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撞上禅4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明一居士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前言

禅与心的智慧    古人用禅心解烦恼,现代人同样可以。因为禅心超越千年,熠熠生辉,从未老去。曾有人问五代十国时期的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禅师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唐代禅宗大师赵州从谂(shen):“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另一位唐代禅师投子大同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这就是禅,禅者的态度,禅者的智慧。    一位僧人向赵州禅师请教:“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百岁高龄的老赵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地站立起来,边向外走边说:“对不起,现在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内急。”    刚走到门口,禅师忽然又停住脚步,扭头对僧人说:“你看,老僧一把年纪了,又被人称为古佛,可撒尿这么一点小事,还必须亲自去,无法找到任何人代替i”    僧人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唐肃宗问身为国师的南阳慧忠:“禅师!你跟随六祖慧能学到了什么禅法?”    慧忠指着天空中自在的白云说:“陛下,您看空中那片白云,是钉着的呢,还是挂着的呢?”    云,因其没有挂碍,没有羁绊,所以能够自由舒卷,任意飘游,随时变化。同样,禅无定法,因此而自由,而活泼,而生动。禅者或者说有禅心的人,生活自洒脱、逍遥、自在。    唐代另一位禅宗大师黄檗(bo)希运对其师爷马祖道一的禅风十分敬佩,师父百丈怀海问他是否要继承马祖的禅法,黄檗禅师大摇其头:“我若继承马祖,会葬送我的儿孙!”    百丈招招手,说:“你走近一些,我来对你说……”    想来黄檗禅师那样的话是要挨师父巴掌的,然而他却一个箭步过去,闪电似的给了百丈一个响亮的耳光。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恼,反而拍掌大笑:“莫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黄檗禅师故意用一个无理的问题勘验师父,百丈也自然懂得,所以对那“欺师灭祖”的话语和耳光大加赞赏:“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禅,超佛越祖,历久弥新。    禅,全称是“禅那”,梵语“静虑”的汉语音译。那是两千五百年前,灵山法会上,佛祖释迦牟尼手里拈起一枝金莲花,默然示众。千百万人莫名其妙,只有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议的禅从此诞生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也就成了禅宗的要义。    禅是心语。    南北朝时,西来的达摩在嵩山面壁经年,为禅宗在中土的初祖,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至盛唐,讲求“顿悟”的慧能的南禅宗,战胜讲求“渐悟”的神秀的北禅宗,取得禅门正统的地位,慧能为禅宗六祖,其充满灵性的“顿悟成佛”的大旗一举改变汉传佛教的格局,确切意义上的禅宗时代由此开始。后经中唐时代的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两大禅系,名师高徒森森如林,打造了千年禅宗的不老传奇。    从盛唐到南宋,是中国禅宗最伟大兴盛的时代,由一花分五叶:临济宗、沩(wei)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临济宗又分出杨岐、黄龙二派。这一时代,伟大禅师层出不穷,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一则则智慧的禅声,一如云霞灿烂。    北宋时,王安石问同僚张方平:“孔子去世百年,生亚圣孟子,但之后却没有人了,为什么?”张方平说:“怎么能说没人呢?当然有,而且超过了孔、孟。”王安石问:“谁?”张方平说:“中唐时在江西传播禅法的马祖道一禅师。”王安石不解,问:“为什么?”张方平说:“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禅宗。”    禅,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改变了人们的心灵和精神。没有禅宗,就没有宋明时的新儒家学说。所以后人评价宋明理学时,喜欢用“儒外禅里”、“儒表禅骨”这样的说法。    唐宋以来,从思想到文艺,再到生活,无不有禅的影子。它引得诗风嬗变,画意超然,它使生活洒脱,心灵高拔。    禅,就是这样生机勃勃,意趣盎然。    早在唐宋时,禅就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开始向我国周边传播。在日本,禅被认为是其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其精神已渗透到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纪50年代,禅,更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征服了美国的青年,“垮掉的一代”无不从禅中寻找心灵和生活的新方向,进而成为世界上一道奇异的风景,这种热潮风靡欧美,至今仍不衰。到中国来寻找禅的祖庭与灵根,成为很多西方青年的向往之事,并且正在路上。    禅,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因为禅的精髓和实质是智慧。    禅的智慧,是自然的规律,是人生的真谛,它超越形象与逻辑而讲求灵感和顿悟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奇妙地把握到生活和事物的本质。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压力无边,禅正是解除这种内心纷扰与焦虑的灵丹。其实,禅,不是教你如何放下,而是教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使我们本不如意的人生充满惬意与机趣。    禅,其实是一种生活实用化的智慧。    但禅的思维并不神秘,每个人都能将灵感顿悟的直觉显发出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我们都曾有过。因此,禅不是一枝不可亲近的美丽花朵,而是你我都可留在心里的智慧的种子。只要我们愿意,它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荫庇和滋润我们的生活。    本系列丛书由四部构成,笔者从中国古代上千位著名禅师的上万则机趣百出、意味无穷的禅机公案中,精选出一朵朵最美的智慧之花,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此外,在每则禅机公案后,链接相关的故事作为“景深”,最后再附以感悟心语,努力使全书达到浑然一体的阅读效果。    唯有禅不老,中有大智慧。    对活在当下的我们而言,遇到困惑与迷惘时,感到压力无法承受时,怕什么?在写字楼里,在家里,在路上,闲暇的时候,读读禅吧。它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因为,你背靠的是上千位古代禅师的智慧……

