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谜局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向东,殷明  
Tag标签:无  

前言

还瓦良格以真实的历史面目    关于“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坊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闻版本,有些说法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有人把“瓦良格”号从乌克兰黑海口岸到中国大连港花费四年时间、近三万公里的曲折旅程,描绘成世界冷战思维下中国与西方国家殊死“暗战”的结果。西方媒体也借此大肆渲染“中国阴谋论”,甚至称购买瓦良格就是“中国处心积虑进行军备扩张”的重要证据,而购买瓦良格的经手人徐增平甚至被描绘成神秘莫测的“中国007”。这本《瓦良格迷局》,将用细节事实驳斥种种传言,从而证明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揣测毫无根据,纯属主观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书的出版无疑起到了还“瓦良格事件”一个真实的历史面目的作用,也是给“中国阴谋论”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让冷战思维者失望的是,在这本纪实文学作品中,“瓦良格”实质上只是华夏证券的一个投资项目。在当年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的手上,像这样规模的项目很多,有的甚至比这个项目更大,投入更多。无论从这个项目的筹备阶段、购买阶段,还是从初期的拖运阶段来看,都没有中国政府和军方的影子参与其中。是的,中国的确需要航母这样的装备,但中国不可能超越自身的综合国力去考虑这件事情。中国最早参观和接触到“瓦良格”号的人员,的确是政府派出的代表团,但几次接触下来,考虑到购买价格和重建基础对处于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国家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最终只能望而却步。事实就是这样,试问对于一个年度军费开支仅仅100亿美元的国家,怎么可能造出90亿美元的航母购买及重建的财政预算呢?何况是在刚刚作出过“百万大裁军”的决策之后?    从本书中与航母相关人物的命运,读者也不难得出“购买瓦良格只是民间商业行为而不是政府和军方行为”的结论,地处北京的华夏证券和香港的创律集团因为购买瓦良格而陷入资金困局,几近倒闭破产的地步。虽说华夏证券和创律集团危机还有着各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但购买瓦良格并滞留黑海无疑成了两公司引爆经营危机的导火索。邵淳因为违规进行大规模实业投资而被停职调查,最终因为违规动用国企资金购买“瓦良格”而复出无望;港资企业老板徐增平虽然未能遭受到邵淳一样的人生厄运,但也因此运交华盖,历尽商业上的蹉跎与磨难,多年之后才得以喘过气来。他们的命运随着黑海中的“瓦良格”一道起伏颠簸,即使到了瓦良格停靠中国大连港的那一天,也难见峰回路转。由此可见,所谓购买“瓦良格”背后的“政府背景”、“军方背景”纯属多事者虚构而来。如若真像某些人士所言,背后是政府属意、军方行为,那么邵淳又何来被停职审查的可能?徐增平又怎会陷入穷途末路?华夏证券和创律集团又怎会深陷危机而难以自拔呢?    虽然“瓦良格”的故事贯穿始终,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本书的核心却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华夏证券的生死沉浮。从1992年创立至2005年摘牌,华夏证券先后经历五届班子更替,各有兴衰成败,各有酸甜苦辣,一个知名国企由盛转衰的历史发人深省——多任班子的努力作为犹如螳臂挡车,始终难以改变这个未成年国企的悲剧命运,华夏证券最终消失在中国证券市场。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正是因为这个企业的“胆大妄为”,才使得“瓦良格”号最终停靠在中国大连港,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这里,不管时代赋予个人的命运如何演绎,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华夏证券、创律集团,还有邵淳、徐增平、周济谱,以及许多在购买、拖运“瓦良格”号过程中提供无私帮助的单位和人们。尽管他们为此付出巨大而一无所获,甚至因此使自己的命运波折起伏,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超越了时空,于自己的民族无疑是一种贡献。历史是一种客观记忆,而不是遗忘。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瓦良格”的故事是一场接力赛。徐增平、邵淳演绎了“瓦良格”的前半部故事,但即使算上华夏证券、创律集团,也无力驾驭处于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关系旋涡之中的瓦良格号,这个时候华夏证券的新任掌舵者周济谱请求政府部门出面帮助,得益于政府对国企资产的积极保护,才使“瓦良格”号终于驶离它的诞生地——黑海口岸,彻底摆脱束缚它的厄运缰绳。可以说这才是政府真正接触“瓦良格”的开始,所以“瓦良格”的后半部故事是在周济谱的积极推动下由政府各部门联合演绎的。前半部很精彩,但也很无奈;后半部很低翅,但结果皆大欢喜——中国首艘航母平台“辽宁舰”终于诞生了!百年航母梦终于有了着落,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没有付之东流。相信用不了多久,从大连港隆重出航的“辽宁舰”将书写出自己更加精彩的故事!    中国虽未刻意去竞购航母,但中国辽阔的海疆无疑需要航母守护。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大清北洋舰队覆灭之后,被民族雪耻的梦想所激励,拥有一支足以自保的强大海军、拥有足够守护自己辽阔海疆的航母编队,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奢望。早在1928年,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首次提出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此后他屡次提出建造航母的具体计划。1973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外宾时感慨地说:“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1982年8月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力主建造航母。1987年,他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一定要建航空母舰!”1980年5月刘华清访问美国时,美方安排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媒体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家实力逐步提升,民间的航母情结也日趋高涨。对于拥有辉煌历史,曾经高喊“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中国人来说,扫荡晚晴以来的孱弱之势,重回强国阵列,这种心情是十分迫切的。拥有航母,是整个民族的热切期待和自信回归。1999年,山东青年企业家卢恩光携带一张1000万元的支票和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专程赶到北京,向有关部门捐出支票,并倡议有识之士共同关心国防建设,为国家捐建一艘航空母舰。同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军飞机轰炸,  《中国船舶报》第11期头版头条发表《我们应该拥有航空母舰》一文,北大、清华校园同时发出“倡议书”,呼吁国家尽快建造航空母舰,发展尖端武器,倡议大家为建设强大的国防捐款。《河南青年报》编辑部19名记者曾捐款2000元,上海、杭州等地都有捐款活动,支持建造航母。成都的一家企业和四川大学摄影协会联合发起“建我航母、强我国防”的义卖义捐活动。    2011年1月14日,刘华清上将在北京逝世。时隔一年有余,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宣布服役海军。将军的航母梦终成现实,当可告慰将军在天之灵。在此,很荣幸能借此前言热烈祝贺“辽宁舰”正式编入中国海军序列,在中国辽阔海疆担负起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值本书出版之际,参加本书编辑和写作的全体人员再次向在中国航母事业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人们表示由衷的敬意!他们既包括决策和建造“辽宁舰”的人们,也包括在华夏证券时代“无心插柳”买回“瓦良格”号的人们,还包括无数热情关注中国航母建设的人们。    ——同道新文

