮——妈妈眼中有特殊的爱 
 话题1: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
 话题2:妻子是否应该要求丈夫陪同生产
 话题3:关于孩子的性别与堕胎问题
 
第2章 出生~6个月——感谢孩子带我们回归爱与美
 1.哺乳之难——月子产妇最需要家人同心同力
 2.产假里的负疚日记——我要做更懂孩子的母亲
 3.为幸福而画——留下与孩子的共同纪念
 4.姥姥家的绿色食品——幼儿餐要兼具营养和美味
 5.养儿方知父母恩——孩子成了我与父母的情感新纽带
 6.幸福是一只小翠鸟——我陪孩子在大千世界里找幸福 
 话题4:母乳喂养,毁掉身材?
 
第3章 6个月~2岁——保持心的警醒与柔软,体察孩子的真实需求
 1.断奶,别断掉情感抚慰——给孩子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2.牙牙学语,一步准确到位——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
 3.学会跟玩具相处——引导孩子投入和专注,才能开发智力;
 体察孩子真实情感,才能保护他的心灵
 话题5:断奶之后,妈妈应该努力恢复身材
 
第4章 2岁~3岁——培养规则意识,真理也需要重复一千遍
 1.活学活用“口红的口”——随时随地在生活中识字
 2.千变万化“妹妹等我”——娱乐玩耍要有创意
 3.“妈妈给我讲个道理吧”——真理也需要重复一千遍
 4.变“求孩子吃饭”为“孩子求吃饭”——读懂孩子,坚持原则,不被要挟
 5.培养清晰明确、长期遵循的生活规则——现在适当约束,未来才真自由
 草莓一次只吃8颗/雪糕只能天热的时候吃/拒绝垃圾食品的诱惑/摔倒了,怪天怪地就不怪自己?/躺下打滚?妈妈坚决不买账!  
 话题6:从16岁博士张炘炀的成长看早教——“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暧昧而阴险的洗脑广告
 
第5章 3岁~4岁:妈妈考研,北北监督——让孩子积极参与家中大事
 1.同上幼儿园,为什么北北高兴、乐乐哭闹——提前做足功课,积极暗示很管用
 2.第一次输液没有哭——了解和接受了真相,孩子才能战胜恐惧
 3.北北学会了赞美别人——父母的肯定与赞美,培育孩子的宽容与体谅
 4.我要考研——作为母亲,依然可以有梦,并去实现它
 5.“妈妈你真棒,蹲下来让我亲亲你”——追梦的路上,孩子是妈妈最好的见证者,妈妈是孩子无形的榜样 
 话题7:育省心的孩子,做轻松的母亲
 
第6章 4岁~6岁——拒绝打造“神童”,培育一个心中有爱的孩子
 1.“想妈妈的北北,祝妈妈好好学习!”——远隔千里,手写的书信连着母子心
 2.北北的数学天分:“8-10=-2”——面对孩子的天赋,我拒绝培养“神童”
 3.小年夜路遇拾荒老人——给孩子创造机会,感受同情与爱
 4.“妈妈也不会玩这个,一起学吧”——用积极的暗示,消除孩子的自卑与焦虑 
 话题8:作为母亲,尽量不要与尚幼小的孩子分开
 话题9:“鹰爸”:造神有风险,下手须谨慎
 
第7章 6岁~10岁:在最普通的小学,在单亲家庭,北北健康成长——快乐和幸福是最重要的能力
 1.三个小孩一台戏——引导孩子照顾弱小者,但尊重他的天性
 2.姥姥坐过站,我在原地等——6岁的淡定,来自妈妈的理性教育
 3.带5条红领巾的理由,妈妈相信你——孩子的撒谎未必是消极的,父母的信任肯定是积极的
 4.从重点小学转学到普通小学——从容面对巨大落差
 5.彻底告别“西班牙楼梯”——妈妈在哪里,哪里就是最好的家
 6.小黄帽丢了怎么办——孩子不必被修剪成没有任何毛边的标准版好儿童
 7.在北京郊区当一把野孩子——快乐地学,疯狂地玩
 8.关于“单亲家庭”和“离婚”的对话——不隐瞒不欺骗,直面孩子的担忧 
 话题10: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话题11:小学阶段疯狂择校真的有必要吗?
 