内容概要

公元780年,天皇道悟禅师先历洪州选佛场、又得石头禅师真传,护持法脉繁荣昌盛。之后,禅宗史上终于迎来了打风打雨、打天打地的德山棒。

千百位禅师的灵感,帮你拆掉纷乱世界的层层迷墙。一呼一吸间,尽是禅滋味。“青山不碍白云飞”,再多烦恼,也挡不住菩提禅心开花结果。诸事不顺,反求诸已。禅是最好的心灵导师。

作者简介

明一居士:当今著名禅宗学者、禅学作家,现任河北禅文化中心研究员。居士潜心研修佛教、禅学20余年,对于禅的理解不仅精通于知见层面,更有真修实证的功夫。曾参与由国学大师南怀瑾作序的《虚云和尚全集》编著工作,先后著有《河北佛教史》《读佛即是拜佛》等19部作品流传于海内外。
《迎面撞上禅》系列是居士辛勤笔耕几十年的智慧精华,向现代人全面细致地介绍了禅宗在漫长历史中淬炼出的精髓。这是禅智慧在时空里的一次“大挪移”,从浩浩千古源源不断地向每一位现代读者奔涌而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放开心情
1.长空不碍白云飞
当CEO碰见“空”
2.尼姑何必变和尚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一盆洗澡水
3.真诚的行动
富兰克林家的灯笼
4.摆脱偶像的阴影
德山宣鉴“呵佛骂祖”
第二章 在挫折中不断领悟、超越
1.醍醐灌顶入阳关
“当头棒喝”的来历
2.谁是弟子谁是师
医学与电磁学的传承故事
3.最美不过眼前时光
欧洲为什么禁止孩子上学前班
4.别让死理和成见挡住安宁
黄龙禅师点拨吕洞宾
第三章 笨功夫,真功夫
1.亲身领会才受用
数学定理也合禅道
2.永远不要显摆
和尚与尼姑的一次精彩斗法
3.精神比死亡更有力
再打开棺材就不是我徒弟
4.笨功夫,真功夫
等你打破了这面镜子再见
第四章 “觉悟”的华彩
1.突破思维定式
保福四瞒人,赵州吃茶去
2.诗情半个禅
禅僧皎然与诗僧皎然
3.认识自己吗
勿把自私、执著、习气当成自我
4.善待天赋的花期
美国老师不搞成绩排名
第五章 与烦恼和睦共处
1.修心贵在定力
仪晏禅师的秘密
2.痛苦带给有心人惊喜
重病让他们成了发明家
3.不聋不哑不瞎
现代人为什么沉迷于似是而非
4.平淡的感恩
计程车观音
第六章 水落石出见真相
1.内心决定一个人的贫困与富足
骷髅帮了新罗高僧
2.终点回到了起点,真是这样吗
法眼宗的来历
3.雨滴落在眼睛里
文益大师的幽默
4.幸亏老师当初没说破
两则寓言——懒残和尚与王阳明
第七章 做自己的主人
1.大师的胸中气象
菲尔?杰克逊——NBA教练里的“禅师”
2.快乐有深意
无名老僧修“抗战大血脉”
3.信念带来生机
文偃和虚云的贡献
4.天天好日子
女汉学家的“宏愿”
第八章 “缘”是踏踏实实
1.一心一意即是修行
忘了菩萨是男是女
2.那些热爱户外冒险的人
重显大师与文字禅
3.做好手头那件事
三位禅师的狂喜瞬间
4.随缘就好
谢陛下关老衲进大牢
第九章 “名人”等于“小和尚”
1.“恶禅师”
慢待王安石,诅咒黄庭坚
2.圣凡之心
和尚们何以让几代文豪折服
3.从佛印一直访到慧能
苏东坡学禅的民间故事
附录 本书禅宗人物法脉传承表

