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社会与体育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熊欢  页数:2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设计、收集资料、撰写、整理历时两年。熊欢设计、规划了《身体、社会与体育:西方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体育》的大纲,并撰写了“导言”、“功能主义”、“组构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后结构主义理论”;爱尔兰科克大学博士生冯婧撰写了“冲突理论”和“结构化理论”;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王博与爱尔兰科克大学博士生秦博和熊欢撰写了“社会行动理论”;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刘晖撰写了“符号互动理论”;爱尔兰科克大学博士生张玲撰写了“批判主义理论”。最后由熊欢统稿、修改、调整、增删,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张爱红和硕士生余莉萍进行了校稿,熊欢、冯婧对附录进行了整理。

作者简介

  熊欢,女,1979年9月出生,社会学博士,爱尔兰科克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爱尔兰科克大学亚洲学院研究生委员会主席、中国研究专业语言教学(本科、硕士)主管、爱尔兰科克大学HSK考试中心主任。曾任《国际体育史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of Sport)书评东亚地区编辑、《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述》(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体育社会学杂志》(The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特邀论文评审等。主要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层、西方体育社会学。
  主要代表作:
  英文学术专著
  Urbanis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Wo mens Sport
Since1980: Reconstruction, Stratification and Emancipation
  学术论文
  Urbanization and the Rising of Civil Sport: Comparative Study on
Urban Sport Development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城市化与市民体育的兴起--中美城市体育之比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体育、身体与社会
 1.引言
 2.体育——从身体的运动到社会现象
 3.体育——社会生活
 3.1 体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3.2 体育是一种政治制度
 3.3 体育是一种经济现象
 3.4 体育是一种教育手段
 3.5 体育是一种传媒方式
 3.6 体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折射
 4.体育——社会中的身体
 5.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宗教、整合与体育秩序——功能主义理论的视野
 1.引言
 2.功能主义理论及沿革
 3.功能主义理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
 3.1 杜尔凯姆:体育、宗教与团结协作
 3.2 帕森斯和默顿:体育系统的维持与发展
 3.3 戈夫曼:微观社会秩序
 3.4 功能主义在宏观体育社会学的应用
 3.5 功能主义在微观体育社会学的应用
 4.对体育功能主义的批判
 5.新功能主义的诞生及其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社会的组构与体育化的进程——组构理论的视野
 1.引言
 2.组构理论及沿革
 3.组构理论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3.1 人类的组构与体育
 3.2 文明的进程与体育化
 3.3 《野蛮人、绅士和运动员》
 3.4 体育的全球化进程
 4.对组构理论的批判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阶级、分层与社会排斥——冲突理论的视野
 1.引言
 2.冲突理论及沿革
 3.冲突理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冲突理论与体育分层现象
 3.2 马克思:体育和阶级斗争
 3.3 韦伯:阶层、地位和体育
 3.4 体育与社会分层
 3.5 体育与社会排斥
 4.对冲突理论的批判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体育、休闲与生活方式——结构化理论的视野
 1.引言
 2.结构化理论及其发展沿革
 3.结构化理论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
 ……
第六章 体育的意义与理性选择——社会行动理论的视野
第七章 自我、体育与社会——符号互动理论的视野
第八章 身体、权力与性别——女性主义理论的视野
第九章 文化、霸权与体育——批判主义理论的视野
第十章 社会的身体与身体的社会——后结构主义理论的视野
附录:相关学者简介

章节摘录

  什么是体育?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点儿自己的看法。对于小孩来说,老鹰捉小鸡、跳皮筋、拍皮球这些简单的游戏就是体育;对于锻炼的老年人们来说,散步、下棋、跳舞、打太极拳也是体育;对于减肥的人群来说,做几下俯卧撑、练几个仰卧起坐、跑跑步、跳跳健身操、做半个小时瑜伽就是体育;对于“80后”的新新人类来说,旅游、爬山、冲浪、潜水,甚至打电脑游戏都是体育。而对于那些自己不太爱运动的人来说,看场球赛转播、买个体育彩票、赌赌马、追追自己喜欢的球星也和体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不错,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体育无处不在。但关于“什么是体育?”这个问题,可能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对它的解释都不一样。、不少学者试图给出一个广泛的定义来涵盖体育的本质和现象,但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定义是能够完全说清楚什么是体育,特别是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语言已经变得苍白和迟滞了,冗长的赘述无法追上新体育现象的出现以及体育目标的迁移。因此,作为研究者,我们更应该去探索认识体育的视角,而不是一味追求对它定义的整合。从西方学术界来看,对于体育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学者们把体育仅仅作为一种个人的身体活动或者身体教育,这种思路使体育研究只停留在身体技术、心理训练、人体医学、教育等科学的范畴内。第二个阶段,学者们渐渐把研究体育的目光从身体延伸到了社会,不再把体育仅仅看作个人的身体活动或身体训练,而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现象来看待,这打开了体育研究的另一扇大门,扩展了人们观察和解释体育的视角,促进了体育研究的繁荣。第三个阶段,一些学者开始把观察体育的视角回归到了身体。但是此身体非彼身体。在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下,身体已经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而是社会意义(权力)的载体;身体不再是自然的身体而是社会的身体。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身体、社会与体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利于理解各种理论视野下的体育
  •   一个年轻学者的新书,挺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