第8章 青春前期:从拧巴冲突到幽默和解——共情与欣赏,让孩子成为优美的自己
 1.做作业到半夜,妈妈心疼又愤怒——放下偏执,为孩子的坚韧与执著而喝彩
 2.妈妈第一次动手打孩子——父母的暴力是丑陋与无能的表现
 3.拒绝背“新概念”课文——改变策略,“曲线救国”,殊途同归
 4.母子之间“近似朋友关系”——共情与欣赏,调侃与幽默
 5.作文写不好,何必急功近利——多看课外书,只要孩子乐在其中就会有收获
 6.对身高的忧虑——是追求完美,还是爱慕虚荣 
 话题12:共情与欣赏,让孩子成为优美的自己
 
第9章 课外班和小升初的那些事儿——量力而行,将效率提到最高,将焦虑降到最低
 1.只上两个课外班:奥数和英语——增加学习的挑战性,但不能成为负担
 2.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意外获得“走美”一等奖——歪打正着,带来了信心与激励
 3.北北和乐乐的寒假快乐奥数——这样的学习不但是乐趣,而且是珍贵的记忆
 4.娘儿俩的春天,每个周末都是那么刺激——北北参加竞赛,妈妈在咖啡屋写小说
 5.获奖“专业户”遭遇不愉快的三件事——超脱对待,保护孩子心灵,让不愉快随风而去
 6.卡着鱼刺去考试——如鲠在喉,祸不单行,苦中作乐
 7.签约人大附中,谢绝理工大附中,放弃东城区推优——其实不管哪一种选择,我们都高兴
 
第10章 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世界——做个“狠心”的妈妈,孩子才能健康长大
 1.“无人陪伴儿童”第一次乘飞机——初尝独自出行的乐趣
 2.孩子独自去ZY教育上夜课——锻炼自立能力,也要顾及安全
 3.独自坐火车硬座回姥姥家——是为了“赚”100元,还是为了自我磨炼
 4.首都机场被困8小时,写下意识流随笔——见证孩子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与妈妈在地铁上走散——父母的崩溃是因为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话题13:母爱中最有价值、最值得赞美的部分——是本能的爱,还是理性的、建设性的爱?
 
第11章 人大附中:NB哥的寄宿生活——给他沃土,他就会茁壮成长
 1.坚定地选择中学寄宿——为了北北独立,也为了妈妈自由
 2.妈妈帮忙写检查——有时候,妈妈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3.逐渐适应寄宿生活——要独立,要自由,也要情感链接
 4.看武侠小说惹来横祸——变堵为疏,培养孩子真正的自律
 5.NB哥的个性与思想——全面成长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
 6.看淡物质虚荣——真正的自信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富足 
 话题14: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第12章 青春期:我和北北一起经历——理智引领,情感呵护,心灵链接
 1.让北北独自去找父亲——父亲不在身边,父爱仍可以不缺失
 2.三更半夜的母子谈话——触到孩子心灵的交流,才是有效的交流
 3.北北的“国王早餐”——宠爱不是溺爱,不用担心爱太多会宠坏孩子
 4.邀请北北“提供服务”——学会给予,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幸福
 5.母子“同学”——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生命永远新鲜 
 话题15为什么单亲妈妈养育的男孩会遭受“歧视”
 话题16不怕恋得早,就怕恋得糟——面对孩子早恋,父母应该怎么做
 
第13章 单亲妈妈的“花样”幸福生活——美好人生不设限,自我完善无止境
 1.要做好妈妈,更要做好的自己——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2.网络改变生活,博客改变人生——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吸引什么样的人
 3.婚姻可以无,真爱必须有——我对自己有信心,对人生本身有信心
 4.从厨房到书房、琴房——做个心灵有力量的母亲,孩子受益终生
 