章节摘录

1.长空不碍白云飞    天皇道悟禅师,生于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俗姓张,原籍浙江东阳。他小小年纪便萌生了出尘之志,十四岁时,他向父母请求出家,未得允许。于是,他就减少饮食,每天只吃一顿饭,以此向父母表明心志。一开始,父亲说,甭理他,等他知道饿得难受,自然会吃。一天,两天……十天,半月……小道悟不但仍然坚持一日一餐,食量反而一天比一天少,身体越来越瘦,越来越弱,精神也委靡不振,眼看就要一命呜呼。父母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他的出家请求。    剃度出家之后,道悟效仿西天禅宗初祖迦叶尊者,修头陀苦行,时常在风雨交加的黑夜,到阴森恐怖的坟地里打坐禅修,以此锻炼自己的定力,使得心境不受外界的影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心似止水,如如不动。    当时,牛头宗的第七代传人、杭州径山道钦禅师,名重禅林。他老人家曾经与六祖的弟子慧忠一同被唐代宗拜为国师,赐号国一。道悟在杭州竹林寺受戒之后,来到相距不远的径山。一日,有僧问径山国师:“什么是道?”    径山说:“山上有鲤鱼,海底有灰尘。”    就是这句话,使得道悟若有所得,在径山做了五年苦力。转眼到了而立之年,道悟却仍然躺着呢——他总是感到自己心中有所滞碍,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太真切,不太爽快,不太自在。    径山国师说,躺着好,躺着稳当。是啊,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有权利跌倒。    那时,马祖道一时常与径山和尚互通消息。道悟就来到了江西马大师热热闹闹的“选佛场”。    马祖在洪州烘炉大开,锤钳交加,热火朝天,锤炼得众多禅僧钢牙铁齿,火眼金睛,超佛越祖者大有人在。然而,道悟在马祖身边精心修行两年,感到这里的佛法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心中那无形的滞碍并未消除。    或许,佛法就是这样了吧?道悟持钵策杖,到各地去参学,以印证自己的理解。就像那时的许多禅僧一样,凡行脚云游之初,要么从湖南到江西礼拜马祖道一,要么自江西去湖南衡山参谒石头希迁。不一日,道悟登上了南岳,进到石头的丈室,例行公事似的行礼之后,照例要请教一些佛呀、禅的问题。他问:“离开定与慧,您用什么方法教导学人呢?”    “我这里没有奴仆,离开个什么?”    戒、定、慧三学,是佛法的根本,是熄灭人的贪、嗔、痴三毒的法宝。然而,若无三毒,何必要勉强去给三学当“奴仆”?恰如名贵的药材虽然是好东西,但无病之人服用反而会受其害。石头大师的机锋宛若天际的云霞,绚丽而又空灵。道悟不解,说:“我不懂你的意思,为何不明明白白告诉我呢?”    石头法眼如炬,早已洞悉他心中有所执着,不肯放下,所以反问:“你可懂得虚空吗?”    道悟不高兴了。不管怎么说,他也出家十七年了,又曾在赫赫有名的径山国师与马祖门下参学,如何连这普通的常识也不懂呢?他气呼呼地说:“你也太瞧不起人了。这样的话,我今天就离开这里!”    石头大师立刻抓住他的话柄,追问道:“不知你几时从那边来?”    道悟回答:“我不是那边的人。”    所谓那边,是指“迷”的世界,未开悟的世界。