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研究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艺欣  页数:225  

内容概要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储备作为国家重要的大型国有对外公共支付准备基金,是指掌握在一国货币当局手中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债信担保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意外支付而持有的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及对外债权。目前国际储备资产一般以货币性黄金、外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等形态构成。外汇储备是指以各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所构成的储备资产。
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了中国国际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
月31日在中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储备为3389万盎司,中国外汇储备为28473.38亿美元。按伦敦黄金市场2009年4月
29日每盎司黄金900.50美元计算,3389万盎司黄金约为
305.18亿美元,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56%。即使考虑中国截至2009年年末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4.0亿美元和特别提款权11.1亿美元等因素,在中国国际储备资产中外汇储备所占的比重已经高达96.88%。
国际储备制度与中国外汇储备制度都经历了相对漫长的发展与变迁历程。国际储备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以白银为储备资产的称为银本位的储备制度,作为一种国际公共品,促使其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各国在政治上与国家主权上的独立性和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上的相关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为了降低各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之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尽可能地减少交易费用,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联合与协调。作为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汇兑、等方面的规则、惯例、政策、机制和组织机构安排的国际货币制度及其从属部分的国际储备制度便应运而生。最初的国际储备制度是以习俗为基础的公理化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强制性制度,即一种约定俗成。但是,随着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发展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黄金分布的不均衡、国际贸易的扩大、黄金作为矿产资源其贮藏量的有限性等原因使金属货币制度被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在经历了磋商与协调之后,康芒斯所指出的“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的新的合作机制被人为地设立了起来,这就是布雷顿森林制度和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沿用至今的牙买加制度之下的国际储备制度。而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则是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几十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产权激励、国家供给和与经济体制伴生形成了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表现为强制性、依附性和迟滞性等特点。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制度非均衡。包括:中国大量超额外汇储备的存在;外汇储备资产中有65%-70%美元的资产结构;相对单一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制的组织机构设置;较低的投资回报与较高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资产的被挤占挪用等情况,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制度非均衡。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刚性制度缺失。
至今中国还没有颁布关于外汇储备管理的专项法律制度,致使外汇储备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无法可依,严重影响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完整性。第二,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既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亦存在制度供给过剩。制度供给不足表现为:存在制度需求的情况下,制度供给落后于制度需求;制度供给过剩是指有些制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及时退出历史舞台,依然发挥作用,结果是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非帕累托最优、制度成本较高、存在大量的“潜在利润”。第三,中国外汇储备制度也存在弹性制度的非均衡,包括:外汇储备数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的缺陷。显然,中国外汇储备的制度建设的落后已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适应。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非均衡的后果是严重的,宏观层面上来看,第一,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完整性。由于中国目前尚无一部专门外汇储备法,缺乏强制性制度约束,存在违背储备资产专有用途,随意挤占和挪用外汇储备资产的情况。第二,威胁着货币流通的稳定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引起了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导致中央银行被动地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第三,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中国尚无专门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外汇平准基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之后本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缺乏制度保障。第四,保有巨额外汇储备也意味着实际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存在超额外汇储备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微观层面来看,第一,增添了外汇储备管理的复杂性。由于外汇储备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任务越发艰巨,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加。第二,加大了风险监测与控制的困难性。由于外汇储备额度高、币种结构与资产结构复杂,各种货币汇率的频繁波动都将使外汇储备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更加困难。第三,提高了持有储备的成本,外汇储备额度越高所付出的机会成本、会计成本与边际成本也将越高。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是解决中国外汇储备制度非均衡的最佳选择。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对新制度的目标模式与制度结构进行研究,力求用一种更为有效、运行费用更低与制度效益更高的制度实现对旧制度的替代。为此本书在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一章中:首先,描述了新型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目标与模式,对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的目标函数与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的具体构想,即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该体系应该是由一系列单个的制度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制度束,在这个制度束中一般应当包括:法律制度、组织制度、数量制度与质量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其中:法律制度——维护国家外汇储备资产完整性与专用性;组织制度——由不同的组织机构管理不同功能的外汇储备资产;数量制度——保障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性与合理性;质量制度——兼顾资产的保值性与增值性。法律制度与组织制度属于强制性制度;而数量管理与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区间变动性的富有弹性的制度安排。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可以采取局部变革式的制度创新方式。即对现有制度的要素或结构进行部分调整和改造,使其功能更新,职能更全。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有些部分仍然具有一定的制度价值,从而更适用于采用局部变革式的制度创新方式。
局部变革式的制度创新是一种制度改良,所造成的社会震荡比较小,也比较符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由局部到整体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方式的要求。《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推动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实现相对的制度均衡,提高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管理质量,促进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研究》由刘艺欣所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国际储备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节 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
第二节 国际储备制度及其构成
第三节 国际储备制度的变迁
第三章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的动因
第二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的过程
第三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变迁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制度需求的一般动因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需求
第三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供给
第五章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的非均衡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非均衡的一般分析
第二节 中国外汇储备刚性制度的非均衡
第三节 中国外汇储备弹性制度的非均衡
第六章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非均衡的后果
第一节 非均衡的宏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非均衡的微观经济后果
第七章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的基本构想
第一节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的目标与模式
第二节 中国外汇储备刚性制度创新
第三节 中国外汇储备弹性制度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