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晓曼  页数:225  

内容概要

  本书以构建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论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演绎与归纳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特点出发,基于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区域经济差距、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稳定等重大现实问题,根据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交叉、制约以及协调促进的辩证关系,建立了由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分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和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就多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晓曼,女,汉族,1967年出生,祖籍湖南衡阳。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新疆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1.1选题意义
  1.1.2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2研究现状
  1.2.1文献综述
  1.2.2研究的若干前提假设
第二章 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1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1.1工业化水平
  2.1.2产业结构
  2.1.3就业结构
 2.2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
  2.2.1生活水平
  2.2.2基础设施
  2.2.3科技事业
  2.2.4贫困问题
 2.3多民族地区资源与环境现状
  2.3.1资源状况
  2.3.2环境生态
第三章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
 3.1区域经济差异
  3.1.1静态差距
  3.1.2动态差距
 3.2生态环境脆弱
  3.2.1植被退化
  3.2.2土地荒漠化
  3.2.3水资源短缺
  3.2.4环境污染
  3.2.5开发过度
 3.3社会稳定问题
  3.3.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3.3.2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3.3.3文化发展的特殊性
  3.3.4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第四章 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4.1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
  4.1.2指标体系评价的对象
  4.1.3指标体系评价目的
  4.1.4指标选取
  4.1.5指标体系框架
 4.2权重及评价标准的设定
  4.2.1权重的设定
  4.2.2评价标准的设定及评分方法
第五章 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系统评价和分析
 5.1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评价
  5.1.1经济发展水平
  5.1.2经济发展质量
  5.1.3经济调控能力
  5.1.4经济发展潜力
 5.2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评价
  5.2.1科技教育
  5.2.2文体卫生
  5.2.3社会保障
  5.2.4城乡差距
  5.2.5人口结构
  5.2.6社会公正
 5.3多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保护评价
  5.3.1生态质量
  5.3.2资源环境水平
  5.3.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5.3.4资源重复利用水平
 5.4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多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的理论基础
 6.1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6.1.1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6.1.2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启示
 6.2生态补偿机制理论
  6.2.1生态补偿及机制的理论基础
  6.2.2国外环境及生态补偿机制
  6.2.3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6.2.4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启示
 6.3人力资本理论
  6.3.1人力资本思想的渊源
  6.3.2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
  6.3.3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6.3.4人力资本理论的启示
第七章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7.1以人为本——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的核心理念
  7.1.1科学发展观
  7.1.2和谐利益观
  7.1.3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的原则
 7.2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7.2.1发展模式创新
  7.2.2财政转移支付
  7.2.3资源配置与资源转换
  7.2.4税制改进
 7.3保护生态——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
  7.3.1生态补偿
  7.3.2生态移民
  7.3.3生态保护
 7.4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
  7.4.1投资于各族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7.4.2教育优先,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7.4.3减缓和消除贫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布局战略”、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九五”提出的“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从纵向比较看,多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各地经济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也有了长足进步。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总体实力明显增强;资源整合和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发挥少数民族自身优势,拓宽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历史等条件的限制,多民族地区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从人均CDP、总量份额和增长速度三方面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果看,多民族地区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20世纪90年代之后,差距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即使在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也没有缓解,反而呈扩大的态势。这对于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增加了政治和谐局面的严重隐患、削弱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民族关系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构建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几个关键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如何结合多民族地区的特点,更加正确、比较全面地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含义?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程度如何?应提出怎样的符合多民族地区现实情况的政策建议?学术界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定义、内涵、原则、方法以及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等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各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方案。还有些学者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关系、生态环境等视角,对构建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进行了探讨。

编辑推荐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为新疆财经大学基金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多民族地区构建经济社会和谐系统评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