内容概要

牛逼的书。
瓦良格号的中国第一个买家——华夏证券与此沉浮。个人觉得倒是与军事关系不大,从华夏诸多内部访问、资料、亲历出发,汇聚成一本纪实作品,也是我神州扭曲政商关系的一个标本。

作者简介

向东,资深证券媒体人,曾在国内证券公司长期担任管理者。对中国证券市场有着深刻了解,目睹了华夏证券的风风雨雨。 殷明,80年代生,自由撰稿人,网络作者、诗人。喜好悠游山水。

书籍目录

第一章缘起时代 Ⅰ.意外的收获/2 Ⅱ.摸着石头过河/8 Ⅲ.来自中国的同志/9 Ⅴ.邵淳的阴差阳错/15 Ⅵ.生不逢时的瓦良格/18 Ⅵ.两个轮子一起转/21 Ⅶ.像银行一样管钱/24 Ⅷ.牟其中神话/29 第二章空前绝后的机会 Ⅰ.证券业的黄埔军校/38 Ⅱ.第三线保卫战/42 Ⅲ.当废钢铁卖掉吧/45 Ⅳ.行业“三巨头”/50 Ⅴ.匿名信之一/53 Ⅵ.空前绝后的生意/61 Ⅶ.邵淳的“三把火”/68 Ⅷ.最佳国际并购项目/73 第三章华夏创律联手澳门博彩 Ⅰ.徐邵联手共图“瓦良格”/78 Ⅱ.成立澳门创律/81 Ⅲ.与一个国家的谈判/85 Ⅳ.国际大竞拍/91 第四章明争暗斗危机蔓延 Ⅰ.图纸一张都不能少/96 Ⅱ.黑海上的明争暗斗/l01 Ⅲ.华夏证券的“金融危机”/107 Ⅳ.“110”风暴突袭/l09 Ⅴ.匿名信之二/113 第五章赵大建履新华夏 Ⅰ.赵大建的“荣调”/l20 Ⅱ.“四人”临时领导小组/l26 Ⅲ.吉人自有天相/l31 Ⅳ.赵大建的战车/l35 Ⅴ.“第五人”罗贤平/l40 Ⅵ.匿名信之三/l48 第六章周济谱空降华夏 Ⅰ.孤家寡人周济谱/154 Ⅱ.决策“三人团”/161 Ⅲ.黄玉峻的牢骚/l68 Ⅳ.弃车保帅的故事/l73 Ⅴ.冬天里的三把火/179 Ⅵ.机构大整合/l82 Ⅶ.资产大整合/l86 Ⅷ.得客户者得天下/l90 …… 第七章 望穿秋水 航母归来 第八章积重难返的华夏证券 第九章尘埃落定 无输赢 第十章余音缭绕谱新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跟随这种思路,华夏证券初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业投资尝试,从房地产到高速公路,从典当行到油井,几乎无所不包,七七八八,账面显示出来的就投了三十六七亿,加上后来几年间支付的资金成本,已经超过了四十亿。如果算上那些长期在账外运营的实业投资,这个总额就更大了。虽然这些投资也有不少是赚钱的,但由于铺的摊子太大,公司总部在搞,分支机构也在搞,缺乏总体规模和风险控制,又没有专业操作经验。特别是下面的分支机构,出了问题就报到总部来,让总部去管;不出问题总部永远不知道他们干了些什么。几年之后回头一看,实际总体效果并不那么乐观。 正是在华夏证券实业投资走向颠峰的1996年,黄玉峻几次开会提醒经营班子,要注意多种经营的风险控制,要摸清家底,不行就赶紧刹车,不然会出大问题。刚开始,邵淳觉得黄玉峻是在泼冷水,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后来也想清楚了,觉得董事长的意见有前瞻性,慢慢就把实业投资的速度降了下来,除总部可进行实业投资外,分支机构不准再上实业投资项目。到1997年,公司宣布全面停止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政策,禁止总部和各地分支机构进行任何形式的非证券资产投资。 多年之后,有人质疑,可能正是当年大规模的实业投资拖垮了华夏证券。 就此说法,邵淳对媒体多次表示了他的不同意见。 他说,不能动不动就说前任留下了多少亿的亏损,留下了多少亿保证金窟窿。