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

出版时间:2012-9-1  出版社:无中国书店  作者:王啟泰  页数:196  字数:89000  

前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文物瑰宝。由于年代久远和社会的变迁,大多数文物都散失了、毁灭了,只有不多的文物保存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在众多的文物中,人们熟知的陶、瓷、砖、瓦等陶质文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笔者多年从事出国展览文物的修复工作,在继承传统修复工艺的基础上,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摸索出一套陶制文物的修复经验,旨在以陶质文物的修复为基础,旁及瓷器、砖瓦、石器和泥塑及复制品,对硅酸盐类的文物修复工艺及与其密切关联的包装工艺加以概述。  本书试对陶质文物的修复理论、工艺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工艺,大多数继承于传统的修复工艺,也有一些是笔者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体会。本书所列举的陶质文物修复实例,包括修复所用原材料、配方、操作方法、工艺程序等,全部是笔者的亲身实践。凡属于借鉴于传统工艺或介绍他人的成果之处,一律标明出处,以便读者查阅。  文物保护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国策之一。我国于1982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文物管理、发掘、保护以及文物交流等方面的法律。2003 年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其中新增了“民间收藏”章节,这大大地促进了民间收藏的健康发展。民间收藏品中,难免有损伤的,需要修复。希望本书能对修复者有所参考和启发,使流传至今的陶质文物得以继续流传下去。  本书所介绍陶质文物的修复理论、工艺方法,难免会有不妥或误谬之处,切望文物界同仁不吝指教。  王啟泰  2011 年元月

内容概要

  我国著名陶质文物修复和古瓷鉴定专家王啟泰,亲自执笔,对其提出的“陶质文物修复六步法”,在理论和工艺规范上做了更一进的具体总结,极具专业性。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一书对陶质文物的修复理论、工艺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工艺,大多数继承于传统的修复工艺,也有一些是作者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实际经验和体会。而本书中所列举的陶质文物修复实例,包括修复所用原材料、配方、操作方法、工艺程序等,全部都是作者的亲身实践所得,具有极大的借鉴性。但凡属于借鉴于传统工艺或介绍他人的成果之处,一律标明出处,以广大便读者查阅。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一书研究价值颇高,不仅对修复陶质文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也可作为行业内专业教材所用,是一本高水准的收藏好书。

作者简介

  王啟泰,我国著名陶质文物修复和古瓷鉴定专家。1942年10月21日出生,北京市人。1974年起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修复国家级出国展览文物,修复品曾赴欧、美、亚、澳多国展出。1983年奉命东渡日本,成功修复受损的秦将军俑,以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至2001退休。1991年任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现任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
  1983年拜耿老宝昌为师,学习古陶瓷鉴定,提出古瓷鉴定“九方五法”和鉴定者必备的“八条标准”,收集瓷片一万有余,出版《残瓷雅集》一书。举办“京味”讲座;鉴定陶瓷;发表文章。《北京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读卖新闻》、美国《亚省时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有报导、专访。

书籍目录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陶质文物修复概论
第一节 何谓陶质文物
第二节 陶质文物修复的重要性
第三节 文物修复工艺的历史
第四节 陶质文物损坏的原因
第五节 陶质文物损坏的七种类型
第六节 文物修复的原则
第七节 陶质文物修复的三种类型
第八节 陶质文物修复的六个工艺步骤
第九节 陶质文物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节 陶质文物修复后的质量评估
第二章 陶质文物的分类
第一节 单色陶
第二节 彩陶
第三节 彩绘陶
第四节 泥塑和陶塑
第五节 釉陶
第六节 砖瓦饰件
第三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清洁工艺
第一节 清洁方法
第二节 溶剂
第四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核拼工艺
第一节 辨认破碎的陶块
第二节 器形特征与核拼
第五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粘接工艺
第一节 粘接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粘合剂
第三节 五种常用粘合剂
第四节 人造石
第五节 粘接工艺
第六节 粘接加固工艺
第六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补配工艺
第一节 补配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补配的方法
第三节 补配的四种工艺
第四节 釉陶的补配
第五节 人造石的补配
第七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仿色(釉)工艺
第一节 仿色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敷色
第三节 敷色十三法
第四节 釉陶的仿色(釉)
第八章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作旧工艺
第一节 何谓作旧
第二节 锈的分类
第九章 文物包装
第一节 文物包装的特殊性
第二节 囊匣包装
第三节 软包装
第四节 直接包装
第五节 巨制包装
第十章 陶质文物修复实例
第一例 修复秦代陶铠甲武士俑
第二例 修复“司母辛”铜方鼎
第三例 修复敦煌彩塑菩萨造像
第四例 修复桥头题诗白瓷枕
第五例 修复篮纹三足灰陶瓮
第六例 修复彩绘武官陶俑
第七例 修复陶釉仓楼
第八例 修复三彩镇墓兽
第九例 修复石雕弥勒菩萨造像
第十例 修复伎乐陶俑套7件
第十一例 修复石雕天禄
第十二例 修复陶铠甲武士俑
第十三例 修复黑釉三彩马
第十四例 修复人物画像空心砖
第十五例 修复三彩马
第十六例 修复陶羊圈
第十七例 修复敞口红陶钵
第十八例 修复彩绘陶骑马俑套12件
第十九例 修复秦将军俑
后 记

章节摘录

  6.做好标志  文物出土后和收入馆藏时,考古和文物工作者一般会在文物上书写墓坑编号、出土序号及有关数据。这些文字虽不属于文物所固有的,却是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所以修复者无权将其清除。若书写处妨碍修复,应先请送修者定夺,或只行粘接,不做其他修复。  7.选择修复所用原材料  选择修复所用原材料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因为任何一种原材料都有各自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能和使用方法。  修复工作者如缺少某一方面的知识,都可能给修复工作带来不便,甚至影响修复的质量。例如使用环氧树脂胶进行粘接断裂处,接口处会有环氧树脂胶挤溢出来。有经验的人会用布蘸一点丙酮便可把挤溢出来的胶擦干净,虽然这种做法很简单,却是知道丙酮可以稀释环氧树脂胶这一化学性质才会采用的做法。不知道这种知识的人往往会用布去擦拭,不仅擦不干净,反而会脏一片。若不把挤溢出来的环节树脂胶擦干净,干后就会在器表会留下又硬又结实的“流挂”,最后只好用机械方法进行清除,但这又可能会损坏陶器的器壁。因此,在环氧树脂胶刚刚用于修复陶质文物时,很多修复者都不喜欢用它来粘接陶器碎块。后来大家都掌握了环氧树脂胶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能和使用方法,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选择修复所用原材料不在于种类多,而在于对原材料“精于道”。“道”是客观规律。“精于道”就是驾驭性地掌握客观规律。如本书介绍的复合材料——人造石的研制和应用,就是“精于道”的结果。“六步修复法”中所选用的原材料很少,以填料为例,仅有来源易、价格低的石膏、水泥、肽白粉、滑石粉和砂石等数种,正因为种类少,所以更易熟知,更易于巧用。  ……

编辑推荐

王啟泰是我国著名陶质文物修复和古瓷鉴定专家,《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是王先生提出的“陶质文物修复六步法”的理论和工艺规范的具体总结。    全书分十章,分别以陶质文物修复工艺概论、陶质文物的基本类型、六种修复工艺流程及修复操作规范、远途运输包装、陶质文物修复十九例为题,分章进行介绍,内容翔实,对修复陶质文物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行业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啟泰说陶质文物修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一本很全面的陶质文物修复的书,不错
  •   收到就大概翻阅了一下,大家之作,值得推荐。
  •   没有实操性,特别是配图,不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