后记 做父母是一种修行
  

章节摘录

版权页:28岁的那年春天,蠢蠢欲动的母性使我没有坚定的决心做“丁克”。既然早晚要生,28岁也不小了,筹备吧。一位非常热心的女同事听说我准备怀孕,便送了一本书给我,介绍如何科学计算最佳怀孕时间,选择一个父母双方在智力、体力综合值最高的时间,这样,胎儿更聪明健康。这正好符合我喜欢什么事情都有计划、有准备的性格,便按照书中的介绍,计算了一个最佳的怀孕时间。现在想来,年轻真是好,身体完全成熟了,机能又正旺盛,怀孕真是小case。按照我计算的最佳怀孕时间,就那么一次,一个小生命就着床了。早孕36天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医院做检查,看到单子上的“阳性”符号,我没有特别惊喜,因为都在我意料之中。打电话告诉北北的爸爸,他也没有特别惊喜,却不忘习惯性地调侃我:“你行,你能。”真是奇怪,一旦身体中真实地孕育了生命,此前想象的那些恐惧、尴尬都不见了,关注的东西也开始变化。最有意思的是,从前出门的时候专喜欢看那些身姿窈窕的姑娘,怀孕之后再出门,竟满眼都是孕妇,也不再觉得她们那臃肿的身形、蹒跚的步态奇丑无比了。通常把怀孕3个月之前的孕期称为孕早期,大多女性在孕早期会有比较明显的身体反应,最常见的当然是恶心呕吐,其实,除了身体上的早孕反应,还有容易被忽视的心理上的早孕反应,比如恐慌、怀疑、矛盾、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上的种种早孕反应,大都指向同一个原因:没有做好充分的怀孕心理准备。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地、有计划地去怀孕,大多女性都会在孕早期被诸如此类的负面情绪困扰,这不仅会加重生理反应,更可怕的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所谓“母子连心”,在胎儿的孕育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应验了。有的女性在孕早期因为恐慌和矛盾,还可能患上抑郁症,天天以泪洗面,甚至潜意识中期待发生流产。有研究说明,母亲的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会传递给胎儿,严重的还可能真的导致胎儿“自杀”——流产或者胎死腹中。在无计划的怀孕中,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怀孕之时恰好烟酒过度(尤其是母亲),甚至服用了某些容易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比如感冒药等)。这样,在要还是不要这个孩子的矛盾中,在是否会严重影响胎儿发育的担忧中,女性在孕早期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困扰,甚至在整个孕期,这种担忧的情绪都挥之不去。所以,从母子的健康出发,怀孕前应该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最好按计划进行。