当初公司的负债也就十来个亿,债权也有十来个亿,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何况当时公司还有一定的利润储备。 华夏证券的实业投资从1996年开始刹车,1997年全面禁止,1999年数据显示通过清收处理,收回来的投资收益,加上剩余的各类资产,还是总体收支相抵的状况。现在不难看得出来,多种经营是走了一条弯路,放弃公司的专业方向,去干了些不专业的事,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资金。邵淳后来带着一种自我辩护的口吻说:“很侥幸,这些投资并未造成重大损失,有些项目还在收着租子,华夏证券一直靠它们给员工发薪水。” 谈到当年券商实业投资中的那种疯狂,即便胆识过人、性喜博弈的邵淳,现在回想起来,也不免感到后怕。20世纪90年代初,最热的投资是房地产,最热的房地产投资在海南,但这股投资潮退得最快的也是海南。华夏证券那时差点就栽在一个叫月亮湾的项目上。 当时海南政府向公司推荐了一个项目,有30平方公里,叫月亮湾,同时附带很多极其优惠的政策。不少券商当时都在海南做房产项目,万国证券做的项目叫太阳湾,南方证券开发的项目叫星星湾,海南政府就把月亮湾推荐给了华夏证券。邵淳有感于对方再三诚恳的态度,也真的动了心,于是就带人去考察,发现月亮湾风景独好,从长远来看,肯定是有潜力的地方。邵淳差一点儿就赌了,但后来犹豫来犹豫去还是觉得它太大了,需要占用不少资金,如果周期拖长,华夏证券能否承担得了?要是小一点,譬如臾有三平方公里就可以马上拍板做了。最后邵淳还是对当地政府说回去再研究研究。回去后,邵淳向董事长汇报了情况,但遭到黄玉峻的坚决反对。他只好忍痛割爱,放弃了。

编辑推荐

《瓦良格迷局:中国首艘航母的前世与华夏证券的往事》旨在“瓦良格”号被乌克兰决定卖掉的同时,华夏证券在中国北京成立;“瓦良格”号在中国进入改装的同时,华夏证券却进入破产重组时期,“瓦良格”号是否就是最终拖垮华夏证券的那根稻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瓦良格谜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关于瓦良格的书,这一本是别的讲航母的书无法与之比拟的,他不仅讲透了瓦良格的历史。世界航母发展的历史,还讲透了梦想拥有航母的国家的发展变化、梦想拥有强大国家的人物、梦想拯救国企、实现自我的人们经历的困扰与坚韧的精神。
  •   书真的不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实应该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
  •   此书讲的比较生动,真伪难辨。
  •   好书值得大家广为传阅
  •   作品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和叙述方式令我记忆深刻,看完后许久,主人公的一些语句仍然回荡在我脑海中,它使我在阅读的愉悦中大有所获。
  •   很好的一本书,让我知道了不少知识。
  •   前世今生,都是为了一腔热血,无论出发点是什么,但这个故事真的让人动容。
  •   一气呵成,可读性强,给人借鉴!
  •   可用来了解证券行业。
  •   买了以后送人了,没有阅读
  •   民间行动还是军事用途,有些自相矛盾,当小说看是可以的
  •   看了才知道,这么周折!
  •   新闻联播和微博里没有的内容,想看必买。
  •   书中的倾向性明显,为此舰牺牲最大的首推邵淳,周的笔墨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