然而,真正的禅,是离开两边的,一有“迷”与“悟”的分别,就远离了禅,远离了佛法的真谛。道悟仍然执着于自己有所得,认为自己已经离迷得悟。    石头希迁一笑,说:“你说你不是那边人,我却早知道你从何处来。”    道悟不禁有些恼怒了:“大师你怎么无端栽赃陷害我呢?”    “我并不是诬陷你,你看,你的身体现在就在这里。”    是啊,我们的肉体,本来就是业力感召因缘而生,地、水、火、风和合而有。这个道理,道悟明白。他说:“既是这样,我到底怎样启迪后人呢?”    石头喝道:“你说什么?谁是后人?难道人还有先后之分?”    道悟一听此言,深受启发。他尽力思索着径山和尚原来的指点与石头师父现在的教导,心里确有所得。    有所得,毕竟还有一个“得”在。如同我们用香花驱除室内的异味,异味去了,留下满室芬芳。人们总是习惯性留恋这些好的、香的东西。然而,你拥有它的同时,它也就拥有了你,你就无法做到完全彻底的洒脱。    一日,道悟在陪同师父在山上游览时问道:“什么是佛法大意?”    石头的回答是:“不得,不知。”    不得,就是无从得到;不知,乃是无从知道。石头大师的意思是说,佛法要旨,不能像知识一样,以传授的方式来明白得到。他如此回答,恰似冷不丁里突然将热切期盼的道悟推上了孤峰绝顶,四周是万丈深渊,不能迈步;脚下的石头油滑,无法站立。这里无法停留,不能存身,稍一犹豫,立刻会丧身失命!那么,向上呢?向上是无边的虚空!    道悟竟然浑身大汗淋漓!他战战兢兢,试探着问:“向上还有没有处所?”    ——唉,这个道悟,都被逼到这个份上了,仍然害怕落入无边无际、一无所有、无从把捉的空空之中,幻想着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石头大师迎风站立,高高扬起双臂,仰望着辽阔的天空,仿佛要御风而去。他说:    “长空不碍白云飞!”    是啊,唯有长空之浩瀚无边,深邃无限,辽阔无际,才能任凭白云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飞翔!    道悟大彻大悟,禅心似云,了无挂碍。    P2-5

编辑推荐

《迎面撞上禅4:水落石出》的内容正是圣严法师、星云大师、净空法师以及延参法师等佛教巨子的智慧来源!禅与现代都市人心的完美对接,千百位禅师的灵感,帮你拆掉纷乱世界的层层迷墙。一呼一吸间,尽是禅滋味。“青山不碍白云飞”,再多烦恼,也挡不住菩提禅心开花结果。诸事不顺,反求诸已。禅是最好的心灵导师。禅通天理,禅接地气,在所有关于禅的著作中,还缺少一部权威之作,《迎面撞上禅4:水落石出》问世,将使所有同类图书争相效仿。禅类图书开创性的写法:将禅化为实用化的生活智慧,从中国古代上千位著名禅师的上万则禅机公案中精挑细选。并在每篇历史故事后,链接相关的故事作为“景深”,最后再附以“心语”,使全书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阅读效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迎面撞上禅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买了一套了 一点点读下来觉得自己的暴躁的脾气都点小改善,心境也没那么浮躁了 很是感谢
  •   这是一本让我学会很多道理的好书!
  •   读这套书,如同哑巴吃蜜,心里甜,却很难具体说出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