后记

2011年12月4日的下午,我写完这本书初稿的最后一个字,沉浸于一种纯粹的幸福感中。这幸福感如此巨大而令我不能自已,我必须走出门去,将它放到大街上,放到天底下。    这一天是周日,也是北京空气污染指数令无数人惶恐和诅咒的一个日子。而处于幸福感笼罩中的我,在阴霾中无目的地健步如飞,对于空气的污浊毫无感觉。    坦率地说,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并未预料,这个写作的过程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精神收获。    写作的过程中,挖掘十几年来我与孩子所经历的一幕幕、一桩桩,我数次痛哭。有伤心的哭,有感动的哭,有幸福的哭,也有愧疚的哭。哭过之后,情绪得到疏解和调整,我才能平静地接着往下写。而我书中的情感却是非常节制的,因为我并不想通过煽情而赢得读者的眼泪,这不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我只是想说明,我对这本书的信心首先源于它的真——叙事的百分百真实与情感的百分百真挚。而这种真,既源于我15年(从怀孕到孩子14岁)的丰富经历——所有“原材料”都是原生的、鲜活的、具体的,也源于我的全情投入。    这种全情投入的状态,使我变得“一根筋”,对写作之外的所有事情都麻木起来。就在初稿进入尾声的日子,我的工作上出了纰漏,我所负责的报纸版面出现了一个较大的错误,几乎损害到我在6年的编辑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敬业、专业的良好形象。我深知,这是因为我“心在别处”。对此我非常惭愧,对于部门领导含蓄的批评也心服口服。    刚刚接受了批评,我在网上遇到了一个朋友,谈起我的书。我说这两天我处于对孩子的愧疚情绪中而不能自拔,每每想到我曾有4年时间不在他的身边,就感觉到永远无法补偿孩子的揪心的痛。朋友开解我,而我却控制不住地哭起来。正好这时候,部门领导走了进来。女性的眼泪果然是特殊的武器,领导以为我是因为受了批评而哭,立刻过来安慰我。我更加惭愧起来,赶紧擦干眼泪进行解释,让他相信,我对于批评心服口服,而且我并不是那么脆弱,承受不起一点点挫折。    我一直认为,女性的眼泪应具有私密性,它适合一个人独享,或者与爱自己的人分享,而不适合随意用到工作中,成为一种逃避责任的软武器,也不适合在书中肆意抛洒,成为一种煽情的手段。    我不是技术层面的专家,我对这本书的信心,并非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些可以直接照搬的“实用技巧”,而在于它多侧面地展示了我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诸多感悟和思考。统而言之,就是如何与孩子达到共情,体察孩子真实的需求,给孩子正确的爱。    在我看来,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如何正确地爱孩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首先是一个人格健全、精神独立、真正有给予爱的能力的人:需要父母有一颗保持警醒、灵敏、柔软与谦卑的心。    所以,在我看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就是父母自我教育、自我修行的过程。这是“实用技巧”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希望我的书能在超越技巧的层面,给众多父母以借鉴和启发。    我对这本书的信心,还源于我在其中坦诚地展示了一个母亲、一个女性的成长历程:从混沌到清晰、从迷茫到坚韧、从多愁善感到内心充满正能量、从顾影自怜到帮助众多女性走出精神困境——正是在这个自我教育、自我修行的过程中,我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成为一个对人生本身有无限热爱的女性。    我期待,有众多的母亲或将要做母亲的女性,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激励、吸取力量,对人生本身更有信心,对做个称职的母亲和优美的女性更有信心。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将我的真挚与爱,传递到众多的母亲和孩子们心中。    感谢我的责任编辑崔姜薇女士,是她的慧眼和对我的鼓励,使我坚定了写这本书的信心,也使我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了超出预料的惊喜与收获。由此我也相信,这本书对我的人生意义重大。在这本书诞生的整个过程中,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她的专业与敬业、灵敏聪慧、细致周到,给我很多感动。    感谢森梵文化机构的王淼先生,在我写作的过程中,他不但通过交流给予我无数思想碰撞的火花,而且在书的具体内容方面给予我很多提示和指点。他直抵本质的思想与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我的朋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凯先生,在我写作的过程中,他认真阅读了部分初稿的章节,给予我真挚的赞美与鼓励,并提出宝贵意见。他的通达与平和,助我去除浮躁。    感谢我的朋友克非女士,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她以独特的品位、睿智的思想、开阔的眼界,给予我很多启发。    感谢我博客和微博上的所有博友,他们的鼓励与期待一直给我温暖,陪伴着我的整个写作过程。    感谢我的父母家人,他们对我的全然信任和支持,使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感谢孩子的父亲,他的理解使我能够放下顾虑,心无芥蒂地写出真实。    最后,也感谢我的孩子,他使我这个并不完美的母亲拥有了一段完美的人生,使我在自我教育、自我修行的路上,走向丰富与深邃。    夜深    2011.12.4  北京

媒体关注与评论

《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是一本家庭教育原创精品,准备做父母的人应该读,已经做了父母的人应该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读。    ——卢元锴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    这是一本鲜见的以女性主义视角关照和把握家庭教育的优秀图书,相信它会为关注家庭教育和女性教育的读者带来丰富而崭新的启示。    ——王立华 儿童教育专家,全国百佳园长    作者以很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记录了她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灵历程,彷徨的父母可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自信的父母也可从中得到印证与呼应。    ——叶凯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母爱给了作者无限的灵感和力量,她用强大的共情能力和谦卑柔软的心,去努力读懂孩子,使她对孩子的教育在真爱中完成。    ——甄宏丽  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虽然书中分享的主要是夜深当妈妈的经验,但书中的她自己却更令我欣赏。在我看来,她给予女性最大的启示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楚姜  作家,《GOOD好主妇》杂志情感编辑总监    夜深的育子心得独特而又感人,她的书告诉我们:好妈妈不仅胜过好老师,而且胜过好学校、好父亲和好朋友。我相信她的经验会引起天下母亲的共鸣。     ——文学评论家 兴安

