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文化学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经济科学  作者:冯年华  页数:381  

内容概要

  《乡村旅游文化学》基于学科构建的视角,阐明了“乡村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文化学新兴分支学科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和基础;在分析和研判我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的沿革、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学和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深入剖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特征、方法以及学科建设目标等基本问题;并对旅游文化的整合与创新、文化力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乡村旅游文化学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讨论。
  与此同时,本书对乡村聚落旅游文化、乡村农业旅游文化、乡村民俗旅游文化、乡村旅游形象设计、乡村旅游文化景观等乡村旅游文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对其价值、功能、分类体系、典型特征等与学科构建相关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重点解读;并依据文化区划分的基本原理,结合乡村旅游文化的独特属性,尝试建立了不同区域尺度的乡村旅游文化区划分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和江苏乡村旅游文化区划分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文化学
 第一节 旅游与乡村旅游
 第二节 文化与旅游文化
 第三节 乡村旅游文化学
第二章 乡村旅游文化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文化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整合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创新
 第四节 文化力理论
 第五节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乡村聚落旅游文化
 第一节 聚落与传统乡村聚落
 第二节 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文化价值
 第三节 传统民居的旅游文化价值
 第四节 传统乡村聚落中的公共建筑的旅游文化价值
 第五节 现代乡村聚落的旅游文化价值
第四章 乡村农业旅游文化
 第一节 乡村农业旅游文化概述
 第二节 乡村农业旅游文化功能
 第三节 乡村农业旅游文化表现形式与类型
 第四节 城郊结合地区农业旅游文化
 第五节 典型农业地区农业旅游文化
 第六节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
第五章 乡村民俗旅游文化
 第一节 民俗概述
 第二节 乡村民俗旅游概述
 第三节 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第四节 中国乡村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典型乡村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周庄为例
第六章 乡村旅游形象设计
 第一节 旅游形象与乡村旅游形象
 第二节 乡村旅游形象的设计
 第三节 乡村旅游形象评价
 第四节 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形象
第七章 乡村旅游文化景观
 第一节 文化景观的概念
 第二节 乡村旅游文化景观及其研究意义
 第三节 乡村旅游文化景观的分类与特点
 第四节 典型乡村旅游文化景观解读
第八章 中国乡村旅游文化区划分
 第一节 乡村旅游文化区概念及划分意义
 第二节 乡村旅游文化区划分的原则、指标与方法
 第三节 中国的乡村旅游文化区
第九章 江苏乡村旅游文化区划分
 第一节 江苏乡村旅游文化概述
 第二节 江苏乡村旅游文化区划分原则
 第三节 江苏乡村旅游文化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又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从而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接受。在这一阶段,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概念之争十分频繁,各种各样的定义不断出现。但多数可持续发展定义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和实现人的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重视公平的模式,谋求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区际之间的公平是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不同学科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外延的进一步拓展,其理论研究也被相继提出并分别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和生态学方向去揭示其内涵与实质。 自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入了丰富与发展的阶段,目前全球已有2000个地方政府针对当地的情况制定了21世纪议程,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理事会或类似机构。世界三大权威机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国际环境发展研究所(IIE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更是联合声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指导原则。1997年3月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了“里约+5论坛”,一部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合作纲领性文件——《地球宪章》正在制订之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乡村旅游文化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