编辑推荐

  1.《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一个智慧母亲的15年育子心得》首谈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却一直被忽视的——父母的自我教育,积极倡导“学会爱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是父母必需的修行”的家教理念。  2.《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一个智慧母亲的15年育子心得》以孩子年龄段为序,分享了从准备怀孕到青春期教育的育子心得。当读者在家教中遇到难题和困惑,可以有的放矢地通过目录,在书中找到答案,作者的智慧心得和独立思考,可以陪伴每个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十几年成长岁月,并从中受益。  3.每章的“话题”单元,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如“狼爸”“鹰爸”教育模式的反思,孩子择校、课外班的探讨,青春期早恋问题分析等,专门讨论孩子成长各年龄段,父母与孩子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作者的透彻思考和犀利解读,篇篇好文都是一次家教话题头脑风暴,从更开阔的社会视角,为日常的亲子关系打开思路。  4.书中展现温馨的小生活,凝聚闪光的大智慧。文笔优美,内容感人至深,为每个读者、每个家庭传递温暖向上的正能量。  5.作者既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智慧母亲,也是一位快乐美丽的单亲妈妈,她和儿子的美好生活,为每一个单亲家庭带来最有力的鼓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这本书虽然是“好爸好妈”分享系列,书中也有一些具体的育儿心得,特别在前半部分,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第一次提出了父母自身的修炼。我们常常说要怎样怎样培养孩子,怎么和孩子“斗智斗勇”,或者了解孩子的内心,但忽略了父母本身应该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只有父母本身拥有强大的正能量,才可能给孩子最大的爱,特别对于妈妈,才可能在任何的婚姻状态下,都能做一个智慧合格的妈妈。读这本书的当晚,我久不能寐,想得最多的倒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感叹夜深如蛹化蝶般越活越精彩的人生,反思自己的现状与发展,我羡慕北北的天赋,但我更赞叹和欣赏夜深这位热爱生活的妈妈。
  •   夜深的这本书里的某些文章以前在博客上发过一些,陆陆续续地读过一部分,当时就深有共鸣。这次新书出来,便近不及待地在当当上拍了下来。拿到书后只有一个感觉:这本书要是能在我怀孕之前读到就好了。好在对我来说还不算太晚。现在我今年大学毕业的妹妹也在潜心研读呢。
    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这话一点不错,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也在和孩子一起成长。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育儿过程中的点滴。看看一个智慧的妈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看看在一个智慧的妈妈的教育下,孩子会成长为一个怎样优秀的人。相信这本书对所有的妈妈、准妈妈们都有莫大的帮助。尤其是准备当妈妈的女性,更要读此书了。
  •   12点开始读夜深的《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一气呵成,吃饭都在读,数度落泪,近28万字的书,22点全部读完。这本书写的非常棒,语言朴实,情真意切,直抵人心;思想深刻透彻;精神境界不凡。夜深说:“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如何正确地爱孩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首先是一个人格健全、精神独立、真正有给予爱的能力的人;需要父母有一颗保持警醒、灵敏、柔软与谦卑的心。。。。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就是父母自我教育、自我修行的过程。”说的多棒!强烈推荐这本书!
  •   书很好,值得一读,妈妈们看后知道了,如何爱孩子和教育孩子好学习的,一本好书。
  •   看过一些教育孩子的书,这本更多是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间穿插一些教育方式方法
  •   爱孩子,就要像夜深一样致力于让孩子“成人”,而不是只会考分的书呆子。夜深对孩子的爱是理性加感性的完美结合,嘻嘻希望我家宝贝将来找个这样的男孩做老公哦。
  •   夜深的文字,细腻扎实,从身边人身边事写起,不回避苦痛,不追求辞藻堆叠,是走过冗长黑暗展翅的蝴蝶,每一片细小的花纹中都有着女性的自信、自省和执着。敢于爱,敢于痛,敢于放手的女人——夜深。
  •   能让做父母的得到提升的一本好书
  •   这本书很好,看了很受感动。里面有很多给人启发的作为母亲的经验之谈,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比如:“拥有健全的心智与人格,相比分数更重要。以分数为标准的赢,就像以金钱为标准的世俗成功学一样,反映出的都是对成功人生的简化甚至歪曲。”本书的故事性也很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总之是有趣、有益、有情的一本好书。
  •   虽然还没有做妈妈 但是读读挺有意思的
  •   质量很好,学习中。。。。
  •   很好,一口气看完了,不错
  •   這本書很值得去看,特別是那些新媽媽們,更要去好好讀讀,很有好處。
  •   学习,惭愧
  •   值得家长一读。
  •   刚开始读,对我来说挺有用。
  •   帮朋友买的,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   真实、实用、有启发
  •   正版。非常不错
  •   学习做妈妈,和孩子共同成长,值得一看的书
  •   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
  •   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是作者要出名,挣版费,更大一部分是要和大家分享她的理念。自己要活的有尊严,同时也给他人尊严与尊重。想让更多的人有正确的人生,尤其是不能因为家长的局限影响了孩子成长。我也表达不太好,就是透过作者朴实、平实的文字感受到真情的流露,希望她的经历能给有需要的人以帮助
  •   一打开书本,几页目录就掉了出来,很不爽。内容还是不错的,以后发货时请注意书本的完整性。
  •   价格也公平。
  •   我觉得写的还行
  •   和我期待的差太多了,我只看见了两个字:炫耀!有些网评太不负责任。
  •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给我的感觉:不是作者要出名,挣版费,更大一部分是要和大家分享她的理念,自己要活的有尊严,同时也给他人尊严,想让更多的人有正确的人生,尤其是不能因为家长的局限影响了孩子的。我也表达不太好,就是觉得作者是付出了真情和真诚的与大家分享她的心得
  •   我看书口味重,只有有营养,有真材实料的书籍或文章方能入我的心和眼。 拿到《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一书,我理解了房地产开发商何以“捂盘”了。我一方面爱不释手迫不及待逐篇阅读,一方面又想着要慢点读,因为,因为,读完了就没有了。 读完这本书,不夸张地说,我深深地震撼和感动。夜深的文笔好,不是华美,而是纯朴、干净的那种。文字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文字背后若没有深厚的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华美的文字则犹如花拳绣腿。夜深的这本书不需要华美的文字,因为她有厚实的生活底子和厚实的思想做依托。书中记录了她从怀孕到如今孩子已14岁这段光阴的一些鲜活的片段,平实文字的背后处处是深刻的哲理和普适的价值。 有很多人遇到问题,总会向外部寻找原因,为自己免责。当然,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莫不如是。比如“我要是有一个那么好的家庭我也会把孩子教育得那么好”“我这个孩子太不懂事,太不听话,太不..........”“如今就这么个大环境,有什么办法”等等,诸如此类。 看完这本书,我想说:这可都是藉口。 教化和培育孩子,父母是主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起主导作用。但是,生了孩子成了父母的我们并非先知先觉,万事皆通。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本身是不完美的,甚至是问题重重的,因此需要不断省察自己的行为,省察行为背后的思想和观念是否正确,进而及时更正我们的观念,修正我...们的行为。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的二次成长。父母自己修“到家”了,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其实都是好孩子,作为父母,最应做的不是去挑他们的毛病,而是去挖掘和成全他们的优美。 《爱孩子》不仅从“道”的层面阐释如何“爱孩子”,更通过孩子从断奶、吃饭、入园、上学等等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事,从“术”的层面告诉作为父母的我们应如何“修为”我们自己,从胎教到断奶、从孩子营养到培育孩子独立自信等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这本书特别适合怀孕的准爸爸、准妈妈读。不过,即便孩子已经上大学但亲子关系不那么和谐的父母,用心阅读这本书也定有很多感悟和收获——呵呵,我之所以这么下论断,纯属推己及人。 阅读更多 ›
  •   对父母而言,什么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如今以身为人母的我,在这里书里,找到一个又一个清晰而有用的回答。爱孩子,首先要修炼自己。如果你爱他,请不要以爱的名义,为他的人生画出你想要的路线,请给孩子展翅高飞的本领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让孩子拥有他自己想要的人生。“精神自由、内心快乐、灵魂幸福”说得多好!我希望我的宝贝将来就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   朋友推荐买来送给姐姐的。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